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K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技术交流活动

合集下载

幼儿园儿童航模飞行比赛案例 幼儿园比赛活动

幼儿园儿童航模飞行比赛案例 幼儿园比赛活动

幼儿园儿童航模飞行比赛案例近年来,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航模飞行作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竞技活动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航模飞行比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飞行器和航空知识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某幼儿园开展的儿童航模飞行比赛为案例,探讨这样一种活动对幼儿园儿童的教育意义和促进作用。

一、活动内容1. 活动名称:儿童航模飞行比赛2. 活动时间:xxx3. 活动地点:某幼儿园操场4. 活动对象: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及其家长5. 活动流程:包括报名、训练、比赛和颁奖环节6. 活动内容:通过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航模飞机,并进行飞行比赛。

二、活动意义1. 开拓视野:航模飞行比赛活动为幼儿们提供了接触航空器材的机会,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对航空知识和科技的兴趣。

2. 增进亲子交流: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航模飞机、训练飞行技能、参与比赛,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拉近了亲子关系。

3. 锻炼操作能力:比赛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亲自操作航模飞机,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比赛中,孩子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制作飞机、训练飞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效果1. 学生收获:通过参与航模飞行比赛活动,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勇于拼搏、合作共赢的意识,获得了快乐和成长。

2. 家长反馈:许多家长反映,参与活动后感受到了亲子间的快乐和温馨,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关注。

3. 教师观察:活动中,教师们发现参与活动的孩子们更加积极、自信,乐于与他人合作,面对挑战敢于尝试,这些都是活动带来的积极效果。

进一步地,在航模飞行比赛活动中,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幼儿园制定了一套细致周到的管理方案,包括报名程序、制作航模飞机的材料和方法、比赛规则以及奖励办法等,充分体现了活动的组织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遥控模型滑翔机基础知识书

遥控模型滑翔机基础知识书

遥控模型滑翔机基础知识书遥控模型滑翔机的基础知识什么是遥控模型滑翔机?遥控模型滑翔机是一种受控的无人机,由机身、机翼、尾翼和无线电控制系统组成。

它依靠气流升力保持飞行,不需要发动机动力。

机身机身容纳遥控模型滑翔机的无线电设备、电池和其他组件。

它通常采用流线型的设计,以减少阻力并提高滑翔性能。

机翼机翼是遥控模型滑翔机最重要的部件,它产生升力。

它们通常由轻质材料制成,如泡沫或碳纤维。

机翼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滑翔机的滑翔比和机动性。

尾翼尾翼由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组成,它们稳定滑翔机并控制其方向。

水平尾翼通过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来控制俯仰,而垂直尾翼通过产生侧向力来控制偏航。

无线电控制系统无线电控制系统由遥控器、接收器和伺服系统组成。

遥控器由操作员使用,向接收器发送控制命令。

接收器接收这些命令并将其发送到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控制机翼和尾翼的运动。

操作遥控模型滑翔机操作遥控模型滑翔机需要熟练掌握以下技术:起飞:将滑翔机用手或借助斜坡抛向空中。

滑行:通过调整机翼和尾翼,利用气流保持滑翔状态。

转弯:通过向一侧施压偏航,使滑翔机转弯。

降落:逐渐减少升力,然后稳定滑翔机降落到地面。

遥控模型滑翔机类型有各种类型的遥控模型滑翔机,包括:电动滑翔机:电池供电,提供辅助动力以延长飞行时间和提高机动性。

滑翔机:依靠气流升力,没有任何动力。

热力滑翔机:利用上升气流(热力)保持高度。

悬停滑翔机:具有垂直起降能力,可以在狭小空间内飞行。

选择遥控模型滑翔机选择遥控模型滑翔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技能水平:初学者应该从更稳定的滑翔机开始,而有经验的飞行员可以考虑更具机动性的滑翔机。

飞行条件:不同类型的滑翔机适用于不同的飞行条件,如风速和地形。

个人喜好:有各种样式和颜色的滑翔机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个人喜好。

安全提示操控遥控模型滑翔机时,务必遵循以下安全提示:始终在开放区域飞行:远离建筑物、电线和人群。

注意风速和方向:强风或阵风可能使滑翔机失控。

F3K

F3K

F3K模型滑翔机抛甩训练浅谈作者:来源:《航空模型》2012年第07期无线电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在国外已流行多年,但在国内还是一项新兴的模型运动项目。

该项目在国际航联(FAI)的正式比赛代码为F3K,国内普及级比赛的代码为P3K。

F3K丰富多彩的比赛课目是其他模型项目所不具备的。

这些课目的具体组织方式各异,成绩选取方式也非常有趣,成为F3K模型滑翔机越来越受模型爱好者喜爱的一大原因(有关F3K项目基本内容及各课目比赛规则,可参阅《航空模型》2008年第12期《模型滑翔机系列讲座(10)》一文)。

从2011年开始,F3K/P3K项目正式成为成人和青少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比赛项目。

F3K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起飞方式比较特别,操纵手一人就能完成,无需助手。

放飞时,操纵手一手持遥控器,另一手手指勾住模型机翼翼尖上的手柄销,在旋转向前奔跑的同时,展开手臂带动模型加速,待达到一定速度并协调好出手角度后,用力将模型抛掷升空,使模型迅速爬升。

这一过程类似田径比赛中掷铁饼的动作,因此F3K模型也被俗称为DLG(Discus Launch Glider)模型滑翔机。

为了将F3K模型抛甩到足够的高度,操纵手必须将自身的肌肉爆发力和肢体的柔韧性充分结合,以为模型滑翔机获得最大爬升高度提供充分的动力。

待模型升空转入滑翔飞行后,F3K模型的操纵就与其他遥控模型滑翔机的操纵基本类似了。

作为遥控航空模型项目中唯一一项将操纵手肢体运动与遥控技术相结合的比赛项目,F3K 操纵手的训练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是模型的起飞抛掷阶段。

作为F3K项目的一名教练员,笔者在带领青少年选手进行飞行训练时,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选手在抛掷模型时肢体运动不流畅、不协调,造成甩动力量分散、不能集中到模型上,导致模型离手时姿态不够稳定。

其次,选手的肌肉力量较弱,模型的出手速度相对较小。

上述问题会严重影响抛掷模型的上升高度,进而影响比赛的最终成绩。

不可否认的是,体能素质的优劣对F3K项目成绩的影响很大。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这种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倡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STEM理念下,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科技活动,其中包括“遥控纸飞机”。

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空中物理学和控制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控制原理。

3、让学生动手制作并控制自己的纸飞机,激发其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制作材料A4纸张、电子元件、遥控卡片、螺丝刀、钳子、电烙铁等。

2、实验室环境需要有开放空间,如教室、操场等,满足飞行测试的需要。

三、活动实施步骤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纸飞机。

制作方法可能会因为个人设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尽量让纸飞机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

(2)根据纸张的厚度和材料的硬度,适当调整飞机的重量和飞行能力。

2、安装电子元件在纸飞机上安装好电子元件,包括电机、电池、遥控卡片等。

需要将电机尽量放在重心下方位置,方便控制和飞行。

3、遥控器连接纸飞机将飞机和遥控器进行连接,然后对遥控卡片进行编程。

编程目的是将感知设备的信号进行解读,让飞机产生相应的反应,并进行控制。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遥控器中的信号编码要和飞机上的接收器编码一致,否则遥控无法实现。

4、开始飞行测试按下遥控器的相应按钮,遥控信号会传送到纸飞机上,然后产生一个反应,让飞机进行相应的操作,如上下左右移动等,从而进行飞行。

在飞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让纸飞机飞得太高或太远,以免飞机丢失,但也不能飞得太低或太近,以免撞到人或物体。

四、活动结果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可以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创造力,能够深刻理解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手掷模型滑翔机设计探讨

手掷模型滑翔机设计探讨

手掷模型滑翔机设计探讨作者:徐源新来源:《航空模型》2011年第07期手掷模型滑翔机(P1S)是指以手掷方式升空,利用空气动力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这类模型滑翔机以木制为主,也有少数杆型机身、泡沫机翼,兼可作牵引的机型。

二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2)在历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均设有项目。

要想在这个项目中取得好成绩,模型飞机的赛场制作及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自己在2007年参加该项目的经验介绍给各位模友。

我共制作了A、B两型模型滑翔机(图1)。

因为大赛组委会对器材来源和成品零件数目有严格的规定,所以B机未能通过审核。

不过B机的性能出众,可作为学校航模教材使用。

A机(图2)采用克拉克Y翼型,最大厚度为弦长的7%,常规布局,机翼中线上反角为40°,两翼尖的上反角为35°;B机(图3)采用B63586翼型,使用“V”形尾翼,机翼中线无上反,两翼尖的上反角为30°。

两机均采用3mm碳纤管做机身(图4),并在表面涂抹502胶水后打磨抛光,以减阻防水。

模型飞机制作完毕,我先做了一个升力对比测试。

为排除气流及运动员发力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两机同时以橡筋为动力0°角平射。

测试过程中,由于B机在机翼下设有导流板(图5),因此它很快便爬升到5米左右的高度。

可见“平翼+导流板”的组合在升力方面明显优于“V”形翼布局。

在滑翔能力测试中,两模型飞机在25米处同时放飞。

放飞前需对模型飞机的右舵进行调整,使其易于盘旋。

测试显示B机的留空时间比A机长,但该机采用的“V”形尾翼却使其盘旋半径过小,损失了不少高度(见表A)。

接下来是飞行稳定性测试。

在近10分钟的电吹风模拟风洞实验中,B机出现了左右摇摆的现象,A机则顺利通过测试。

由此可见,常规布局的A机飞行稳定性较好,抗风能力强。

以上测试均在室外无风环境下进行(飞行稳定性测试除外),希望能给模友一个参考。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STEM理念下“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STEM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STEM教育是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为核心的跨学科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STEM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并且具有启发性的科技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

本文将以“遥控纸飞机”科技活动为例,介绍其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活动设计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动手制作并改进遥控纸飞机。

(2)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物理原理和航空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科学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1)由老师或专业人员介绍有关航空知识和遥控飞行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遥控纸飞机。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张、轻型材料、马达、遥控设备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制作。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制作飞机,并不断进行测试和改进,直到飞机可以稳定飞行为止。

(4)组织学生进行“遥控纸飞机飞行比赛”,测试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1)活动前期准备: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等,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设备。

(2)活动进行中:分组进行飞机设计和制作,老师和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制作过程。

(3)活动后期总结:组织学生进行飞行比赛,并对飞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二、活动实施(1)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进行活动。

(2)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纸张、轻型材料、马达、遥控设备、工具箱等。

(3)招募足够的工作人员,包括老师、志愿者和专业人员,提供活动所需的指导和帮助。

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飞行

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飞行

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飞行训练方案知识背景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既是航空模型活动中的一个普及项目,又是一种特技飞行项目。

作为特技飞行项目。

不但要了解模型飞机的基本飞行原理,还要熟悉飞机飞行时控制原理及操纵方法。

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飞机能按自己的心愿来飞行,对航空爱好者是充满吸引力的。

本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飞行训练效果,且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方案一、活动内容和目标学习模型飞机的飞行原理,了解特技飞机的控制原理和操纵方法,掌握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的飞行技巧。

吸引学生爱好航空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将来学习遥控特级模型飞机的操纵技术打下基础。

二、活动课时四至十课时。

三、适用对象小学生至高中生都可参加。

四、活动准备实行本方案活动时,需用几个类似呼啦圈的大圆圈,布置在训练场地上。

两个圈一组,分别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另外每一名学生需一架手掷模型滑翔机套材。

五、活动过程第一阶段:1.辅导学生制作一架手掷模型滑翔机。

2.讲解滑翔机的基本飞行原理,以及特技飞行的控制原理和操纵方法。

第二阶段:1.确定飞行的特技动作并写好动作要领。

可飞行的特技动作主要有下列几个:A.水平直线飞行;B.横滚飞行;C. 盘旋飞行;D正斤头飞行。

2.在练习场地上布置好六个类似呼啦圈的大圆圈。

把六个圆圈按训练要求两个一组布置在场地上。

第一组两个圆圈互相平行,与地面垂直,圆心离地面约1.5米,两圆圈相隔5米左右。

作为A和B两个特技动作训练用。

第二组两个圈互相垂直,与地面也是垂直,圆心离地面约1.5米,两圆圈相隔3米左右。

作为C特技动作训练用。

第三组两个圈也互相垂直,第一个圈与地面垂直圆心离地也是1.5米,第二个圈与地面平行,且与地面的距离较大,约二至三米,作为D动作训练之用。

3.手掷特技模型滑翔机的手掷方法需经过反复多次训练,才能掌握要领。

老师应耐性的从手掷姿势、用力大小及用力方向等几方面来辅导学生。

4.特技飞行动作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老师可以在飞行训练中穿插讲解控制原理和模型调整方法。

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训练与竞赛浅谈

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训练与竞赛浅谈

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训练与竞赛浅谈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一、项目及竞赛规则简介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常被模友们称为DLG(Discus Launch Glider),由操纵手通过固定在模型机翼上的手柄销抛掷升空,依靠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动力产生升力滑翔飞行。

这种模型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依靠地面操纵手用无线电遥控器操纵控制飞行。

由于其兼具模型飞机翱翔蓝天的魅力和一定的锻炼身体的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航模爱好者的青睐,参与者日渐壮大,几乎遍布各年龄段人群。

在国际航联(FAI)的竞赛项目中,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编号为F3K。

国际级比赛中,F3K标准竞赛机要求机翼翼展不超过1 500毫米,比赛则可选取多种不同课目进行。

有关F3K项目基本内容及各课目比赛规则,可参阅《航空模型》2008年第12期《模型滑翔机系列讲座(10)》一文。

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竞赛项目中,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编号分别为F3K(全国锦标赛项目)和P3K(全国青少年锦标赛项目)。

P3K项目规则要求参赛机翼展不大于950毫米,F3K项目则执行与国际比赛相同的标准,即要求参赛机翼展不大于1 500毫米。

目前,国内P3K/F3K比赛的课目及轮次相对固定,均进行两轮比赛。

每轮比赛需完成3次飞行,经分组后多位选手同时上场比赛,并由执行裁判统一发出开始和结束信号。

每次飞行开始信号发出后5秒内,各位选手必须将模型发射(投掷)升空(即倒数5、4、3、2、1口令结束前将模型掷出)。

开始信号响起比赛即开始计时,至模型着陆结束计时,最大测定时间分别为120秒(P3K项目)和150秒(F3K 项目)。

比赛成绩按每秒换算为1分计算。

若模型超过最大测定时间着陆,则每超过1秒扣1分(不计小数)。

首次飞行结束信号响起,选手们有60秒准备时间。

60秒后开始第2次飞行,随后按相同的程序进行第3次飞行。

3次飞行结束即表示此轮比赛结束。

每次飞行结束,选手必须操纵模型降落到指定的着陆区内才有分数,否则该次飞行计为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3K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技术交流活动
2015年8月29-30日,昆山阳澄湖F3K滑翔机俱乐部在张家港东沙镇举办了一场F3K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技术交流比赛活动,共有来自上海、昆山和张家港本地的近20位航模爱好者参加。

活动得到了张家港航模爱好者团队翁先生的积极支持,并特意组织当地10名爱好者参加了交流比赛。

比赛共进行了9轮,汤志高、陈懋瑞、徐志俊和高文明、伍凯宏、董洪锋分获Expert和Sportsman组前3名。

昆山阳澄湖F3K滑翔机俱乐部依托阳澄湖良好的场地优势,近两年多次组织F3K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联赛。

联赛按照国际比赛规则进行,对国内F3K模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月,俱乐部的汤志高、樊?潞屠詈?3位选手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获得F3K项目前3名;汤志高则在7月克罗地亚举行的F3K世锦赛中获得第24名(在亚洲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一),创造了新的历史。

10月,2015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暨遥控模型滑翔机赛将在阳澄湖举办,届时将有国内外大批高手相聚,交流切磋技艺,相信会把国内F3K模型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