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细节描写..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许多人都对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仔细阅读这部小说时,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者对细节的细致描写。

通过对人物、环境和物品的个别描述,作者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氛和情感,而且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表达这部小说所要传达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探究它们所代表的内涵和意义。

一、人物描写在《红楼梦》中,作者描述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

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气质和特点,这得益于作者对细节的呈现。

例如在第五十八回中,林黛玉给宝钗提着拜寿的牌匾,凝视着匾上的“寿”字,作者写道:“掩了嘴,哭了一阵,忽见匾上莹莹如嵌宝石的“壽”字忽过眼,不觉崩了声,再哭不成。

”这句话精准地描绘了林黛玉的情感和内心矛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在《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对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是通过物品来进行的。

例如在第十七回中,月老在写“金玉良缘”时,作者写道:“只见笔架上衡突突的盛着几杯烹茶用器,两斟炭火正烧得通红。

”这句话用物品的描述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色彩,更加深化了“良缘”的内涵。

通过这些充满细节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每个人物卓越独特的个性特征。

二、环境描写除了对人物形象进行的描写,作者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景物和环境的描述,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例如在第九十回中,宝钗、黛玉和妙玉在府里的花厅品茶,作者写道:“花厅之中,围屏翠竹,翠阴如帷,堆案细砚,摆设珍玩,玳瑁小屏上,放着琉璃二牌香盒。

”这句话的描绘非常细致,让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花厅中的气氛和情景。

另外,在《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对广阔自然景象的描写,例如在第六十二回中,贾母告诉贾宝玉北海离京只有二十里,作者写道:“这条大河奔腾,向东流去不顾天下。

下面是一汪青碧碧的湖水,水波荡漾,仿佛一朵巨大的荷花,被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包围着。

”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神秘,使读者产生醉人的遐想。

《红楼梦》细节描写文献综述

《红楼梦》细节描写文献综述

《红楼梦》细节描写文献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充满了丰富的细节描写。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的
风格和魅力。

《红楼梦》描写了贾府的世态人情,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

例如,在描述黛玉时,小说描写了她的美丽和聪明,以及她与贾母和
其他人的关系。

描写中透露出黛玉脆弱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与贾府外
部环境的矛盾。

除了人物形象,小说也着重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和场景。

在素日琐
事之中,贾府中的五大院落被精心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院落
的宏伟和雅致。

同时,小说还细腻地描绘了庭园的变化和景区的美丽,给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另一个重要的描写是《红楼梦》中的服饰细节。

小说在人物行动
和对话之间插入了大量的服装细节,以展示贾府人士的身份和地位。

描写中详细描述了他们的衣物款式、颜色、质地等细节,这为读者提
供了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

除了以上细节,小说中还描写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宴会和娱乐场所。

这些场景描述了音乐、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细节,为读者呈现了贾府
中的奢华和富丽。

总之,《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丰富多样,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形
象来展现人物、环境和场景。

这些细节描写使作品更加生动而具体,
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贾府的世界。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摘要通过对《红楼梦》细节描写的深层分析及不同角度和视野的全面阐释,让我们看到《红楼梦》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现象等通过生活中的“笑”与“哭”,人物服饰、饮食文化、优美意境等加以勾勒。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细致入微的潜意识的描写手法,在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也可以使小说艺术形式超越生活。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手法目录摘要 (1)引言 (1)一、《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特点 (1)(一)人物多而不乱 (1)(二)场景描写逼真 (1)(三)寓意深刻警醒 (1)二、《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表现 (1)(一)环境的细节描写 (1)(二)人物服饰的描写 (3)1、贾宝玉的服饰以红为贵,弃血洒泪 (3)2、林黛玉的服饰以色秉性,自然率真 (3)(三)人物性格细节描写 (3)1、正面性格细节描写 (3)2、侧面性格细节描写 (4)(四)人物形象的描写 (4)(五)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4)(六)人物关系细节描写 (6)(七)人物行为和神态的细节描写 (6)三、结语 (7)参考文献 (8)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引言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小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细节描写的典范,其细节描写占据小说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小说故事情节的补充和升华。

小说的故事情节再跌宕起伏,缺少了有效的细节描写,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的,而《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细致独到,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灵魂和血肉。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并没有华丽浮夸的辞藻,而是娓娓道来,描写十分贴近自然生活,正是这些平实无奇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剧中的各类角色的人物形象、性格,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一、《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特点《红楼梦》作为我国经典文学作品,其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的文学成就,与曹雪芹巧妙的细节描写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古代文学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

古代文学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

古代文学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学中的意义。

1. 描写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许多鲜活而多样的人物形象,从而使故事更加生动。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内心世界。

例如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富有才情、敏感而又倔强的女子。

在小说中,黛玉的形象被细腻地描绘出来,她的外貌如花似玉,眉目清秀,但同时也有着一种忧郁的气质。

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得到了展现。

2. 描写情感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作者通过对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各种情感的细腻变化。

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故事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线索之一。

作者通过对二人之间的相遇、相知以及相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他们的情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磨难。

这种情感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3. 描写环境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也是极具细腻之处。

作者通过对宫殿、花园、湖泊等地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独特而富有韵味的环境。

例如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作者通过描绘贾府的宏伟和繁华,展示了一个富贵家族的生活场景。

读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感受到那种奢华而又虚幻的氛围,仿佛身临其境。

4. 描写细节红楼梦在描写细节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衣饰品味以及日常生活的琐事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世界。

比如贾宝玉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在小说中被细腻地描写出来。

他喜欢摆弄玩物,喜欢欣赏花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活灵活现。

总结: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通过对人物形象、情感、环境以及细节的描绘,作者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世界。

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不仅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也使读者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红楼梦细节描写摘抄

红楼梦细节描写摘抄

红楼梦细节描写摘抄
《红楼梦细节描写摘抄》
哎呀呀,要说《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那可真是绝了呀!就说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那场面,那真叫一个传神。

宝玉那眼睛滴溜溜地盯着黛玉看,就像我那次在动物园看到猴子盯着香蕉一样,哈哈。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一进门我就瞧见一个特别的人,就跟宝玉初见黛玉似的。

我呀,眼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

那人穿着一件特别花哨的衣服,上面的图案就跟大观园里那些花儿似的,五颜六色的。

她的头发也梳得特别精致,每一根都好像精心安排过一样,就像王熙凤出场时那派头。

然后我就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她拿起杯子喝水的样子,那手指轻轻捏着杯子,就跟林妹妹拿帕子似的,优雅极了。

她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丰富,一会儿眼睛弯弯的,一会儿嘴角翘翘的,跟书里描写的那些小姐们似的,生动极了。

这《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啊,真的是能让你感觉那些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就像我在聚会上看到的那个人一样,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让人难忘呀。

真不愧是经典之作,那些细节真的是太妙啦!嘿嘿。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封建社会下富贵世家宅院生活的长篇小说,充满了大量细节描写。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
1.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小说中经常描写四季变换和自然景色,如
春天的花草摆设、鸟儿的鸣叫声,夏天的绿树成荫、荷花盛开,
秋天的落叶纷飞、月亮皎洁,冬天的白雪纷飞等。

2. 对人物面容的描写:小说对各种人物的容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
描写,包括外貌特征、五官形状、肤色、眼神等。

例如,宝钗的
柳眉樱口、黛玉的秀眉似蹙等。

3. 对人物服饰的描写:小说中对人物的服饰描写非常详细,包括
衣物的品质、颜色、款式、装饰等。

例如,描写贾母的金锁螺钿
盖头、大观园女儿的罗裙细袖等。

4. 对室内环境的描写:小说中对宅院的布局和摆设进行了描写,
如庭园的景致、屋舍的结构、家具的摆放等。

例如,描写荣府的
荣府堂、大观园的藕香榭等。

5. 对食物和饮品的描写:小说中常常描写各种美食和饮品,包括
宴席上的各种菜肴、点心糕点以及各种茶水和酒类。

例如,描写
宝玉与黛玉在西子湖畔的藕粉、宝钗请曹雪芹品尝的酒饭等。

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真
实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抄

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抄

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多情善感、聪慧敏锐的女子。

以下是一些关于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录:
1. 关于外貌与气质:
* “面若含桃花,眼似点漆星。


* “林黛玉年方十五,生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2. 对情感的表达:
* “情种滋于幼时,遂以至今,心地纯真,行事单纯,无半点心机。


* “林黛玉含情脉脉,深藏苦涩于笑谈之间。


3. 文学天赋和情感敏感:
* “林黛玉才情敏捷,有诗词文才,曾以《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词作闻名。


4. 对待世事的态度:
* “她虽年幼,却胸中有世事的悲凉和哀愁,对宫廷政治与人情世故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敏感的认知。


这些描述展现了林黛玉温婉、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以及她文学才华和对世事的独特感悟。

《红楼梦》中对她的描写构成了这部古典名著中动人的一部分。

1。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1.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犹如明镜般清澈有神。

他的眉毛修长而稍微弯曲,像一群蝴蝶振翅般动人。

他的鼻子高挺,微微上翘,给他增添了几分俊俏。

贾宝玉的嘴唇红润丰满,微微上翘的嘴角带有一丝温柔的笑意。

他的脸型略显椭圆,皮肤白嫩细腻,如同一层白玉罩在上面。

整个人看起来柔和而富有灵气。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对贾宝玉五官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外貌特征。

他的乌黑眼睛散发着智慧和灵性,而修长弯曲的眉毛则透露出他的聪明和才华。

高挺的鼻子给他增添了几分英俊,丰满的嘴唇则显现出他的柔情和温暖。

整个人的外貌特征展示了贾宝玉的帅气与柔和,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喜欢他。

2. 《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的肤色黝黑,宽阔的肩膀和粗糙的双手显示出他曾经是一个劳动者。

他的眼睛是深邃而坚定的,透露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决心。

他的头发乌黑而浓密,披散在胸前,给人一种野性和不羁的感觉。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留着一把黑色的胡子,让他看起来更加成熟和有男子汉的味道。

他的脸庞轮廓深刻,强硬的下巴上有一条深深的槽,好像是为了承载他坚毅的品格而存在的。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对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身材和外貌特征的描绘,展现了他坚强和无畏的性格。

他的高大身材和粗糙的双手显示出他曾经是一个劳动者,这反映出他的勤劳和坚韧。

深邃而坚定的眼睛透露出他的决心和果断。

黑色的头发和披散的胡须给他增添了一种野性和不羁的气质,强硬的下巴和深刻的脸庞轮廓展现了他的英雄品格。

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形象和性格。

3. 《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斯嘉丽•奥哈拉有一头鬈曲的乌黑秀发,宛如一片黑色的云彩在头顶飘荡。

她的眼睛大而深邃,闪烁着聪明和机敏的光芒。

她修长而微微上翘的眉毛像是两只柳叶,给她的脸增添了几分俏丽和灵动。

她的嘴唇红润丰满,微微上翘,带着一丝傲慢而又迷人的笑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而丰赡的艺术效应
○龄官画蔷。#
○香闺甜睡。# ○贾政流泪。# ○贾府礼节。# ○丫头游戏。#
○香菱换裙。#
○太医看病。# ○凤、黛倚门。# ○灯下夜读。# ○妙玉奉茶。#
《 红 楼 梦 》 系 列 专 题
——
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是‚情节向空间的展开和向主题深度的开掘‛, 是‚由环境、人物、情节组成的相对独立的艺术片 断‛。顾名思义,场面描写是运用语言手段对人物、 情节在特定情境中的发展变化做出的综合描述。 ◎利昂•塞米利安:‚场景是小说中富有戏剧性的成分, 是一个不间断的正在进行的行动。场景再现生活的律 动,而生活本身就是行动,就是运动。‛ ◎小说家们往往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选择和创造 场面,‚就像一个风水先生确定风水宝地一样认真‛。
蝉蜕于《金瓶梅》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更遑论超越。没有几千年 优秀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有曹雪芹超越时代的《红 楼梦》。因此,《红楼梦》并不是飘在水上的无根浮 萍,而是对前代无数小说创作经验的吸收和消融的结 晶。特别是历来被目为‚淫书‛的《金瓶梅》,更是 为《红楼梦》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艺术借鉴。我们 大可不必为贤者讳,视而不见两者之间的师承关系。 其中,两者的相似之处在场面描写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或仿效,或借鉴,或暗合,痕迹宛然。但若论艺术成 就,《红楼梦》则如蝉蜕于秽,蝶出于蛹,无疑要远 远高于《金瓶梅》的。#
与 国 外 小 说 对 比
细节描写受到了国外作家的特 别重视,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 就,如托尔斯泰、莫泊桑、巴尔扎 克等皆是细节描写的神手。而比之 《红楼梦》,其细节描写的两大突 出特点是呈现出详尽性和静态性。 典型表现是:小说行文中,作者往 往先让故事滞留下来,随之进行大 段的静态的细部描写。#
◎以四十回的酒令为例,众小姐夫人们的酒令都是古 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当然典雅华美;而刘姥姥的酒令 呢,都是‚现成的本色‛,不外乎些村言野语,但却 愈村愈野愈佳。特别是那几句‚大火烧了毛毛虫‛、 ‚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多 么的现成、健康、本色,富于生活气息,毫不逊色于 ‚日边红杏倚云栽‛、‚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 落地听无声‛、‚日边红杏倚云栽‛、‚三山半落青 天外‛、‚双瞻玉座引朝仪‛等古典名句。最终连雅 文化的最高代表贾母也由衷地称赞道:‚说的好,就 是这样说。‛ 这表明以刘姥姥为代表的俗文化,得到了雅文化 代表们一定意义上的认可,雅俗文化在冲激中走向合 流、相谐——这或许也正好体现了曹雪芹本人的意愿。
表现手法
以表现手法论, 《红楼梦》的场面描写 比之《金瓶梅》更为千 姿百态,章法更为灵活 多变。 ◎下面试以《金瓶
梅》(52回)中的 ‚潘金莲扑蝶‛和 《红楼梦》的‚薛宝 钗扑蝶‛(27回)作 一比较。
◎《金瓶梅》第十二回,西门庆闻知潘金莲与琴童私
通后审琴童的场面与《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王熙凤 讯家童的场面,也不无形似之处。若细加比较,两者 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描写的审讯过程很简单,一阵 板子过后事情就都解决了,显得单调而平淡。而后者 则完全不同。凤姐与兴儿之间的对审对供,写成即是 问供,又是对话,又是驳难,又是泄愤。篇幅将近 2000字,但绝无冗长累赘之感,字字追魂摄魄、占尽 风流,写得波浪迭起,妙趣横生,直可谓绝世妙文奇 文,洵为红楼神品。读者可自行体会。 ◎另如潘金莲捉奸与王熙凤捉奸的场面描写; ◎来旺儿醉骂与焦大醉骂的场面描写等,无不体现出 前者对后者的启示作用。但只要稍加对比分析,又可 见出两者的高下之分。
《红楼梦》系列专题——
语言篇
◎这里的‚雅‛, 指的是语言的典雅凝练; ‚俗‛,指的是语言的 通俗质朴。雅俗两种语 言风格在曹雪芹的如橼 巨笔之下得到完美的结 合:简单纯净、质朴优 美,通俗而不鄙俚,雅 致而无奥涩,融口头语 言、书面语言于一体, 达到了浑然天成、纯熟 精美的艺术境界。
一、口语化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灵活选用近 似生活原生态的语言材料来表现人物,塑 造人物形象,使人物语言具有了口语化、 通俗化、生活本色化的语言特质,散发出 原野般的新鲜气息,富于生活真味。
○以刘姥姥为分析样本 。 #
◎其实,可以把刘姥姥的本色语言看成是俗文
化的象征,她数次进入大观园,与以典雅高贵 自命的小姐公子太太们游宴行乐,则可以看成 是雅俗文化的相互冲激、交合。从贵族小姐们 的雅文化角度看来,刘姥姥的语言虽然新鲜奇 特但却不免粗俗可笑,难上台面,终是个‚母 蝗虫‛、‚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百兽率舞中之一牛‛罢了;如果我们从俗文 化的角度看来,公子小姐们的文雅言辞虽然高 贵华美、秾丽精巧,但也显得苍白无力,哪有 刘姥姥的粗俗矫健、朴实厚道更富生命力?正 如刘姥姥说笑的,‚连风儿都吹的倒‛。
表现效果
其一,《红楼梦》的语言更为含蓄隽永,意味悠长。 ◎《金瓶梅》第六十三、四、五回中对李瓶儿丧事的 描写与《红楼梦》中的第十三、四、五回中对秦可卿 丧事的描写颇为相似。《金瓶梅》第六十四中有一段 西门庆、应伯爵、薛内相三人讨论寿板的产地、价值 的场面描写,而《红楼梦》第十三回中亦有一段贾珍、 薛蟠、贾政三人讨论相关话题的场面描写,脂砚斋也 认为‚后者自前者处学得‛。再细加对照不难发现, 其他如奠礼,吊客、丧仪、出殡、路祭、僧道颂经等 描写,确实是‚如出一手‛(脂评语)。但是,《金 瓶梅》中的这些描写,只不过暴露出西门庆的阔绰奢 侈、豪门强势,涵义浅显。
对讲史、神魔小说的超越
(1)对本真生活的摹写
《红楼梦》中的场面描写都是‚淡淡写 来‛、‚淡淡带出‛(脂评语),自然、恬 淡、质朴,呈现出生活的本来色彩,其韵味 几乎都浸蕴在这种淡淡的描述之中。可以说, 《红楼梦》是一部需要点耐心去认真‚品 味‛、‚领悟‛的小说。
○秦可卿出殡。# ○赵姨娘大闹怡红院。 #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的场面调度技巧
我们不妨先作个对比。《三国演义》第 三十四回中有一个‚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著 名场面。诸葛亮针对每个论敌的论点,对症 下药,逐一反驳。或正面剖析,或侧面讥刺, 或反面驳谬,或巧譬连喻,纵论古今;当防 则防,当攻即攻,防攻皆备,无懈可击;其 滔滔雄辩将东吴能言善辩之士一个个驳得 ‚满面羞愧‛、‚低头丧气而不能对‛。整 个场面真是精彩纷呈,酣畅淋漓,充分表现 了诸葛亮的智慧、胆略和辩才。 #
◎又如,《金瓶梅》也有不少描写游赏行酒令的场面。 如第六十七回‚西门庆书房赏雪,李瓶儿梦诉幽情‛ 中,写西门庆、应伯爵、温秀才等人赏雪联诗行酒令, 在概括性的叙述中突出了人物的活动,也显得错落有 致,但其描写总嫌粗疏,即使在大好的雪景风光中也 很难营造出诗性的意境,让人产生美感。而《红楼梦》 第四十九、五十回中的‚芦雪广赏雪联诗‛则大为不 同,不仅笔触细腻,人物神态历历如绘,栩栩如生, 还描写了诸多兴味盎然的场景画面,如‚白雪红梅‛ 图、湘云的‚割腥啖膻‛、宝玉的‚乞红梅‛等,可 以说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艺术 效果非《金瓶梅》所能相比。
《红楼梦》系列专题——
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指的是作者对具有典 型意义和艺术魅力的特定的细枝末节所作 的生动刻画和精确描绘。 它是文艺作品最细小的组成单位,是 直接作用于审美主体的最基本最实在的审 美客体。
与 前 代 小 说 对 比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十分注 重细节描写,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 人口、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细节片 断。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董承拆 玉带取密诏,刘备巧借迅雷掩失箸, 曹操割发代首,关羽弈棋刮骨,曹 植七步赋诗;《水浒传》中的宋江 遗失招文袋,浔阳楼题反诗,吴用 椰瓢暗施蒙汗药等等,都是著名的 细节描写。#
《红楼梦》跟中国其他古典小说 一样,注重的是白描的点染,很少做 这类长篇累牍,动辄数千字的静态细 节描写。即使有停留,也是短暂的, 表现出‚景物描写情节化‛的艺术特 点,即作家更愿意将读者带入细节描 写的场景氛围中,跟人物一起去思考、 去感受。试看《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中,众人观看金麒麟时的场面的细节 描写。#
◎利昂•塞米利安认为,‚对生活的摹仿是否真 实可信,是对(作家)技巧的验证‛。 ◎而《红楼梦》中这类众人聚谈的场面描写, 却体现出了相当高超的调度艺术。
○例如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 ○再如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 ○又如第40回的‚百笑图‛。#
(三)虚实结合
众所周知,现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某个场 面仅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层次或一个片断,而在这个场 面以外的世界里,其他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 生活。于小说而言,一笔不能同时表现两个场面,但 高超的小说家,却可以通过以实写虚、虚实结合的表 现手法,让读者从实写的场面中‚看‛到虚写的场面, 感受到生活空间的广袤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曹雪 芹就是这样一位小说家,《红楼梦》中的场面描写往 往是以一带多,一石数鸟,使小说的场面描写深邃传 神,呈现出如现实生活般的多棱面和丰富层次,耐人 寻味。#
其二,《红楼梦》的语 言更为精炼考究。
◎如《金瓶梅》第七十回 ‚老太监引酌朝房,二提 刑庭参太尉‛一节中,写 的是各地官吏迎接权倾朝 野的大奸臣朱勔的一段场 面。它与《红楼梦》第十七、
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的场面 描写颇为相似,但其艺术效果 却大为不同。
其三,《红楼梦》的语言更为洁净雅致。
场面描写诗性意蕴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强调情节取胜的小说,行文流走往往 紧张迅索,无暇于意境的创造;而言 语浅俗、粗放直白的《金瓶梅》,同 样疏于诗性意境的自觉创造。而曹雪 芹则以一支生花妙笔,巧妙地运用汉 语言所特有的形象性和暗示性,描摹 渲染,创造出一种满溢诗情的艺术意 境。其常用的手法是‚乐景写哀‛和 ‚哀景写乐‛。 ◎‚乐景写哀‛。# ◎ ‚哀景写乐‛ 。秦可卿的丧礼。 ◎隔花观人。# ◎湘云醉眠。#

二、雅致化
《金瓶梅》描写的主要是市井人物、市井生活,与之相适应的 是大量的市井语言,亦即张竹坡所言的‚市井文字‛,并且作 者‚对语言艺术的加工提高,不是按照书面化的要求,而是遵 循口语化的方向‛。可以说,《金瓶梅》是口语化语言使用得 最彻底的古典小说之一,但绝不是使用得最好的一部小说。它 的作者并未对原生态的生活语言进行精细的艺术加工,因而, 较好地保持了原汁原味是它的优点,也恰是其缺点——过于粗 鄙低俗、琐细杂碎,俗则俗矣,却跟真正的‚美感‛还有不小 的距离。德国哲学家恩斯特· 卡西尔在谈到作家如何处理摹写自 然与美的关系时曾有言:‚为达到最高的美,就不仅要复写自 然,而且恰恰还在必须偏离自然。规定这种偏离的程度和恰当 的比例,成了艺术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金瓶梅》的作者 显然没能圆满地完成这一‚主要任务‛。 ○试看《金瓶梅》第七回‚杨姑娘气骂张四舅‛这一片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