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47中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实验班)旧人教版
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11-12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命题范围:必修三1,2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2分=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上引言论应该是()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4.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7.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河南省郑州市47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

河南省郑州市47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C.清朝设置军机处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3.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4.《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重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各国间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和其他国不同,只任用外来人才5.南朝陶弘景所著《真灵位业图》中,诸神就坐,依地位高下排列,秩序井井有条。
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的道教A.从民间走向统治地位 B.宗教教义已经很完整C.吸收了封建等级观念 D.从佛教体系吸收养分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2.《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5.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士地所有权。
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6.《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47中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月考(生

2018-2018学年郑州47中学高三实验班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命题人何深积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会失去活性B.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C.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C.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5.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6.一个真核细胞的某基因转录、翻译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有300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却有500个氨基酸。
那么这个基因的内含子部分约有核苷酸多少个A.0个 B.200个 C.600个 D.1200个7.下列设想中,从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看,无法实现的是A.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SARS疫苗B.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大量且纯度高的抗HIV的抗体C.用发酵工程技术得到能分解多种塑料废弃物的超级细菌D.用细胞工程技术快速育成银杉树苗8.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就应该含有叶绿体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还是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C.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都有核糖体D.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9.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D.结构A代表下丘脑,其分泌的醛固酮在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10.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13.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将C4植物叶绿体移入C3植物体内,这属于基因工程应用B.光合作用能量转化途径为: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C.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体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NADP+D.在叶绿体内分解水的部位在基质,分解ATP和NADPH的部位在基粒14.将等量的C3植物和C4植物种植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绝,每天照光12小时,两星期后C3植物死亡,C4植物仍存活。
2010-2023历年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卷

2010-2023历年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一定保护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4.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5.戈登•布朗于2007年6月27日接替前任首相布莱尔成为英国第52位首相。
布朗成为首相的条件包括①担任政党领袖②该党在议会中是第一大党③通过国王的任命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6.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其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在英国联合执政。
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英国的君主制度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开始确立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D.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7.下列法律条文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8.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封巴国于今湖北西部和重庆一带”。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
这里的“常”是指()A.等级制度B.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关系D.世袭制3.“封建”源于西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以“封建”一词对译西方的“feudalism”(封土封臣),后该词又输入中国,异化为社会形态学上的“封建社会”。
结合“封建”词义的演变,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史实()A.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B.“西周封建”本义为封邦建国C.“西周封建”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D.“西周封建”本义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紫绶,掌副丞相”6.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7.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
河南省郑州市47中2010届高三平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

郑州市47中2009---2010学年度平行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校高三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韩树声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后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农业技术革新成就的是()A.莲鹤方壶B.穿有鼻环的牛尊C.商鞅铜方升D.曲辕犁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开始出现 B.都江堰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C.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D.出现私营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A.209年B.210年C.211年D.212年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亲”就是一种基本的形式,曾和西汉政府和亲的西域政权是A.大宛B.匈奴C.乌孙D.大月氏5.工具的创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主要是指A.耕犁的轻型化 B.畜力使用的广泛化C.产品加工的水动力化 D.区种等耕种方式的推广6.对以下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A.分别发生在汉高祖时期和贞观年间B.前者迫于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C.分别促进北部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D.都促成中原王朝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该地区7.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A.环境状况恶化B.环境状况良好C.环境破坏缓解D.环境破坏加剧9.假如你是唐朝时的一位藏民,打算学习医学,以谁为师为好A.扁鹊B.元丹贡布C.张仲景D.孙思邈10、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1.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商人,你在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看到有人穿新罗和波斯等国的服装②在私家店肆中边喝酒边吟咏杜牧的诗歌③可以去东市和西市逛街④碰到了南诏和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商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有一首题为《古井咸泉》的诗中写道“不须煮海自流岩,煎出清泉味便咸;大地阳春应有脚,故教富庶在民岩。
河南省郑州市47中学下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

河南省郑州市47中学下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试卷I(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百色起义2、下列各项,对中国共产党新的道路选择具有突出意义的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文家市决策D. 遵义会议3、在1929—1932年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中,由邓小平开创的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湘赣革命根据地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4、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5、1933年,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的是( )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B.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东北军和西北军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博古C.朱德、张闻天D.毛泽东、周恩来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8、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确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决定发动西安事变D.制定全面抗战路线9、“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这是《毕业歌》中的一段歌词,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卅运动 D.华北事变10、阅读下面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B. 西安事变C. “攘外必先安内”D. 皖南事变11、下列属于“何梅协定”内容的有( )①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②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③取缔一切抗日活动④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同点中,不包括( )A.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都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C.都有青年学生参加 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13、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谏”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抗日态度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如果下图发生在1941——1942年的延安,那么该图表现的具体事件是( )A.马占山率部抗日 B.百团大战C.大生产运动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土地改革15、下列关于“陕甘宁边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建立的 B.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的指挥中心C.陕甘宁边区是抗日的总后方 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16、中共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7、“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指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皖南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沈阳事变18、八一三事变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政府对日宣战 B.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中国政府抗战的开始 D.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始19、下图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役,它的最高指挥长官是( )A.张自忠 B.李宗仁 C.张治中 D.林彪20、“国祚不长,八十三天袁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中的“伪政权”指的是( )A.袁世凯北京政府 B.溥仪满洲国政府C.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 D.蒋介石国民政府试卷II(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22小题9分,第23小题5分,共计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47中2009---2010学年度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后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农业技术革新成就的是()A.莲鹤方壶B.穿有鼻环的牛尊C.商鞅铜方升D.曲辕犁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开始出现 B.都江堰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C.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D.出现私营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A.209年B.210年C.211年D.212年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亲”就是一种基本的形式,曾和西汉政府和亲的西域政权是A.大宛B.匈奴C.乌孙D.大月氏5.工具的创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主要是指A.耕犁的轻型化 B.畜力使用的广泛化C.产品加工的水动力化 D.区种等耕种方式的推广6.对以下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A.分别发生在汉高祖时期和贞观年间B.前者迫于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C.分别促进北部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D.都促成中原王朝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该地区7.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A.环境状况恶化B.环境状况良好C.环境破坏缓解D.环境破坏加剧9.假如你是唐朝时的一位藏民,打算学习医学,以谁为师为好A.扁鹊B.元丹贡布C.张仲景D.孙思邈10.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1.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商人,你在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看到有人穿新罗和波斯等国的服装②在私家店肆中边喝酒边吟咏杜牧的诗歌③可以去东市和西市逛街④碰到了南诏和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商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有一首题为《古井咸泉》的诗中写道“不须煮海自流岩,煎出清泉味便咸;大地阳春应有脚,故教富庶在民岩。
”这首诗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地区的煮盐业生产情况() A.山西 B.山东 C.四川 D.陕西 13.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新疆地区②西藏地区③黑龙江地区④广东地A. ①④③②B. ④①②③C. ④①③②D. ①③④②14.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钱币中,反映出由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统一的是()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A.B.C.D.15.“汉承秦制”体现在()①郡县制②监察制度③察举制度④皇帝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6.《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A.用“四诊法”为关羽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C.查阅了《黄帝内经》D.参考了《千金方》17.玄奘西游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它起到的作用有①促进了佛教的传播②加深了对印度的了解③开始了与西域的联系④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下列文化领域产生影响。
①绘画②北方民歌③石窟雕刻④建筑⑤哲学思想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19.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A BC D20.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建设活动有①任命东突厥的贵族做都督管理本部人员②建立行政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③建立最高的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开凿了敦煌莫高窟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输入朝鲜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人中国22.为我国制瓷业开辟广阔前景的是( )A.青瓷B.白瓷C.彩瓷D.唐三彩23.中央电视台热播大型历史题材料剧《贞观长歌》,其剧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剧情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重用狄仁杰B.民族政策开明,册封怀仁可汗C.革新政治制度,明确三省职权D.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24.图2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图2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25.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根据中国的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26.唐朝与日本、天竺、大食往来的相同之处①都派使臣到长安通好②都吸收了唐朝生产和手工业技术③都有商人在中国定居④都曾使用中国文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7.唐朝时负责租庸调和两税管理与征收的中央部门是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28.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29.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是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制造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③日本遣唐使13次来唐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30.“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道《调笑令》描写的是A.筒车B.耧车C.曲辕犁D.水排郑州市47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三历史答题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请回答:(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成因是什么?(3分)(2)唐朝时期人口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2分)(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
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具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牛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自君正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摘自《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二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粗兵30余万围高帝于白登。
……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女翁主(诸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妻子),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摘自《汉书》材料三 (唐中宗诏曰)朕之小女,长自宫围,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 始允诚沂更新和好。
……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
——摘自《唐大诏全集》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2)材料一、二采取的相同政策是什么?其背景又有何不同? (3分)(3)依据材料二、三,你得到什么启示? (4分)33、(15分)阅读下图:请回答:(1)判断图一至图三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其变化趋势如何?(5分)(2)图二与图一相比,我国的疆域有什么突出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实现的?(6分)(3)图三与图二相比,我国东北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郑州市47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答案31.(1)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1分)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比较快。
(2分)(2)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2分)(3)主要原因: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2分)(4)影响: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分)32.(1)匈奴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狩猎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
无城郭。
民俗落后,民风剽悍,好掠夺。
秦朝派蒙恬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筑城、迁民安边;修万里长城。
(7分) (2)和亲政策。
汉初社会极端贫困,无力打退匈奴的进攻。
唐朝国力强盛,但重视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3分)(3)处理和对待民族关系,不能单纯依靠武力。
应持平等友好态度,加强民族团结。
(4分)33.(15分)(1)(5分)秦、西汉、唐朝。
疆域日益广阔。
(2)(6分)西域地区并入汉朝版图。
实现: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中央政权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3)(4分)扩展。
黑水靺鞨地区、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