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培训材料
农业统计工作会议讲话稿

农业统计工作会议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农业统计工作会议组委会,对各位领导、嘉宾和全体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多年来对农业统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各位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石,农业统计工作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统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统计方法和技术落后的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复杂,涉及面广,统计方法和技术相对滞后。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统计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推动农业统计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统计机构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
农业统计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但目前我国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人才储备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
要加强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为农业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再次是数据质量控制不到位的问题。
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准确的数据对于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指导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当前,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有限以及农民意识不足等问题,导致数据质量控制不到位,存在数据填报虚假、数据反馈滞后等情况。
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统计意识和数据报告的准确性。
最后是统计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农业统计数据是农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统计信息利用不充分、与其他部门数据融合不完善。
我们要加强统计信息共享与交流,积极推动统计数据与农业科技、农业政策相结合,提高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应用价值。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农业统计工作。
首先,要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国情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制度,推动统计工作各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范文(3篇)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范文为切实抓好___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实施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以党的___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___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___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___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___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___天。
补助标准为人均___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___元,区配套每人___元。
三、实施步骤(一)准备与部署(___年1-___月)1.摸清培训需求。
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
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___申报项目。
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___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
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
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___年3-___月)1.制定培训计划。
农业统计年报工作会议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业统计年报工作会议,为了科学地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农业统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出更好的工作方案。
首先,请允许我对大家过去一年在农业统计工作中所做出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是大家的团结协作,才使得农业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各位同事对我及领导班子的支持和信任,让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发表讲话。
感谢大家!过去一年,我部门以及各地农业统计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对农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科学把握农业统计工作的趋势和方向,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首先,我们要加强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农业数据是判断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农村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提高农业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合理安排人员,加强培训,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引领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深入。
只有通过准确的农业数据,我们才能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其次,我们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农业统计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统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和督导,促进工作的顺利展开。
再次,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统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农业统计工作要求从事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统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此外,还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农业统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统计数据不仅是反映农业生产情况的重要指标,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力和机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亲爱的同事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农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4篇)

农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农业统计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对于了解农业发展、制定农业政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农业统计工作中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一年农业统计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农业统计工作是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业资源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农业统计工作也是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推动农业发展、精确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
二、工作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数据收集和整理我负责了农业生产方面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
通过与农户、农业企业以及相关农业部门的沟通,我及时收集到了全面的农业生产数据,包括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药使用情况等。
同时,我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农业生产报表和图表,为决策者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
2. 资源统计和分析在农业统计工作中,对于农业资源的统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对农村人口、土地利用、农业机械、农业用水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了解了农村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3. 政策宣传和指导农业统计工作不仅仅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将统计数据转化为决策和政策的参考。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了农业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通过向农民和农业企业解读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方向,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和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成绩与收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农业统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
1. 数据准确性提高通过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认真负责,我保证了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我还与相关农业部门进行了密切合作,及时纠正和更新了部分数据,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通过对农业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提升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图表的绘制以及数据的解读,我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为农业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统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统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统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在农业领域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统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农作物产量预测方面。
通过对历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建立起农作物产量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农作物的产量,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如合理安排农产品的市场供应、调整农业政策等。
其次,统计学在农业试验研究中具有关键作用。
农业科研人员常常需要进行各种田间试验,以评估新的农作物品种、肥料配方、种植技术等的效果。
在试验设计阶段,统计学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小区的划分、处理的设置、重复次数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试验数据的分析阶段,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可以帮助判断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例如,在比较不同品种的小麦对干旱的耐受性时,通过对多个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筛选出具有较强耐旱性的品种。
再者,统计学在农业资源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水资源、肥料等资源。
通过对土地的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对于水资源,统计不同地区的降雨量、灌溉用水量、水资源的分布等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在肥料管理方面,统计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能够精准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统计学在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也不可或缺。
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农产品的物理指标(如大小、形状、色泽)、化学指标(如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标准。
农业统计专业工作制度

农业统计专业工作制度一、总则农业统计是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农业生产状况,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农业统计的任务和内容1. 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成果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2. 定期编制和发布农业统计报表,包括农作物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3. 开展农业统计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4. 建立健全农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农业统计的组织和管理1. 设立农业统计机构,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负责农业统计工作。
2. 农业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 建立健全农业统计工作责任制,明确统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 各级农业统计机构应当密切配合,实现统计数据的信息共享。
四、农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农业统计数据收集采用定期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效率。
3. 建立健全农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分析,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农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和利用1. 定期发布农业统计信息,包括农作物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统计数据。
2. 积极开展农业统计分析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 充分利用农业统计信息,为农业生产管理、市场预测、科研教学等方面提供服务。
六、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1. 加强对农业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虚报农业统计数据,不得拒报、迟报农业统计资料。
3. 对违反农业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农业统计机构所有。
原有农业统计工作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024年农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农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是我在农业统计部门的第二个工作年度。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贵县的农业统计工作,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工作内容1. 数据收集贵县的农业项目繁多,我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农业数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方面的数据。
我利用各种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数据整理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我使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并及时提出了解决方案。
3. 数据分析我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农业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统计,揭示了贵县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4. 报告撰写我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撰写了相应的农业统计报告。
在撰写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报告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并且根据上级部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工作亮点1. 数据精确性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了数据的错误和遗漏。
我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数据分析深度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尽量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 报告规范性在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撰写了相应的农业统计报告。
报告的内容清晰、逻辑性强,并且符合规范要求。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1. 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我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不够及时和准确。
2. 报告撰写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
虽然我在报告撰写方面已经尽力做到了规范和清晰,但还有一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计划1. 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精选14篇)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精选14篇)农业技术培训总结(精选14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技术培训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篇1我叫李守彬,在陆圈镇政府工作,多年来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多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学习,更新了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自己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农业科技推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蚕豆无公害栽培技术、大蒜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洋芋无公害栽培技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选择高素质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在我镇以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以马军营、纪庄西胡庄、赵官营、宋庄小组的10户素质较高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
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
要求每户示范户带动20户辐射户,全面带动5个村民小组的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统计培训材料一、一般性问题1、报表时间要求。
报表时间严格按照报表目录规定时间上报,绝不允许延误,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表,先电话上报数据,事后必须补报,否则按迟报记录;无特殊原因,超过报表时间未上报一律按拒报记录。
2、表中的逻辑关系。
要保持逻辑平衡这是报表的最起码原则。
严格禁止表中漏项、缺项,如果存在漏项、缺项一切责任自负。
3、评估数据的落实。
要求:各乡镇办确定报表必须以区局反馈数据作为乡镇基数;必须严格评估下分到各村报表,为村级升级晋档打好基础。
特别是畜牧业、粮食报表,必须以区局反馈数字为基数进行计算。
二、特别强调1、乡村户数不包括举家外迁一年以上,并在外有了稳定职业,不论其是否拥有耕地或其他农业用地的户。
但要包括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户。
乡村户数、人口数据,也要认真的审核,差距大的一定要查原因,尤其是乡村人口数据要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验证,趋势要一致,如果不一致要查原因,写说明;还要注意乡村户数与乡村人口数的关系,如果户均人口数与实际不符一定要查原因。
乡村从业人员数的审核,要注意各行业从业人员数比重变动趋势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相适应。
2、相关的规范要求必须严格的执行,相关数据必须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计算。
如猪、牛、羊、禽的出肉率和侗体重不能超出了区局规定的范围计算。
2、数据的衔接。
指标数据不光与去年同期做比较,季报中同时应当与上季做比较。
严格禁止出现数据奇高奇低,上下大幅波动现象发生。
无任何实际原因为支撑,畜牧业季度增长超过20%,粮食播种面积超15%,区局将不予认可。
单项增速过高,报表时必须附报正式文件加以说明,区局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后认可。
三、指标定义讲解(一)、农村基层组织情况农村基层组织情况统计范围:本表以农村区域为范围,按照城乡划分的标准来界定本表的统计范围应是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的范畴和行政区域。
村个数统计村委会个数含城关镇、办事处中的村,不包括镇的居委会。
全区共871个村,按农业普查上报的村委会个数保持一致。
村民委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2002年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分别称为村民自治组织(9720)、社区自治组织(9710)。
镇、村个数统计方法乡镇村个数原则上按民政部门批准的为准。
但统计应据实反映,同时要对不一致的单位列出名单,作出说明。
2、乡村户数、人口和乡村从业人员乡村户数、人口和乡村从业人员要以村民委员会的统计范围项一致;户数、人口的增减幅度要接近;乡村从业人员的结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乡村户数包括村民委员会所辖行政范围内的农村住户(含城关镇所辖行政范围内的农村住户),包括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
不包括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住户和国家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户数不包括举家外迁一年以上,并在外有了稳定职业,不论其是否拥有耕地或其他农业用地的户。
但要包括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户。
乡村人口是指乡村户中的常住人口数,以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为时间标准。
应重点把握外出人员的统计,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1年以上,但其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成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常年在外且已有稳定的职业和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为家庭常住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乡村劳动力资源:是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含16岁,下同)能够参加劳动的人员。
包括:学生、待业人员、家务劳动者、超过劳动年龄(男16-60岁,女16-55岁)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员。
不包括:16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户口农村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退休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工资的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劳动力资源-在校学生-待业人员乡村从业人员数的审核,要注意各行业从业人员数比重变动趋势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相适应。
农村基础设施情况农村基础设施情况中:自来水受益村、通汽车村以能否以村委会所在地的大部分住户用上自来水(含住户自建机电井、架设管道引送山泉水)、村委会所在地通汽车为统计标准,“是”即为“通”。
截止去年陕西省全省所有村已完成“村村通”,所以通电话村数应该与去年一样,与村委会个数相一致。
每个乡镇在年报表填报审核完成后,要与上年进行对比,看相关指标的差异程度,差异过大要说明原因。
(二)、A301-1表生产资料表:地膜使用量与地膜覆盖面积比例。
地膜使用量平均每亩用量为3-4公斤。
本表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指标,它的含义是:指县城以外区域(包括城关镇管辖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之和,包括用国家电网的和农村自办发的电,但不包括农村范围内国有经济工业、交通、建筑等单位的用电量。
(三)A452表(茶叶和水果生产情况)和中药材表1、注意:当年年末实有面积=上年末实有面积+当年新增面积-当年减少面积;2、审核当年新增面积、减少面积与A308表中“耕地改为园地”、“园地改为耕地”等指标的关系。
中药材表中,有产量而无面积的,必须附以说明。
(四)A307-2表(林产品生产情况)年报注意事项:1造林面积数据,要结合当年林业部门的造林计划、近年的林业政策情况进行上报。
2、封山育林面积数据的审核,应注意与上年末数据衔接,当年末的封山育林面积应为累计数小于等于本年新封面积加上年末封山育林面积,如果结果差异很大,要查找原因,并写说明。
3、当年苗木产量、育苗面积要与当前造林实际相适应,差异大找原因写说明。
4、林产品产量数据要注意,当地没有的林产品不能有数据;林产品产量数据与当年的气候情况相适应。
5、竹木采伐数据为全社会采伐量。
如果竹木采伐数据过大,要查原因写说明。
A304标(林业生产情况)指标解释1、当年竹林造林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土地上,采用人工分殖、埋竹鞭、植苗等方法新植成片竹林,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含85%)、发竹率达 80%以上(含80%)的面积。
2、退耕造林面积:是指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停止种植农作物,并进行造林,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的面积。
3、迹地更新面积:森林经过采伐或者遭受火灾毁损以后,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更新的地面,称为迹地。
在新、旧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面积(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称迹地更新面积。
迹地更新面积不包括未经人工措施的天然更新面积以及补植面积。
(1)人工更新面积,是指在迹地或林中空地上采用直播或植苗进行成片造林的面积。
人工更新要求当年成活率不低于85%,三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面积,是指在留有种树的采伐迹地上依靠天然下种,辅以人工措施,如整地、松土、除草或进行补植、补播,使树种发芽、苗木生长成林的面积。
其补植、补播后当年成活率应不低于85%,三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天然下种前整地的,每亩保留健壮目的树种幼树不少于3000株或者幼苗不少于6000株,更新均匀度不低于60%。
4、封山育林面积:指为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划界封禁,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等人工辅助措施的面积。
封山育林面积指实际封禁的面积,包括当年新封和历年封禁至本年尚未开放的面积。
封山育林不包括为保护新造幼林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封山。
5、本年新封面积:指本年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有条件的地方新采取划界封禁,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等人工辅助措施的面积。
6、育苗面积:指为造林和迹地更新培育苗木所实际利用的苗圃面积。
包括新育苗面积、留床面积、移植面积三部分,以及用于育苗的临时性灌溉排水设施和苗床间步道的面积。
不包括苗圃休闲地、固定性或永久性灌溉排水设施和道路、建筑物等面积。
育苗面积应全部实测。
自1990年9月起,国家统计局与原林业部规定,营养杯、营养砖育苗,可折算育苗面积。
并规定育苗面积不包括死亡的育苗面积。
7、本年新育面积:是指本年新播种、插条和移床的面积。
8、当年苗木产量:指当年出圃的播种苗、插条苗、插根苗、嫁接苗、移植苗以及营养杯苗、营养砖苗的Ⅰ、Ⅱ级合格苗总量。
苗木如当年进行移植并出圃,则应计算移植苗的出圃数量,不得重复计算。
当年苗木产量包括出圃假植的苗木。
(统计口径)1、造林面积:造林指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采用人工播种、飞机播种、植苗造林、分植造林等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达85%以上(含85%) 的面积。
四旁植树如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片面积0.066公顷以上,也应统计在内。
按造林地类分为荒山荒(沙)地造林和有林地造林。
2、荒山荒(沙)地造林:指在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退耕地等其他宜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或恢复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
按造林方式: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沙)育林。
按经济成份:包括公有经济造林和非公有经济造林,公有经济造林又包括国有经济造林和集体经济造林(1)人工造林:指在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退耕地等其他宜林地上通过播种、植苗和分殖来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竹林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土地上,采用人工分殖、埋竹鞭、植苗等方法新植成片竹林,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含85%)、发竹率达 80%以上(含80%)的面积(2)飞播造林:通过飞机播种,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疏林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3)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
按经济成份可分为:(1)国有经济造林指由国有单位营造(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以及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等单位)林权归国家所有的造林面积。
有些地方,在国有土地上,由国家负责种苗,动员农民群众进行义务植树造林,林权归国家所有的,也列入国家造林面积。
(2)集体经济造林:由乡村集体营造,林权归集体所有的造林面积。
国有单位支援乡镇造林,而林权归集体所有的,也列入集体造林。
(3)非公有经济造林:是指除国有和集体经济造林以外的其他经济成份造林。
对于国家与集体合作造林的,林权归国家和集体共有,受益按一定比例分成的造林面积,按同等比例分别计算国有和集体的造林面积。
按林种用途分:①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