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点画之美
书法的点画之美

精严、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 楷书的点画法度森严、一丝不苟、精致多 变。横平竖直,直中见曲,藏露结合。提 按变化丰富,对比强烈,形成了横轻竖重、 撇轻捺重等节奏规律,用笔技法也更为丰 富。
连绵盘曲、纵逸奔放的草书点画
• 点画以曲线为主,方圆结合,走势随势多 变。
篆书
楷书
柳体
行书—兰亭序
张旭草书
书法的点画之美
汉字发展简史
•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
简洁质朴、圆润含蓄的篆书线条
• 小篆的线条简洁、质朴而不做任何的装饰, 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含蓄,均细而劲挺,婉转而流畅, 回环盘曲,藏头护尾。
飞动伸展、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 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变连为断、化弧为直、 改转为折,产生了点、横、竖、撇、捺、 钩等基本笔画。
【教育专用】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湘美版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传达教授方式,开展互动交流,重视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欣赏感受播放视频《文化中国-汉字》(影片)。
引导学生结合影片中说说中国文字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揭题(板书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5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电脑,人们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十分复杂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先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吗?学生思考回答(画、写)古人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学生欣赏甲骨文字,用手指在空中把自己的属相写一写、画一画。
活动3【讲授】欣赏讨论三、欣赏讨论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具体分析两种字体“小篆”“隶书”(多媒体出示小篆和隶书图片各一幅)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装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度的对比,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隶书:隶书以波势著称。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课件(共37张PPT)

平捺利。
竖弯钩如浮鹅戏 水,昂头翘尾,生机 盎然。
● 连绵盘曲、纵意奔放的草书点画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 不规则状。圆转多于方折,意趣多 于法度。线条的走势随字形盘曲勾 连,不断改变运行方向,忽引忽驻, 或藏或露,乍徐乍疾,时连时断, 意态纵横,变幻莫测。
蚕头
藏锋
出锋
波浪形曲线
雁尾
波形和“蚕头雁尾” 是隶书笔画的典型特征。
各
征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
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
孝
之势。
笔画粗细均匀
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
变连为断、改转为折
活动一
标出下列篆、隶书的转折提按处,并临写例字。 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
● 精严整饬、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藏头
护尾 粗细均匀
禁及
向下垂引
弧度变 化,长 短不一 的曲线 对比
思考·练习
尝试分析下图篆字的笔画线条的曲直对比系, 并标示出来。
御
能
● 飞动伸展、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隶书以波势著称。在隶书 中毛笔的功能已得到了较为充 分的发挥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 变连为断,画弧为直,改转为 折,产生了点、横、竖、撇、 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点画 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 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 别,更具变化。
日常书写衍生而来。使用特定的 工具材料,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 来表现点画,塑造字形,安排行 间字距,组织篇章布局。
甲骨文主要指殷商时代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 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学习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本课时从大书画同“起”源、书画同“形”源(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书画同“神”源。
(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三大时间点入手,运用赏析对比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尝试运用本单元教学知识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并进行书法题跋。初步感受文人画创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本单元课内的知识点,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生活感悟关系密切。
思考:文人画的组成。
二、新知讲授
(一)书画同“起”源
1.书写作画工具同源
书法和绘画的起源:图画和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课件出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二)书画同“形”源
1.表现形式同形
(1)“一笔书“ 赏析
王献之《群鹅帖》
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教学设计表
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
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书法的点画之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 点画的书写规则: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分析经典书法作品,体会点画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的基本概念、点画的书写规则。
2. 教学难点:书法作品的欣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分析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点画之美。
4.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教材、经典书法作品、毛笔、墨汁、宣纸等。
2. 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本、毛笔、墨汁、宣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点画的书写方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点画的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欣赏:教师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点画之美。
6. 实践:学生动手练习书法,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7.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法,重点掌握点画的书写方法。
2. 选择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九、拓展活动1. 组织书法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20232024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七上美术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的点画之美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上美术3.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点画之美,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结构,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4.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书法工具,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5.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难点:理解书法笔画的形态和特点,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2.重点:书法的布局与章法-难点:掌握书法作品的布局规律,学会合理安排字体大小、间距和位置。
3.重点:书法的墨色运用-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学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墨色。
4.重点:书法的节奏与韵律-难点:理解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节奏感。
5.重点:书法的审美鉴赏-难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
6.重点:书法创作与实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7.重点:书法的历史与文化-难点:了解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8.重点:书法工具的使用与保养-难点:学会正确使用书法工具,掌握工具的保养方法。
9.重点:书法作品的评价与分析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0.重点:书法学习的持续与坚持-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布局等知识。
b.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计
鱼。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

点画之美楷书
斜点如鸟之翻然侧下, 取其斜势。横如千里阵云, 舒展开阔。 平捺如生蛇渡水,抬 头平尾,生动自然。
撇如象牙,坚挺锋利。 竖弯钩犹如浮鹅戏水,昂 头翘尾,生机盎然。
点画之美楷书
藏锋 露锋
方 藏锋
圆
垂露 悬针
圆
“律”字的点画变化 之美,两撇长短、轻重、 角度都不一样;两竖长 短、起笔、收笔也不同, 一垂露、一悬针;五横 长短、轻重、提按不同、 起笔有顺锋、有逆锋, 收笔有方有圆、均回锋。
点画之美隶书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 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 碑》,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 (153年)立,碑立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是 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 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方圆兼备、沉著厚重, 结字端庄雍容、匀适调和,结字章法规矩合 度,深具宗庙之美。
点画之美楷书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汉族,唐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 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 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 《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 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 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方正平稳,不 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开阔雄浑; 《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 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风 遒劲。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点画之美甲骨文
点画之美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 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 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 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 小屯)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发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一丝不苟,精致多变,笔
画横平竖直,方正隽美,直线居多 但直中见曲,提按变化丰富,形成 节奏规律,体现了楷书的点画之美。
文字等于书法吗?
返回
欧阳询(唐)作品
怀素(唐)作品
北宋米芾作品
沈 鹏 作 品
欧阳中石
运用不同的形式, 各种材质, 感受汉字书法的点 画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 的文字,它是抽象的造型艺术,它的每 一笔,每一画,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 重汉字,传承汉字,无论它可以怎样的 表现,从现在开始,我们回归到原点, 认真书写自己的名字,写好自己人生!
书法的点画之美
执教者:朱芙蓉
结 绳 记 事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兰亭序
行书
草 书
比较以下两种字体?各有什么特点?
小篆
楷书Βιβλιοθήκη 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的装饰,
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铁线 篆”“玉箸篆”起笔、收笔都一样,直线 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 度的对比,构成了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