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1.3 计算机硬件系统1.4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操作系统2.3 Linux操作系统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概述3.2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3.3 Internet的基本应用3.4 网络安全与防护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4.2 算法与数据结构4.3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4 编程实践第五章:数据库系统5.1 数据库概述5.2 关系型数据库5.3 SQL语言5.4 数据库应用实例第六章:计算机组成原理6.1 计算机体系结构6.2 中央处理器(CPU)6.3 存储器层次结构6.4 输入输出系统第七章:计算机图形学7.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7.2 图形表示与变换7.3 图形绘制算法7.4 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第八章:算法设计与分析8.1 算法概述8.2 算法设计方法8.3 算法分析与评价8.4 常用算法及其实现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概述9.2 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9.3 软件设计与测试9.4 软件项目管理第十章:计算机应用领域10.1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2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0.3 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0.4 计算机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计算机编程语言11.1 编程语言概述11.2 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分类11.3 面向对象编程11.4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第十二章: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12.1 软件工具的分类与作用12.2 集成开发环境(IDE)12.3 版本控制系统12.4 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第十三章:数据库管理系统13.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13.3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13.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第十四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4.1 大数据概述14.2 数据挖掘技术14.3 常用大数据处理工具与技术14.4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15.1 网络安全概述15.2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15.3 数据加密与安全协议15.4 信息安全策略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教案(优秀7篇)

计算机教案(优秀7篇)

计算机教案(优秀7篇)计算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程序教学难点:准确的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四.教学手段计算器,实物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如何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操作步骤?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一三;(2)23.45在初一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的方法?(由学生回答操作过程,并对比两者的差别与联系)对于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我们已经熟悉了,那么如何用计算器器其一个数的立方根?与求平方根有何区别和练习?对于求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在开方的次数上,因此要注意其立方根时开方数是3。

例1.用计算器求分析:求解时要用到上方的键,因此要用到“2F”功能键转换。

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5小结:从这道题刻一个观察出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平方根十分类似,区别是在倒数第二步的按键将改为改为,只是次数不同。

例2.用计算器求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12.26小结:由于计算器的结果较精确小数的位数较多,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2) ;(3) ;(4)(5)(6) (7)(8)(9)(10)例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精确到0.01)(1)解:用计算器求的值:(2)解:用计算器求的值:六.总结今天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求立方根的方法与平方根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开方次数。

做题要细心仔细,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七.作业A组1、2、3八.板书计算机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陕西省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初级中学教科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六节《计算机安全》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章

教案用纸教案用纸案,那就是手动攒机,将攒机单展示出来,并解读其配置的各个指标。

⑶学生兴趣逐步提高。

(5分钟)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普及已达到高峰,在同学们的生活中琳琅满目的计算机市场是我们学习的好去处,同学们在购买计算机时,应多考察市场,多查看硬件的发展趋势,并具备认识计算机硬件的能力。

学习目标微型计算机的实体部件构造非常巧妙,实物真实环境拆装讲解,让读者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各部件及功能使用。

知识与技能主板主板也叫系统板或母板,在个人计算机诞生的20多年来,主板一直是个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主要组件包括:CM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存插槽、CPU插槽、键盘接口、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驱动器接口、总线扩展插槽(ISA、PCI等扩展槽)、串行接口(COM1、COM2)、并行接口(打印机接口 LPT1)等。

展示实物主板,讲述主板在计算机中存在的重要性,及其主板的结构组成,让学生认识其内部结构。

(5分钟)CPU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中执行处理数据指令的器件,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分。

1. CPU的速度与主频所谓CPU的主频即CPU能够适应的时钟频率,或者说是CPU产品的标准工作频率,它等于CPU在一秒钟内能够完成的工作周期数。

2. CPU的字长字长是指CPU在一次操作中能处理的最大数据单位,它体现了一条指令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

能够处理的数据的位数是中央处理器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回顾上节课所讲中央处理器的知识,结合CPU的内部构造,加深知识,讲解其重要的指标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安装CPU,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分钟)内存储器存储器主要从3个方面来衡量其性能: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读/写时间。

1.内存储器内存储器又叫内存或者主存储器,它与CPU一起构成计算机主机。

内存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或随时要使用的程序或数据。

内存储器按其工作特点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y, ROM)和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 RAM)。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3.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组成结构及操作系统功能。

难点:初步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并能够简单操作计算机。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2.计算机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3.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四、教学步骤1.引入:学生观看计算机基础知识视频,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定义。

3.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4.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桌面、文件管理、网上浏览等。

5.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动操作,体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2.情景教学法:老师设计一些生动丰富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六、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实际操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j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j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4. 掌握计算机的文件管理,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5.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的诞生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3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概况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的定义2.2 计算机的特点2.3 计算机的用途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1 硬件系统3.1.1 中央处理器(CPU)3.1.2 存储器3.1.3 输入设备3.1.4 输出设备3.2 软件系统3.2.1 系统软件3.2.2 应用软件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4.1 开关机4.2 使用输入设备4.3 使用输出设备5. 计算机的文件管理5.1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5.2 文件的基本操作5.2.1 新建文件5.2.2 打开文件5.2.3 保存文件5.2.4 关闭文件5.3 文件夹的基本操作5.3.1 新建文件夹5.3.2 删除文件夹5.3.3 移动文件夹5.3.4 重命名文件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系统组成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等实践操作。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用途。

3. 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4.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 讲解计算机的文件管理,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6.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使用;4.能够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分类;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使用;4.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教学步骤:一、引入(10分钟)1.引入计算机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动机。

二、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30分钟)1.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如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三、讲解计算机硬件(30分钟)1.详细介绍计算机主要硬件的功能和作用,如CPU的计算和控制、内存的存储和读写、硬盘的数据存储等。

2.演示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连接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使用。

四、讲解计算机软件(30分钟)1.分类介绍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种类,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

2. 重点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如Windows、Mac OS、Linux等。

3.演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设置。

五、复习和总结(20分钟)1.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的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

2.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基础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连接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讲解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各个阶段的的特点和代表机型。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硬盘等。

讲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介绍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讲解Mac O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过程。

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

讲解常用的系统设置和优化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常见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设备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Modem等。

3.3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讲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宽带接入、拨号接入。

介绍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查找方法、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介绍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等基本操作。

4.2 排版与美化文档讲解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排版设置。

介绍插入图片、表格、图表、超等元素的方法。

4.3 高级应用技巧讲解文档的引用、脚注、尾注、目录的制作方法。

介绍文档的保护和共享功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任课教师:
教研组长:
所在院系:
电子教案
②计算机发展阶段:
学生能够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发展阶段有清晰准确的了解。

教师活动:
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出学习方法指导,参照课本学习提示,完成课后练习。

所需教学资源:
工作页,教材。

学生活动: 1.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组讨论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症状、常用杀毒软件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知识点二
知识点概要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3.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第一代 (电子管)
第二代 (晶体管)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总重量30吨 18000只电子管 6000个开关 7000只电阻 10000只电容 50万条线 耗电量140千瓦
可进行5000次加法/秒运算
特点
破坏性,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
电子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