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从知耻开始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做人从知耻开始》(第1课时)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做人从知耻开始》(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知耻,懂得做人从知耻开始。
2、培养个人的羞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3、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社会履行义务的态度。
二、课堂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知耻的含义?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羞耻之心的作用)3、怎样培养羞耻之心?4、羞耻感的双重作用是什么?5、对待羞耻感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做人从开始,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
2、面对知耻,我们的正确做法是“知耻、、奋发”,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至关重要,有利于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
4、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5、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三、课堂教学(一)构建知识体系知耻的名言警句知耻的含义做人从知耻开始为什么要培养羞耻之心(个人、公民、国家)怎样培养羞耻之心(二)课堂练习【判断题】1、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2、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里反应,它只会使人丧失信心。
()4、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5、羞耻之心对公民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没有任何的作用。
()【选择题】1、“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服,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
”这句话说明()A、身穿最美的服装是惭愧的B、羞耻之心,义之端也C、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D、珍珠服和羽衣霓裳都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2、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感到羞耻更能起作用了,这常常是人走上新的道路的起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A、羞耻之心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B、羞耻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C、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D、羞耻之心是人内心的本能3、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无视法纪、政纪,被开除公职,受到刑法处罚。
005教案做人从知耻开始

教学课题
第三课知耻近乎勇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13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羞耻观念以及羞耻观念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羞耻之心,激励学生把羞耻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3.通过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的领悟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我们应怎样去改变这些行为?(随地吐谈、乱扔垃圾……)
三、羞耻感与责任感
情景图片、文字:南京大屠杀
思考:树立羞耻之心,铭记民族耻辱,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
学生讨论
学生结合图片思考
全班分两组辩论
学生探究,代表发言
学生结合实际思考
学生举例
学生反思
布置作业:拓展对应练习
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难点:羞耻心的双重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生活在线
开动脑筋: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知识点:羞耻观念: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新授:
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辩论赛:
正方:设立免监考考场能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反方:设立免监考考场不能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小结:免监考本身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信任和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
阅读感悟:耻辱戒指的故事
小组探究:
1.加拿大工学院在事故发生后,有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自尊自信 第3课 知耻近乎勇快乐学案 苏人版

参考答案第三课知耻近乎勇第一框题做人从知耻开始二、探究交流:■激情辩论:“免监考考场大家谈”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
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
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
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因为,知耻之心,使人在内心建立起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制的不良诱惑。
因为,知耻之心,能使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辱,从而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认真倾听:“耻辱戒指”的故事1、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
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2、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再现生活:“人的陋习”无耻必然无德,社会上出现的坑蒙拐骗、盗窃抢劫、走私、贩毒、吸毒以及凶杀、黑社会等丑恶的社会现象;有的经商者,以假乱真、缺斤少两,坑害顾客;有的行医者,视有无“红包”以及“红包”的大小开药、住院、动手术;日常社会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绿地、损坏公物、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说粗话脏话、稍有摩擦发生口角乃至大打出手等种种缺乏公德、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都与这些公民缺乏廉耻之心有关。
■畅所欲言:“我的心声”1、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
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2、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做人从知耻开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材料题
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耻而发奋图强,潜心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你对知耻是如何理解的?
1、看下列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见PPT或书P25)
答:他们缺乏而做出和的事情。
2、羞耻之心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
答:对个人:①。
②。
对社会:①。
②。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答: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和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拓展延伸
羞耻感与责任感(见教材P26与PPT图片)
城北中学初一政治导学案
课题做人从知耻开始课型_新授_主备人____审核人
班级姓名时间:____.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知耻,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知道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教师复备及学生学习笔记
重难点:1、羞耻之心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是重点
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
活动二:“耻辱戒指”的故事(见教材P24)
1、加拿大工学院在事故发生后,有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
答: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因为试图
。
2、从加拿大工学院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由而,由而,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什么?
五.反馈校正
六.作业布置:练习册P18—19选择、判断题
自主反思:
2、羞耻之心的双重作用。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doc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耻的含义;理解知耻的意义;理解民族责任感同国家和民族的道徳责任感以及与民族充满希望的关系;掌握血对羞耻感吋的正确处理方法,掌握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1、知耻的意义;2、面对羞耻感时的正确处理方法;3、如何培养羞耻Z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廉耻”教育名人名言“大比拼”(性别、小组等)1、知耻近乎勇一一孔子2、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无羞耻之心,非人也一一孟子3、廉耻,是立人之在节一一欧阳修4、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一一朱熹5、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Z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一一康有为小结(导入新课):上述“名人名言”共同启发我们:“做人从知耻开始”,即要有羞耻观念/羞耻之心/羞耻感/知耻。
什么是?为什么要树立?怎样树立?二、教学新课(一)羞耻观念/羞耻Z心/羞耻感/知耻的含义一一“WHAT”羞耻观念/羞耻Z心/羞耻感/知耻,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讲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板书)过失含义:第一,因疏忽而犯的错误。
第二,在法律上指因疏忽大意而犯罪,即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造成了危害,谓之过失。
道德含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而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冃前所承认的人性來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责任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即应尽的义务,如职责。
二是指没有做好白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即应承担的过失,如推卸责任。
分为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学校责任。
“生活在线”(教材P22)一一诚实考试(学生学习生活常遇问题;引发学生对什么是羞耻、为什么要知耻的思考)活动1:小组讨论问题(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 ?为什么?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羞耻Z心有何作用?小结:小明和小刚约定在考试中比个高低,但小明通过作弊,在成绩上“贏”了小刚,并十分得意。
第3课知耻近乎勇-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

第3课知耻近乎勇-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做人从知耻开始教学过程:一、问候二、导入新课师: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近乎知”就是说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力行近乎仁”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那么,大家想想看,“知耻近乎勇”怎么理解呢?生:学生理解师:“知耻近乎勇”就是说:人不是圣人,都会做错事,但只要能引以为耻,迅速改正,可以说就是勇敢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雄的行为,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案例: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大雄靠作弊得了满分,平时学习比他好的静香只得了90分。
看着静香的试卷,大雄得意地说:“是英雄是好汉,平时的努力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考试你能不能得满分。
”师:如果你是大雄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生:作弊是不对的;不知羞耻;作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师:同学们都说了,作弊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大雄不但没有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却反以为荣,真是不知羞耻。
师:那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观念呢?在书上23页找找看。
生: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师:是的。
我们在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这就是羞耻的观念。
师: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羞耻感的作用。
师:视频中,当医生、教师、执法人员面对不良诱惑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是接受还是自觉抵制呢?生:自觉抵制。
师:在书上24页找出这句话。
生:a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师:视频中,当这些人面对不良诱惑时,他们的内心能不能辨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不能辨别是非?生:能。
师: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书上24页找一下。
生:b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

第三课知耻近乎勇——自尊知耻(正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3.运用全面观点、发展观点、角色分析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材分析[逻辑结构]教材粗体字,此略。
[内容分析]1.基本目标:培养学生自尊知耻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
2.承上启下:一个自信的人,必然是一个懂得自尊和知耻的人。
本课强调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统一,个人自尊心与民族自尊心、责任感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对前两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只有在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中,才能对自我作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联系:人生价值的内涵、创造和实现;邓小平等伟人名言3.主要内容:以自尊和知耻为统帅,有机整合心理健康、道德和国情等方面内容(综合性)(1)心理健康教育上,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克服自傲、虚荣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上不断取得进步。
——与自身(2)道德上,引导学生努力形成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
——与他人(3)国情教育上,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
——与国家、民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
2.教学难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耻的概念,明白知耻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羞耻心的态度。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分辨对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知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羞耻心,提高自我修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耻的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耻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故事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上课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知耻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知耻的思考。
2. 讲解知耻的概念:讲解知耻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知耻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知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培养羞耻心,提高自我修养。
5. 总结讲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知耻付诸实践。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知耻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提交。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耻的概念,以及是否能够将知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知耻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知耻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耻的理解。
2. 家庭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在家庭中体现知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对知耻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知耻意识。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做人从知耻开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知耻,懂得做人从知耻开始。
2、培养个人的羞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3、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社会履行义务的态度。
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知耻的含义?
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羞耻之心的作用)
3、怎样培养羞耻之心?
4、羞耻感的双重作用是什么?
5、对待羞耻感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二)预习检测
1、做人从( )开始,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
2、面对知耻,我们的正确做法是“知耻、( )、奋发”,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 ( )至关重要,有利于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
4、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 )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5、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 ) 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三)课堂练习
【判断题】
1、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2、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
()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里反应,它只会使人丧失信心。
()
4、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
5、羞耻之心对公民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没有任何的作用。
()
【选择题】
1、“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服,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
”这句话说明()
A、身穿最美的服装是惭愧的
B、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C、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D、珍珠服和羽衣霓裳都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
2、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感到羞耻更能起作用了,这常常是人走上新的道路的起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
A、羞耻之心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羞耻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
C、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D、羞耻之心是人内心的本能
3、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无视法纪、政纪,被开除公职,受到刑法处罚。
陈良宇等腐败分子常常把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钱财的行为称为“礼尚往来”、“无足挂齿”,这反映出他们()
A、没有自尊心
B、没有责任心
C、没有羞耻心
D、没有同情心
4、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耻,无自立。
这句话是说()
A、有羞耻心的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过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羞耻之心才能自立
D、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独立
5、以下几位同学的行为表现中,有羞耻心的是()
A、小明弄坏了同桌的铅笔盒,因害怕挨骂不敢说出实情
B、小林在书法大赛中因发挥失常而失利,她为自己辜负了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感到十分内疚
C、身为英语课代表的小刚,在这次的英语测验中没考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认为老师不给自己颜面,心里很不服气
D、小亮的家境贫困,但为了不损颜面,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
【简答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缺乏羞耻之心而做出有损公德和人格的事情。
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我们应怎样去改变这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