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泰坦尼克号》影片节选,主要围绕电影中的情节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电影与文学”第三节“电影中的情感表达”,详细内容为分析电影中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等方面的运用,探讨电影艺术如何传递情感与主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基本情节,认识其主要角色。

2. 使学生掌握电影中情感表达的手法,学会从角色、场景、音乐等方面分析电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影中情感表达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在电影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影片节选、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基本情节,分析其中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等方面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电影中的某个情节,如何运用情感表达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详细讲解情感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电影中的另一个片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电影《泰坦尼克号》基本情节2. 情感表达手法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你最喜欢的片段,从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完整版,深入了解电影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观看其他经典电影,拓展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影中情感表达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角色情感、场景设置、音乐效果在电影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电影中的某个情节,如何运用情感表达手法。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故事情节,着重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十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

3. 讲解分析:a. 分析人物形象:以杰克和罗丝为例,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b. 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船上的奢华、沉船时的恐慌等。

c. 修辞手法:讲解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2. 人物形象:杰克、罗丝3. 环境描写:奢华、恐慌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2. 答案:以杰克为例,他勇敢、善良、无私,面对困境时,他始终坚守信念,拯救他人。

这些品质使他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完整版,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魅力,培养对电影的兴趣。

(2)通过对电影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电影中的复杂情感关系和人物性格。

2.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简要介绍电影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文章,了解电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分析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电影中的复杂情感关系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影视欣赏:(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让学生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分析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5. 总结:(1)总结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强调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观后感,表达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理解和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电影主题思想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体验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电影中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4. 实施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泰坦尼克号》(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电影部分章节,具体包括电影中关键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其背后所蕴含历史文化意义。

详细内容将集中在影片中对Jack和Rose爱情描绘,以及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社会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分析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2. 掌握电影所反映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意义;3. 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电影中人物情感及社会背景。

教学重点:理解电影情节,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影片段、PPT;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影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泰坦尼克号》解和期待。

2. 电影情节概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电影关键情节,简要介绍Jack和Rose爱情故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电影中一个重要情节:老年Rose回忆与Jack在泰坦尼克号上相识、相爱。

4. 随堂练习(15分钟)a. 电影中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b. 你如何看待Jack和Rose之间爱情?c.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反映当时社会哪些问题?5. 影片分析(15分钟)对电影中关键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分析电影中爱情主题。

b.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认识。

2. 答案:a. 爱情主题分析:从Jack和Rose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力量,以及面对困境时勇敢和坚持。

b.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认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阶层矛盾、人性弱点以及科技局限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电影情节理解和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完整版《泰坦尼克号》,进一步解电影背后历史背景,提高影视鉴赏能力。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小说节选自杰克·道森的《泰坦尼克号》,主要内容是描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通过阅读节选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背景,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小说原文节选。

学具:学生笔记本、阅读记录表、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节选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5.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并完成阅读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情感变化等,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泰坦尼克号》,完成阅读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通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了解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悲剧事件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本《泰坦尼克号》节选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过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本主题和自己的思考,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探究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提交个人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泰坦尼克号》文本,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教学延伸1. 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版本《泰坦尼克号》,对比文本和电影的差异,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2)能够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能够解读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善恶、爱情与牺牲等主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3)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1)电影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

(2)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的解读。

(3)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了解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

(2)阅读相关的小说或剧本,了解电影的原著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爱情、牺牲和人性的主题。

2. 观看电影片段:(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关键片段。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杰克、露丝、卡尔等。

(2)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4. 解读象征意义:(1)引导学生解读电影中的象征元素,如泰坦尼克号、海洋等。

(2)探讨象征元素背后的深层主题和寓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泰坦尼克号》(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泰坦尼克号》节选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电影的魅力”第二节“经典电影分析”,详细内容为分析《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泰坦尼克号》电影的背景、导演及主要演员;2. 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使学生理解电影的魅力所在;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电影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影中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影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电影片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预告片,引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介绍电影的背景、导演和主要演员,讲解电影中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影中的经典片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4. 例题讲解:选取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电影中的其他场景进行分析;六、板书设计1. 电影背景:《泰坦尼克号》导演、演员;2. 场景设置:船难、爱情;3. 人物塑造:杰克、露丝;4. 情感表达:牺牲、勇敢、爱情;5. 电影魅力:经典、感人、艺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泰坦尼克号》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感人的场景,分析其情感表达;2. 答案要求:包括场景描述、情感分析、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泰坦尼克号》完整版,深入了解电影的艺术魅力,提高电影鉴赏能力。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电影作品,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重点: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是《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核心要素,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泰坦尼克号(节选) 卡梅伦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掌握电影剧本的一般常识。

2.继续学习文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故事,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主人公面对死别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继续培养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残骸(hai2):人或动物的尸骨,也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2)苍穹(qiong2):天空(书面语)。

(3)蠕动(ru2):像蚯蚓爬动那样动。

(4)冰碴(cha2):冰的小碎块。

(5)掰开(bai1):用手把东西分开。

二、导人电影<泰坦尼克号>是1998年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大片,以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海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叫杰克,女主人公叫罗斯。

故事是以回忆的形式写成的,老年罗斯来到泰坦尼克号的打捞现场,观看打捞的情况,于是回忆了1912年4月自己在船上的难忘经历:贵族小姐罗斯与未婚夫卡尔登上了豪华的泰坦尼克号轮船,他们正准备去美国。

平民小伙子杰克靠赌博赢来一张三等船舱的船票,在开船前五分钟赶到,乘船去美国。

轮船载着两千多名乘客在大海上航行。

由于罗斯对卡尔毫无感情,并厌倦了贵族阶层虚伪、沉闷、无聊的生活,正要投海自杀,被平民小伙子杰克冒死救起,于是两人逐渐产生爱情。

当罗嘶正感受着生的美好的时候。

海难发生了……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共八个镜头。

讲述的是沉船后他们漂浮在冰冷的海水里的故事。

三、正课 1.师:课文是电影分镜头剧本,我们先来看看每个镜头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 288:海上,杰克和罗斯在水中漂浮,杰克要罗斯答应永远不放弃。

289:五等官员洛指挥救人。

290:14号艇在海面搜索救人。

291:罗斯神志模糊,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悲伤、绝望,在极度虚弱中想起答应杰克的话,使劲喊。

292:救生艇听到声音,转舵。

293:罗斯掰开杰克的手,放开他。

她游到怀尔德的尸体旁。

抓过他的哨子使劲吹。

294:救生艇划过来救起了她。

295:老年罗斯讲述海难中死亡的人数。

2.师:一个个镜头切换,叙述了杰克和罗斯生死诀别的动人情景。

也叙述了在灾难面前一些勇敢的人设法救人的高尚行为。

面临生死。

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会真实地显露出来,面临生死,对一个人都是大考验,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考验中,杰克是怎样的人?罗斯是怎样的人?洛是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杰克年轻、开朗、乐观,他深爱着罗斯。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泡在刺骨的海水里,明知自己不会坚持很久了,但他却阻止罗斯说告别的话,他以自己仅剩的一点活气断断续续说话,鼓励罗斯坚持下去,并要她发誓永不放弃。

面对死亡,他毫无惧色,却尽力要别人活下去;面对死亡,他平静、坦然,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他对罗斯说:“船票把我带到你面前,我感激不尽,罗斯,我感激不尽。

”正因为他有充实无憾的人生,因为他执着地爱着罗斯,所以他才有平静坦然的面对死亡的心态。

他对生死的态度,对罗斯的遗言,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勇敢、诚挚、开朗、乐观,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罗斯原是个贵族小姐,当她抵挡不住冰冷的海水,感觉快要冻死的时候,她对杰克说:“我爱你,杰克。

”这个爱的表白,是冲破等级观念的心灵的表白。

她放弃了作为百万富翁之子的未婚夫,而选择平民小伙子杰克,并在临死时再一次作了这样郑重的表白,可见她是真心爱着杰克,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她是个追求健康、真实的人生的贵族的叛逆者,这是很令人尊敬的。

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她“所有希望、愿望、志气都化为乌有。

”“她闭上眼睛。

她太虚弱了,似乎连尝试的理由都不存在了。

”我们看到她是要彻底放弃了。

可是“后来……她猛然睁开眼睛”,“她突然抬头”,“她使劲吸一口气,再喊”,并默默地说:“我不放弃,我保证。

”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们看到她是个勇敢明智的人。

在死可以解脱一切的时候,选择死是最简单方便的。

可她想起杰克的话,想起自己的诺言,想到活着才是对杰克最好的纪念,她又毅然选择了艰难的生,并且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获救。

罗斯的生死选择,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永远不放弃。

洛是五等官员,在灾难面前,
“他以惊人的魄力让每个人把船排在一起……腾出他的14号艇”,带着几个水手去救人。

这是何等的魄力啊。

文中说他“是个爱冲动的年轻的威尔士人”,这是高尚的冲动,我们多么希望有这种冲动的人多一些啊。

大家都能为受难的人想想,都能为他们做些事,也许死难的人数会减少一些吧。

当我们看到课文末尾老罗斯的那段话:“二十只救生艇在附近飘荡,只有一只返回头。

一只……六个人包括我在内得救。

一千五百人中的六个……”,我们不禁要说:洛,是人类的义勇者1 3.师: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死。

讨论并归纳:(1)生得充实,才能死得坦然。

所谓“死而无憾”说的正是此意。

(2)生命是美好的,永远不放弃。

但只有一线生机的时候,要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正所谓“舍身取义”者也。

……
四、小结电影文学剧本和用于拍摄的分镜头电影剧本,在表述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

《一个都不能少》属于前者,《泰坦尼克号》属于后者。

后者多了一些关于电影拍摄的技术说明,如“外景”、“内景”、“切”、“盘旋俯摄”、“罗斯的视点……慢动作”、“特大写”等等,这些电影特有的技术手段的说明,可以使读者更真切细腻地感受到画面的形象特点。

突出电影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