道德与法治 法律专题知识填空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上道德与法治填空题汇总

部编版六上道德与法治填空题汇总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 法律()着我们的行为,()着我们的权利,()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

过马路,要遵守();在公共场所,要爱护(),保护()。

4. ()、()与()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和()。

5.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履行自己的()。

6. 道德与(),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7. 法律调整(),保护(),维护()。

8.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9. 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提供了外部(),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

11. ()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1. 宪法是国家的(),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和(),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2. 宪法具有最高的()、()和()。

3.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年12 月4 日颁布的。

4. 2014 年,我国将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国家()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根植于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 宪法是国家的(),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内容。

7. 在我国,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8.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利,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

五四学制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专项复习(填空题)

五四学制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专项复习(填空题)

五四学制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专项复习(填空题)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详见教材。

1.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中。

2.()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4.法律()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5.法律()了我们的义务。

6.过马路,要遵守();在公共场所要()、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为国家和社会()。

7.()、()和()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8.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制定和颁布,具有()和()。

9.所有社会成员都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10.()与(),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1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1996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

13.201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为老年节。

”()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14.法律调整(),保护(),维护()。

15.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的身影。

16.刑法是规定()和()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

17.刑法惩罚(),保护(),保卫()安全,维护()秩序和经济秩序。

18.民法是维护人们()的主要法律。

19.民法保护了我们的()、()、(),保护我们的()、()、()。

20.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调整()、()、()等社会关系。

21.签订()、()的合同,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买卖行为的顺利进行。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填空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填空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填空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条款。

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法律,()法律,()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公民享有()权、()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维护自身权利。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4. ()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

“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

”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

权利人应当在()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5.法律既()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

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6.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

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了他人的权利,()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7.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

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8.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2025年新疆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突破:专题六+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中国+课件

2025年新疆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突破:专题六+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中国+课件

4.(怎么做:做法)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请谈谈你 的行动。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 国家安全。 (3)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 展利益的各种伪装。
热点材料
答题角度
具体内容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
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
法律的作 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
用 么。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
引、教育人向善。(法律的规范作用)
由的保护。(自由的真谛) 等、公 平、正义 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
由。(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答题角度
具体内容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
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 自由、平
立用户保护机制方面,《规定》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 的。一些原有的规
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完善私信规则 则不能完全适应实 ②,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 际生活的变化,需 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 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施。
5.(是什么:说明)从遵守社会规则的角度,分析《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 定》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完善私信规则说明了什么? (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 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填空题专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填空题专练(含答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填空题专练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____,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___、____等。

2.过马路时,我们要遵守_____,在公共场所,要___、___,借了别人的东西,要___。

3.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___和___。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___,依法行使自己的____,依法履行自己的___。

4.___、___,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____。

5.___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___。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___作出公正的处理。

6.___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___,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7.宪法是国家的____,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____。

8.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____的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____ 年 _____ 月_____日制定的。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_____意志的集中体现。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____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11.宪法与普通法律就好比____与____的关系。

12.完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____、最____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中____方面的内容。

1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____,同时公民要履行宪法规定的____。

14.树止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____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____、公民的____以及____。

15.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组织,都必须以____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6.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_____ 的方式取得,二是以______ 的方式取得。

1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8.公民______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____。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点填空答案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点填空答案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点填空答案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49)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p3)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3)4、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p13)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p14)6、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p19)7、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p20)8、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p20)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的生存与发展。

(p6)10、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p20)11、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具体规定)。

(p22) 1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p2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称为:母法与子法)1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p7)14、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p24)15、坚持依法治国,党要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依宪执政。

就要做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p20)16、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p61)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简称:两重要)(p61) 1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复习练习_-含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复习练习_-含答案

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一、选择题1. 2017年9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天津市人民政府原市长黄兴国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黄兴国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这说明(C)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③被告人受到的制裁有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 近年来有多位明星因涉毒行为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这反映了法律( C ) ①只对涉毒人员起到规范作用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2 000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此事件引起网民纷纷议论,你支持下列哪种说法( D ) ①大晴天:名人犯法,应从严从重处罚②天边的云: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行为不同,结果不同③小不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绿草茵茵:侥幸心理害死人,请君三思而后行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民法总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④国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司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抚养权。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D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6. 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B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7. 2017年9月11日,河南省项城市一名40多岁的醉酒男子辱骂民警并当众脱光衣服,拒不配合民警执行职务。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填空(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填空(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填空(附答案)道德与法治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

下面将介绍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道德1. 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伦理规范的一种要求。

它以守信、尊重、互助等为基本 ___________ ,并且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 道德的基本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 ,即要求人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二是___________ ,即依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三是___________ ,即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他人谋福利。

3. 道德行为是指根据社会公共利益,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遵守社会规范,并且具有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行为。

它是一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凭借对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认同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感,对具体事情作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表现。

4. 爱与法是道德行为的两个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 是爱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对人类理想和价值追求的热爱和坚守,是对人类生活创造的热爱和推崇,是对道德权威的尊重和信仰。

______________指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维护他人权益和社会秩序。

二、法治1. 法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 ___________ 权威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正、公平和对立等原则的一种制度安排。

2. 法治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 ,即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二是____________ ,即依照法律规定来处理案件、纠纷;三是____________ ,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四是___________ ,即依法解决问题,排除私人恩怨等非法律因素。

3. 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二(40分)
三、心中有法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具有普遍。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和履行;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的作用:①作用;②作用。

3、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违法);严重违法行为(违法即犯罪)。

4、犯罪的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违法性;应受处罚性。

5、刑罚:主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6、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演变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习气;有了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泥潭。

7、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认清,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

③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防患于未然。

8、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能力弱,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和不法侵害。

(2)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人类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

9、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保护(国家、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等。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保护:司法机关(公检法),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1、如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1)国家:加大,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社会:净化,动员社会力量。

有关部门,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及时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家庭:依法履行对子女的、的职责,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5)个人: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五、权利与义务
1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由规定的。

13、任何非法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应勇敢地拿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4、人身自由权
①意义: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

②内容:包括不受侵犯,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人格尊严权包括权、姓名权、权、荣誉权、权。

15、如何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的、社会的、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有界限)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守程序)
16、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仲裁和等方式进行。

17、如何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做的必须去做。

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交通规则等。

③法律做的坚决不做。

18、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义务是相统一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如和受教育。

④增强权利意识,依法;增强义务观念,自觉的义务。

九、法律与秩序
19、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是宪法的核心内容,规范运行以保障公民 ,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20、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机关、机关、检察机关、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
22、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
23、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

②宪法是的保障书,是的总章程。

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的问题。

②是其他法律的和立法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4、宪法实施和监督机构:及其常委会
25、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①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

法治还要求实行。

②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

26、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治国;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执政)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新方针:(前提);(关键);(防线);(基础)
27、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①增强,依法办事。

尊法学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树立法律信仰,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者和坚定捍卫者。

28、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①民主。

②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9、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

民主决策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制度和社会制度。

民主监督:、、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途径: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网络评政等。

要,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得诬告陷害,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

30、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联系
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二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

③国家利益只有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

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维护国家利益
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②把放在第一位。

为了国家利益,有时要放弃个人利益。

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31、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和协助,为维护国家安全,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