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课件):第7讲 4、命题强化练

合集下载

2018年河北中考会---下午历史

2018年河北中考会---下午历史

考查根据史实概括主题的能力;
15.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 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对应考纲: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 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查在多种呈现方式下对历史资料的阅读、观 察,并据此分析史实的能力;
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7.“近代史上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 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 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整体国力 的渐趋衰落就不足为奇了。”可见,英国" 整体国力的渐趋衰落"是由于( ) A.民主政治改革滞后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教育制度的落伍
一、准确性:
人物:恭亲王奕䜣等; 时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 长征结束的时间。 时间: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
准确性
一、准确性:
准确性 2、对概念性(“为什么”)知识的准确理解。
初三复习课中,历史概念的教学尽量避免走 入“已经学过的历史概念,学生就掌握了”的误 区,实际上,往往我们认为可以忽视的内容,恰
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1924年,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 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由蒋介石领导 ,同时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部分,其目的是推翻 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 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兴师北伐,至1927年4月 夭折
一、准确性:
1、对事实性知识(“是什么”)的准确掌握:重 准确性 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由湖北文学社、共进 会组织新军发起的以推翻满清反动统治为目的的 革命。这次革命建立了湖北军政府,造成了全国 十多个省独立的大好形势,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联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A. 夏朝时期B. 商朝时期C. 西周时期D. 东周时期答案:C2.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一口号的实质是什么?A. 尊崇周王,抵御外族入侵B. 尊崇周王,排斥其他诸侯国C. 尊崇周王,巩固齐国的霸权地位D. 尊崇周王,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3.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

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关键作用?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均田制C. 推行军功爵制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B. 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C. 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D. 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答案:A5.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推恩令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均田制答案:B6.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推行科举制B. 实行均田制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推恩令答案:A7.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推行科举制B. 实行均田制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推恩令答案:A8.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推行科举制B. 实行均田制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推恩令答案:C9.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推行科举制B. 实行均田制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推恩令答案:A10.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8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历史(河北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

2018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历史(河北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3.00分)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

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分析】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可知材料中的“洋夷”指八国联军。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被义和团在廊坊围困,狼狈逃回天津。

与此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夺取大沽炮台,天津失陷,8月中旬,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2.(3.00分)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

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顾固派反对变法【分析】本题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

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可知,这表明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西方的认识有限,维新派缺乏经验,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