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CI术后预防再狭窄及护理

PCI术后预防再狭窄及护理

PCI术后预防再狭窄及护理医学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一般有药物治疗、介入支架治疗、传统外科治疗等,相对其他治疗形式,介入支架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对人体几乎没有创伤。

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达到即刻再灌注效果的最新进展。

介入支架植入术在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减少靶血管重建术方面优于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和仅在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紧急植入支架。

故支架植入术可较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机械性再灌注。

支架植入术是通过导引导管,把一个或多个由金属制成的支架放入有狭窄病变的冠脉部位,支架是仅仅套在球囊上的当到达狭窄部位后给球囊加压,球囊被扩大把支架撑开,使病变部位血管管腔扩大,血流增加的介入手术。

支架植入后如果半年左右不发生再狭窄,这个部位基本上不会再发生狭窄。

但是,也不是等于这个部位就永远不会再出问题。

如果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不去除,还有可能再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比如继续吸烟、酗酒、不运动、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控制不理想、血脂增高、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都会导致新的动脉硬化产生,因此要永保心脏健康,不是依据支架,而是依据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效控制导致冠心病的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

既要医师的努力又需患者及家属乃至整个社会的配合行动。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后,第一年是关键,防再次发生慢性狭窄除支架本身外,需要预防冠状动脉其他部位的狭窄出问题,所以支架术后一定要长期预防。

一、预防复发即二级护理,主要包括血脂异常的处理、戒烟、药物长期口服(B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总结为5个方面:1抗血小板凝集、抗心绞痛。

2预防新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好血压。

3控制血脂水平、戒烟。

4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5普及冠心病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鼓励有计划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等。

二、支架后要定期复查毫无疑问,植入支架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配合医生进行随访,最好是根据医嘱去做。

有些患者怕麻烦,出院时带好几个月的药,几个月看一次医生,这样容易忽视病情,出现麻痹大意的思想,因为支架植入后最大问题就是半年左右的再狭窄。

PTCA后再狭窄防治进展

PTCA后再狭窄防治进展

摘要: 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其相关技术已有20多年,但是对再狭窄(RS)的预防不理想,术前后使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抗体c7E3及抗增生药物,以及应用新技术对支架和球囊进行改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从1997年9月Gruentzig开展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PTCA及其相关技术逐渐成熟。

但PTCA术后3-6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RS发生率最高,为15%-30%,少数达50%,因此,RS是PTCA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量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为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加,血栓形成和机化,并发现PTCA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是诱发RS的启动因素之一。

人们采取药物、机械等方法预防RS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近年来RS防治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probucol)是具有降血脂能力的抗氧化剂,更为重要的是,体内外试验中都显示出普罗布考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效果。

动物试验普罗布考具有良好的抗RS作用,一些小规模临床试验发现普罗布考具有预防PTCA后RS作用。

Yokoi等[1]研究普罗布考预防PTCA后RS的结果,共101例参与试验,治疗给1000mg/d,于术前4周开始到术后24周,结果RS率为23%,对照组38%(P=0.001):最细血管直径两组分别为1.49±0.75mm和1.13±0.65mm(P=0.02);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分别为43.9%和56.4%(P=0.009);无效扩张/净扩张之比分别为0.32±0.77和0.56±0.81(P=0.059)血管净扩张分别为0.77±0.70和0.48±0.59(P=0.053)。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13 统计 学处理 .
要因素之 一… 。其 中可能是 A g I 与 了平 滑肌 细胞 的增 n 参 I 殖。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nit s ny - ag e iez i onn me n
h i nA E) it , C I和血管 紧张素 受体拮抗 剂 (nies cp bi o ag t i r e- o nn e t h i nA B 对 I o i it ,R ) S rn bi o R发生危 险的影 响 , 寻找 IR防治措 S 施, 本研究对已植 入支架 的冠心病 患者进行了回顾 性分析。
【 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 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 剂( R ) 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 荆( C I对冠 心病患 A B及 A E)
将 成功 支架植 入治 疗的 9 8例 冠心病 患者分 为再狭 窄组 3 2
者冠 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后再 狭窄的影响。方法
例和 非再狭窄组 6 6例 , 对一般情 况( 别、 龄 、 性 年 既往疾病 ) 实验 室检 查( 脂 ) 超 声心 动 图( 、 血 、 左房 、 左室 内
径) 冠状动脉造影情 况、 、 操作 因素 、 药 的种 类和治 疗 时间进行 回顾性 分析 。所有 患者常规 抗血 小板 、 脂 服 调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 况、 血脂 、 声心动图、 药的种 类、 超 服 操作 因素和治疗 时间没有 统计 学差异。再
狭 窄组服用 A E R C VA B者 2 例( 5 6 ) 非再狭 窄组服 用 A E/ R 1 6.% 和 C IA B者有 5 ( 4 8 ) 两组相 比差 异 6例 8 . % , 具有统计 学意义。两组 中的冠心病 高危 患者分别为 1 例 和 2 5 7例 , 再狭窄组服 用 A E R C  ̄A B冠心病高危患者 有 8例( 33 ) 5 . % 和非再狭 窄组服 用 A E R C VA B高危冠心病 患者有 2 4例 ( 89 ) 两组相 比有统计 学意义。 8.% ,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办法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办法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办法【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如何解决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当今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令人关注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针对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1]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多研究,如术中操作规范化,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射治疗[2]、再狭窄的基因治疗以及口服药物预防等。

而前两者,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多个临床试验已展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1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1.1 手术过程由于介入治疗中心脏一直处于跳动中,给支架定位造成困难。

由于心脏狭窄血管较长,需要2~3个支架叠加,还需要植入后再扩张,这都对血管内皮和平滑肌造成过度损伤,导致支架局部的内膜组织过度增生。

1.2 组织学发生机制目前公认的支架内再狭窄主要原因是植入支架局部的内膜组织过度增生。

现在研究认为糖尿病、支架植入数、支架植入后最小管腔直径及过长的靶病变是ISR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血压、复杂病变、小血管病变、长支架植入等也可使支架内再狭窄危险性增高。

另外,文献研究发现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机制尚不明了。

Palmaz等发现支架种类、所用材料也与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有关,如钽支架较不锈钢支架再狭窄率更低。

2 支架内再狭窄防治措施针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临床上已采用多种治疗技术,如球囊扩张术、切割球囊、冠脉旋磨术、定向冠脉斑块旋切术、准分子激光冠脉成形术和放射治疗等[8,9],疗效各有不同,除放射治疗外,其余技术都对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作用,故目前防治措施研究热点主要为ISR的预防手段。

2.1 尽量避免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病变特点选择支架植入适应证和适当类型的支架。

尽量减少支架植入的个数,避免多个支架叠加。

手术过程中,减少术中、术后扩张的次数,选择合适和柔软的球囊,尽可能减少血管内膜损伤以减少内膜反应性增生。

实践中发现,尽量保持支撑不移位,是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之一。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新进展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新进展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新进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 ronary Intervention, PCI)引起血管损伤后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管腔再狭窄,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术后长期疗效的极重要影响因素[1-3]。

所谓术后血管再狭窄,是指狭窄的血管经介入治疗扩张后,在半年左右时间内再发生狭窄,其狭窄程度大于管腔直径的50%[4],目前再狭窄确切发生机制仍未明,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影响的过程,主要与血管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本文主要介绍其目前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1.再次植入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 DES)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领域的重要进步尽管理想的抗再狭窄涂层药物应该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同时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进程,另外应该具有抗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但目前绝大多数DES只具有抗内膜增生作用。

目前,对于大多数医院和大多数患者选择再次植入DES支架是治疗再狭窄最常用的方法。

对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 BMS)植入后再狭窄,研究表明再次植入DES是有效治疗方法。

ISAR-DESIRE 研究是第一个评估DES治疗BMS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西罗莫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的再次发生再狭窄率分别是14.3%、21.7%和44.6%,DES明显优于球囊扩张,另外,研究提示西罗莫司组比紫杉醇组再次发生再狭窄风险更低[7]。

RIBS-II研究等[8,9]也证明DES治疗BMS 后再狭窄的有效性。

DES植入后再狭窄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个很大挑战,与BMS后再狭窄相比,DES后再狭窄的治疗效果更差[10,11]。

理论上,由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控制不力有关,但也可能与PCI预处理不充分、AS病变部分相关平滑肌细胞对支架涂层药物的耐药性或者支架涂层材料等因素相关,再次植入支架通常尽可能选择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种类的支架。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当心肌长期处于缺血情况下就会发生心肌梗塞,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引发心肌梗塞,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这三种治疗方法均能达到恢复受损动脉灌注能力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但是对于已经坏死的心肌组织,却并不能达到修复的作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心肌梗塞。

本文旨在分析一些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一、传统治疗方法目前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在于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避免心肌持续缺血,达到预防心肌坏死的目的,因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

首先是药物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左室重构。

其次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对心肌梗塞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患者发病之后开展溶栓治疗,促使患者闭塞的血管能尽早再通,且保证再通的持续性与全面性。

大量研究数据均表明: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小时以内开展溶栓治疗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发病时间越短开展溶栓治疗的效果越高,相反,发病时间越长则溶栓治疗的效果就越差。

通过临床试验以及生化实验都已经证明了血栓的形成以及溶解属于一种动态过程,且是同时进行。

目前比较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链激酶以及尿激酶等,均能对心肌梗塞患者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

轻微出血表现为皮下出血、黏膜出血等,严重者则会导致脑内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溶栓治疗之前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溶栓治疗禁忌症。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能接受溶栓治疗条件的仅有1/3,另外有2/3患者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无法开展溶栓治疗,如合并其他疾病、过了溶栓治疗时间窗等。

介入治疗是在溶栓治疗局限性外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不断上升,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恢复患者动脉再灌注的治疗方法,相比于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治疗能有效清除血栓,血管再通率高达95%以上,残留的狭窄比较少,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减少主要终点事件。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概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目录•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策略01引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再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如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再狭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概述0102再狭窄的定义再狭窄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栓形成等。

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管腔再次出现狭窄或闭塞的病理过程。

再狭窄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支架类型和植入技术等。

再狭窄的发生时间和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支架植入后数月或数年内出现再狭窄。

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

再狭窄的流行病学根据再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可分为原位再狭窄和边缘再狭窄。

边缘再狭窄是指支架植入部位以外的血管壁出现狭窄或闭塞。

原位再狭窄是指支架植入部位及其附近的血管壁再次出现狭窄或闭塞。

再狭窄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再狭窄的分类及临床表现03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为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提供条件。

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支架植入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受损内皮表面聚集,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

支架植入后,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白细胞浸润、新生内膜增生,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

030201新生内膜增生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细胞向内生长,形成新生内膜,导致血管狭窄。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杨奕(综述);肖骅(审校)【摘要】Fat-derived doctrine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main theory of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s) for a long time.With statin therapy represented,the lipid-lowering therapy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preventing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tat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However,its efficacy is limited with side effects and continuous controver-sies.And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finding that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s.Probucol,as an antioxidant drugs,can stabilize,slow or even regress atherosclerotic plaque,which can protect endothelial function,with good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ultimat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terminal events .%长期以来脂源性学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的主要学说,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调脂治疗,在防止As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 n r t o i, R) 发 生 率 大 约 是 1 % 一2 % , i t te e s I 的 e sn s S 0 0 如
21 抑 制 血 管 平 滑肌 细 胞 ( S . V MC) 移 和 增 殖 A s n 迁 ut i 等 研 究 证 实 。 架 后 再 狭 窄 ( S 与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支 IR)
回顾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技 术 的 历 程 ,O世 纪 8 2 O年 代 是 球 囊 时 代 。O世 纪 9 2 O年 代 是 支 架 时 代 。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 ec t eu oo ay i e e t n P I 包 括 皮 腔 内 冠 状 动 脉 p ru n o scrn r tr ni , C ) a n v o
的 稳 定 性 和 蛋 白 的 表 达 影 响 。 在 大 鼠 颈 动 脉 P C 术 模 型 T A 中 , 露 在 C P时 会 导 致 V MC 的 迁 移 和 增 殖 、 原 和 弹 性 暴 R s 胶
管重 建所 引起 的 再 狭 窄 的 发 生 , 却 加 剧 了 血 管 内皮 的增 生 。 但
伤反应 的 形成 , 制 平 滑 肌 细 胞 增 生 和移 动 而 发 挥 作 用 。 抑
C a —H n n h o u gWa g等 人 研 究 人 类 重 组 C 反 应 蛋 白 ( R ) C P
( 0—10 / L 对 培 育 人 类 V MC细 胞 A I受 体 转 录 、 R A 0gm ) S T m N
而 且 也 激 活 了局 部 肾 素 一血 管 紧 张 素 系统 , 局 部 血 管 壁 血 使 管 紧 张 素 Ⅱ含 量 升 高 。 血 管 紧 张 素 Ⅱ通 过 多 种 途 径 导 致 再 狭 窄 的发 生 。 虽 然 从 理 论 上 讲 血 管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可 以 预 防 再 狭 窄 , 物 实 验 也 得 到 了证 实 , 在 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 实 践 中 并 没 有 取 得 动 但

步变 窄 。 A I 体 拮 抗 剂 通 过 抑 制 R S 显 著 减 少 内膜 损 T 受 A ,
再狭 窄 的 发 生 机 制 主 要 有 : 1 血 管 弹 性 回 缩 ; 2 血 管 ( ) () 重 建 ; 3 血 管 内 皮 增 生 。对 单 纯 球 囊 成 型 术 后 的 再 狭 窄 而 () 言 , 性 回 缩 是 导 致 管 腔 面积 丧 失 的 直 接 原 因 , 使 扩 张 的 横 弹 可 截 面 积减 少 5 % 。 支 架 植 入 术 可 以 防 止 血 管 弹 性 回 缩 和 血 0
I 再 狭 窄 机 制
( S ) 生 和 基 质 增 殖 相 关 。 中 肾 紊 一血 管 紧 张 紊 一醛 V MC 增 其 固酮 系统 ( A ) 与 了 V MC增 生 。这 种 增 生 反 应 在 术 后 l R S 参 S

3个 月 达 高 峰 , 部 分 患 者 于 术 后 6—1 少 2个 月 管 腔 仍 在 进
果 合 并 有 糖 尿 病 等 危 险 因 素 , 漫 性 病 变 或 是 直 径 <3 O m 弥 .m 血 管 的病 变 。 IR 的 发 生 率 高 达 3 % 一6 % , 此 如 何 则 S O 0 因 降低 P I 后 的再 狭 窄 率 , 一 个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C术 是
再 狭 窄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局 部 血 管 损 伤 后 的 修 复 反 应 , 过 多 种 通 细 胞 因子 、 长 因 子 介 导 , 局 部 进 行 血 管 重 建 和再 塑 。 它 与 生 在
血 管 紧 张素 I 受体 拮 抗 剂预 防冠 状 动脉 再 狭 窄 的研 究进 展
刘亚 军 , 卢辉 和综 述 , 管耘 园审校
( 通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 内科 。 通 26 0 ) 南 C - . 南 20 0
[ 摘 要 】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后 再 狭 窄 是 困扰 冠 心病 介 入 治 疗 长 期 疗 效 的难 点 问题 , 年 来 A I 体 拮 抗 剂 与 近 T 受 预 防 冠状 动 脉 再 狭 窄 受 到 了人 们 的关 注 。本 文 对 A I受 体 拮 抗 剂 与 预 防 冠 状 动 脉再 狭 窄 最 新 进 展 作 一 简要 综 述 。 T [ 羹 词 】 A I 体 拮 抗 剂 ; 防 ; 狭 窄 关 T 受 预 再 【 圈 分 类 号 】 R 4 . 中 514 【 献标识码 】 B 文
维普资讯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J un l fNa tn iest ( dc lS in e )2 0 o r a o no gUnvri Me ia ce c s 0 6: 2 1 y 6( ) ・69 ・
[ 章 一 号 】 00—2 5 20 l 0 9—0 文 10 0 7(0 6 O 一0 6 J 3
血 管 紧 张素 系统 , 少 血 管 内 膜 反 应 的 形 成 等 , 防 治 P C 减 在 T A 及 支架 术后 再 狭 窄 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其 机 制 有 如 下 几 个 方
面 :
与 PC T A相 比较 , 架 植 入 术 后 的 再 狭 窄 率 已 大 大 降 低 。 在 支 局 限性 病 变 和 直 径 >30 mm 血 管 的 病 变 中 。 架 内 再 狭 窄 . 支
成形 术 ( T A) P C 以及 支架 植 入 术 。 随 着 临 床 经 验 的不 断 积 累 , 操作技术 的提高及设 备 的改进 ,C P I目前 已 经 成 为 冠 心 病 常
规治疗方法之 一。但 PC 术后 再狭 窄高达 3% 一 0 … , TA 0 5%
预 期 的效 果 。A I 体 拮 抗 剂 可 阻 断 A I 体 , 制 肾 素 一 T 受 T 受 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