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3.3.1 羧酸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一课时 羧酸

一、羧酸

1.定义:

烃基不同

2.分类: 羧基数目

烃基饱和程度

3.饱和一元羧酸通式:

二、乙酸

1.物理性质:颜色: ; 气味、状态: 熔沸点:

挥发性:

溶解性:

2.分子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A .使石蕊试剂变色:

B. 与活泼金属反应:

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 与碱反应:

E. 与某些盐反应:

P60 科学探究1:酸性:

CH 3COOH

CH 3COO -+H +

(2)酯化反应: 探究:——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可能一:

可能二:

酯化反应的本质:

知识迁移:写出下列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1.CH 3COOH+HOCH 3

2.

3.

练习1.1mol 有机物 A 最多能消耗下列各物质多少 mol ? (1)Na (2)NaOH (3) NaHCO 3

练习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的反应有( ) ① 加成 ② 水解 ③ 酯化

④ 氧化 ⑤ 中和 ⑥ 消去

A .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⑤ ⑥

C . ① ③ ④ ⑤

D . ② ③ ④ ⑤ ⑥

CH 3

COO H + H 18O CH 2 CH 3 浓硫酸 △ CH 3CO O 18CH 2 CH 3 +H 2O △

浓硫酸

2 浓硫酸 浓硫酸

CH 3COO H + H 18O CH 2 CH 3

浓硫酸 △ + H 218O CH 3COOCH 2 CH 3 (同位素示踪法)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八课《咬文嚼字》一体化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关于随笔的常识; 2、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熟读课文,分析文中所举实例的内容。[来源:ZXXK] 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中所举实例(1、2、3)的内容。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1919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上海、浙江中学教书。1925年起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主修语言和文学,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29年,由于开明书店出版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而闻名全国。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主讲西方名著选读、文艺批评史和文艺心理学。1936年出版《文艺心理学》,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1937年后历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教务长。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外国文学,后转哲学系讲美学。1947年8月—1948年8月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1949年以后,一直任北大西语系教授,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美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二:随笔的相关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的特色。 所谓的“文化随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的文字。“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当代作家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就是“文化随笔”的代表作。 三: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1)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2)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四:“咬文嚼字”本意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在这篇文章中,“咬文嚼字”是这个意思吗?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的含义? 探究案 一: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段至段),意味不同。 阐明和的密切关系,意味不同。 ,意味不同。 第二部分:(段至段) 正面:

(完整版)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C ) A.端木 ..(在长安东,汉..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 柳岸灞桥 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杀青 ..(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C.兴会 ..(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高兴,得意) 尺牍 D.援例 ..(引用成例。援,引用)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他的_<西方美学史>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 _和_情感__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善用联想意义)(反对”套板反应”)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8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_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合作探究

第三节羧酸酯预习案

第三节羧酸酯预习案 知识与技能:1.以乙酸为例,掌握羧酸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 2.以乙酸乙酯为例,掌握的酯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来学习羧酸、酯的性质,同时建立烃的含氧衍生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羧酸、酯的结构和性质难点:羧酸、酯的结构和性质 知识链接 1.CH3CH2COOH和CH3COOCH3从官能团角度分类分别属于哪种物质?他们两者的关 系是什么? 2.写出乙醛催化剂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内容 一、羧酸 1.概念:由和相连结的化合物。 2.通式:,官能团。 3.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分 ①脂肪酸低级脂肪酸:如乙酸:。 硬脂酸:。 高级脂肪酸:软脂酸:。 油脂:。 ②芳香酸:如苯甲酸:,俗名安息香酸。 ①一元羧酸:如甲酸,俗名。 (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②二元羧酸:如乙二酸。 ③多元羧酸。 4.通性:羧酸分子中都含有官能团,因此。都有性,都能发生酯的化反应。 5.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或。 二、乙酸 1.俗名;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2 3.化学性质 (1)酸性:一元酸,比碳酸酸性。电离方程式为。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或反应)

①含义:酸和作用生成的反应。 ②断键方式:酸脱,醇脱。 ③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浓硫酸是反应的和。 三、酯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中的被取代后的产物。 2.组成和结构:酯的结构通式:,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名称为。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 四、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酯的密度一般比水,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的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2.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生成相应 的和,如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酸性条件下:, 碱性条件下:。 第三节羧酸酯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羧酸的性质 1.乙酸分子式为C2H4O2,乙酸为什么是一元酸? 2.从甲酸的分子结构分析,甲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3.醇、酚、羧酸中都含有羟基,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一:羧酸的性质 1.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如何断键? 2.酯化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3.为什么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比在酸性条件下要大?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3节 第1课时 羧酸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1课时羧酸 ●新知导学 1.羧酸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R-COOH,官能团-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2n+1COOH或C n H2n O2 (3)分类 ①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 CH3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②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 HCOOH HOOC-COOH (4)通性 羧酸分子中都含有羧基官能团,因此都具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2.乙酸 (1)俗名:醋酸;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或。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 气味易溶于水和 乙醇 16.6℃,温度低时凝结成冰 样晶体,又称冰醋酸 (3)33-+ A.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与活泼金属反应:Zn+2CH3COOH―→(CH3COO)2Zn+H2↑ C.与碱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E.与某些盐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②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A.含义: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断键方式:酸脱氢,醇脱羟基。 C.乙酸与乙醇的反应: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自主探究 1.甲酸中含有什么官能团?据此推测甲酸有哪些性质? 提示:对甲酸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甲酸中含有羟基、羧基和醛基,因此甲酸除有一般羧酸的性质外,还有醛的还原性。 2.等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的分子通式是什么?两类物质属于什么关系? 提示:均为C n H2n O2,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OOH与HCOOCH3。 3.如何证明酯化反应脱水的机理? 提示:用含有18O的乙醇(CH3CHOH)与乙酸反应,最后18O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羧酸的性质

羧酸酯 学案

乙酸及羧酸学案 设计老师:班级:姓名: 一、乙酸 1.乙酸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官能团: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的物理性质、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沸点117.9℃, 熔点℃熔点16.6℃;沸点℃易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现象化学方程式 紫色石蕊试 液 Zn粒 NaOH溶液 (酚酞) CaO固体 Na2CO3粉未 (2).乙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的定义:——酸(含氧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实验:教材P75的实验3-4 (1).向试管中先加入少量碎瓷片,再加入3ml乙醇、 2ml乙酸,再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 连接好装置,缓慢加热。 (2).导气管不要插入液面下。 (3).注意观察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得到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并闻到香味。 现象: 结论(反应方程式): 【问题探究】: a.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何脱去水)?

b.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c.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d.导气管为什么不能插入液面下? e.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f.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型有机反应? 二、几种重要的羧酸 (1).甲酸——俗称蚁酸 (1).物理性质 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有腐蚀性,能与水、乙醇、乙醚、甘油等互溶:(2).化学性质——与乙酸相似 (2).苯甲酸 (1).物理性质 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是白色针状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甲酸及其钠盐或钾盐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2).化学性质——与乙酸相似 (3).乙二酸 (1).物理性质 乙二酸俗称草酸,是无色透明晶体,能溶于水或乙醇。通常以结晶水合物形式存在。草酸钙(CaC2O4)难溶于水,是人体膀胱结石和肾结石的主要成分。 (2).化学性质——与乙酸相似 (4).高级脂肪酸 高级脂肪酸是指含碳原子数较多的脂肪酸,它们的酸性很弱,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甚至难溶于水。 常见高级脂肪酸有: 硬脂酸: 软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三、羧酸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下乘(ch岔g)岑寂(c岔)付梓(z 1)锱铢(Z I Zh u)没镞(z u)咬文嚼 字(ji劲咀嚼(ju e)嚼舌(ji co)蕴藉(ji e)累积(I S )憎恶(z rng)便宜(bi rn)尺牍(d u)俗滥(I rn)剥啄(zhu o)清沁肺腑(q in)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 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羧酸 酯(第3课时)习题课 新人教版选修5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3课时)习题课新人教版选修5 练基础落实 1.已知酸性强弱: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取代,所得产物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 2.若丙醇中氧原子为18O,它和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00 B.104 C.120 D.122 3.在下列叙述的方法中,能将有机化合物转变为的有( ) ①跟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②把溶液充分加热后,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③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④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NaHCO3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1)有银镜反应;(2)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3)与含酚酞的NaOH 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溶液逐渐消失至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几种物质都有 B.有甲酸乙酯、甲酸 C.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D.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5.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甲、乙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若各1 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A.2 mol、2 mol B.3 mol、2 mol C.3 mol、3 mol D.5 mol、3 mol 练方法技巧 由官能团确定化合物的性质 6.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7.以下结构简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其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 B.可以水解,其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7 mol NaOH反应 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原理的应用 8.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有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2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 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9.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利用分子组成巧计算 10.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1-a 7 B. 3 4 a C.6 7 (1-a) D. 12 13 (1-a) 练高考真题 11.(2010·四川理综,11)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下所示: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说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知道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学习重、难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其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三、学习过程 (预习教材P78~ P80,找出疑惑之处) 一、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和。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为:、、。 二、糖类 1.糖类的化学组成 糖类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2.糖类的分类 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 (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果糖。 (2)双糖:由1 mol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分子的糖,如、。 (3)多糖:由1 mol水解生成许多摩尔单糖分子的糖,如、纤维素。 思考题1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分子通式为C n(H2O)m。那么是否符合通式C n(H2O)m的有机物都属于糖类? 三、几种重要的糖类 1.葡萄糖和果糖 (1)分子结构 葡萄糖的结构式为,官能团有和 (醛基)。 果糖的结构式为,官能团有和 (羰基)。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为,但结构不同,它们互为。 (2)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反应条件:加热至沸腾。反应现象:。 该反应常用于医疗上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②银镜反应 反应条件:碱性条件、水浴加热。反应现象:试管内壁产生光亮的。 2.蔗糖和麦芽糖 分子式都是,但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水解产物也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羧酸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1课时 羧酸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羧基的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优化乙酸乙酯制备的方案,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1)羧酸:分子中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为—COOH 或。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 —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C n H 2n O 2或C n H 2n +1COOH 。 2.分类 (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 羧酸??? ?? 脂肪酸:如乙酸、C 17H 35COOH 芳香酸:如 (2)按分子中羧基的个数分类

羧酸????? 一元羧酸:如乙酸 二元羧酸:如草酸HOOC —COOH 多元羧酸:如柠檬酸 (3)按分子中烃基所含碳原子数多少分类 羧酸?? ? 高级脂肪酸???? ? 硬脂酸C 17H 35COOH 软脂酸C 15H 31COOH 油酸C 17H 33COOH 低级脂肪酸:如甲酸、乙酸等 例 1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则它是( ) A.饱和二元羧酸B.芳香酸 C.脂环酸D.高级脂肪酸 答案 B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一个苯环,故它不是饱和二元羧酸,也不是脂环酸或高级脂肪酸。 例 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 B 解析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将C5H10O2改写为C4H9—COOH;C4H9—有4种结构,故该有机物有4种,即:CH3CH2CH2CH2COOH、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体会在文学创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具备“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学习过程】 预习学案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等。 文艺随笔:也叫,是的一种。文艺评论是的文章。 2、给下列字注音 锱铢()()箭镞()岑()寂牍()下乘()蕴藉()()付梓()咀嚼( ) 拘( )礼付梓( ) 清沁( )肺腑斟( )酌憎( )恶深恶痛嫉 ( ) 尺牍( ) 流弊( ) 3、解释词义: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锱铢必较: 3、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线索 第一课时 【文本探究】 一、导入课文 福楼拜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下面给

大家三个词:“发展”“在”“中国”,请大家把它们合理组合,看看它的意思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导引自学 1、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划分全文结构层次。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 五)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 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日生。1916年考 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 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 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

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 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 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 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 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 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 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 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 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 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 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

高中化学《羧酸 酯》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三节羧酸酯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羧酸和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3.掌握酯化反应的断键规律。 一、羧酸 1.羧酸的定义及分类 (1)概念 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 R—COOH,官能团是□01羧基。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2n+1COOH或□02C n H2n O2。 2.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羧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弱比较:羧酸>碳酸>苯酚。 (2)酯化反应 如丙酸与甲醇的反应□07CH3CH2COOH+CH3OH 浓H2SO4 △ CH3CH2COOCH3 +H2O。 二、酯 1.组成和结构 (1)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01—OH被□02—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03 R—COOR′,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羧酸酯的官能团是□04。 2.酯的性质 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化学性质是易发生□05水解反应,其条件是酸催化或碱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 (1)酸性条件:CH 3COOC 2H 5+H 2O 稀硫酸 △ CH 3COOH +C 2H 5OH 。 (2)碱性条件:CH 3COOC 2H 5+NaOH ――→△ CH 3COONa +C 2H 5OH 。 提示:用含有18O 的乙醇(CH 3CH 182OH)与乙酸反应,反应后18O 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2.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回答有关问题: (1)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应怎样操作? (2)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内盛有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4)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百吗? (5)收集在试管内的乙酸乙酯是浮在上层,还是沉在试管底部,还是与Na 2CO 3溶为一体?为什么? (6)用什么方法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提示:(1)混合时应向乙醇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乙酸。 (2)吸收蒸出的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3)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认识有机化合物导学案

.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基础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类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有机物的常见类别 【学习难点】官能团分类法 【基础扫描】全员参与巩固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 1、有机物的定义:组成中含有元素的化合物统称有机物 【注意】⑴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中必须含有碳元素,但是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 这几类物质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都不是有机化合物 ⑵有机化合物通常又被简称为有机物,它们均为化合物,即有机物中不存在单质 2、有机物的组称元素:有机物的组成元素,除外,通常还含有 等非金属元素 3、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⑴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均以结合形成或,这是有机物结构的基础 ⑵有机物分子之间均通过结合形成 4、有机物的数量特点 有机物种类繁多,达上千万种。其原因是: ⑴碳原子有个价电子,能与其它原子形成个 ⑵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能以、、 三种不同的方式形成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又能以或的方式结合,形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结构 ⑶有机物中普遍存在现象 5、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⑴溶解性: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易溶于(如、、等) ⑵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 ⑶耐热性:多数有机物较低,受热易 ⑷导电性:绝大多数有机物为,不能,不易 ⑸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反应都比较,一般反应速率,多数需要使用,并常伴有发生【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来自有机体内 B、有机物与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C、CO属于有机物 D、AB + CD ==AC +BD 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练习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NaCN B、CH3COOH C、甲烷 D、SiC 【练习3】决定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间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 B、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较多 D、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只能排列成链状 【练习4】人类已知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 A、第I A族元素的化合物 B、第III A族元素的化合物 C、第IV A族元素的化合物 D、第VII A族元素的化合物 【练习5】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A、CO2 B、C2H6 C、HCHO D、CH3OH 【练习6】自然界中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A、无机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 C、铁的化合物 D、碳水化合物【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Na2CO3 B、CaC2 C、CO(NH2)2 D、CO 【练习8】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练习9】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氰化钾(KCN) B、氰酸铵(NH4CNO) C、尿素(NH2CONH2) D、碳化硅(SiC) 【练习10】第一位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维勒 C、拉瓦锡 D、牛顿 【练习11】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是() ①有机物的组成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③有机合成④有机物应用

江苏专用版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2课时羧酸学案苏教版选修5

江苏专用版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2课时 羧酸学案苏教版选修5 羧酸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羧基的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羧酸、酯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结合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原理,能推理出羧酸酯化反应、酯类物质水解反应后的产物。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1)羧酸:分子中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为—COOH或。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C n H2n O2(n≥1,n为整数)或C n H2n+1COOH(n≥0,n为整数)。 2.分类 (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 羧酸 ?? ? ??脂肪酸:如乙酸、C17H35COOH 芳香酸:如 (2)按分子中羧基的个数分类 羧酸 ?? ? ??一元羧酸:如乙酸 二元羧酸:如草酸HOOC—COOH 多元羧酸:如柠檬酸 (3)按分子中烃基所含碳原子数多少分类

羧酸?? ? 高级脂肪酸???? ? 硬脂酸C 17H 35COOH 软脂酸C 15H 31COOH 油酸C 17H 33COOH 低级脂肪酸:如甲酸、乙酸等 例1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它是( ) A .饱和二元羧酸 B .芳香酸 C .脂环酸 D .高级脂肪酸 答案 B 解析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一个苯环,故它不是饱和二元羧酸,也不是脂环酸或高级脂肪酸。 例2 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B 解析 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将C 5H 10O 2改写为C 4H 9—COOH ;C 4H 9—有 4种结构,故该有机物有4种, 即:CH 3CH 2CH 2CH 2COOH 、、 、 。 相关链接 羧酸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 (2)编号位:在选取的主链中,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3)定名称: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例如: 二、羧酸的性质 1.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发生如下反应: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二、知识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下乘(ch?nɡ)岑寂(c?n)付梓(zǐ)锱铢(zī zhū)没镞(zú)咬文嚼字(jiáo) 咀嚼(ju?)嚼舌(jiáo)蕴藉(jia)累积(lěi)憎恶(zēnɡ)便宜(bi àn)尺牍(dú)俗滥(làn)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 2、解释下列词语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解析: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解析: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四)总结1-5段的内容,①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②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解析:①、A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B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C 推敲: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酯的性质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其同分异构体; 2.掌握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3.酯化反应的规律。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原理是,它是一种色,味,密度比水的溶于水的体。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62---63,思考下列问题 1.酯的分类、命名,饱和一元酯的通式; 2.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异同。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酯的分类、命名及物理性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苹果中含有戊酸戊酯,菠萝中含有丁酸乙酯,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梨中含异戊酸异戊酯,人造脂肪的主要成分是,其结构简式为,缓解心绞痛的三硝化甘油。 2.写出分子式为C6H12O2含有酯基和羧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总结:①酯的结构通式:________,其官能团名称为______。根据形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无机含氧酸酯和有机羧酸酯,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和含相同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 ②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命名时,羧酸的名称写在前面,醇的名称写在后面,去掉醇换成酯。如: ③物理性质: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__的____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二、【合作探究2】酯的化学性质 试管①②③ 步骤一试管①中加入6滴乙 酸乙酯和5.5ml水 试管②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硫酸 试管③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氢氧化钠 二同时放入70~80℃的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闻气味 现象 结论: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3章第3节《羧酸酯》word导学案

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羧酸酯”的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 一、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1、用结构式写出工业用乙醛制乙酸的方程式: 2、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1)酸性强弱:(与碳酸比较) (2)电离方程式: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与大理石反应: B:与小苏打溶液反应: C:试比较乙酸、乙醇、苯酚、碳酸、水中羟基的活泼性? 2、酯化反应: (1)反应进行的条件: (2)酯化反应的概念: (3)浓硫酸的作用: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深入研究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羧酸类化合物。 学习重难点:乙酸的化学性质、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活动探究 依据教材中的乙酸的核磁共振氢谱,请读图分析: 乙酸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吸收峰,峰的面积比为: 。说明乙酸中有种H原子,数目比为: 。 书写乙酸的分子结构简式 (3)乙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再现] ①酸的通性 a. b. c. d. e. ②弱酸性 科学探究1: 乙酸的弱酸性

a.利用教材所示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实验结论:酸性强弱顺序 b、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乙酸是弱酸 [知识再现] ③乙酸的酯化反应 科学探究2: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 结论: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乙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_与乙醇分子羟基的_______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 当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时,_______分子脱去羧基上的_______,_______分子脱去羟基上的_______ [成功体验] 1.若乙酸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则生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2.写出甲酸(HCOOH)与甲醇(CH3OH)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酒和陈年老醋都越陈越香? [能力提升] 1.请从结构上并联系性质比较乙醇、苯酚和乙酸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化学活泼性有何不同,谈谈你对有机物结构和有机物性质关系的认识.

(完整版)乙酸导学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 【学习目标】 1、知道乙酸的组成、结构、官能团、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乙酸的结构推断官能团的概念乙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酸立体的结构模型,并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归纳法 一、自主学习【诚信为本】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 弱酸性 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

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2) 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____________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且比较________。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__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官能团为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 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 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二.精彩展示【自信为本】 三、合作点拨【信任为本】 1. 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 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3.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特别提醒】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浓硫酸时,边加边振荡的目的。(3)加入碎瓷片的作用:。 (4)小心均匀加热的目的:。(5)长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产物的试管内导气管末端要在液面以上,不能伸入液面以下, 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用饱和的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浓硫酸的作用: (9)酯化反应的机理: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写出反应产物: 四.小结 五、演练提升【信心为本】

高中羧酸学案教案

高中羧酸学案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课题:羧酸 编写:陈尚国审核:解吉普 【自学评价】 1、乙酸又称“冰醋酸”,为什么,它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3、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互动学习】 一、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简写为 _____________,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问题一酸性 乙酸在水溶液里能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是一种弱酸,它具有酸的通性,但比碳酸的酸性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 乙酸的酸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有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包括: a.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乙酸是一种弱酸,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a.乙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仅是部分乙酸分子电离,而不是全部乙酸分 子都电离。写乙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时要用“ ”,而不用 “=”。 能与NaHCO 3、Na 2 CO 3 反应生成盐和CO 2 、H 2 O。 问题二酯化反应 1、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结构上看,反应既像乙酸分子里的——OH被乙醇分子里的——O——CH 2 ——CH 3取代,又像乙酸分子里的——H被乙醇分子里的—CH 2 ——CH 3 取代,究 竟是怎样呢 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醇跟乙酸实验,研究发现_________分子里含有18O 原子,从而证明酯化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 (1)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很慢,即反应速率很小。 ②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条件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