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简笔画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回顾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结合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进行引课。
活动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1.地球?水球?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拍摄的地球大片火出圈。
大家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颗蓝色星球。
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下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辩一辩?老师总结:无论叫“地球”,还是“水球”,她都是目前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值得我们好好的珍爱与呵护,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提供场所。
2.地表面貌构成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基本地貌特征。
3.海陆分布比例全球海陆分布比例:71%为海洋,29%为陆地。
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①活动:观察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总结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②观察“南北半球图”,请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学习方式:1.自学:自主阅读教材P30-32 ,完成导读单任务一内容。
2.展学:个体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流畅)。
通过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习和思考。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③水半球和陆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世界主要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
5.认识陆地的不同形态①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
请学生说出指导的大陆名称;②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我国的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是?③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请学生说出知道的半岛。
《我们爱祖国》教案

《我们爱祖国》教案《我们爱祖国》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全称、国旗、国歌、首都、国家领导人和四大发明、地域辽阔等知识。
2.尊敬国旗,会画国旗。
3.从活动中体验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的全称、国旗、国歌、首都、国家领导人等知识。
教学难点:从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地图、纸张、笔。
教学过程:1.从地球仪上和中国地图上看看中国的大小,引入祖国的内容。
2.复习巩固四大发明,激发孩子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了解中国的国歌、国旗、首都、国家领导人姓名。
4.知道尊敬国旗,会行注目礼。
5.画出国旗。
6.简单总结。
《我们爱祖国》教案2教材分析:《我们爱祖国》是西师版四年级(下)的一首现代诗。
全诗共有8小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围绕“什么是祖国”这个问题,诗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现了祖国各个方面的风貌,视野开阔一气呵成;第二部分为5—8节,围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中去捕捉,实现自己对祖国的爱。
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1、阅读《我们爱祖国》,认识“我、国、子、朵、坡”五个字。
2、学习韵母O,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O。
3、继续学习四声4、培养小朋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带O及四个声调的字母卡片,生字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识字1、看图:有哪些动物师:它们都喜欢什么?我们学完儿歌就知道了。
2、(出示《我们爱祖国》儿歌),读熟儿歌。
(1)让学生利用学前的识字基础试读。
(2)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指名读一读。
(3)会读的同学领读。
(4)自己练读(5)指名读3、在会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1)在儿歌中认字(2)认词语(3)读生字卡(4)生字宝宝找家(游戏)二、学习韵母01、读准音(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基础·自主落实
2.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及其自然
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B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基础·自主落实
(2022·新疆·阿克苏中考真题)《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有一句谚语“山北黄 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诗句的描绘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D)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16.(2021·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
易错警示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 ( )
【解析】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基础·自主落实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甲和河流乙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
【答案】(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基础·自主落实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
位置
范围
北方地区
我国东北方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
南方地区 我国东南方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吉林省桦甸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b. 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c. 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自然资源?
(2) 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
a.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何影响?
b. 东北地区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c.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贡献?
3. 例题3: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自然资源?
解答: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森林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例题4:东北地区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解答: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与多个国家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东北地区气候、地形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加深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等,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直观感受;
(2)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征,提升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对东北地区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四、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穿插地理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
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2篇

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2篇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知道祖国很大,有灿烂的文化,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若干张,有关祖国的特产、戏剧和国庆大游行、阅兵式、升国旗等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1、示世界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幼儿分组,师生共同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做上标记。
(2)引导幼儿说出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
(3)引导幼儿说说中国人长相的特征。
小结:我们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2、出示中国地图,认识祖国。
(1)说说我们国家在地图上像什么?(2)引导幼儿根据地图上不同的颜色,找出祖国的海洋、高山、河流、陆地等。
(3)请幼儿说说:中国有哪些城市、海洋、河流、大山等。
小结: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有56个民族,人口很多,共有13亿多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有许多的高山、河流和城市,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首都北京是世界各国朋友向往的地方,我们的国家真了不起。
3、解祖国的国旗、国歌、语言、文字、戏剧、特产等。
(1)幼儿分组到区域中去开展活动。
(2)集体讲述,谈谈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活动反思:在活动开始,我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寻找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他们看着这五颜六色的世界地图,寻找着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像一只雄鸡。
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
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但回头想想,也可以把圆的面积分两课时来上,一课时是让学生操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第二课时才深入地研究如何推导圆面积的公式,这样费时多些但对学生的能力开拓会更有好处。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大中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大中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大中国》。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2. 学习中国的国歌、国旗、国徽等象征性标志;3. 认识中国的主要民族及其传统节日;4. 感受中国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2. 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3. 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重点: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地图、国旗、国徽、民族服饰、音乐CD、舞蹈视频等;2.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身着民族服饰,带领幼儿唱《爱我中华》,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指一指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中国的国歌、国旗、国徽等象征性标志的含义;(2)教师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历史文化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服饰;(2)幼儿用彩泥、画纸等学具制作民族服饰,进行展示。
4. 艺术欣赏(10分钟)(1)教师播放中国音乐,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律美;(2)教师展示中国舞蹈视频,让幼儿欣赏并模仿舞蹈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鼓励幼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地图;2. 国旗、国徽、国歌;3. 四大发明、长城、秦始皇兵马俑;4. 各民族传统节日及服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祖国”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
2. 作业题目:学唱《爱我中华》,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中国轮廓图画法

2.学生以后再在图中画出黄河、长江、珠江,并标出中国主要山地及地形单元,则为以后全面学习中国地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3.为了更方便地记忆经纬网,本图采用的是圆柱投影中的方块投影。
中国地图形如一只特大雄鸡。在这只雄鸡上,黑龙江北端漠河,新疆西端乌孜别里山口,广东雷州半岛南端徐闻,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它为骨架,构成以下几何图形。①北部边疆内蒙古形如一个内圆孤形;②新疆西北部形如一个等腰三角形;③西南部形如两个等腰梯形;④东南部形如一个外半圆,⑤东北部形如两个等腰三角形。
4、画东南半圆hR
以hR为直径画半圆hR;并把半圆hR六等份,再描出各等分点(C为中点)。
5、画东北等腰三角形jyF和yTF。
①过jF中点I画Iy⊥jF,使ly=Ri,连jy、yF,构成等腰△jyF。然后分别取jy中点X和yF中点Z;最后取xk中点。
②过YF中点Z画ZT⊥YF,使ZT=Rl,连YT,TF,构成等腰△YTF。然后分别取YT,ZT中点。
3、取GF中点R。①在GR上取点h,使Gh=1/10GR;再取hR中点i;最后在Ri上取点j,使Rj=1/3Ri。②在RF上取点K,使Rk=1/6RF;再取KF中点m;最后取jF中点l。
三、画几何图形(轮廓)
以三角形为骨架,在三角形内、外分别画出几何图形,并在相应的各条边上取点。
1、画北部,通过G、v、u……
等各点,参照g、w、e……等各点,画出中国大陆曲线图形。再画出祖国象征——黄河;祖国动脉——长江;祖国心脏——北京(K点处)。就这样,集师生集体智慧,一只特大雄鸡油然而生!
五、画出海南台湾岛(完美)
雄鸡生卵好,画出海南台湾岛,中国地图不可少。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指出:我国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并标明海洋名称。
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区域地图”教学设计(共34张PPT)

二、区域教学中区域地图的作用
1、课程标准 2、教学资源 3、地理核心素养
三、进阶的区域地图教学
更真实情景、 更多变区域、 整合信息、更复杂问题 构建体系、 提取信息、 综合分析 归纳特征、 初三 初步联系
初二 初一
高中
四、区域地图教学建议及实例 区域地图的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具有 连贯性,只是在各个学段因学情和教 学要求的差异而有所侧重。
归特征
•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说分布
二、区域教学中区域地图的作用
1、课程标准
出现“地图”表述的课程标准
共10条
三、中国地 理 四、乡土地 理
举例:
评位置 •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 征。
归特征 说分布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
分布特点。
区域认知的一般思路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特征
人口城市
影响
地理 位置与分布 某区域
影响
影响
影响
河流特征 影 响
历史宗教 经济发展
人文 环境
自然 环境
影响
找位置、说分布、归特征是区域认知的基础,是后续 气候特征 所有问题分析的起点,区域地图是这一切的载体。
(金颐春老师)
二、区域教学中区域地图的作用
华 北 高 原
长 江 三 角 洲
珠 江 三 角 洲
第五章认识亚洲 东南亚 西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 欧洲西部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日本 印度(选学) 澳大利亚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初二学段
第六章认识地区
第七章认识国家
一、前提
1、区域认知相关教材内容 2、区域地图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图简笔画
中国地图是指为明确中国版图而绘制的地图。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
洋西岸,是一个背陆面海,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
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中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三位,(包括海域
总面积第三),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北纬53度),南至曾母暗沙(约北纬4度),西起帕米尔高原(约东经73度),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东经135度)。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边界顶端位置为:最北端在黑龙
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33.5′N)。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立地暗沙(北纬3度58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0秒。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15′);
最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多);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经73?
附近);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31′)。
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纬度49?15′;
东西相距:5200公里,跨经度约62?。
东西时差:约为4小时。
中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相当于除前苏联之外的欧洲各国的总面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东部地区占10.5%,中部地区占25.3%,西部地区占64.2%。
土地资源中,山地32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平原115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陆地: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海洋: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是伸入中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
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
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