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 实验过关专题1 声现象

初中物理 实验过关专题1 声现象

图1-1图1-3【得分宝典】初中物理 实验过关专题1 声现象第一类.探究方法、目的类型一. 典例剖析例1 如图1-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这个小实验大家很熟悉,它采用了“转换法”,响着的音叉能把乒乓球多次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让我们更清楚方便的来观察。

答案:B方法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固体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很小,所以往往都是采用“转换法”来把微小振动放大,从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现象,这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2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图1-2应考提示: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设计声现象的小实验,是把所学与实际相联系的好机会,也是声现象实验考查的一个热点。

应对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实验的目的,以及引发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者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二.中考真题展台1.(2011 盐城)如图1-3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决定音调的因素 C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2011 德州)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是在实验图1-5 图1-6 图1-8基础上进行理想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 A .分子热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C .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D .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3.(2011 内江)如图1-4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 )图1-4三. 过关检测1. (2010 厦门)如图1-5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初中物理-声现象汇总

初中物理-声现象汇总

《声现象》注意问题及实验探究分类汇总一、注意问题:1、声音的产生注意3 个问题①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声,如风声、雨声、读书声;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比如回音;③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见,不振动一定不会发声2、传声效果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一般来讲V 固>V 液>V 气,3、声波波形图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个耳朵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人耳的时刻、强弱等特征不同,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基础5、回声定位计算题记住来回双程,划声行走路线图▲ 6、乐器的音调规律三类:管、弦、鼓(敲击类)物体质量越小,绷的越紧,长度越短,横截面积越小,频率f 越高。

二、实验探究1、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2、探究声音传播介质3、声音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双耳效应5、骨传导吃饼干、咬铅笔手弹铅笔7、声音传递信息啄木鸟、敲铁轨听故障、敲碗辨别优劣、拍西瓜辨别生熟、耳朵贴地面听军情、回声、超声波传递信息看前面8、声音传递能量复习要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其实液体能声音,也能传声。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 防止噪声 (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它的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它进人 ( 在人耳处减弱) 。

知识点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音的发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果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例:(1)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 秒之间。

(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 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 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能够运用声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振动介质(如绳子、空气等)、音叉、听诊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声音现象的图片,如雷声、音乐会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提问:你们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20分钟)1. 声音的产生:a.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演示实验:用鼓、锣等声源产生声音,观察振动介质(如绳子、空气等)的振动。

c.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声源的振动情况。

2. 声音的传播:a. 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b. 演示实验:将声源(如音叉)放在玻璃瓶中,观察声音在空气和玻璃瓶中的传播。

c. 学生实验:用听诊器观察声音在空气和固体(如桌子)中的传播。

3. 声音的三要素:a.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b. 演示实验: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调,观察音调的变化。

c. 学生实验:用不同声源演示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三、巩固(10分钟)1. 提问:声音的三个要素有什么区别?如何改变?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声音实验的结论。

四、拓展(10分钟)1. 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声呐、B超等。

2.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值得关注?如何解释?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要素。

2. 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要素。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3.1 认识声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3. 声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老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五、综合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声音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活动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3. 学生能独立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合作,分享活动心得。

声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

声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 (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 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 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 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
二、声现象
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 (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 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 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 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 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 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 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 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 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 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二、声现象
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 (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典型 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耳膜的影响,爆炸声 对窗户玻璃的冲击等。在实验环境中,要设 法把较弱小的声能集中起来,定向对蜡烛烛 焰等产生作用,效果明显。
二、声现象
6、了解:示波器
如何解读示波器显示的图形
二、声现象
7、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 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二、声现象
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 (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 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 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实用参考]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doc

[实用参考]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doc

图3-1-1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一)基础知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二):巩固习题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
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
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回答1:
问题2:
回答2: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
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3:问题1: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回答1: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问题2: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源是什么?
回答2: 猿声带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

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1:B2:振动;音色;能;不能3:泡沫小球被弹起;不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显然图中音调最高的是d,其次是a,b瓶的音调低,c瓶的音调最低。

(3)“水杯琴”敲击有水的地方,杯子盛水后,相当于改变了杯壁的振动情况,一般说来,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那么音调由高到低的是b,c,d,a
(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弦短,弦细,弦紧,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弦长,弦粗,弦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5):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快划时,硬纸片振动快,音调高;慢划时,硬纸片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现象:同样大的力拨动细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巩固习题
1.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和制作:
(1)用塑料片或竹皮制作一个极薄的弹性片;
(2)将弹性片粘接在一个小包装纸盒(或火柴盒)上,如图所示.
实验和观察: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可以听到“吱……吱……”的尖脆响声(音调高);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则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振动的________来决定的.
答案:1:频率
四: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基础知识
1.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固体传声的性能比气体的要好
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通过什么实验体验乐音的响度大小
(1)利用同一个钢锯条在相同长度振动时,轻拨钢锯条和用力拨钢锯条时声音的大小现象:用力拨钢锯条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轻拨钢锯条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时,比较声音的大小
现象:重敲鼓面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轻敲鼓面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将机械手表靠近耳朵上和远离耳朵时,比较听到声音的大小。

现象:靠近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二):巩固习题
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
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
的问题。

2.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
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
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说明:当声源的振动________比较大的时候,响度较大;反之,则响度较小.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_ ;
(2)设计和进行实验:_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_。

4.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答案: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
2:振幅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方法一
(1.)实验器材:直尺,桌子
(2).步骤:
把尺子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拉开一端然后放手,让尺子与桌面碰撞。

先小幅度。

逐渐增大幅度。

观察不同幅度的时候声音的大小情况。

可以发现,幅度大的时候声音比较大。

(3)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系
方法二:
(1.)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
(2).步骤:
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1.)实验器材:机械手表和实验者
(2).步骤:
将机械手表靠近耳朵上和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

靠近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3):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