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学案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中日关系专题复习【专题线索】【相关考点】1、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234意义。
56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插播:中日两国敏感问题:1、历史问题:日本美化其侵华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2、中日钓鱼岛争端。
3、台湾问题。
4、美日安全合作问题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历史和现实问题等。
★基础巩固、构建知识体系一、日本的崛起1、大化改新(646年):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1868年):日本通过,迅速崛起,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摆脱,成为亚洲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有大量,开始走上了对外的道路。
3、(1894年):日本通过1895年的《》,获得在华各项利益。
4、参加(1914-1918年):成为战胜国,并大发战争横财。
5、发动(1931-1945):疯狂掠夺与屠杀中国人。
6、后,成为经济强国(20世纪50年代):在的扶持下,经济高速发展,生产总值跃居世界,仅次于。
二、中日关系1、古代中日关系(强—弱)(1)隋唐与日本的友好交流:①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②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③646年,日本效仿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明朝中后期,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2、近代中日关系(弱—强)(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后崛起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两白银;增开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等。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今年距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周年。
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900-1901年):参与《》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日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的中日关系、近代的中日关系和现当代中日关系;整理各阶段中日关系的具体表现;分析各阶段中日关系的特点,并能理解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复习,应该使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第一,学生采用纵横联系的方法来复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如本课有两条纵线:中日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日本的三次腾飞,横向联系:对比不同时期中国的和日本的情况。
第二,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日关系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1、采用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材料和教师设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对于中日交往的史实则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来。
2、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的表现;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出示中日地图和文字材料,设问:日本——敌人、朋友?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回眸历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1、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整理中日在古代、近代、现代交往的史实;古代的中日关系(1)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
(2)隋唐:互谴使节、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3)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近代的中日关系(1)晚清时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北洋军阀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
2017年中考历史中日关系史复习教案

中日关系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自主复习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基本史实;分析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用历史的思维观察、思考现实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表格等资料,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自主判断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3、采用历史内外迁移教学法,通过中国、日本发展的的联系、比较,获得新知,推导结论。
注重挖掘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养成学生的历史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增强学生维护中日关系发展的的时代责任感。
通过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史实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能建立健康的中日关系,培养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局势进行客观的分析,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战争,珍爱和平。
【重点】1、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启示;2、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和中日关系的主流;3、如何在专题复习中把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整体脉络,并在其中感悟与反思历史,迁移知识,以史为鉴。
【难点】中日关系变化多端的原因,如何看待现在日本的行为。
【教学方法】内外迁移复习法、主题式复习法、点线结合复习法、纲要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关于日本外务省发布的2015新版《外交蓝皮书》的新闻视频,老师分析概述,导入本课复习内容。
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何去何从,世人瞩目。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有过友好的交往历史,也有过侵略敌对的战争。
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2课《中日关系专题复习》(教学课件)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起来,
英勇抗战,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 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自主完成)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 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1894年,日本发动 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 府签订《马关条约》,大 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
2、1900年,日本参与了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 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 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
邓
时间: 1894—1895
世
甲
年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1)大化改新;(1分)戊戌变法。(1分)
(2)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2分)
(2)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戊戌变法,中国向日本学习。(2分)
3 、一战期间,日本参加协约国,成为战争受益国(中国山东)。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 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美日矛盾激化。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1结)1在分合)甲所学午知中识日,战说争说当中时,日日本本人将是怎大样清“帝让国人打们看败到,大强清迫帝清国政真正府的签无订能了”? 《马关条约》。(1分)
高三历史三轮《中美中日关系专题》精品教案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新课标解读】(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高考大纲分析】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主干知识梳理】一、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1.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2):美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与俄国协同英法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二战”期间(1937——1945):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解放战争期间(1945——1949):扶蒋反共,独占中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美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中国现代史(1)建国初期(1949——1972):中美敌对。
①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中日关系》复习课说课稿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讲述的方式归纳中日两国外交 关系的史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引导 分析、组织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着力解决日本经济发 展的原因,知道日本内部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对世 界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探究,比较 出两国政府各自处理外交关系的不同态度,进而明 确日本政府否认侵华战争,不顾及世界人民感受的 丑恶行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最终让学生 提高国家安全防范意识。
广河七中
广河七中
广河七中
四、教法学法
1 . 教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 则,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导式讨 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 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问答式,课堂 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另外,通过课堂练习 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提供与 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知识给学生,在教学中积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广河七中
五、教学过程
•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大约 用4分钟) 引用2014年对中日两 国亲善调查的饼状图,说 明两国人民对待中日关系 的态度进而引出本专题。 • 第二部分:复习过程(分 为三个板块)
2014年中国民众的对日亲近感调查结果
广河七中
五、教学过程
• 板块一
必备知识 梳理脉络: 在这一部分我把相关知识 点设计两部分:中日关系 的曲折历程和日本之路, 为了突出重点,我结合初 中生认知程度,对中日关 系的史料进行相应补充,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相关资 料,增强学生直观认识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形 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 成明晰的知识网络 广河七中 。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一、课型:复习课二、课时:一课时三、设计理念:1)以史为鉴,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2)历史问题,现实思考。
现实问题,历史思考四、【复习目标】1)复习了解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3)不忘历史,正视现实,关心时政,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五、教法:问题教学,启发指导,课件激趣,训练提高六、学法:史论结合,政史综合,归纳总结,讨论拓展七、双边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回顾历史﹙中日关系的演变﹚古代史:“亦师亦友亦为敌”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
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日本侵略者)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代史:“同是天涯沦落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遭到西方列强侵略完“相逢不相识”……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侵华列举1895——1945年中日相关史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请你说出两次战争的名称、结果及影响、两次战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现代史:“相逢一笑泯恩仇”……新中国成立后在曲折中发展生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发展、交往情况。
思考: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概括中日关系总的特征、主流。
正视现状: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展望未来:你认为中日两国怎样才能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质疑提升【中考链接】一、选择题:﹙将唯一答案填在括号内﹚1.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
形策5中日关系专题教案-姚敏

专题:中日关系课时:两课时设计理念:1、以史为鉴,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2、历史问题,现实思考。
现实问题,历史思考三维目标:1、复习了解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3、不忘历史,正视现实,关心时政,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教法:问题教学,启发指导,课件激趣,训练提高学法:史论结合,政史综合,归纳总结,讨论拓展【知识梳理】:一、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1)两汉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政治交往: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全方位的交往:互谴使节;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学;贸易往来;人物:中国高僧鉴真。
(3)宋元时期与日本的往来: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二、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4)明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①日本武士勾结中国沿海奸商形成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英勇抗倭;②1592和1597年,日本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③明朝中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后期,明政府实行海禁,影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5)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中心店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的强国;(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①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②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③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④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从俄国手中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即南满铁路);⑤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⑥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⑧1937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1、以史为鉴,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2、历史问题,现实思考。
现实问题,历史思考三维目标:1、复习了解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3、不忘历史,正视现实,关心时政,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教法:问题教学,启发指导,课件激趣,训练提高学法:史论结合,政史综合,归纳总结,讨论拓展双边活动设计导入:问题提出: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教师指导: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按课件分时期进行复习学习)1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师生重点学习:中日甲午战争1)提问并分析其发生背景:2)提问结果并分析败因:3)问:其影响如何?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问: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侵略活动有哪些?1)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想灭亡中国。
3)同国民政府签订了《九国公约》。
(结合世界史相关日美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内容)3 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
阴谋破产。
重点学习:日本局部到全面侵华战争1)提问:日本侵华的事件、暴行及残暴统治?2)提问: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及态度?3)分析背景、胜因及评价4 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追随美国,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学习5 中日建交-----至今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界问题摩擦不断。
小结: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见课件归纳总结)(学生举例教师提导补充完成)(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同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晚清政府《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洋军阀政府《二十一条》•国民政府签订了《九国公约》等(3)在中国制造惨案、事变•(1)旅顺大屠杀•(2)1928年济南惨案•(3)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4)一•二八事变•(5)七•七卢沟桥事变•(6)八•一三事变•(7)南京大屠杀。
•(8)对沦陷区的掠夺罪恶问题提出:面对历史,面对战争日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同德国比较)(见课件)•日本与德国同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也同是战败国。
战争结束后,德国与日本在认清战争罪行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德国政府正视历史,勇于承认侵略战争罪责。
尤为难得的是,1970年德国总理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跪下谢罪。
然而在日本,日本政府一再模糊历史真相,淡化日本对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甚至为战争罪犯招魂,日本右翼势力极为嚣张。
拒绝承认战争责任,给亚洲人民友好关系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问题提出:在这样的态度提导下,日本的一些所作所为应引起我们的国人高度关注,请举几例引起你关注的事情?(见课件)•1)日本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篡改史实,歪曲历史•2)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3)占领中国领土钓鱼岛4)支持台独势力(所谓台日经济一体化)5)日本内阁成员每年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提出:面对日本的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1).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使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受到妨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责任完全在日方。
2).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公然向中国人民挑衅,侵犯中国主权。
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宣扬天皇史观、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历史教科书。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日本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
3).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逆流。
我们主张中日两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
日本应遵守防卫政策,遵守和平宪法,走和平发展之路。
本课总结:回顾历史,总结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通过理解战争带给世界的影响,深入去思考,并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以便更好的展望未来,让世界充满和平和友爱。
八、讨论与练习:1、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B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2、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是( D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3、抗战以来,国民党虽多次组织会战,却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讨论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第一次(甲午中日战争),它的侵略野心得逞了;第二次(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胜利而告终。
试分析这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败—胜的主要原因。
•战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
战胜的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世界反法西斯的支持和援助。
讨论二:日本的右翼分子的“新历史教科编撰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扫侵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竭力否认侵华事实和罪行。
日本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的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人民的感情。
请你结合课内外有关史实,举出若干事实,揭穿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的谬论他们侵略中国的史实: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华北、策化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把中国变为第二个伪满州国、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制造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在华实施细菌战等九、拓展训练第一题材料一:…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
——选自人民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日本先后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如何?中国。
日本在1894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2)对于这两次战争的结果,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提示:对于这两次战争一败一胜的结果,感触最深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团结就是力量,等等。
(3)材料二中造成“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有美国的援助,还有就是日本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等(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觉得日本的“第一个老师”应向“学生”学习借鉴些什么?主要就是要学习别人一切先进的东西,消化、吸收和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
第二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材料二: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1)“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是在哪次战争中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被迫割给日本?台湾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通过《马关条约》割给日本的。
(2)《开罗宣言》作为抨击台独、日本右翼势力的重要国际文件,是在哪次战争中发表的?到《开罗宣言》的内容得以实施,台湾已于祖国分离了多长时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第二次世界大战) 50年(3)从被迫“割”台湾到光复台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等第三题材料一:“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美国总统罗斯福材料二:……日本因为其长期以来始终不愿承认历史罪行的态度而不断受到周边邻国的批评,这是其迈向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最大障碍。
近日来,朝鲜和韩国都表示反对日本获得这一席位。
——摘自中学历史在线网材料三: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请回答:(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中国坚持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中国的抗战,日军无法实现更大的侵略目标;中国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四种观点均可。
(2)请你说出二战中,日本在中国曾犯下哪些历史罪行?“日本……不愿承认历史罪行……”的行为又有哪些?(可各举两例)历史罪行:南京大屠杀;日军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使用生化武器等。
不承认历史罪行的行为: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事件等。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万众一心,同仇敌忾②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科技强军③维持安定团结的和平局面④落后就要挨打⑤加强国际间合作⑥防止霸权主义,恐怖主义⑦走法西斯道路,只会自取灭亡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⑨法西斯极端残暴,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等。
(5)关于抗日战争你已经了解的或者想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什么?已经了解的问题:如日本侵华的原因;抗战的经过;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抗日英雄;胜利的原因等。
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战后日本对中国的赔偿问题;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省问题;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原因等。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C 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D 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