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课 Word版含解析.doc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课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第一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玷.辱沾.湿阽.危拈.轻怕重B.朔.风搠.倒塑.造溯.流而上C.怀揣.端.菜湍.急惴.惴不安D.掇.开辍.学连缀.气息惙.然【答案】C(A.“玷、阽”读diàn,“沾”读zhān,“拈”读niān;B.“朔、搠”读shuò,“塑、溯”读sù;C.“揣”读chuā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D.“掇”读duō,“辍、惙”读chuò,“缀”读zh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城镇上学难,上大一点城市的学校更难,上知名的学校就难上加难,这种状况阻止了农民及其子女进城的脚步,使他们心有余悸....。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他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一些农民都交上了朋友,他们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谈笑自若....,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答案】B(A.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用在这里不合语意。

B.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D.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 多指在紧张和危急的情况下 ,用在这里不合语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年初一,长春市有关部门在向市民赠送含有“蒸蒸日上”祝福寓意的馒头时,遭到市民哄抢,让人感叹部分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B.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 (1)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 (1)

2016年9月16日文言实词(一)【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①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第9课+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第9课+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79(D)A.袅.袅(niǎo)得鱼忘筌.(shuān)疏.朗(shū) 翩.翩起舞(piān)B.皎.皎(jiǎo) 窸窸窣.窣(suō)褐.绿(hè) 缠绵.悱恻(mián)C.灼灼(shuó) 四处漂泊.(bó)触.及(chù) 空气湿润.(rùn)D.寒砧.(zhēn) 冉.冉升起(rǎn)凄.清(qī) 笑声爽.朗(shuǎnɡ)【解析】A.“筌”读quán;B.“窣”读sū;C.“灼”读zhuó。

2.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导学号16502280(B)A.医生刘某回复病人,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B.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小康说:“望您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解析】A最后一句太生硬,太肯定,不当。

C“垂询”不当。

D“责成”不当。

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81(D)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

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3第九课

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3第九课

②代入筛选法。就是把某个虚词的几个用法分别代入句子中去 理解,其中讲得通的一项就是答案。③例句推断法。如“朝野 服焉”的“焉”,联想《师说》中“从师而问焉”,推知是代 词“他”。④结构推断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 流”中,知道“而”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推知 此处“以”和“而”的用法相同。⑤标志推断法。有些虚词是 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判断出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活用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 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 持”“专一”的道理。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木直中.( zhònɡ )绳 槁.( ɡǎo )暴.( pù) 须臾.( yú) 舆.( yú)马 镂.( lòu ) 跂.( qì)而望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C级。解题时应注意:(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提 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2)判明性质,错 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所列选项多为 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事实”的内 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3)把握规律,辨明 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象,②进程混乱, ③答非所问。
第三句在绝句的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元代杨载在 《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 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 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有转 折得力、另开新境之妙。在前面两句实以写景之后,第三句出 之以虚写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写具有思想内涵的深度,并使全 诗跌宕顿挫而逼出末句。在这里,诗人点明“多少关心事”, 然而,是家事?是国事?抑或家事而兼国事?他都没有一字提 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书灰到夜深”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创新设计】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导学与练测:第9课 古瓷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创新设计】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导学与练测:第9课 古瓷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9课古瓷器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熙.春( ) ②掺.杂( ) ③掂.算( ) ④没落.( ) ⑤校.勘( ) ⑥嘟.嘟囔囔( ) ⑦糨.糊( ) ⑧淳.朴( ) ⑨粘.粘补补( ) ⑩鳟.鱼( ) ⑪填.补( ) ⑫绞尽脑汁.( ) (2)给多音字注音①劲⎩⎪⎨⎪⎧ 疾风劲.草( )鼓足干劲.( ) ②翘⎩⎪⎨⎪⎧翘.尾巴( )翘.首( ) ③抹⎩⎪⎨⎪⎧ 抹.桌子( )抹.墙( )抹.黑( )④削⎩⎪⎨⎪⎧削.减( )削.面( ) 2.辨形组词 ①⎩⎪⎨⎪⎧ 罐( )鹳( )灌( ) ②⎩⎪⎨⎪⎧ 检( )俭( )睑( )捡( )③⎩⎪⎨⎪⎧ 碟( )蝶( )蹀( )牒( )谍( )④⎩⎪⎨⎪⎧ 澡( )噪( )燥( )躁( )3.词语释义①扭扭捏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弱不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嘟嘟囔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校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厢情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限定·限制“限定”与“限制”都有“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的意思。

《成才之路 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课件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 第5课 恶乎往而不可

《成才之路 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课件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 第5课 恶乎往而不可

高 考 导 航
第五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2015年高考重庆卷)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 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4.词 类 活 用 ( 1 ) 劳 我 以 生 , 佚 我 以 老 , 息 我 以 死 用 法) (2)故 善 吾 生 者 , 乃 所 以 善 吾 死 也 善 待) ( 3 ) 其 妻 子 环 而 泣 之(为 动 用 法 , 为 . „ „而 哭 泣 ) (善 , 形 容 词 活 用 作 动 词 , (劳 、 佚 、 息 均 为 使 动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第五课 恶乎往而不可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艺术鉴赏】 1.爱情的绝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难是两情的 久 久 期 盼 , 分 别 难 是 知 心 的 话 儿 说 了 没 一 半 , 更 因 分 别 后 再 难 相见。相见难、分别难说到底是相爱的环境太难。东风无力, 百 花 凋 残 , 凄 婉 悲 凉 的 氛 围 的 铺 设 , 为 突 出 诗 作 的 主 题 、 创 意 作了最精准的渲染与映衬。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三单元 第9课古瓷器 Word版含答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三单元 第9课古瓷器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 古瓷器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层次。

2.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

3.体悟作者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熙.春茶( ) ②匮.乏( )③掂.算( ) ④寒碜.( )⑤娉.婷( ) ⑥淳.朴( )⑦大包大揽.( )(2)多音字①翘⎩⎪⎨⎪⎧ 翘.尾巴( )翘.首( ) ②校⎩⎪⎨⎪⎧ 校.勘( )校.刊( )③削⎩⎪⎨⎪⎧ 削.减( )削.面( )④稽⎩⎪⎨⎪⎧ 滑稽.( )稽.首( )⑤抹⎩⎪⎨⎪⎧ 抹.桌子()转弯抹.角( )抹.黑( ) ⑥掺⎩⎪⎨⎪⎧ 掺.杂( )渔阳掺.( )掺.手( )⑦臊⎩⎪⎨⎪⎧ 腥臊.( )害臊.( )答案 (1)①xī ②kuì ③diān ④chen ⑤pīnɡ⑥chún ⑦lǎn (2)①qiào qiáo ②jiào xiào ③xuēxiāo ④jī qǐ ⑤mā mò mǒ⑥chān càn shǎn ⑦sāo sà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罐( )鹳( )灌( ) (2)⎩⎪⎨⎪⎧ 碟( )蝶( )牒( )谍( )答案 (1)瓦罐 白鹳 浇灌 (2)碗碟 蝴蝶 通牒 间谍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一厢情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弱不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9课 古 瓷 器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9课 古 瓷 器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古_瓷_器本课话题——珍惜一、从课本中积累“过去,咱们走路;今天,就得坐车,就得比你所津津乐道的那种收入不多的美好往日过得略好一点儿,躺得稍舒服一点儿,这样做是理智的。

”过去的生活清苦、艰辛,充满情趣,今天,境遇改善了,生活富裕了,却少了趣味和快乐;那历尽艰辛的生活值得怀念,却已经成为过去,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今天的日子。

二、从现实中积累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闪耀的珍宝;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三、从自然中积累大海广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广阔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耸入云端的高山。

一、作者简介屡遭不幸的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作家。

兰姆的一生经历平凡但又屡遭不幸,他曾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36年职员,他戏称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那些大账本。

在他20岁时,青梅竹马的恋人弃他而去,兰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疯人院住过六周。

他为了赡养父亲,照顾精神失常的姐姐而一生未婚,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

1834年于埃蒙特逝世。

兰姆的文学创作大部分是在下班之后进行的。

他写过诗歌、剧本、莎剧论文、美术评论,和姐姐合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现已成为全世界莎剧初学者必读的入门书。

1820年10月,他以“伊利亚”为笔名,陆续发表了60多篇随笔。

主要作品:《莎士比亚故事集》《伊利亚散文集》等。

代表作《伊利亚随笔》和《伊利亚续笔》。

二、背景回放《古瓷器》选自兰姆《伊利亚随笔选》。

1820年10月,《伦敦杂志》创刊,杂志编辑让兰姆不拘题材、写法、字数写点东西,于是他借用一个与他共过事的人的名字伊利亚做笔名,陆续写了六十余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ǎo)得鱼忘筌.(shuān)疏.朗(shū) 翩.翩起舞(piān)B.皎.皎(jiǎo) 窸窸窣.窣(suō)褐.绿(hè) 缠绵.悱恻(mián)C.灼灼(shuó) 四处漂泊.(bó) 触.及(chù) 空气湿润.(rùn)D.寒砧.(zhēn) 冉.冉升起(rǎn)凄.清(qī) 笑声爽.朗(shuǎnɡ)【答案】D(A.“筌”读quán;B.“窣”读sū;C.“灼”读zhuó。

)2.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

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答案】D(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

)3.下列对文章1-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B.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C.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叶”字。

由此可见,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D.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答案】C(关键在于“木”字。

)4.捕捉文中信息,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木叶”这个独创性的词语,源出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之所以成为历代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对象,是因为历代诗人们受到屈原诗的影响和启发。

B.“落木”这个独创性词语,源出于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杜甫创造出了千古流传的形象鲜明的诗句。

使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C.“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诗中的“落叶”是碧绿柔软的,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

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都有所不同。

D.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

“木叶”是风中飘零的枯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答案】B(“使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错,这是屈原《九歌》中的意境。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6题。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5.从结构上说,这段文字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段由“木叶”第一个艺术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引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6.下列关于“诗歌语言中暗示性”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其实就是说诗歌语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故意不让人察觉。

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把语言形象中的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的结果。

D.具有暗示性语言的诗歌往往给人以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感觉。

【答案】B(“故意不让人察觉”不对。

)7.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B.“木”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木”与落叶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到它是正常的。

D.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答案】C(“必然的联系”不对。

)8.古代诗歌中常用“叶”来替代“树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B.用“树叶”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D.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树叶”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

【答案】B(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

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

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

学生们偶尔从门口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

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

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

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

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

“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唯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

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

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

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

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

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

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

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

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

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

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

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

”钱理群说。

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

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

”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

”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

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百度百科)(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

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

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

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

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

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

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