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况

合集下载

宋代文学概况2018

宋代文学概况2018

184页 辛弃疾是词史上最杰出的作 家,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词抒 发抗金救国的爱国情怀,痛斥南宋统治 者的腐败无能,词风气势纵横,雄浑豪 放,亦有摧刚为柔之作。他还以经史诗 文俗语入词,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作家。 南宋末年影响较大的词人是姜夔, 他精通音律,以清疏空灵之笔抒写自己 落魄江湖的凄苦情怀,成为清雅词派的 代表作家。
范成大的田园诗,继承和发展了陶 渊明、王维的田园诗的成就,成为古代 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 杨万里的诗以描绘大自然为主,具 有幽默诙谐、活泼生动、通俗自然的特 色,被称为“诚斋体”。 尤袤的诗以平淡婉雅著称,但成就 较前三者为逊色。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局面相对稳定,出 现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四灵诗 人”和刘克庄、戴复古为首的江湖诗派, 他们的诗作着重抒发个人情怀,内容狭窄, 诗风或清新优美或真率自然,各有特色。 南宋末年,民族矛盾尖锐,抗元英雄 文天祥以诗歌记录他率兵救国的艰险经历, 抒发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宋诗坛写 下最后光辉的一页。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 一致重道轻文,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作 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教风气 较重。
南宋散文以政论文和小品文较为兴 盛。爱国志士把散文作为进行政治斗争 和思想斗争的工具,揭露南宋投降派的 卖国实质,驳斥和议的谬论,陈述抗金 的战略战术等。胡铨、陈亮、叶适是较 有影响的政论文作家。 南宋小品文是我国小品文发展的成 熟阶段,摆脱了前代小品文仅为诗文附 庸的地位,以著作形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三)散文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一、宋代的社会情况1、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赵宋王朝远不能与汉、唐盛世相比,但在文化建设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方面,却呈现出承先启后、宏通广博的繁荣景象。

论学术思想,宋学向来与汉学并称。

宋明理学又是一脉相承。

讲文学艺术,且不说入宋后大放异彩的宋词,就传统的诗文创作而言,诗有可与“唐音”媲美的“宋调”,文有“唐宋八大家”之说,而且宋代占了六家。

言及书画艺术和话本戏曲等通俗市民文艺,则又是宋元同列。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宋代都是一个文化发达而文学昌盛的时代。

2、注重文治、文人议政、重文轻武。

赵匡胤在建国的第二年,就以“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宋王朝将全国精兵集中开封及其附近,隶属于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掌握,枢密使又多委派文人担任,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由于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轻武,边备不修,所以终宋之世积弱积贫,为历史版图最小的统一王朝。

反映在文学上,也就没有了西汉赋家和盛唐诗人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更多的是痛切国事、沉郁悲愤的声音,这一点越到后来越为突出。

北宋有改革与保守的党争,南宋则是主战与主和争论不休。

对外交涉中的辞令,政策争议中的辩论,均需要文章来表达。

客观上对宋代散文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宋代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也很发达,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文人当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与之伴随的文人论政风气的形成,则始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导向,其影响所及,使宋文多论政文章,宋诗也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3、三教合流、理学形成。

理学的兴起是宋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大事。

宋儒出入佛老而返归儒学,他们继承孔孟仁学的道统加以新的解说,又在受佛老思想影响下,兼吸道家学说的某些因素,发展成为新儒学的性理之学,或心性之学。

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但偏重道统心传,认为作文易流于玩物丧志,吟诗无益,会耽误心性修养功夫,由此形成了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

其流弊所及,则文章不免说教,诗也趋向言理,缺少文学的情韵和意味,倒是词及小说戏曲等少受理学影响而自成面目,词更被称为宋代的一代之文学。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3
欧阳修
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学才华和政策改革而闻名。
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
诗词批评
对诗歌和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 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
绘画理论
对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作品 进行评论和理论研究。
戏曲理论
对元曲和南戏等戏曲形式进行 研究和评论。
宋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语言与修辞的影响
宋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
2 文学主题与意境的
3 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继承
一些宋代文学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宋代文学概况》PPT课 件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1 政治与军事
2 科技与经济
3 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及北方与南方、内地 与边疆之间的军事对抗。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对外 贸易,对文学创作产生 的影响。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 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
诗歌
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为主, 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以牧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为 主,表达爱情、自然和社会 思考等。
散文
以随笔、笔记和小品文为主,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宋代诗歌与词
山水诗
表达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 生境界的思考。
咏物诗
以描绘花鸟的细腻和生动刻画 闻名。
爱情词
描绘婉约动人的爱情场景和情 感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1 反映现实与感伤抒怀
2 注重语言审美
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现 实,以及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追求文学作品的音韵、格调,强调用字运 用的韵味和意境。
3 人文主义思想
4 注重题材多元化
注重对人性、伦理和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学家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

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和影响。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艺术特点宋代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在这个时期,文学迎来了全面的发展,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不仅在诗歌、散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戏剧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文学发展、文学主题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详细地探讨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发展宋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是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的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文天祥等;南宋时期则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要发展方向,代表作家为辛弃疾、杨万里、关汉卿等。

在诗、散文创作方面,宋代文学注重了面向社会和生活,以及人性的描写。

宋代文人追求真实自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以寓情于景、景以显情的方式表达内涵。

在散文方面,宋代文学更是摆脱了唐代散文的陈旧形式,开始在形式语言上进行大胆创新。

特别是自白体散文,完全走出了以往的繁琐书写,采用了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如朱熹、苏轼等在文学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作出了著名的表白体散文《赤壁赋》和自白体散文《东坡乐府》等。

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宋代文学的创新有目共睹。

小说以其语言的流畅、描写的真实和细节的生动深受喜爱,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戏剧方面,南宋的越剧、梨园戏和二黄戏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后来的中国戏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主题宋代文学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人性、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展开。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生命的意义,也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宋代文学主题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同的文学体裁揭示了不同的主题。

在诗歌方面,宋代诗歌主题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和恢弘,也表现了人对自然物象的心理体验。

同时,也有许多的爱情诗歌、离别诗歌、中年人的自省与感慨等不同主题的诗歌。

散文以自然风光、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为题材。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
(4)仕途出身集中于科举一路
(5)主要考儒学
二、宋代文人的概况 1、文人的黄金时代
(1)政治权利对平民文人广泛开放
(2)生活环境相当宽松 (3)生活待遇优渥舒适
2、宋代文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1)积极参政,关心国家社会
(2)随缘任运,追求个性自由 (3)重视人格修养,情趣以俗为雅
(4)重理智轻感情,性格内敛深沉
后期(哲宗、徽宗、钦宗)
南宋(1127—1279)
前期(高宗)
中期(孝宗、光宗、宁宗) 后期(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卫王)
宋代文学绪论
一、宋代的社会概况及对文学的影响
1、崇文抑武的国策和内忧外患的加剧(政治)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赵匡胤)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 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
对文学的影响: 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参政意识、忧患意பைடு நூலகம்识浓重,诗文的现实感增强,忧国爱民主题 高扬,议论成分增加。
2、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印刷 业发达,海外贸易增加。(经济)
对文学的影响: (1)市民文学兴盛。 (如说话、杂剧、影戏、傀儡戏、诸宫调等)
(2)“以才学为诗”,好用冷僻典故。 “鲤鱼传书”、“鸿雁传书”、“黄耳狗传 书”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苏轼)
3、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地位上升。(文化)
禅宗吸收了儒、道思想,理学也吸 收了佛、道思想。
对文学的影响: 文人的思想受到束缚,诗文强调 “文以载道”,缺乏情感,说教味重, 议论成分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学概况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情况
1.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任命宰相使用读书人,而且掌管军事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2.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君主专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三)文化教育情况
1.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
印刷业的兴盛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学校的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

除了从国子学到县学的各级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

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与官办学校媲美。

2.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代科举实行弥封、誊录制度,主考和阅卷官集中阅卷。

一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

使得众多出身寒微的士人得以通过科举进入权力中心,扩大了宋朝统治基础,也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

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但另一方面,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社会思想上的世俗化倾向。

宋代士大夫在生活观念、方式上往往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点。

如寇准生活豪侈,女伶唱歌,一曲赐绫一束。

晏殊喜招宾客宴饮,以歌乐相佐,然后亲自赋诗“呈艺”。

地位高的士大夫大多蓄家伎,像南宋张鎡,宴客时出以侑酒的歌者乐者竟多达百人。

姜夔在范成大家作客,范因激赏其词而赠与歌女一名。

这种两种思想倾向无疑是有着矛盾的,但宋代士大夫通过一种心理机制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使之各自在相应的范围里各行其是,并行不悖。

这对宋代文学发展形成了特殊影响。

二、文学发展概况
(一)诗
1.宋诗重要特征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江西诗派”最为典型。

(1)“以文字为诗”
将散文的手法、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

(2)“以议论为诗”
原因主要有:社会矛盾多端;宋代官员队伍的膨胀以及官员间的相互掣肘,使议论成为风尚;理学修养也培养了士大夫议论兴趣与能力。

(3)“以才学为诗”
原因主要有: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进入权力中心的途径基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一条道路,士人生活圈比之唐人大为狭窄;文化教育的发达使得宋代文人的知识水平空前提高。

2.重要流派及作家
以流派言,北宋有西昆体、理学诗、江西诗派;南宋有永嘉四灵、江湖派、隐逸派等。

以诗人言,有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叶梦得、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

(二)词 1.主要成就
(1)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境界超凡。

(2)长于比兴,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隐幽之情,表达政治寄托,感人至深。

(3)艺术风格多样。

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张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三)散文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

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
的价值。

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散文成就。

在思想方面,欧阳修散文紧贴现实,表现了他对宋代政治、社会的高度关切与深刻思考。

在艺术方面,他对韩愈文风采取了吸收与扬弃结合的态度,创造出平易自然、明朗流畅的文风。

2.王安石散文成就
王安石散文多为政论,文风犀利,见解超群,表现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政治家风范。

3.苏轼散文成就
苏轼散文学识渊博,艺术上转益多师,代表着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4.南宋散文成就
南宋散文集中体现在士大夫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与对时事的痛切心情,洋溢着饱满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通俗文学
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演化出话本艺术。

代表作有《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