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6.2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6.2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的概念与特征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等物质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顺序。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三、教法与学法1.实验探究法2.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接触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那么今天金属王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金属王国要选国王了,金属们都峰峰争抢着要当国王,铁说:我是年产量最高的,生活中实用最广泛的,所以应该是我当国王。

铜不愿意了,赶紧出来说:我的实用也很广泛,而且我还不容易生锈,国王更适合我来当。

这时候没有说话的金发言了:当国王应该具备沉着镇定,临危不乱的秉性,我们还是来比一比吧。

于是金属王国展开一场各显神通的比赛。

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活动探究,产生新知:国王竞选比赛: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一)第一位出场的是镁:展示图片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镁是银白色金属,那么为什么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的镁会变成黑色的呢?学生:因为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讲解:说明在常温的条件下,镁就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第二位出场的是铝:展示图片提问:铝是银白色的,但是我们家里实用的铝锅为什么是这种颜色?通常变色了以后,我们都会使用钢丝球去刷洗,正确吗?学生:通过现象可以判断,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讲解: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这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护铝。

所以,用钢丝球刷洗铝锅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会破坏保护膜。

九年级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
课时)
主备人课型新授
教材第6 章第2 节授课
时间
月日年级班

学目标1.通过练习、观看视频,讨论与交流准确认识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2.通过练习、观看实验、讨论与交流准确认识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教学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现象的描述教学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具
准备
教案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
方法
实验事实→归纳实验→讨论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常用金属的冶炼年代
为什么它们的发现和利用的年代差距如此。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6.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6.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够运用该表解释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a.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其学习信心。
b.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拓展性问题和实验,激发其探究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通过实验、习题和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涉及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以及金属腐蚀原因和防护措施的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例金属腐蚀的现象,并分析其腐蚀原因,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防护措施,撰写成小报告。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某一反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判断给出的说法是否正确。
2.填空题:补充完整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题: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M(金属)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M(H2)=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思 考
(Na)
[必记结论]
三维p45
Na长时间暴露空气,最后生成什么物质?
银白色金属钠
H2O 出现白色固体 O2 表面变暗 (生成NaOH) ① (生成Na2O) ②
③ H2O
白色粉末状物质 风化
CO2 表面变成溶液 10H2O) ④ (NaOH潮解) (生成Na2CO3) ⑤ (生成Na2CO3· • 4Na+O2==2Na2O • Na2O+H2O==2NaOH 注意 潮解:物理变化 风化:化学变化 • 2NaOH+CO2==Na2CO3+H2O • Na2CO3+10H2O==Na2CO3 · 10H2O • Na2CO3 · 10H2O== Na2CO3+10H2O
三维p45
[成功体验]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常温下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
B)
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不是一定要加热呢?同学们 【开动脑筋】 想过用小刀就能切开金属块吗?
实验3-1: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Cu+2Ag ===Cu2 +2Ag
4.金属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4 M – ne- = Mn+ 失去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还原
还原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 溶液中臵换出
切割金属钠要注意实验安全!
注意:
☆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煤油要用滤纸擦干 ☆切割用小刀在滤纸或玻璃片上进行 ☆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制品无处不在,从厨房的锅碗瓢盆到建筑中的钢筋结构,从交通工具的零部件到电子设备中的芯片,金属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为什么金属能够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金属独特的化学性质。

首先,咱们来聊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比如,铁在空气中生锈,表面逐渐生成红褐色的铁锈,这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铝在空气中则表现得更为出色,它能在表面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的铝继续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相比之下,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变黑,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够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金属还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比如,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颜色也会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这一性质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于提炼金属和制备化合物。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我们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工具。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在这个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利用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性质,我们可以用铁粉来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工业生产中,根据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冶炼金属。

活泼金属如钠、钾等,通常采用电解法来制取;而较不活泼的金属如铜、银等,则可以通过热还原法来获得。

另外,我们在使用金属制品时,也要充分考虑金属的化学性质。

例如,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生锈,我们可以采取涂油、喷漆、镀金属等方法来隔绝氧气和水。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课题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书写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正确书写镁、锌、铁与盐酸、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是置换反应能解释关于生活中常见金属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实验动手能力,提升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实验,分析实验,增强自身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对本学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锌、铁与盐酸、与硫酸反应难点:解释关于生活中常见金属的一些问题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法应为实验法、分析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示标:(约2分钟)师:咱们先来看一个新闻报道……师:金砖是假的,那它是什么物质呢?原来,它是铜和锌这两种金属的合金,叫黄铜。

请大家来“参观”几种黄铜的制品。

(看完后)师:难怪人们那么容易上当,原来它的外观也是“土豪金”的颜色呀!那有没有化学方法分辨出真假黄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师:边说边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师: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幻灯出示学习目标)。

师:良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的自学,咱们先来完成自学指导1内容。

2、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约8分钟)师:(幻灯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1认真开展自学,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生:根据自学指导1的内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课件
粉,铁粉可与人体胃液中的少量盐酸反应,转化为可溶于
水的物质氯化亚铁而被人体吸收,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Fe + 2HCl ==== FeCl2 + H2↑
其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
下列三组实验活动。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_________
2
等质量的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较快
3
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5 %盐酸和15%盐酸
反应
15 %盐酸产生气体较快
(1)实验1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镁粉产生气体较快
(2)实验2的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3)实验_________探究的问题是浓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
3
影响。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_________
2
等质量的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较快
3
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5 %盐酸和15%盐酸反应
15 %盐酸产生气体较快
行两两反应可写出的化学方程式有5个
5. 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三种并列的基本反应类型
C. 在置换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 在金属与酸进行的置换反应中,作为反应物的金属单质化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的现象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金属跟氧气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2~17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镁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易生成很薄的氧化膜。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MgO),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2.常温下纯铁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在纯氧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物 (Fe3O4),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3.铜跟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合作探究】
为什么镁和铝都比较耐腐蚀?
答:因为常温下,镁、铝形成的氧化膜结构致密,可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B )
A.碳B.铁
C.镁D.磷
知识点二金属跟酸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稀盐酸的反应:开始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所以气泡较少,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放出热量越来越多,故产生气泡的速率越来越快,反应越来越剧烈,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所以产生气泡速率变慢,气泡越来越少,最后盐酸耗尽,化学方程式:2Al+6HCl ===2AlCl3+3H2↑。

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FeCl2(氯化亚铁)和FeSO4(硫酸亚铁)的溶液均呈浅绿色。

3.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

【合作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一定生成氢气吗?
答:只有较活泼的金属能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氢气,浓硫酸、稀硝酸和金属反应均不生成氢气。

【跟进训练】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知识点三金属跟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17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铝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2.铁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铁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3.铜跟Al2(SO4)3溶液不反应,故没有明显变化。

【合作探究】
你能说出金属跟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吗?
答:金属单质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水。

【跟进训练】
1.把金属X放入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Mg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A.Mg、X、Cu B.Cu、X、Mg
C.Mg、Cu、X D.X、Mg、Cu
2.往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往滤渣中加盐酸检验,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的物质是( D )
A.银B.铁和银
C.银和铜D.铁、银和铜
3.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一部分,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实验①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无色
B.实验③溶液逐渐变蓝色
C.完成实验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