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泥人张》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俗世奇人·泥人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
但是,仔细阅读课文后会发现,《泥人张》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不同,对民间文化涉及得非常少。
实际上,《泥人张》就是一篇非常单纯而典型的记事写人的文章。
确定了“记事写人”这个大方向,就将品人和品文确定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品鉴泥人张之“奇”。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恰当的写作手法对塑造人物所起的重要作用。
3.学习泥人张沉稳内敛、智勇双全的行事风格和不慕权贵、不畏权贵的独立人格。
【重难点】准确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双方人物的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泥人张的内涵之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鹌鹑蛋吧?如果老师要在这么一枚小小的蛋上用电钻钻出五个孔却不伤到里面的蛋膜,大家觉得可能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见证一个普通的钳工挑战这种不可能。
(播放视频)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钳工张新停靠一双巧手挑战了不可能,其高超的技艺令人赞叹。
今天,我们要跟随作家冯骥才先生去认识百年前一位靠一手绝活而享誉天津城的奇人——泥人张。
二、整体感知1、屏幕出示作家简介,请学生齐读。
(屏幕显示)冯骥才是生于天津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收录18篇作品,每篇写一个人物。
2、冯骥才先生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很耐读的,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潜下心来认真欣赏文章,所以老师会把一些话题交给同学们。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环节——阅读活动“课文概说”。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文,同时使我们的概括能力得到训练。
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要求:(屏幕显示)阅读活动“课文概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泥人张》是一篇小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述课文。
泥人张教学设计优秀5篇

泥人张教学设计优秀5篇《泥人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能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复述课文内容;2、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进行多角度刻画;3、体会幽默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民间艺术的瑰宝,学习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自尊自爱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文,训练学生多角度刻画人物特点【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1、教材分析:冯骥才的《泥人张》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四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已及民间艺人轶事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以**务之外,还要求注意本文的情感教育。
文章通过描述“泥人张”反击“海张五”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
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
2、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本文的教学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1)可选用优秀朗读素材的播放,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幻灯片图表的形式加以综合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迅速地整体感知课文。
(3)内容的拓展可以采用网络搜寻资料,让学生能多方面掌握知识。
【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
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对生活的体验。
对文化遗产的爱护的观念比较淡薄。
八年级语文下册 《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H
15
品味语言
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 买卖人的功夫大部分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每句押韵,意思表达上有推 进的效果。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 、佩服。
H
16
品味语言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 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 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 ”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 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 “泥人”中。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 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 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 共同发展。
拓展延伸
你还看过《俗世奇 人》的哪些作品? 你最喜欢哪一篇? 说给大家听听。
H
10
杨七:好手艺 杨巴:好 嘴
构思巧妙
手艺精巧 随机应变 处乱不惊
H
11
重点研读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
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 ,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绝妙的回答
澄清误会 给足面子
H
12
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 幽默传神,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看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泥人张

3、有浓郁的“天津风味”
写“泥人张”时,作者又是怎样来 交代这一生存法则的?
•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人物评价:
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作者对待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 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 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 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 泥人张这位手艺人,听起来神乎其神,而实际上存在 过的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为生活所迫,练就了超凡绝 伦的手艺;他们有个性,但又和常人一样喜怒哀乐样 样俱全。他们是某些方面的才能很突出的常人,在他 们所擅长的方面,他们的行事言语高于常人。既为奇 人,他们有许多轶事 ,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极富个性 色彩的小事来表现他们的“奇”。泥人张沉稳、干练、 镇定自若的个性,是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富有 个性的行事言语表现出来的。 •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有个性人物,我们要注意观 察,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能表现其个性的小事,还应 该去尝试着抓住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 对他们进行描写。如果我们学会了去发现人物的个性 美,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了。
《泥人张》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量 中来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泥人张” 时,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面对海张五的 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 却先写泥人张的沉稳,小作反击,而事后的 反击更是令人叫绝。 生动地写出了“泥人 张”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 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 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 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
品味下面的语句, 体会表现手法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泥人张》邓艳丽

《泥人张》(教案)邓艳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品味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冯骥才的资料,结合批注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有用耳朵拉汽车的,有空手掰铁锅的……他们都来自民间,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绝活。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着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着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2、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抠kōu 戳chuō 绰号chuò怵chù撂liào 气最冲chòng大名鼎鼎dǐng 模样mú模子mú横冲直撞héng 谁有钱谁横hèng小撮cuō 咯牙gè啪pā 擀面gǎn 黏软nián 秫米shú吓懵měng 内疚jiù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怵:惧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人张》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陈晓玲
教学目标:
1.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
2.指导学生学习故事奇、人物奇、语言奇。
3.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的写人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情节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叙事一波三折只写一事。
2.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推出重点人物“泥人张”,简介并欣赏“泥人张”作品。
接着,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泥人张的作品,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吗?
二、解析课题
“泥人张”泥人确实不同凡响,那作者为什么称他为“俗世奇人”呢?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
读的过程中,注意这篇文章的语言;读完之后,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泥人张”是个“俗世奇人”呢?
三、探究文本
(一)说奇事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说?
概括得很详细,课文先写了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再下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有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的?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做到能详能略,这就真正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同学们,海张五是什么人?人品怎样?泥人张是一个怎么的人?为什么敢和他斗?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默读课文,划出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交流一: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交流二: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
(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誰?”
请你揣摩这句话,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
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
(二)识奇人
课文学到这里,泥人张“奇”在哪里?你能小结一下吗?(讨论)
(1)“奇”在手艺高超。
(2)“奇”在行事奇特。
(3)“奇”在品性奇特。
(三)感奇世
讨论:海张五会报复吗?
提示:“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冯骥才”这是一个奇妙的世道。
(四)品奇语
同学们,想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我们还要学会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1、天津风味:嘛样、砍过去、撂高的、牛
2、用语传神:对话描写。
3、用词凝练:找、戳等词语。
能不能找几个天津风味的词语出来?给大家看一段很熟悉的广告,这就是地道的天津话!请你们看看这段对话,觉得怎么样?请两个同学配合一下!
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句子: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答(示例):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示例):“找乐子”写出了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这就是体现了冯骥才文化小说的语言风格,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可以看到。
同学们,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种行业,如:钉鞋匠、清洁工……在这些最普通的职业中,他们也能不同凡响。
想想:你身边有那些手艺奇绝的人?(老师找的一些资料:农村妇女的剪纸、木匠……)
四、全文小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
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泥人张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海张五的狂妄、跋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张这样的“民间奇人”越来越少,民间手工艺品也日渐稀少,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我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
如何对待民俗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不要让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遗失!
七、布置作业(分层次自由选择)
1、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其他篇目。
如:《酒婆》、《张大力》、《苏七块》、《刷子李》等经典作品。
并试比较与《泥人张》有何异同。
(初级)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三套“想挑战吗?”节目,选择你最欣赏的奇人、高人,写一篇人物速写。
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中级)
3、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以致用,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角度,给有关部门提些建议。
(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