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地区金矿床矿化年龄的测定及含矿流体来源的示踪——兼论矿床成因类型
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成因类型及矿床实例分析

(1)区域地质简述 该区显生宙前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地槽发展过程,太古—下 元古界巨厚的胶东群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成生于地槽的早期 阶段;而粉子山群碳酸盐建造则是晚期局部地槽阶段的产物。 胶东运动(相当于中条运动)造成地槽大规模回返,在局部沿 海槽地带接受了上元古界蓬莱群陆屑碳酸盐沉积。元古代末的 蓬莱运动结束了胶东地槽的活动历史,自此进入稳定上升的地 台发展阶段。燕山运动以来,部分地区断裂活动已相当剧烈, 形成大小不等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并伴随大规模、强烈的岩浆 活动,在盆地内发育了一套层厚近两万米的上侏罗—白垩系陆 相碎屑间火山喷发沉积建造。 喜山期构造运动表现微弱。局部地带产生新生代断陷盆地, 发育内陆湖相沉积;各种复杂成因类型堆积与局部地区基性火 山岩喷发 。
• 金属矿物: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 闪锌矿、磁黄铁矿、少量的银金矿、自然金、自 然银、白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斜方 辉钴铋矿、锆石、菱铁矿。 • 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长石、少量绿泥石、 白云石、绿帘石、石榴子石。 • 围岩蚀变: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 • 矿体形状:脉带型 • 规模及品位:小到特大型 • 共伴生元素:Ag • 矿床实例:焦家 、新城、三山岛
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成因类型 及矿床实例分析
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 一、矿床工业类型有关概念 • 矿床工业类型: 是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 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矿床的分类。对多数矿 床来说,其成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工业上 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找矿对象的,常常是其 中的某些类型。一般把这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 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 床工业类型。 • 其目的在于突出有重要意义的矿床类型,作 为找矿勘探和研究工作的重点,以便深入研究它 们的地质特点、形成作用、分布规律以及工业利 用条件等,为开发矿产资源服务。
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

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摘要:东安-汤旺河研究区域地处小兴安岭山地-松嫩地块与伊春-延寿地槽交界处,地质环境错综复杂,金成矿作用范围广范。
前人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间、矿床形成等工作方面,对该区高松山、东安和平顶山金矿床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在成因矿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相对较少。
本文通过了对三个金属矿床开展系列调查的矿床地质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对矿床地质特点和主要成分矿物学特性的了解,并提出了有利的矿物学找矿信息。
关键词:成因矿物学;地质特征;金矿床1、成因矿物学研究现状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矿产成因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研究矿床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矿产勘查工作进行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特别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技术实验工具的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对矿产成因的深入探讨和矿物学的新分支—"成因矿物学"的迅速发展。
我国从50年代,两个方面从苏联引入了成分矿产研究简单有效,到20世纪的十月份,以陈光远先生为做榜样的我国鱼类学家经历对成因矿物族所进行的创造性探索,对成分矿产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完备,矿产标型六性、成矿研究地质填图中的四化法则的引入,以及铅、锌、铁、黄金、辰砂、萤石等矿床的岩石成分标型与矿产普查标志的提出,均有力地指导着我国的地质学科学研究与找矿实践[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成因矿物研究教材和书籍的,暗示着成因矿物研究在我国的科研工作已步入发展的新时期。
而进入21世纪后,矿物学地质填图方法的新技术也得到了深入挖掘与发展,岩石磁学和近红外谱学中的新型便捷地填图方法也获得了应用;而矿物标型的地球动力学、构造动力学,以及矿产体系的历史演变含义也得以深入解析。
而成因矿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它在地质找矿领域中的重要应用用分支-找矿矿物学逐渐发展成熟了起来。
众多专家学者利用此理论,成功开创了寻找矿床领域的新领域[2]。
2、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研究现状东安-汤旺河区域因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域,故矿产资源类型富集,是目前中国浅成低温热水矿床研究的热门地区之一。
高级矿床学-造山型金矿

造山型金矿摘要:造山型金矿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其成矿模型为人们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就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且以胶东地区和小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为例讨论造山型金矿的地球化学性质,并得出其成矿流体均有地幔流体的参与。
关键字:造山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模式存在问题1. 前言“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系指产于区域上各个时代变质地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有关的脉型金矿床系列,矿床形成于增生(accretionary)或碰撞(collisional)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作用过程中。
在造山型金矿床这个术语被提出之前,人们一直把那些产于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称之为“中温热液金矿床(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所谓“中温热液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属于此类型(Hodgson et al.,1993;Sillitoe,1993)。
在对脉状金矿床研究的过程中,文献中涌现出了众多按不同标准进行命名的金矿床类型,如按围岩特征可分为绿岩带金矿床、浊积岩金矿床等(Keppie et al., 1986;Mueller and Groves, 1991);按矿化特征分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蚀变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等(范宏瑞等,2005;毛景文等,2005);按控矿因素特征,可命名为剪切带型金矿床(Bonnemaison and Marcoux, 1990)。
随着大地构造、金矿勘查和成矿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类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且都与造山作用过程有关,这类金矿床有很宽的成矿深度范围(2~ 20km),因此,Groves 等(1998)建议将该类金矿床称作“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
山东省东书院地区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山东省东书院地区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271000)东书院金多金属矿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通过普查对东书院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为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热液,区内的断裂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和元素的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赋存空间。
在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在矿床深部及外围预测新的找矿方向。
标签:金多金属;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东书院金多金属矿床为胶南—威海隆起上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该矿床为小型矿床。
位于莒南县城南约6km处,地理坐标:东经118°50′45″~118°54′00″,北纬35°04′45″~35°10′30″。
在构造控矿、围岩蚀变以及矿体的稳定性等方面与“焦家式”金矿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岩浆岩等方面却有着显著的区别[2]。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其周围缺少金丰度值较高的地质体作为矿源层。
1 区域地质背景东书院金多金属矿位于沂沭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昌邑—大店断裂的东侧。
大地构造属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Ⅰ)胶南—威海隆起区(Ⅱ)、胶莱盆地东部(Ⅲ)、五莲—莒南断陷(Ⅳ)、莒南凹陷(Ⅴ)东南缘[1]。
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次之。
矿区内断裂总体走向35°,南东倾,倾角74°左右,破碎带宽1.0~15.0m,带内角砾岩、糜棱岩、绢英岩发育,并有闪长玢岩充填。
经历多期活动,以左行压扭为主,至中生代晚期仍有强烈活动。
总体以左行压扭为主,经历了压扭-张扭的多期次交替。
区域岩浆岩广为发育,包括新元古代南华纪荣成序列、月季山序列、铁山序列,以及中生代三叠纪柳林庄序列、白垩纪埠柳序列、伟德山序列、大店序列、崂山序列。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生代白垩纪青山群八亩地组、石前庄组、方戈庄组,王氏群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山前组、临沂组、沂河组。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作者:刘绘强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金矿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当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分布广泛,但是金矿矿床地质复杂,在开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详细地介绍了矿床的类型与地质特征,分别列举了典型的矿床代表,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金矿矿床形成的原因,希望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以更好地认识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为矿产的生产提供保障,促进发展。
【Abstract】Gold o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ut the ore deposit geology is complex,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mining.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in detail, enumerate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posit. The second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 hoping to give researchers the relevant refer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d provide protection for mineral production,promote the development.【关键词】金矿矿床;构造;地质特征;矿床成因【Keywords】gold deposit; structu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131-021 引言金矿就是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
常兆山、舒启海回答矽卡岩成矿的59条留言

常兆山、舒启海回答矽卡岩成矿的59条留言第九期青年矿床学家网络论坛答疑报告人:常兆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讲席教授。
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及双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工作。
长期致力于各种类型热液矿床的研究,在矿床成矿过程和控矿因素、岩浆成矿潜力评价及勘察找矿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目前担任国际矿床学领域权威期刊Economic Geology和Mineralium Deposita副主编,近年来在Geology、Economic Geology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于2019年在SEG Special Publication上组织出版“Mineral Deposits of China”专辑一部。
舒启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北京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双博士学位。
目前主要从事与岩浆-热液相关的成矿作用研究,尤其关注矽卡岩矿床以及我国东北地区斑岩Mo矿床的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
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以及American Mineralogist等主流刊物上。
报告内容:常兆山:矽卡岩型矿床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可以产出大多数的金属矿产,包括Fe、Au、Cu、Pb、Zn、Mo、W以及Sn等,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矿床类型之一,其复杂性表现为成矿金属的多样性和分带性。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组合,更加有效地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常兆山教授收集并整理了我国境内所有已报道的386个矽卡岩型矿床的相关数据,统计了这些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金属组合特征以及成矿岩浆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常兆山教授将收集到的矽卡岩型矿床的金属储量进行标准化,发现Cu-Au,Cu-Mo以及W-Mo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W-Cu 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而Au、Sn和Mo这三种金属互相间的相关性则非常弱,Pb和Zn则在所有类型的矽卡岩矿床中均有产出。
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预测分析

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预测分析作者:刘国芳徐昊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湖南省位于中国主要成矿省中的关键部位,湘东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矿产集聚区,具有丰富的金属、能源及非金属矿产。
根据湘东地区成矿区域地质条件,划分了2个Ⅱ级成矿区,2个Ⅲ级成矿带,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7个Ⅳ级成矿预测远景区。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及二次开发,对湘东地区项目立项选区选点、区域内地质项目找矿工作从找矿方向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多矿种找矿思路。
关键词:湖南湘东;成矿区带;成矿预测;远景区;找矿方向;找矿思路矿床都是在一定地质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同一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形成特定的矿床组合,它们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地质作用及矿床富集特征都是相同或相近的[1]。
因此可以根据上述特征进行成矿区带划分,并进行成矿预测。
我国根据不同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划分了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2]。
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湖南,横跨三个成矿带,即钦杭成矿带、岭南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
湘东地区作为湖南的主要矿产聚集区,主要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主带内(图1)。
区内除分布有Cu、Pb、Zn、Fe、Mn、W、Sn、Mo、Bi、 Au、Ag、Co、Nb、Ta、U等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外,还具有丰富的煤、萤石、高岭土、陶瓷土、硅灰石、石灰石等能源及非金属矿产。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在湘东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已达60年之久,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前人工作资料及对近十几年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总结,对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矿区的预测,旨在通过总结、归纳及综合研究,为今后地质找矿项目立项选区选点、资料的二次开发及区带内地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图1 钦杭成矿带示意图1 湘东地区主要地质特征1.1地层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界冷家溪群、板溪群至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均有分布,唯志留系在株洲地区范围内缺失。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年总目录第1期牛树银,王金忠,孙爱群,马宝军,陈超,王宝德,张建珍,胡华斌.2012.鲁西隆起与歧口凹陷耦合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7.宋春彦,王剑,付修根,陈明,何利.2012.羌塘盆地波尔藏陇巴背斜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8-15.能源,漆家福,张春峰,张克鑫,任红民,郑元财.2012.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6-23.张林,吴智平,李伟,吴晓光,贾海波.2012.济阳坳陷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24-31.王文君,李伟,冯德永,张明震,赵丽萍,贾海波,李成.2012.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32-38.魏海泉,夏斌,侯树杰,蔡周荣,张永辉.2012.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地层超压的展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39-43.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孙蓓.2012.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44-55.聂冠军,业华,田野,乔彦波.2012.组构数值模拟的原理及其在地学中单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56-68.程丰,李德威,JerryBartholomew,罗文行.2012.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69-75.黄诚,樊光明,姜高磊,罗亮,徐增连.2012.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 测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76-84.`蔡明海,赵广春,张诗启,陈艳,徐明,彭振安.2012.富贺钟钨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85-92.周家喜,黄智龙,周国富,曾乔松.2012.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 地球化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93-101.冯昌荣,何立东,郝延海,黄朝阳.2012.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一带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02-110.汤朝阳,邓峰,李堃,王国强,段其发,邹先武,赵武强,金世超.2012.湘西-黔东地区早寒武世沉积序列及铅锌成矿制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11-117.陈进全,徐兆文,白亢辰,陈伟,王浩,王少华.2012.内蒙古哈达特陶勒盖铅锌矿区辉绿岩岩石化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18-126.杨高学,李永军,刘振伟,杨宝凯,张洪伟,佟丽莉.2012.西准噶尔玛依拉山组志留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27-136.张龙升,彭建堂,张东亮,胡阿香,阳杰华.2012.湘西大神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137-148.第2期翟文建,崔霄峰,岳国利,杜欣,王琰,陈志敏,苏建仓.2012.西藏扎雪-门巴韧性剪切带变形时代及机制研究:来自同构造花岗岩体的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49-156. 李长民,李拓,邓晋福,苏尚国,刘新秒.2012.冀西北后沟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年代学新证据:来自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发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57-167.邱登峰,郑孟林,张瑜,张仲培.2012.塔中地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68-175.汤济广,胡望水,郭齐军,黄泽光,翟常博.2012.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76-185.胡望水,李涛,于水,吴婵,何瑶瑶,龙小军.2012.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演化及成因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86-196.李涛,胡望水,何瑶瑶,陈川,赵芸,饶勇.2012.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构造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197-203.贺超,龙根元,吴世敏.2012.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因子计算及其伸展模式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04-208.佘晓宇,丁小辉,梁斌,孙颖,陈苗,龚晓星,吕鹏,董政,焦立波.2012.江汉平原东部构造特征与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09-216.伍式崇,龙自强,徐辉煌,周云,蒋英,潘传楚.2012.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17-226.秦雅静,张莉,郑义,刘春发,迟好刚.2012.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27-239.朱江建,陈广浩,曾乔松,龚贵伦,易金,龚朝阳,黄栋林,林舸.2012.综合找矿方法在河台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40-247.杨喜安,刘家军,韩思宇,刘月东,罗诚,汪欢,翟德高.2012.滇西羊拉铜矿床、鲁春铜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48-258.段留安,杨晓勇,孙卫东,孙健,洪长春,胡俊杰.2012.安徽滁县琅琊山一带燕山期岩浆岩成因及区域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59-273.于丽芳,赵文霞,陈建林,郭倩,王保弟.2012.西藏当惹雍错富钾和富钠碱性火山岩的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指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74-283.胡春杰,黄文婷,包志伟,梁华英,王春龙.2012.福建紫金山矿田晚中生代英安玢岩形成时代及其成矿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84-292.张富铁,夏斌,张玉泉,黄强太,张红,李贺.2012.湖北麻城市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293-300.葛玉魁,王成善,李亚林,张玉修.2012.松潘地区尕海盆地上白垩统热鲁组物源分析及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2):301-311.第3期陈毓川,王登红.2012.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四大问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15-321.王登红,陈郑辉,黄国成,武国忠,陈芳.2012.华南“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及其找矿方向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22-329.王登红,秦燕,王成辉,陈毓川,高兰.2012.贵州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床成矿谱系——以晴隆大厂、兴仁紫木凼和铜仁乱岩塘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30-336.丰成友,曾载淋,王松,梁景时,丁明.2012.赣南矽卡岩型钨矿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地质意义——以焦里和宝山矿床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37-349.李建康,王永磊,孙艳.2012.湖南桂东小江花岗岩体:一个潜在Rb-Nb-Y矿床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远景.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50-356.李超,屈文俊,王登红,周利敏,陈郑辉,杜安道.2012.Os同位素在花岗岩物质来源示踪中的初步研究:以湖南骑田岭岩体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57-362.黄凡,王登红,曾载淋,张永忠,曾跃,温珍连.2012.赣南园岭寨大型钼矿岩石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63-376.王永磊,张长青,王成辉,侯可军.2012.广西德保铜矿钦甲岩体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壳幔相互作用的指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77-383.王东明,于萍,黑欢,刘博胜,袁远,黄惠明,王显彬.2012.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羊角尖一带含矿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84-391.黄国成,王登红,吴小勇.2012.浙江临安千亩田钨铍矿区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对区域找矿的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92-398.赵芝,陈郑辉,王成辉,杨武平.2012.闽东大湾钼铍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兼论福建省钼矿时空分布及构造背景.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99-405.方贵聪,陈郑辉,陈毓川,黄凡,赵正.2012.石英脉型钨矿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成矿定位预测——以赣南淘锡坑钨矿11号脉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06-412.于扬,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正,许建祥,张家菁,曾载淋.2012.赣南印支期清溪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含矿性评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13-421.孙艳,李建康,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正.2012.江西信丰桐木稀土矿区龙舌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矿条件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22-426.王成辉,张长青,王永磊,邱小平,龚朝阳.2012.广东高要河台金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27-433.武国忠,陈郑辉,肖光铭.2012.广东云浮高枨银铅锌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岩时代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34-439.刘莎,王春龙,黄文婷,伍静,梁华英,高志辉,林锦富.2012.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与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40-449.林书平,刘莎,王春龙,黄文婷,李振杰,王翠芝,祁进平,梁华英.2012.紫金山矿田二庙沟铜多金属矿点隐爆角砾岩活动中心的厘定及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50-456. 郭春丽,郑佳浩,楼法生,曾载淋.2012.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岩石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57-472.第4期詹润,杨贵丽,张盛,朱光.2012.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473-482.吴奇,李三忠,刘鑫,王鹏程,曹现志,索艳慧.2012.山西南部燕山期类隔挡式褶皱构造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483-489.王令占,田洋,涂兵,曾波夫,谢国刚.2012.鄂西利川齐岳山高陡背斜带的古应力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490-503.吕赟珊,解国爱,倪培,刘家润,赵葵东,董伟明.2012.赣东北金山金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04-517.吴孔友,邹才能,査明,高长海.2012.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18-524.雷义均,戴平云,段其发,王国强,赵武强.2012.湘黔汞矿带旋扭构造动力作用与成矿规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25-529.马宝军,牛树银,陈超,王宝德,孙爱群,张建珍.2012.哈达门沟金矿床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控矿规律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30-540.王杏村,牛树银,崔燮祥,燕建设,冯建之,孙卫志,孙爱群.2012.小秦岭东闯金矿S507脉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分析——S507单脉储量过半的启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41-548.汤世凯,马筱,李学刚,戴传固,张慧,周琦,况顺达,杨坤光.2012.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Pb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49-558.匡永生,庞崇进,洪路兵,钟玉婷,徐义刚.2012.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华北岩石圈减薄-增生的制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59-571.钟军伟,黄小龙.2012.鲁西早白垩世基性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72-580.杨宗永,何斌.2012.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物源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81-596.全铁军,孔华,王高,费利东,郭碧莹,赵志强.2012.黄沙坪矿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U-Pb 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597-606.黄瀚霄,李光明,董随亮,石洪召,刘波,张智林.2012.西藏弄如日金矿床蚀变绢云母40Ar-39Ar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607-612.肖爱芳,黎敦朋,柳小明.2012.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测年与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613-623.李宁波,单强,张永平,罗勇,杨武斌,姜玉航,于学元.2012.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A型流纹斑岩的初步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624-633.余健,张志,何文熹,李闵佳,席同熙.2012.西昆仑阿勒塔什地区ASTER影像岩性划分方法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634-641.赵小星,钱建平,张渊,覃顺桥.2012.河南祁雨沟金矿及外围高植被区遥感找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4):642-651.2011年总目录第1期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2011.大青山伸展拆离断层运动学涡度研究及构造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11.汪洋,程素华.2011.中国东部岩石圈热状态与流变学强度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2-23.闫淑玉,张进江,张波,孟树,王晓先.2011.新疆巴楚地区共轭膝折带的物理模拟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24-31.张玉芝,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菲菲.2011.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32-46.李占东,马金龙,刘文超,邹越,肖佃师,陈海峰,胡慧婷,李阳.2011.鸡西盆地梨树镇坳陷晚白垩世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条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47-55.刘栋梁,宋春晖,颜茂都,张伟林,方小敏,李海兵.2011.初探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对气候-构造相互作用的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56-63.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2011.福建武平地区桃溪群混合岩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组成:对桃溪群时代及郁南运动的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64-72.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2011.江南隆起带中段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73-84.程学展,夏斌,李建峰,于漫,钟立峰,黄强太,施秋华.2011.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85-94.程素华,汪洋.2011.TTG岩系Nb-Ta-La分馏特征的地球化学模拟:对太古宙板块俯冲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95-104.王明艳,王安建,邓圣富,刘伟,张德贤.2011.澳大利亚布朗斯(Browns)Co-Cu-Ni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与中国南方黑色岩系金属矿床对比.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05-117.覃娴瑟,吴堑虹,于洪立.2011.山西灵丘支家地铅锌银矿矿石微观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期次的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18-127.赵义来,刘亮明.2011.复杂形态岩体接触带成矿耦合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以安庆铜矿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28-136.方维萱,贾润幸.2011.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矿区变碱性苦橄岩类特征与大陆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37-149.李强,韩润生,黄应才,李德.2011.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构造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49-155.王少怀.2011.紫金山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56-160.燕宁,李社宏,陆智平,王飞,李发明.2011.青海省兴海县索拉沟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61-166..第2期余一欣,周心怀,彭文绪,魏刚,吕丁友.2011.盐构造研究进展述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69-182.马乾,张军勇,李建林,李文华,刘国勇,冯朝荣.2011.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83-189.邓昆,张哨楠,周立发,刘燕.2011.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90-197.彭美丽,易金,姚蓉,吴川,朱江建,王岳军,孙珍,林舸.2011.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物理模拟实验.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98-206.于福生,王彦华,李学良,李晓剑,冯自成.201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模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07-215.谢韬,林仕良,李富,丛峰,李再会,邹光富.2011.龙陵-瑞丽断裂潞西段的发育特征及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16-220.钱建平,陈宏毅,吴小雷,王自国,蒙勇.2011.胶东望儿山金矿成矿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21-231.伍跃中,乔耿彪,陈登辉.2011.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初步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32-241.肖朝阳,黄强太,张绍阶,夏斌,王宝林.2011.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以黄金洞金矿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42-248.张万良,余西垂.2011.相山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49-258.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王焰,王元龙.2011.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59-269.章健,陈卫锋,陈培荣.2011.华南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差异.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70-277.尹继元,袁超,王毓婧,龙晓平,关义立.2011.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记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78-291.王智琳,许德如,张玉泉,陈福雄,王力,吴俊.2011.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ICP-MSU-Pb定年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92-299.伍静,梁华英,莫济海,张玉泉,胡光黔.2011.玉龙斑岩铜矿带莽总含矿斑岩体岩石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00-306.杨帆,邹国富,吴静,李峰,姜永果,赵向东.2011.中甸春都铜矿区岩体成岩时代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07-314.陈杨,刘树根,李智武,邓宾,曾祥亮,林杰.2011.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与龙门山的有限隆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15-323.第3期陈宣华,杨农,叶宝莹,王志宏,陈正乐.2011.中亚成矿域多核成矿系统西准噶尔成矿带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25-338.杨喜安,赵国春,宋玉波,田飞,董汉文,高建伟.2011.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拆离断层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39-347.牛树银,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刘福林,赵志远.2011.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48-354.王军,赖中信,张辉仁,汤世凯,杨坤光.2011.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55-363.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2011.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64-371.王彪,陈利燕,王核,任广利,吴玉峰,黄朝阳,付王伟.2011.遥感蚀变信息定量提取方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72-377.李朋,任建业,阳怀忠,胡德胜,张云鹏.2011.巴楚地区断裂带内热液流体活动及对碳酸盐岩改造的特征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78-385.祝瑞勤,奚小双,吴堑虹,杨震.2011.广西平果堆积型铝土矿成矿封闭环境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86-393.薛静,戴塔根,付松武,马国秋,黄伟盟.2011.广西武宣盘龙铅锌矿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94-403.冯昌荣,吴海才,陈勇.2011.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赞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04-409.刘义茂,杨东生,杨小强,庞保成.2011.华南沉积岩系Hg、Sb丰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10-420.汤朝阳,吴健辉,王国强,赵武强,王建雄.2011.羌塘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演化及研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21-428.夏换,陈根文,刘群,罗勇.2011.西天山吐拉苏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29-438.邹光富,林仕良,李再会,丛峰,谢韬.2011.滇西梁河龙塘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 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39-451.夏斌,刘立文,张玉泉,黄强太,夏连泽,王洪,董春艳.2011.云南马厂箐钾质碱性花岗岩特征和锆石U-Pb年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52-456.邵同宾,嵇少丞,李建峰,王茜,宋茂双.2011.Paterson高温高压流变仪及其在岩石流变学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57-476.第4期吕古贤,孙岩,刘德良,吴学益,刘瑞珣.2011.构造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479-494.吕古贤,曹钟清,郭涛,申玉科,杨兴科,张迎春.2011.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相体系分布与成矿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长江式”构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495-501.胡宝群,吕古贤,孙占学,李满根,史维浚,李学礼,王运,白丽红.2011.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02-512.许德如,王力,王智琳,吴俊,吴传军.2011.江西萍乐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找煤预测的启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13-524.李荣西,段立志,陈宝赟,张少妮.2011.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25-532.李洪奎,李逸凡,耿科,禚传源,张玉波,梁太涛.2011.山东鲁东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33-542.宋明春,焦秀美,宋英昕,李培远,万国普.2011.鲁西隐伏含铁岩系——前寒武纪济宁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43-551.方维萱,张海,贾润幸.2011.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序列.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52-566.卿敏,张文钊,唐明国,葛良胜,韩先菊.2011.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67-575.李俊平,李永峰,罗正传,谢克家.2011.大别山北麓钼矿找矿重大进展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76-586.徐明,蔡明海,彭振安,张诗启,陈艳,王显彬.2011.广西铜坑锡多金属矿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87-595.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张江伟,郭周平,李侃.2011.青海省化隆县下什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96-602.周灵洁,张正伟,程远,沈能平,张中山,游富华.2011.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遥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03-611.陈小龙,吕古贤,唐朝永,郭涛,董敏.2011.显微构造研究在新城金矿成矿深度测算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12-617.吕承训,吴淦国,陈小龙,张迎春,张迅与,赵海.2011.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18-627.孙圣思,嵇少丞.2011.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28-647.2010年总目录第1期聂江涛,魏刚锋,姜修道,李赛赛,任金彬,任华.2010.煎茶岭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19.徐政语,姚根顺,郭庆新,陈子炓,董庸,王鹏万,马立桥.2010.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20-31.谭凯旋,谢焱石.2010.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32-39.姚琪,张微,廖林,马志江,孟立丰,高翔.2010.杭州湾地区长兴-奉化断裂的展布及中新生代活动特征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40-47.龙根元,吴世敏,刘兵,郭翔燕.2010.琼东南盆地半地堑特征及其动力学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48-54.郭晓东,王治华,王欣,陈祥,王绍明,覃文明.2010.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55-62.钱建民,濮为民,钟增球,林清贫.2010.浙江遂昌治岭头筒状铅锌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63-70.李文辉,钟晓清,张苑平,刘师先.2010.广东省博罗县横河钠长石矿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71-77.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2010.西藏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地质构造条件与油气保存关系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78-83.李峰,陈珲,鲁文举,罗思亮.2010.云南澜沧老厂花岗斑岩形成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84-91.邹和平,张珂,刘玉亮,李刚.2010.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92-104.徐力峰,夏斌,李建峰,钟立峰.2010.藏北湖区拉弄蛇绿岩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05-113.李印,韩峰,凌明星,刘健,李献华,李秋立,孙卫东.2010.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14-124.罗郧,李金发.2010.武当地块耀岭河群中两类不同性质的酸性火山岩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25-132.杨高学,李永军,司国辉,吴宏恩,金朝,张永智.2010.东准卡拉麦里地区贝勒库都克岩体锆石LA-ICPMSU-Pb测年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33-138.李社宏,李文铅,丁玉进,刘建平,梁前勇,曹志明.2010.瑶岭钨矿白基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39-146.第2期于福生,张芳峰,杨长清,李学良,冯自成.2010.龙门山前缘关口断裂典型构造剖面的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变形主控因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47-158.王建,李三忠,金宠,王岳军,张国伟,刘丽萍,刘鑫.2010.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59-165.郝义,李三忠,金宠,戴黎明,刘博,刘丽萍,刘鑫.2010.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含矿 流体 主要 来源仍 存在 显著分歧 。如 主成矿 期
上, 就有 晋宁期 、 加里东 期 、 山期 和/ 燕 或多 阶段矿 化 幕等 不 同看 法 ( 献 林 ,18 ;毛 景 文 和 李 红 艳 , 罗 99 19 ;彭 建 堂 和 戴 塔 根 ,9 8 彭 建 堂 等 ,2 0 ) 97 19 ; 03 。 而沉积 一( 质 ) 变 改造 型 、 浆 一热 液 型 和 同沉 积 喷 岩 流 ( e e ) ( 东 升 ,19 ;马 东 升 等 ,2 0 ;顾 S dx 型 马 97 02
江南 造 山带 中段 的湖南地 区分 布有 2 0多个 金 5 矿床及矿 化点 ( 献 林 ,1 9 ) 国 内学 者 曾对 它们 罗 91 , 开展过 多方面 的研 究 , 然而 其 矿化 时 代 及成 矿 物 质
元 素 和含 矿 流 体 上 不 仅 与 区 内 元古 代 地 层 密切 相 关, 而且 地壳深 部和/ 或地幔 也有较 大 的成 矿物质 贡
硫 化 物 8 S均 值 为 一 .% ( 要 集 中在 ~4 8 到 一8 6 。 间 ) 大 洞 s ” 63 0主 .‰ .% 之 、 ”S均 值 为 一9 2 o 主要 在 一 ‰ 到 一 .% ( 8 1% 之 间 ) 雁 林 寺 8 s均值 为 一12 o 主 要 在 一 .% 和 6 1 。 间 ) 0o 、 ” .%( 2 6 o .% 之 。结 合 华 南 区 域 大 地构 造 演 化 特 征 、 南 造 江 山 带 主 要金 矿 床 成 矿 地 质 条 件 , 为 4 0~ 0 M 、6 认 4 4 0 a 10—10 和 ~ 0 是 该 区的 三 个 主要 金 矿 化 期 ; 矿 流 体 主 1 Ma 7 Ma 含 要 来 源 于 深部 , 变 质水 和/ 岩浆 水 有 关 , 成 矿 晚 期 有 大 量 再 循 环 的 大 气 降 水 和 / 海 水 加 入 。江 南 造 山 带 湖 与 或 但 或 南 段 金 矿床 具 有 与 造 山作 用 有关 的浅 成 型 金 矿 的 某 些 成 矿特 点 。
摘 要 : 章对 江南 造 山带 中段 湖 南 东 部地 区主 要 金 矿 床 开 展 了 成矿 年 龄 测 定 和 硫 同位 素分 析 。 获得 该 区 黄 金 洞 文
和 大 洞 金矿 床 矿 脉 石 英 流 体 包 裹 体 R .r 时 线 年 龄 分 别 为 12±1Ma和 7 bs 等 5 3 0±13 ; 时 获 得 黄 金 洞 矿 床 矿 脉 . Ma同
卷 ( ou e 3 , ( u e) , (U 19 V lm ) 2 期 N mbr4 总 S M) 1
页Pe4—10,(vb 28 (g 8 4,81o e 0) a)2 92 1Ne r 0 s 0 m.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 tc o ia e tl g n a oe tn c tMe al e i o
关 键 词 : 矿 床 ; 英 流 体 包 裹体 ; bS 等 时线 年 龄 ; 同位 素 ; 金 石 R —r 硫 江南 造 山带 ; 南 东 部 地 区 湖
中图 分 类号 :5 7 P 1 P 9 ;6 1 文 2 1 10 —5 2 2 0 ) 40 8 — 0
湘 东地 区金矿 床 矿化 年 龄 的测定 及 含矿 流体 来 源 的示踪
— —
兼论 矿床 成 因类 型
董 国军 , 德 如 王 力 , 许 , 陈广 浩 贺 转利 , , 符巩 固 , 俊 , 智琳 吴 王 ,
( . 南省地质矿 产勘 查开发局 4 2队 , 南 长沙 4 0 0 ; . 1湖 0 湖 10 4 2 中国科 学 院广州地球 化 学研 究所石 油 天然 气 与矿产 资源研 究 中心 ,广 东 广 州 5 0 4 ; . 1 6 0 3 中国科 学 院研 究生 院 ,北京 10 4 ) 0 0 9
展 了成矿年 龄测定 及 稳 定 同位 素研 究 , 以期 为深 入 探讨 江南造 山带金 矿床成 因提供 更多 的制约 。
雪祥 等 , 0 3 2 0 ;彭渤等 , 0 3 等成矿模 式在 理解成 20 )
矿 物质和 含矿流 体 的来 源上 , 么 认 为 主要 来 源于 要
1 区域地 质
Ma t 1 , 0 2 ; oe a. 2 0 a 贺转 利等 , 0 4 P n n ri 2 0 ; ega dFe, 20 ) 0 4 。显 然 , 江南 造 山 带 湖南 段 金 成 矿 作 用 时代 及成矿 物质 和成矿 流体来源 仍需要 进一步 制约 。本
文对研 究程 度相对 较低 的湘 东地 区金矿 床进一步 开
湖 南东部 地 区) 于扬 子板块 东 南缘 江 南造 山带 的 位 中段 ( 1 ) 图 a 。江南造 山带最 显著 的特征 是 , 变质 低
基 金项 目 : 文 受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o 0 7 0 7 资 助 本 N .47 3 1 )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国军 ( 99一) 男 , 士 , 董 16 , 硕 高级 工程 师 , 期 从事 矿 床 地 质 研 究 . 迅 作 者 : 德 如 长 通 许
湘东 ( 指东 经 12 4 1 。5 以东 、 纬 2 。O 以北 的 北 64
前寒武纪元 古代 地层 , 么 来 源 于因 晚 中生 代或 更 要
早 时期花 岗质岩 侵位而 导致 的岩浆热 液 。但 越来越 多的证据 已显示 , 南造 山带 湖南 段 金矿 床 在成 矿 江
收稿 日期 : 0 8— 6— 5 2 0 0 0 ;改 回 1 : 0 8—0 3 3期 2 0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