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彻底堵住“偏门” 消除“灰色地带”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1、我国在()全面完成清理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6.67 分)A2014年2015年C2016年D2013年正确答案:B•2、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于法有据的行为被称作()。
(6.67 分)违法侵权B法外设权C任意妄为D大道至简正确答案:A•3、我们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
(6.67 分)A关键责任B辅助责任C原则性责任主体责任正确答案:D•4、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平台是()的继续完善。
(6.67 分)A公正廉洁B服务质量服务大厅D相关制度体制正确答案:C•5、政府作为一个公共组织其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其中的一个主要功能即维持社会的()。
(6.67 分)A有序发展公平正义C经济持续增长D文化繁荣正确答案:B•6、我国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的监督。
(6.67 分)A中央领导B全体党员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正确答案:C•7、()就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政府。
(6.67 分)A创新型政府B智慧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正确答案:C•1、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6.67 分)A管理社会B管理百姓C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规范百姓的言行正确答案:A B C•2、供给侧改革要()。
(6.67 分)A激发市场的活力B社会的创造力C提升政府的效能D以上说法均正确正确答案:A B C D•3、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含义是()。
(6.67 分)A完善市场体系B促进经济增速C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以上说法均正确正确答案:A C•4、我国政府自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6.67 分)行政决策需要进一步科学民主B有些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较为严重C政府执法水平有待提高D政府服务职能亟待强化与优化正确答案:A B C D•5、我国政府自身建设的进展有()。
(6.67 分)A政府服务得到优化B政府管理日益规范,成本不断降低C廉洁、高效、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D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监管方式创新成效明显正确答案:A B C D•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做到()。
2024年两非集中治理行动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两非集中治理行动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难点和热点。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2024年,我国将实施两非集中治理行动。
二、行动目标1.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对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2.彻底清除城市中的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现象,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发展环境。
3.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加强对市民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
三、行动措施1.加强立法通过立法来规范和约束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行为。
制定《城市建设管理法》和《城市经营管理法》,明确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的界定和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城市执法队伍建设,配备先进的执法设备和工具,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各个执法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3.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全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建设工地、楼盘、商业场所等地点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已建成建筑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整改。
加大对非法经营场所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校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市民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培养市民做文明守法市民的意识和素养。
5.加大处罚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罚则,加大对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形成震慑效应。
6.加强合作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两非集中治理行动。
包括公安、房屋局、城管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四、工作进展和效果评估1.工作进展制定立法计划表,明确立法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加强执法队伍的培训和装备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4年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总结

2024年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总结一、引言____年,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减少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24年,我国在非行政许可审批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篇总结旨在回顾2024年我国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的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的背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行政审批过多、程序繁琐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意见》,我国政府将逐步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严格依法办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业务逐渐减少,推动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的改革。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为了减少政府对企业和市民的干预,减少滥用权力和腐败的机会,提升政府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的政策措施为了推进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的工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举措,主要包括:1. 清理目录制度政府制定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目录,对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同时,对不再适用的审批事项进行了取消和废止,清理出一批不必要的审批环节。
2. 实施备案制度政府对一些不需要审批的事项,改为实施备案制度。
企业和市民只需按规定进行备案,无需再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减少了审批的时间和成本。
3. 改革流程优化政府对现有的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和简化,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推广电子审批、在线办理等技术手段,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服务质量。
4. 建立督察机制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和管治的督察机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和考核,确保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清理工作,落实审批服务改革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四、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的成效和影响1. 成效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管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27•【字号】温政发[2014]58号•【施行日期】2014.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温政发〔2014〕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国发〔2014〕1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浙政发〔2014〕29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清理原则及总体要求清理工作要结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在政府职权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分类处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对行政许可以外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审查,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最终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将面向基层政府等方面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依法行政。
清理工作结束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属于行政确认、行政征收等权力范畴,日常管理中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参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要求进行清理,切实解决变相设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明减暗增”“边减边增”等突出问题。
二、清理范围及标准此次清理的范围是市、县(市、区)政府公告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外,由市、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执行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包括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审批事项和面向基层政府等方面的审批事项。
(一)取消和调整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各地、各部门实施的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含面向基层政府等方面,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事项),按照下列要求予以取消或调整:1.对于没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规章依据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在2014年底前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新设行政许可的规定,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
整治 两非 实施方案

整治两非实施方案
在当前社会中,两非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整治两非问题,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整治两非问题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要加强对两非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两非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和远离两非行为。
其次,要加强对两非问题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两非问题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两非问题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形成对两非问题的高压态势,震慑和遏制两非行为的发生。
再次,要加强对两非问题的治理和整改。
加大对两非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两非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依规对两非问题进行整改,实现对两非问题的根治。
最后,要加强对两非问题的宣传引导。
通过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看待两非问题,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两非问题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整治两非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治理整改和宣传引导等多种手段,全面加大对两非问题的整治力度,形成对两非问题的高压态势,最终实现对两非问题的根治。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全面推进整治两非问题的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堵住“偏门”消除“灰色地带”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堵住“偏门”消除“灰色地带”丁志宏【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页(P1-1)【作者】丁志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要求将目前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369项非行政许可全部纳入清理范围,最终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将面向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
这一举措对于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促进科学依法行政、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行政许可审批一直饱受各界非议,是名符其实的“灰色地带”,大量边减边增的行政审批事项就是从这个“灰色地带”冒出来的。
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根据当时有效管理的需要,国务院保留了部分属于政府内部管理事务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明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这些非行政许可事项要逐步取消或作必要调整。
此后,国务院陆续取消和调整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但是一些部门出于各方面利益的考虑,通过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设立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越过了行政许可这个高门槛。
非行政许可成了一个“筐”,一些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审批事项,也堂而皇之地穿上了非行政许可的“外衣”。
除设立随意外,非行政许可审批实施也很不规范,手续繁、效率低、收费多、不透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已成为简政放权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不提“规范”提“清理”,明确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改革思路。
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是切实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的根本措施。
通过“清理”,让“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个名称成为历史,彻底堵住“偏门”,消除“灰色地带”。
取消是原则、调整是例外,明确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改革路径。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法规类别】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发文字号】博州政发[2014]73号【发布部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4.11.05【实施日期】2014.11.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博州政发〔2014〕7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州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新政发〔2014〕62号)要求,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对各县市、各部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对象和目标此次清理对象为各县市人民政府、自治州各部门、自治区驻博单位仍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根据审批对象的不同,这些事项包括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事项,面向同级政府部门和面向下级人民政府等方面的审批事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最终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并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清理原则和内容清理工作要按照职权法定、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的要求,坚持分类别、分批次清理;坚持分部门、分层级规范;坚持分步骤、动态化调整。
㈠取消和调整与国务院、自治区部门相对应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国务院、自治区部门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自治州各部门对应的相关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国务院、自治区部门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行政许可事项的,自治州各部门对应的相关事项,依法定程序予以相应调整;自治州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应国务院、自治区部门的行政许可事。
划定政府职责边界

划定政府职责边界□ 本报记者张双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还强调要拿出“三张清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第一张就是“权力清单”。
用权力清单划定政府的职责边界,明确了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
一张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的权力清单,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释放市场潜能和发展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扎实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一是摸清底数,确定改革的目标和范围。
全面摸清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家底,圈定改革目标,锁定改革底数,面向社会公开,从制度上堵住了各部门随意实施审批的漏洞,有利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权力运行,是打造权力清单的基础性工作。
经过反复核实,确定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实施的审批事项为1235项,涉及60个部门;地方三分之一以上省份也公布了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
二是减权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是政府部门权力的直接体现,精简权力清单体现了政府自我革命的诚意和决心。
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不仅在数量上超出预期,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呈现出从边缘性事项向核心性事项推进、从局部性事项向全局性事项扩展、从中央向地方拓展、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从具体措施向制度建设迈进的趋势。
三是严控新增,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
打造权力清单,既要减少存量,砍掉“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也要通过制度建设严控增量,遏制住行政审批边减边增、在清单之外变相审批等问题。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对新增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标准和程序作出严格规范。
今年4月,发文要求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目的是堵住“偏门”,消除行政审批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