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十年后的礼物_教案
17十年后的礼物

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段,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激动与幸福。
学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入
新课、自学指导
1、释题
2、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3、你给别人送过礼物吗?别人给你送过礼物吗?是什么时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生字词(音、形、义)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她听到了森林的( )、大海的()、小鸟的(
)、牧童的( )……
2、找出描写达格妮语言和神态的句子,体会表达了达格妮的什么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2)当达格妮听到报幕人说的话之后是怎样表现的?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3)课文中插叙了一段回忆,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4)达格妮听完乐曲之后是怎样表现的?
(5)课文表现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怎样的思想品质?
2、全班交流。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课文通过记叙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十年前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表现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当达格妮听到报幕人说的话之后是怎样表现的?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课文中插叙了一段回忆,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达格妮听完乐曲之后是怎样表现的?
4、课文表现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怎样的思想品质?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小组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7、十年后的礼物教学案例

17《十年后的礼物》教学案例马生林——用情感激起智慧的浪花《十年后的礼物》是一篇精读课文,改编自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基《一篮枞果》。
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激动和幸福。
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情感体验上,力求师生共同走进达格妮内心过程,就是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过程。
教学片断:A(收到礼物前)白桦树上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陶醉了。
(1)出示相应图片,伴着美妙的旋律,指导朗读。
(2)忽然,她很快地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3)出示句子: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B(收到礼物时)起初,由于心情的激动,她无法静听音乐。
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
(1)伴音乐读课文三、四、五节,达格妮为什么会深深地沉醉在乐曲之中?(2)交流: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3)展开想象,说话训练:她还可能听到那些声音呢?(4)听着动听的乐曲,达格妮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5)同桌两人试着说一说他们会说些什么?。
课文采用“插叙”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引出“礼物的由来”。
(6)读第五节,角色变为达格妮,体会心情。
(愉快、怀疑、失望)C(收到礼物后)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1)随着时间的流逝,达格妮失望了,她对那许诺也就渐渐的淡忘了,可就在十年后的今天,她却收到了这份礼物,听完乐曲后,她怎样了?(2)达格妮为什么会这样感动?(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六、七节。
17.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设计

17、十年后的礼物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陶醉”“不由自主”“沉浸”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知道大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人物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感人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⒉整整十年,历经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才收到的礼物,让你猛然间感受到这份礼物的——(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⒊请把你的这种感觉融入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⒈预习了课文,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地了解,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啊?谁送给谁的呢?请根据提示说一说,出示:(课件1)()十八岁时,在露天音乐会上受到了()送给自己的礼物------------()。
⒉各自准备,交流。
随机学习:(出示课件3)了解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
请带着敬佩之情读“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
3、根据以上交流情况,围绕课题,说说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三、研读文本,品析语言,体会情感1、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这份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再送呢?请大家自读课文4、5自然段。
想一想,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达格妮的承诺是什么?从中看出爱德华当时的态度和心情如何?(自由读课文),感受音乐家的真诚、喜爱和歉疚。
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课文)2、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后才能得到,如果是你,你怎么想?达格妮呢?仔细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有关达格妮心理描写的句子。
(1)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想法吗?(期待)(2)读出期待(3)一年过去了,她心中依然(期待、渴望、希望)五年过去了,她在想(我是不是上当了?)九年过去了,她开始认为(简直就不可能)随之会产生什么?(4)读出怀疑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17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设计(教案)

17十年后的礼物《十年后的礼物》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
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这份礼物——一首乐曲,一首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乐曲。
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本文的语句流畅优美,运用了描写的方式,结构上采用顺叙与插叙交错的写作顺序,读来生动形象。
1、认识“桦、喧、咆、哮、颊、曙”,会写“桦、律、喧、咆、哮、珍、颊、曙”。
能正确读写“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白桦、陶醉、沉浸、期待、信守、诺言、祝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树立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树立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案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桦、喧、咆、哮、颊、曙”,会写“桦、律、喧、咆、哮、珍、颊、曙”。
能正确读写“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白桦、陶醉、沉浸、期待、信守、诺言、祝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桦、喧、咆、哮、颊、曙”,会写“桦、律、喧、咆、哮、珍、颊、曙”。
能正确读写“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白桦、陶醉、沉浸、期待、信守、诺言、祝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读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书,做到正确2、检查词语白桦咆哮旋律曙光喧哗珍贵双颊白桦陶醉沉浸期待信守诺言祝福(1)比较白桦的桦和喧哗的哗有什么不同?(2)你听过动物的咆哮吗?那该怎么读?(3)什么时候的阳光我们把它称为曙光?(4)你的双颊在哪?用手摸摸看。
十年后的礼物教案

17、十年后的礼物(执教:夏琴清)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了解插叙的叙事方法。
3、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插叙的作用。
2、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出示礼物图片,请同学们谈谈同学们对送礼物的感受和收到礼物的心情。
(教师板书:礼物。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份礼物他有点特别。
不是马上送出而是十年后!(板书:十年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十七课——《十年后的礼物》。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一)、学习4-5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回到十年前去看一看。
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1)、生读。
(2)、生汇报:(十年前的一天,有个叫达格妮的小女孩到森林里捡野果,遇到了一个和气的城里人,他答应十年后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
)师:这个城里人是谁呀?小姑娘又是谁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指插图)大家看,这就是音乐大师爱得华.格里格和小姑娘达格妮相遇的情景,这是一次愉快的相遇,音乐大师爱得华。
格里格答应要送给小姑娘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可是城里人却说这份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这篇课文的课题叫做(指课题,生读)。
2、过渡:这件礼物不是现在马上送出,而是在十年以后,看来,这份礼物让人期待呀!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想想小姑娘在期待礼物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1)、生读文,老师巡视指导。
过渡:就在小姑娘渐渐长大的时候,开始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这份礼物的?(2)、生汇报:她是怀着期待的心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7 十年后的礼物|语文S版

《十年后礼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描写的烘托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诚信乃人之根本。
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音乐大师恪守诺言的美德。
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执行插叙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导入老师板书“礼物”。
情景设置:在今年的教师节前一天,我们班的李诚同学说要送一个礼物给老师。
我好高兴。
于是,我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二天,还是像往常一样,我来到了办公室,李诚同学便向我跑来,送给了老师一瓶香水。
看着他的礼物,听着他的祝福,老师心里好激动!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人曾在十年前许诺要给一个人送一个礼物。
许诺的时间之长,不知这承诺是否能兑现呢?老师板书完课题:十年前的礼物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自己到黑板上把问题写出来。
)如:(1)什么礼物?(2)谁送给谁的?(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4)为什么在十年前就要许诺送礼物?(5)一个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6)被送礼物的人在收到礼物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情?过渡:既然同学们有这样多的疑问,那老师现在就要考考孩子们。
请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读完课文之后,看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二、孩子们自主学习文本内容。
1、随问题1、3 相机板书:十年后的礼物(一首乐曲)随问题2,相机板书:音乐大师→达格妮2、随问题6学习课文(1)收到礼物前的心情交流: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A.是啊!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交流)当时的达格妮是怎么表现的呢?_____ 请孩子们默读第五自然段。
17 十年后的礼物_教案

(三)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独特之处。再通过创设这样
预设问题:
的问题情境,拉近学生与文
1. 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
本间的距离。
2. 谁送的礼物?
3. 为什么要在十年后送上这份礼物?
(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由曾卓
根据苏联作家巴乌苏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
改写的。学了课文之后,你们想知道的问题都能
过渡:这声音使她的心为之沉醉。哦,她明 听到什么声音,有助于培养
白了,明白了这是来自故乡的声音,是来自挪威 学生的想象力。
西部——一个面朝大海背靠森林的美丽的地方的
声音。她的思维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1.(展示课件第九屏)教师伴着轻音乐深情
描述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那是一个秋天,著名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
2. 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理解,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通过读、议、思、说、品、析,发展学 生的认识能力、语言能力、探究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教育学生树 立信守诺言的美德。
行为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 祝福是珍贵的,高尚的人格
生活的美好。
更是宝贵的!
三、总结全文
交流: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和感
受?
四、作业。
1. 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
2. 读一读有关诚信的故事。
生从中受到启示:诚信乃做
人之本。
板书设计
17 十年后的礼物
十年后的礼物
第五屏)
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一)默读课文,同组同学讨论:课文可以
17课《十年后的礼物》教案

17、《十年后的礼物》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朗读感悟短文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心理描写的烘托作用。
3.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高尚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诚信乃为人之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2.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激动与幸福。
三、教学课件: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幻灯片二1、谁送给谁什么礼物?(音乐大师格里格送给达格妮一首乐曲。
)板书:2、如果你收到这样的礼物你会有什么感觉?(高兴、感动、、、3、达格妮刚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惊讶、疑惑、激动、陶醉)幻灯片三过渡:在乐曲中,达格妮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哦!达格妮终于明白了,让我们跟随她的思绪回到十年前。
幻灯片四(二)学习4——5自然段1、默读4、5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十年前,谁给8岁的小达格妮的许诺了什么?板书:(2)八岁的达格妮得到许诺后,她一直期待着,在这期待过程中,她的心情从什么变化为什么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幻灯片五出示:朗读分别读出愉快、怀疑、失望等语气。
想想她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愉快、怀疑、失望】3、和老师一起来引读这段话。
引读:幻灯片六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即使他有这样的心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转折关系)3、这两自然段是回忆,这种回忆在写作上被称为插叙。
这两段插叙的作用: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
写作指导: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叙述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有关片断或事件,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
课文:17 十年后的礼物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在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发展语言能力。
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这份礼物的珍贵,进而体会音乐大师爱德华·格
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2.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理解,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通过读、议、思、说、品、析,发展学
生的认识能力、语言能力、探究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教育学生树
立信守诺言的美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认识“桦、喧、咆、哮、颊、曙” 6个生字,会写“桦、律、喧、哗、咆、哮、糟、链、颊、曙” 10 个字。
能正确读写“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双颊、曙光、陶醉、沉浸、期待”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
的美德。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同组同学讨论: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3 自然段),讲的是十八岁的达格妮在一个音乐会上,听到音乐大师的作品,想起了往事。
第二部分(4~5 自然段),讲的是达格妮回忆十年前在森林中遇到一个非常和气的城里人,他答应十年后送给她一件礼物。
第三部分(6~8 自然段),讲的是达格妮知道了十年前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今天他用奇妙的方式,把最好的礼物送给了自己。
四、布置作业
(一)同桌之间练习朗读课文,一个读,一个评价。
(二)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并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听!(展示课件第六屏)刚才你们所听到的就是达格妮在十年后所收到的那份礼物,你们觉得这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呢?如果你收到这样的礼物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 1~3 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3 节,画出能表达达格妮心情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展示课件第七屏)指名朗读。
①说说: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好奇、惊讶)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学生弄清文章结构之后,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为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积累词句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优美的词句,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
通过播放乐曲《献给守
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找到并划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相关语句,自读自悟,
再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心情,初步感受礼物的珍贵。
②指导感情朗读屏幕上的话(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过渡:起初,达格妮由于心情激动,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
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乐曲中去了。
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展示课件第八屏)
①结合句子理解“喧哗、咆哮”。
②有感情地朗读屏幕上的句子,体会音乐的
美妙。
③拓展思维:你还能想象她会听到哪些声音呢?
(二)学习课文 4~5 节。
过渡:这声音使她的心为之沉醉。
哦,她明白了,明白了这是来自故乡的声音,是来自挪威西部——一个面朝大海背靠森林的美丽的地方的声音。
她的思维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1.(展示课件第九屏)教师伴着轻音乐深情描述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那是一个秋天,著名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
感悟音乐的美妙,其实是引导学生体会礼物的珍贵。
让学生想象达格妮还会听到什么声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插叙部分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了解爱德华·格里格
正在近郊的森林里漫步。
整个森林使人心旷神怡。
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献
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海浪击岸的声音;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叫、牧童的笛声。
这时,林中走出来一个金发小姑娘,她就是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音乐家帮她提着装满野果的篮子,送她回家,还承诺——(指一名学生说)
2. 八岁的达格妮得到许诺后一直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展示课件第十屏)
①轻声读,想想她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愉快——怀疑——失望)
②师生配合朗读这段话。
引读: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机遇,期待着那份礼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生读: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首曲子的真实来历,为下面体会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做好铺垫。
体会达格妮心情的变化,弄清变化的原因,能反衬出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人格的伟大。
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
(生读: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三)学习课文 6~8 节。
1.过渡:想起十年前的偶然相遇,听着耳边
令人心醉的乐曲,达格妮——生读句子:(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达格妮此时的心情吗?(激动)
②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呢?(结合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谈)
③讨论: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呢?
④像爱德华·格里格这样有名的音乐家,能够信守十年前的诺言,为她这个偶然相遇的小姑娘创作了一首曲子,并用这种奇妙的方式把礼物送到她手中,这着实令她感动!所以说这份礼物“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
难怪她在听完乐曲后——(生读:眼泪流满了双颊),这是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这份礼物的珍贵,明白诚信是无价之宝,并从中受到感染。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设计仍然从体会达格妮的内心活动入手,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引
(生说:感动)的泪,更是(生说:幸福)的泪。
导学生感受礼物的珍贵。
美
2.音乐会结束后,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来到海边,高声地说——(生读:生活啊,我爱你!)
①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啊,我爱你!”
②教师小结:达格妮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受到音乐家对她的美好祝福,从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全文
交流: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
四、作业。
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2.读一读有关诚信的故事。
妙的音乐是珍贵的,美好的祝福是珍贵的,高尚的人格更是宝贵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诚信乃做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