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和为法 开结除痞通为用”理法验证

合集下载

通降10法-治理胃病-辛开苦降

通降10法-治理胃病-辛开苦降

通降10法-治理胃病-辛开
苦降
适用于寒热错杂,症见胃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

寒邪犯胃,胃阳被遏,气闭热自内生;但寒邪未尽,复又传脾,从阴寒化,成为上热下寒之证。

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胃火更炽。

故宜寒热共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药用黄芩、黃连、半夏、党参、干姜、吴萸、枳壳、砂仁、陈皮。

虚象不显者去党参,肠鸣便稀加白术、扁豆,泛酸加乌贼骨、瓦楞子,痰热者合小陷胸汤。

病案:王某,男,24岁。

胃脘胀痛2年余,伴肠鸣腹泻,受寒或饮食生冷,病情加重。

近1个月来,胃痛较剧,泛恶酸水,口苦腹痛,大便溏薄,怕冷喜暖。

舌红苔黄,脉象细滑。

此乃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寒热错杂。

治宜辛开苦降。

处方:黄芩10g,马尾连6g,姜半夏10g,党参10g,炮姜炭5g,木香6g,炒白术10g,香附10g,延胡索5g,炒川楝子10g,焦三仙各10g。

上方服6剂,胃痛止,腹痛亦减,大便转稠,守方加减调治1个月余,大便成形,胃痛未作。

随访4个月,疗效巩固。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苦降辛通法

苦降辛通法

苦辛通降法,一名辛开苦降(泄)法,或苦辛通降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种治法。

按照“异类相使”的配伍原则,以求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

临床运用范围:治疗温病的湿热证;治疗杂病中胃痛、痞满、呕吐等病症。

一、药义分析(1)调整气机升降苦寒药性主泄降,寒能清泄胃热、郁火,苦能泻痞和健胃。

辛温药性主宣通,辛能理气开痞健胃,温能宣阳散寒。

苦辛合用,可以清热和胃,顺气降逆,使中焦痞结得开,痛呕能平,气机升降得和。

(2)互相制约偏胜苦寒太过,寒凉冰伏の性,每易伐伤脾胃阳气,少佐辛温之品,可制其偏弊;反过来苦寒药又能制约辛温燥烈之性,必要时适当配伍,可免助热生火。

(3)作为反佐从治在用大剂热药或寒药治疗寒症或热证而发生格拒情况,患者不能受纳药物时,可根据从治之意反佐少许相反性味的药物作为引导。

例如火热上冲的呕吐,纯投苦寒而吐逆不下者,反佐辛通,每能取效。

从药物炮制来看,姜汁炒黄连或山栀即寓辛于苦之意。

常用的苦寒类药:黄连、黄芩、山栀、大黄等,以上诸药虽都有清热泄痞的作用,但是比较而言黄连、黄芩性燥,能清热燥湿,苦而性滞,寒而气燥,守而不走;山栀性润,能清胃降火,散郁除烦,导热下行;大黄性润,能清热泻火,下滞破结,走而不守。

故临床上,属湿郁化火、口苦而黏、舌苔黄腻宜用黄芩、黄连;属郁火内伏,口干渴、苔薄黄、舌质红宜用山栀或炒山栀;属有形热结,脘痞腹痛拒按,苔厚宜用大黄。

但一般来说,邪热郁胃所致的痞痛,多属于无形热结,应用大黄的机会很少,但对于热结程度较甚,或兼夹有形之邪时,则又须配合大黄加强泄热散结开痞的作用。

常用的辛温类药有干姜、附子、桂枝、半夏、厚朴、紫苏梗、吴茱萸等,以上诸药虽都有理气开痞的作用,但是在与苦寒药配合时,当按其特长分别选择,如干姜、附子、桂枝温中散寒,以寒热错杂者为宜;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以痰热互结为宜;厚朴燥湿行气宽中,以湿热中阻证为宜;紫苏梗理气解郁,以胃热气滞为宜;吴茱萸温中下气,疏肝解郁,以肝胃郁火上逆为宜。

精神病的中医保健护理方法

精神病的中医保健护理方法

精神病的中医保健护理方法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讲究从内而发,这一理论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是很对路的。

所以建议精神病患者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进行精神病的护理与保健。

通过中医方法进行调理,安全性是很有保障的。

中医的护理与保健方法都有哪些?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

辛味本草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

辛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

辛味属阳,苦味属阴。

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共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体在人体内的良性循环。

辛开苦降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

此法广泛适应于精神疾患中的实证各种类型。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横向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

本草选择多入肝、胆、脾、胃经的本草组成。

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

临床适应证为胸胁、乳房、少腹、睾丸胀痛、痛经、月经素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

疏肝理气与辛开苦降法合用,更能斡旋气机,全方位治疗。

平肝潜阳:平肝潜阳法是通过本草使过亢阳气复归其位,使浮越风火潜降涤泻,籍以调整大脑功能紊乱的方法。

它包括重镇安神滋阴潜阳本草,主要适用肾阴不足,肾阳亢脑: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肾水亏耗,君火独焚;肝经风火直冲犯脑:大脑本身阳气逆乱之症。

临床主要表现见头晕头痛,心烦不寐,惊恐善怒,面肌颤动,肢体震颤,抽搐痉厕,举止失常或猝然倒地等,养脑安神:养脑安神法是用安神本草伍用部分补血养血药治疗脑神不安、心神不宁之证。

临床主要表现见虚烦不寐,神志恍惚,头晕头痛,耳鸣如蝉,多梦易惊,健忘怔忡以及惊风、癫痫证等。

传统医学所说的养心安神本草实际上主要是养脑安神,其次才是养心安神。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法是用来治疗情志病变导致的气血郁证。

临床应根据气滞、血郁的多寡来决定理气和活血药的配伍。

辛开苦降法在痞证治疗中应用

辛开苦降法在痞证治疗中应用
2 结 果
使 用 S S 0 0统 计 软 件包 进 P S1 .
满 ” 伤寒论 》 1 1 : 脉浮 而紧 , 复下 之 , 。《 第 5条 “ 而 紧反 入里 , 则作 痞 , 之 自濡 , 气 痞耳 ” 按 但 。从痞 卦 布 局 可
以看 出 ,它 是 乾 天 在 上 ,坤 地 在 下 , 阳 主 升 ,阴 主 而
前病变 ) 中药 治 疗 观察 中 的疗 效标 准 。痊 愈 : 临床 症状消失 , 胃镜 检查活动性 炎症消失 。显效 : 经 临床症 状 基本 消失 或症状 改善 2个级 度 以上 。有效 : 临床症
状 减轻 , 时而复发 。无效 : 但 临床症状及 胃黏膜病变均 无 明显改善 。 22 疗 效 . 两组 经治 疗 一疗 程后 据 。P<0 0 采 检 . 5为有 显
降 ,阳即在上 ,阴即在下 , 去愈远 , 天地不交 而为 愈 故 痞 , 闭也 。成无 己解 释为 “ 痞 伤寒 下 后 , 阴邪传 里 , 留
2 1 疗 效判定标 准 .
参 照《 痞 ( 虚 慢性萎 缩性 胃炎 癌
12 治 疗 方 法 .
注 : 组 总有 效 率 经 统计 学 比较 P< . 5有 显 著差 异 性 。 两 00

讨 论
《 伤寒论 》 1 3条 “ 第 1 病发 于阴 , 而反 下之 , 因作 痞
也 。 第 1条 “ 浮 而 紧 , 复 下 之 , 反 人 里 , 作 ” 脉 而 紧 则 痞 ” 第 8条 “ 非结 热 , 以 胃中虚 , 邪 上逆 , 使 , 此 但 客 故
患者本 素 胃气素 虚 , 因误 治误下 , 复 不仅损伤脾 胃之 阳 气, 更能使 外邪 内陷 , 以致 于客邪逆 于心下 , 痞塞 于中 ,

王四进经方讲座-37辅行诀之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王四进经方讲座-37辅行诀之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王四进经⽅讲座-37辅⾏诀之五泻⼼汤与痞证,除滞法对伤寒论的研究和解释我觉得当代倪海厦是⼀个⼤家,他敢说、敢⽤药,能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

咱们学伤寒论⼀定要看倪海厦的著作,他应该没有见过黄元御的著作。

四圣⼼源是咱们中医的根本理论,看了他的著作就有了根基,⽽张仲景的著作就是⼤树。

辅⾏决出来以前⼤家⽤药都不知道原理,都知道经⽅效果好,咱们把黄元御、伤寒论和辅⾏诀⼀起学好了,⼤家再学习伤寒论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路。

我研究了⼆⼗多年也⾛了不少弯路,⼤家顺这个思路研究就不会绕多⼤的弯⼉,能起到这个作⽤就不⽩费咱们的⾟苦。

因为医疗问题是个世界难题和⾼科技,⼈类和疾病战⽃这么多年,西医运⽤现代科技每年投⼊多⼤的⼈⼒、物⼒、财⼒,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咱们看这些古书能较好的解决,说明这些书的价值⾮常⾼,如果不在临床上救⼈命就不知道它的价值。

很多⼼⾎管病要上⽀架,昨天见了⼀个⽼⼈上了四个⽀架,现在⼼脏还是特别胸闷、难受。

如果当初好中医⽤了这些经⽅,不⽤上⽀架就能解决,⽽且⽣活质量要好的多。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上了四个⽀架,越上⽀架循环越不好,但是不上⼜不⾏。

还得⾛别的⾎管搭桥,打了⿇药上了⽀架⾃⼰也不知道,醒来⾝上装了不该有的东西了。

后期的问题更⿇烦,还得终⽣吃那些排异的药、溶栓药,他每天都得担⼼⾎管再次堵住,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但是能把你的⽣命保住,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咱们中医还有更巧妙的办法,现代医学没有认识到这⼀点,咱们中药吃下去好了就没事了。

你不知道那个苦就不知道这个甜,⽽且很省事、简单,⽆⾮就是熬药喝着苦⼀点。

虽然学院派经⽅的东西较少,但是在民间还是⽣⽣不绝地在往下传,证明中医的⽣命⼒还是强盛的。

伤寒论历经多少战乱还是保存下来了,好东西就绝不了,绝了的就不是好东西。

伤寒论的很多版本传到了韩国和⽇本,他们都在⽤。

越是⾼科技的时候越显出经⽅的厉害,很多问题他们⾼科技已经解决不了了,或者当时好像解决了,后续的问题会造成⼈们⽣活品质的下降。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的5味药是什么?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的5味药是什么?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的5味药是什么?导读:今天学习叶天士运用“辛开苦降法”的经验,以及辛开苦降法在儿科中的运用。

01辛开苦降法辛开苦降,又名辛苦通降,是临床治疗的法则,历代医书中均有记载。

但直到清代叶天士才明确提出“辛苦通降,斯热气痞结可开”,把它作为一个治疗法则而提出,叶氏的辛苦通降法则的药物组成共计五味。

黄连、黄芩:性味苦寒,一治郁热在上,一疗胃中热结除内陷之热邪。

半夏、干姜:性味辛温辛热,一去胸中痞满,一疗痰水气滞,宣通内郁之痰浊。

枳实:逐痰水破结实,直捣胸中之滞,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

用以治疗虚热痞结证,因痞症具有胃中不和发热之气逆呕吐、心下痞满不痛、口苦、肠鸣腹胀等寒热互结的现象。

所以,采用苦寒泄热的芩连与辛温散结的半夏、干姜配伍,解除胃中寒热结、降逆散痞呕,寒热并调,脾胃得和升降如常,痞证随之可解;半夏辛苦温燥,是阳明经药,即能辛以散积又能祛痰燥湿散结,更能和胃,和胃就是降逆气。

本身以辛开为主,又具有苦降的作用。

而这里之所以用干姜,是因为既有呕,又有肠鸣,还有腹痛、下利,而心下痞还要散,用干姜,干姜为守而不走之药,是脾经的药,因腹中寒,肠鸣下利,这样的情况用温脾的药;芩连合而治疗里热,黄连的用量很小,用黄连是因为邪已入里了,必须与黄芩合用,所谓泄胸中之热。

可见,苦辛开降就是应用苦味的芩连与辛味的姜夏并伍,《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

”所谓辛药则适其升,以散其闭,达邪于外,苦药则适其降,以平其亢,泄邪于里,因此苦辛合用,可以升清降浊,调理阴阳的作用。

《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血运行的流通,而且辛先入肺,肺主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凡肺气郁制气化不利,以致脏腑不和,必用辛药以通其痹畅其气,开其毛窍祛邪外出,所谓辛能疏通,宣导而行之,正合叶氏“辛通其痹”之旨。

苦先入心,心主血,统管一身之火,又主一身之气化,凡邪火有余,火性炎上,必用苦药以降其火,平其亢盛,泄邪于内,所谓叶氏“苦降其内”。

浅析辛开苦降法

浅析辛开苦降法

( 稿 日期 :0 0 0 一 4 收 2i- 6 O )

文 献 文摘 ・
浅祈辛 开苦 降法
1辛开苦降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 内经》 于脏腑功能失调、 、 《 对 胃肠 寒热错 杂的病证有 明确 的论述 。张伸景根据《 内经》
理 论 , 创 了辛 开 苦 降法 的 先 河 , 寒 热 苦 辛 之 品 共 用 于湿 热 、 邪 阻 于 中焦 的 病 证 , 病 机 特 点 多为 寒 热 错 杂 、 实 互见 , 开 将 寒 其 虚 病
为 滋 味 中之 阳 即“ 甘 发 散 为 阳 ” 辛 ) 。这 种 深人 剖
析对 于理 解 辛 的功效 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辛本 身 既
有 阳的特 点 , 能散 、 行 , 辛 能 有发 散 、 行气 、 血 等作 行 用, 又有 阴 的特点 , “ 以润之 ” 即 辛 。辛 为 阳 , 其运 动
质。2 辛开苦 降法的理论基础 : 、 从睥 胃气机升降 角度看 , 将辛味 药与苦味药合用 , 用药物的趋向性能 , 对病势去 向, 理恢 应 针 调 复脏腑 气机 , 使脏腑 气机 升降正常。辛能散 能行 , 可理 气健 脾, 散结 开痞 ; 温能温 阳散寒 ; 苦能泄能燥 , 可降泄气逆, 清泄 火热 , 坚阴燥 湿; 寒能清泄郁 火。辛温苦寒 同用, 以达寒热平调 、 消痞散 结之 功。从 药性理论 角度看 ,素 问. 《 阴阳应 象大论》 首先提 出
位 多以脾 胃为主。涉及 方剂有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黄连 汤、 小陷胸 汤、 栀子干姜汤、 胡桂枝于 柴 姜汤、 乌梅 丸、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汤, 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 。李 东垣充 实了辛开苦降法 , 创立 了补脾 胃泻 阴火升阳汤、 阳益 胃 升

伤寒杂病论辛开苦降法辨治运用

伤寒杂病论辛开苦降法辨治运用

病例
患者 , 王某 , ,O岁 , 民。 04年 6 2 女 4 农 20 月 6日
就诊 。1年 前 因 和 家 人 生 气 , 志 不 遂 , 之 自觉 咽 喉 不 情 继 适 , 道 天 突 穴处 有 物 阻 塞 , 似 有 肿 瘤 , 情 更 加 忧郁 。 食 疑 心
经某 医院检查排除肿瘤 , 找中医诊之。经查 : 精神抑郁 , 胸
拒按 , 大便秘结 不下 , 昏谵语 , 焦黑起芒刺 , 神 舌 脉沉迟有
力 。治 宜 苦寒 攻 下 , 气导 滞 用 灭 承气 汤 。方 中 大黄 苦 行
2 辛开昔降和解少 阳
《 伤寒 论》 中少 阳病 , 为邪人
寒泻热导滞 , 芒硝软 坚散结 , 枳实 , 厚朴辛苦并备 , 行气消
满 , 大黄芒硝通下大便除满。 助 病例 刘 某 ,O岁 , 民 。2 0 年 6 4 农 02 月就 诊 。在 家 盖
的 目的 , 这种 治 法 称 和 解 法 。小 柴 胡 汤 是 和 法 的 代 表 方 ,
剂, 二便通利诸症告愈 。
5 辛 开 苦 降活 血 消 症 化 瘀 安 神 仲 景 每 用 辛 开 苦
不仅 可以和解半 表半 里之邪 , 而且 寒热并使 , 降散泄 , 升
攻 补 兼 施 , 达 和 解 之用 。 以
实 证 。由 于 胃肠 燥 屎 内 结 , 气 不 通 , 腑 出现 腹 部胀 满 疼 痛
热并用 , 辛开苦泄 , 胃降逆 。半夏 泻心汤加 味 : 和 半夏 、 党
参各 10g 黄 芩 、 连 、 , 黄 干姜 各 6g 炙 甘 草 5g 生 姜 1 , , , 5g 大枣 3 。 日 1 , 枚 每 剂 水煎 服 , 2剂 后 , 症减 轻 , 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 病 继 剂 痊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