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练习):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有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旅游开发和保护第一节旅游的规划练习

旅行的规划一、单项选择题海南国际旅行岛建设如日中天,此后以致很长期间,国际旅行岛建设都是海南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兴起的重要抓手,当前它给海南带来的盈利、变化和成就实在而明显。
联合以下图,回答1~2题。
1.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就地取材、有所重视,图中甲地带在家产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A.恢复和保护热带丛林植被B.利用少量民族风情发展旅行业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行业2.海南岛旅行资源开发应突出()①喀斯专门貌②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少量民族风情特点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境,武夷山脉西麓(见以下图),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被评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假名城,又被誉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
联合以下图,回答3~5题。
3.瑞金发展红色旅行,被誉为“红色圣地”的旅行吸引物是()A.客家文化发源地B.红军会师旧址C.苏维埃旧址D.将军的故土4.瑞金开发旅行资源的有益条件有()①历史文化价值高②凑近客源花费市场③旅行资源丰富④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发达⑤经济发达,招待设备规模大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5.瑞金旅行景区规划设计的有效举措是()①进一步完美基础设备②要点增强客家文化的开发③增强景区规划,突出“红色圣地”的主体形象④规划景区内服务系统,基本服务设备布局应凑近旅行线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以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欲规划一处海水浴场,合适的地址及原因分别是A.A地水域浅,有沙岸B.B地天然半岛,景色优美C.C地水域深,海岸线平直D.D地水域深,有沙岸7.该地欲选一处海蚀地貌发育地建设滨海地质公园,图中切合条件的地址是() A.A地B.B地C.C地D.D地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旅行线路之一,长久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跟着《丝绸之路旅行区整体规划》的实行,丝绸之路被打造成了拥有强盛产品支撑的国际品牌,旅客人数急剧增加。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练习):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有答案.doc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基础巩固1在名山修建索道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环境污染B.对视觉效果的破坏C.城市化问题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解析:修建索道会破坏视觉效果。
答案:B2旅游地服务性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游览、娱乐等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D.对背景环境的破坏解析:为发展旅游而在景区内修建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设施,会对景点背景环境造成破坏。
游人的游览、娱乐也会破坏背景环境。
如五台山寺庙中游人如织,本身就破坏了深山中宁静的氛围。
答案:D3下列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不会影响环境B.旅游活动规模越大,效益越好C.旅游活动产生“三废”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D.旅游活动是一种消遣娱乐活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解析: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发现旅游活动并不是一种“无烟工业”,它的发展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并且旅游活动的发展受到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
并不是旅游活动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旅游活动的发展要适度,要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协调。
答案:C4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A.环境污染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解析:在旅游过程中,应爱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
景区内不文明的旅游活动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捕杀和采挖动植物资源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造成生态失衡,使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D5有关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③旅游规模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没有什么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7

第42讲旅游开发与保护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考纲解读.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认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重、难点提示.旅游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考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学生用书P284]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生态旅游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旅游者材料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写出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及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析]对旅游业来说,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市场距离、资源价值、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环境承载力等。
丽江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区,这些都是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区位因素。
由于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等原因,当前丽江古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存在消防隐患、古建筑损毁及游客人数超过合理容量等。
[答案]不利区位因素:地处偏远,远离客源地。
主要问题:存在消防隐患;古建筑损毁;游客人数超过合理容量。
(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7、8月份游客数量众多。
其原因从题干“平均海拔4 800多米”可以看出,7、8月天气凉爽,再加上该季节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明显,风景优美;从客源市场来说,正值暑假,客流量大。
(2)游客数量的季节分布不均会产生旺季的环境压力、淡季的收入差异,不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第4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1.(2)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
这是由于()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谷地的沙漠中,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而峡谷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综合上述内容,羚羊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和风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故A项正确。
故选A。
【答案】C【解析】(2)峡谷幽深,山势险峻,为游客游览带来不便,主要是体现该地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增大危险性,故A项错误;自然和人文保护以及处于当地人保护区不是必须请当地导游的原因,故B、D项错误;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羚羊峡谷较为幽深,且处于地下,为典型的自然景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深入谷底的过程中危险性大,而当地导游对该地熟悉,可以很好地保护旅客的安全,故C项正确;故选C。
2.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构成要素的是()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服务业D. 旅游伙伴【答案】D【解析】现代旅游的构成的三要素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旅游业(旅游服务业)。
故旅游伙伴不属于旅游活动构成要素,D项符合题目要求,选D.。
3.(1)以上资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3.(2)“月季大会”及相关旅游活动对大兴区发展起到的作用是()A. 多样性B. 易损性C. 永续性D. 非凡性【答案】A【解析】A:题目中既有“月季主题园”又有“月季博物馆”,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旅游开发和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练习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安徽省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原因是( )A.三省交界,交通便利 B.河流众多,人口稠密D.气候适宜,森林茂密 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2.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 ) ①修缮回迁②调控客流量③规划重建④整体搬迁A.①② B.①③D.③④C.②④颐和园全年空间容量虽然处于未饱和状态,并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容量,但在局部时间和地点上,超载现象严重。
例如,2016年国庆长假期间,颐和园游客连续5天突破10万人次。
据此完成3~5题。
3.对于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颐和园的游客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容量,所以没有任何旅游环境问题B.颐和园全年的游客应该控制在同一个容量值之内C.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是用到达颐和园的游客数量来衡量D.为使颐和园的旅游处在最佳状态,必须把颐和园的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极限容量内4.颐和园旅游开发过程中若不注意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产生的最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主要是( )A.造成噪声污染 B.珍稀物种灭绝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5.针对材料中所述的情况,下列对于颐和园旅游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B.C.旅游淡季实行门票预订D.饱和区设置门票附加费6.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是( )A.倡导绿色旅游 B.评定旅游环境容量D.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建立环境保护法规C云、贵、川地区地处我国西南,那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分布着几十个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云、贵、川地区的社会经济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交通的通达性,可以提升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B.该地区旅游环境承载量大,可以任意扩大该区域的旅游规模C.可以通过大量修建旅游服务设施,提高当地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D.保护和改善旅游环境,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8.元阳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与当地水稻梯田形成相关的是( )A.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全年高温多雨B.终年高温,降水丰沛C.山地少,平地多D.劳动力丰富1992年九寨沟(图中C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2011年值“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当日进入景区的游客达2.8万人。
(完整版)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_word版有答案

第四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等内容的评价B.旅游规划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定位准确C.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主要是对“衣、食、住、行、游、购”六要素的规划D.旅游规划不包括合理组织旅游线路解析:旅游规划要空间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功能完善。
答案:B2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D.经济发达地区解析:度假村需要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
答案:B由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于2014年6月16日在张掖市隆重开幕,本届旅游节以“畅游绚丽甘肃,发展丝路旅游”为主题。
本次旅游节会对丝绸之路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打造成拥有强大产品支撑的国际品牌。
据此完成第3~4题。
3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B.扩大该旅游景区的规模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解析:第3题,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免。
第4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
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可总结为“提品位、扩规模、增效益”,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意义。
答案:3.A 4.D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年底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高二地理选修三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

2015年秋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A.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B.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D.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的能力2. 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发展交通造成的垃圾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3. 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基本内容的是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B.旅游者C.旅游设施和服务 D.旅游交通条件4. 去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须提前半年预定门票。
这说明()A.旅游活动规模应与旅游容量相适应B.公园管理者运用心理学方法促销门票C.使平日很少的游客能集中安排,提高交通效益D.公园售票能力有限5. 有关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③旅游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没有什么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 旅游者在景点内乱刻乱画乱写会造成()A.环境污染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C.对背景环境的破坏D.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7. 旅游地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所致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所致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所致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致8.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
其主要目的是()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的质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 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地图”,完成(1)~(2)题。
2015-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3练习:第4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
每小题2分,共44分)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法规 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 D2.下列关于旅游规划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B.使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C.可以有效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但使投资风险更大D.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解析】 合理的旅游规划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或不恰当的建设,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答案】 C3. 社会因素是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下列因素属于社会因素的是( )①宾馆、饭店、汽车旅馆、野营地等 ②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 ③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④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 社会因素作为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相关的立法和法规、旅游组织机构、招商引资措施、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旅游业认识的计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答案】 C4.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
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
因此有一半人要迁走。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抓住机遇,积极建设宾馆,迎接八方来客B.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古城收入C.保持原有古城风貌,突出古城特色D.商品经济时代,就应将古城建设成为商业城市【解析】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是有限度的,根据平遥古城的特点,对该古城应保持古城风貌,突出古城特色,才能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等内容的评价B.旅游规划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定位准确C.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主要是对“衣、食、住、行、游、购”六要素的规划D.旅游规划不包括合理组织旅游线路解析:旅游规划要空间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功能完善。
答案:B2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D.经济发达地区解析:度假村需要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
答案:B由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于2014年6月16日在张掖市隆重开幕,本届旅游节以“畅游绚丽甘肃,发展丝路旅游”为主题。
本次旅游节会对丝绸之路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打造成拥有强大产品支撑的国际品牌。
据此完成第3~4题。
3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B.扩大该旅游景区的规模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解析:第3题,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免。
第4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
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可总结为“提品位、扩规模、增效益”,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意义。
答案:3.A 4.D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年底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红色旅游如今“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
南起五指山,北到松花江,凡有革命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
根据材料,完成第5~7题。
5下列红色旅游景点位于海南省的是( )A.赵一曼纪念馆B.红色娘子军纪念园C.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D.红四军司令部62004年下半年以来,红色旅游热在神州大地一浪高过一浪。
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红色旅游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游乐于一体,功能全面②地方政府的旅游开发实践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发展③中共中央、国务院等的重视,加速了这一新型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④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红色旅游季节性明显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在红色旅游火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及发展误区,主要表现在( )①开发方式简单,许多景点都是博物馆陈列,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②各地红色旅游的主题单一,没能融入当地特定的历史文化及其地域文化③旅游形式中把红色旅游变相成了“公费旅游”④旅游各部门配合差,没有形成服务网络,旅游服务质量不高⑤红色旅游给革命老区带来了经济收入,破坏了当地艰苦奋斗的传统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解析: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海南省;现在红色旅游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项目,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答案:5.B 6.B 7.C8下列关于旅游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环境的破坏都是由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B.旅游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C.旅游资源具有重复使用性,不会出现退化和破坏D.目前,旅游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突出答案:B9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A.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B.对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C.信息、资料的收集D.旅游景区外部条件的评价答案:A10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的基础包括 ( )①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实地考察②收集旅游景区的有关资料③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④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内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11关于厦门南部旅游规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自然景观应有应尽,但人文景观缺乏B.著名景点天涯海角就在此地范围之中C.这里有古炮台、普陀山等著名景点D.该区的鼓浪屿—万石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答案:D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图案,该图显示的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差B.市场距离较远C.地区接待能力较弱D.旅游环境容量较低13有关该景观所在的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3%B.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C.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D.应努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光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景观是布达拉宫,因此可以看出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市场距离较远。
第13题,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敏感,应努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光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12.B 13.D每年农历的端午节,珠江三角洲都举行龙舟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 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光照充足,降水丰沛B.基塘、湖泊众多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15要想使龙舟节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建立环境立法和相关环境保护政策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C.加大开发力度,多建娱乐场所D.开展“绿色旅游”解析:第14题,珠江三角洲能举办龙舟节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第15题,较多的娱乐场所的修建,会破坏当地的背景环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答案:14.C 15.C2014年1月31日新华网报道,天公作美,马年首日南岳衡山气温飙升至26 ℃,让人感觉“热力十足”,湖南南岳衡山旅游也迎来史上“最热”的大年初一,游客出现爆满的状况。
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衡山春节游客爆满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①破坏旅游资源②污染水体③产生噪音,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④对设施没有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为此,可建议旅游部门采取的措施是( )①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饱和旅游地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量多地容纳旅游者③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16题,游客爆满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水体污染等。
第17题,旅游区的规划应以游客获得身心享受和满足为目的,不能限制游览时间和加快游览节奏,景点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答案:16.A 17.B读下图,完成第18~20题。
18图中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大气环境问题D.水污染问题19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20下列选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从漫画中的众多树桩可知是生态破坏,反映了人们的过度砍伐,所以植树造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最好的选择。
答案:18.B 19.B 20.D二、综合题(共50分)21(10分)下图为“台湾岛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6分)(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4分)答案:(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方便,通达性好。
(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和以前经济过分依赖烟草产业的情况,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每年攀升一个位次,现已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材料二图1为“云南省略图”,图2为“云南省某小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
(1)图1中A处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试说明其原因。
(4分)(2)图1中C处能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而图中D处为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区,内力作用强烈,旅游者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地热等景观。
(3分)(3)图2中云南省这一小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有哪些?(5分)(4)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这对云南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请你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4分)答案:(1)①A处纬度低;地势北高南低,山谷相间且南北纵列分布,有利于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的深入,降水丰沛;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
②B城虽纬度较低,但因海拔较高,四季如春。
(2)喀斯特(岩溶) 亚欧印度洋(3)主要优势: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交通不便,通达性较差。
(4)意义:①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云南的产业结构,改变云南过分依靠烟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确保云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积极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推进云南的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注意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3(10分)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表。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