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福建省历史上册期末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福建省历史上册期末达标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关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由宗族血缘关系而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B. 诸侯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受周天子约束C. 分封制仅分封周王室子弟,未分封异姓贵族D. 分封制保证了西周王朝的永久性稳定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照宗法制度进行分封的政治制度。
诸侯国在享有一定自治权的同时,也需承担对周天子的义务,如朝贡、出兵等。
分封对象包括周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等。
分封制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并未保证西周王朝的永久性稳定。
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怎样的道德观念?()A. 仁爱B. 忠诚C. 勇敢D. 智慧答案:A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尊重他人,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对人性、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同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经济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虽也是秦始皇的举措,但前者主要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后者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等外族入侵,与加强中央集权无直接关联。
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B.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并最终废除C.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完全取代了九品中正制D.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多为庶民阶层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虽仍有举行,但已逐渐走向衰落。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 . 元谋人遗址B . 北京人遗址C . 河姆渡遗址D . 半坡遗址2.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主要说明()A . 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B .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 . 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D . 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3. (2分)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在魏晋之后便梅开两朵,一支注重写实,一支注重非功利的写意。
注重写实的是()①宫廷绘画;宫廷画②民间绘画;③文人画A . ①B . ②C . ①②D . ②③4. (2分) (2018高二下·新化开学考) 在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
这反映出()A . 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B . 唐代只有诗文集为雕版印刷品C . 唐代城市已基本突破坊市界限D .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5. (2分) (2018高二下·无锡期中)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 .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 .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D .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6. (2分)(2020·松江模拟) 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列对峙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A . 丝路贸易B . 朝贡贸易C . 榷场贸易D . 殖民贸易7. (2分) (2016高一下·湖北期中)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蚌埠期中) 如果当今的美国和法国总统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 . 掌握行政权B . 是军队最高统帅C . 是国家元首D . 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2. (2分)(2017·湖南模拟) 1689年,詹姆士二世积极谋求爱尔兰天主教力量的支持。
1690年,威廉三世率领35000名荷兰蓝卫兵—法国胡格勒信徒—英国新教联军登陆爱尔兰,击败詹姆士二世的21000名爱尔兰—法国联军,詹姆士二世再次流亡到法国。
这场战争()A . 捍卫了英国的立宪政体B . 实质上只是一场宗教战争C . 阻止英国君主制的复辟D . 是近代欧洲首次国际战争3. (2分)下列哪一举措使美国宪法长期保持活力,使之成为“ 活的宪法” ()A . 参加制宪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 . 宪法吸收了人类历史优秀成果C . 麦迪逊具有丰富的知识D . 具有正当的修宪程序4. (2分) (2017高一·清流月考) 最先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是:()A . 英国B . 法国C . 美国D . 俄国5. (2分)(2019·济南模拟) 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
这反映了清政府()A . 形成新的外交理念B . 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 . 全面推动洋务运动D . 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6. (2分) (2020高二下·枣强月考) 三国“干涉还辽”,让李鸿章构思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计划。
1896年6 月3日,李鸿章在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60分)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分封制2.隋唐时期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C. 实行行省制度D. 任用布衣为相3.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A.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B. 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C. 清康熙帝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D. 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4.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A. 所有人的民主B. 是所有男性的民主C. 是所有男性公民的民主D. 是部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5.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 罗马共和国建立B. 公民法出台C. 《十二铜表法》发表D. 万民法颁布6.美国联邦政府结构如下图所示,对其中体现的原则表述最准确的是()①南北平衡②中央集权③三权分立④权力制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A. 中国革命任务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D. 中国革命性质变化8.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是()A. 总理衙门的建立B. 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操纵C.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9.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其中属于中近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兴起的斗争()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反帝运动 D.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10.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抗战开端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11.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A.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 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12.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方案14.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
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3、某学者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创立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材料中的“不许立丞相”始于A、汉武帝B、明成祖C、明太祖D、雍正帝5、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内阁C、大兴文字狱D、设立军机处6、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8、“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9、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0、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天朝田亩制度》C、《天演论》D、《资政新篇》11、“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
福建省高一第一阶段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一第一阶段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 重树儒学地位B . 抑制商业发展C . 缓和社会矛盾D . 保护宗族制度2. (2分) (2018高一上·西宁期末)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叙述,周王除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实权,实不比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少。
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纳贡朝觐,、助王征伐、救济王畿内灾患等几项简单义务,诸侯国的内政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的。
而周王却要对诸侯进行赐祭肉赐礼品赐服饰等诸多颁赐。
诸侯对王室也只有在周初比较听话,后来渐至公开抗命,王室有时反还要受强大的诸侯庇护。
这一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A . 以血缘关系以及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B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 王权需要借助神权来庇佑D . 众多的同姓封国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3.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 . 扩大了统治基础C .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 . 实现了选贤任能4.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A . 丞相权力增大B . 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 . 体现了任人唯贤5. (2分) (2017高一上·武威期中)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②④6. (2分)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A . 禅让制B . 九品中正制C . 世官制D . 科举制7. (2分) (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福建省福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上的“分封制”说法正确的是:A. 分封制只存在于西周时期B.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平民、奴隶赐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C. 分封制使得诸侯国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D.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以巩固周天子的统治。
选项A错误,因为分封制不仅存在于西周时期,也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选项B错误,分封制赐予诸侯的是土地和人民,而非只有土地;选项C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在周天子的领导下。
2、关于《汉谟拉比法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B. 《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公元前21世纪制定的C. 《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规定了奴隶的法律地位D. 《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古埃及制定的答案:B解析:选项A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而非第一部;选项C错误,《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包括奴隶、自由民在内的广泛的法律内容;选项D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古巴比伦制定的,而非古埃及。
选项B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公元前21世纪制定的。
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标志。
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正确答案是A。
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2.(2分)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儒、道、法、墨B.道、儒、法、墨C.儒、法、道、墨D.道、法、儒、墨3.(2分)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4.(2分)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5.(2分)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这实质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6.(2分)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
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7.(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8.(2分)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