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X线诊断

合集下载

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0例分析

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0例分析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0 6— 0 4 4— 0 2
溃疡 性结 肠 炎 ( U C) 主要 发 生 在 结 肠 黏 膜 及 黏 1 3例 ( 占4 3 . 3 3 %) , 女 1 7例 ( 占5 6 . 6 7 %) ; 年龄 l 4 膜下层, 与克罗恩病 ( C D) 并 称 为 炎 症 性 肠 病 影对 溃疡 性结 肠 炎 ( U C) 的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报 道 较 少 。溃疡 性结 肠 炎是 一 种 慢 性 非 特 异性 结 肠 炎症 ,
发 病率有 明显 增加 趋势 J 。x线检 查 有一 定共 同表 里 的粪便 尽量 排 空 , 以做 好 检 查 前 的肠 道 准 备 。在 现, 有 时不 易 区分 , 应结 合 病 史 、 化 验 和其 他 临 床 检 接 受检 查 的当天 , 患者禁 水 、 禁 食 。检查 所 用造 影剂
的关 于溃 疡性结 肠炎 的 临床 诊 断标准 j 。所 有 患者 都接 受 电子结肠 镜检 查或 者手 术后确 定 诊 断为 溃疡 1 . 3 肠气 钡双 对 比检查 方 法 在 接 受肠 气 钡 双 对 比造 影检查 之 前 的一 天 , 通 过 口服 泻 药将 患者 肠 道
其发 病机 制 至今 仍 未 完 全研 究 清 楚 。在 临床 上 , 溃 性结 肠炎 。 疡 灶 。本病在 欧 美 国 家发 生 较 多 , 近 年 来 我 国的
重, 也 可 出现发 热 、 贫血 、 消瘦 等 全 身 症 状 。患 者 可
以解 除 胃肠 道痉 挛 。患 者 首 先 取 侧 卧 位 , 将 钡 剂 和
以 出现 腹部 疼痛不 适 以及反 复发作 性 的黏液 血便 等 适 量 的气体从 患 者 的肛管 中灌 人 体 内, 然 后 通 过 改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内吸收、分解和消化食物的重要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这些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溃疡、炎症、息肉、肿瘤等。

为了及时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溃疡病: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溃疡形成。

在胃镜检查中,可以看到胃内粘膜破损处形成的溃疡,影像学上呈现为局部粘膜纹理中断、溃疡边缘清晰、溃疡基底平坦等特征。

2.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

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肠道壁增厚、粗糙、肠腔狭窄、形成憩室等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3. 胃肠道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通过钡餐造影、超声、CT、MRI等手段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肝胆胰疾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胆结石、胰腺炎等。

通过B 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胆、胰的形态结构、大小、密度等,辅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计划。

5.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因肠道肿瘤、炎症、粘连等引起。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液体、扭转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方案。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X线造影:适用于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检查。

通过口服或灌肠摄入含有造影剂的饮料或溶液,借助X线设备观察器官的解剖结构、形态及功能状态,检测功能和病变。

2.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安全无创伤。

适用于胆囊结石、肝囊肿、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可以观察器官内结构、血流情况、异常回声等。

3. CT扫描:可以全方位快速准确地显示消化系统结构,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提供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医生分析和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

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下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过敏和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病情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等。

(2)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隐痛或绞痛。

直肠受累时有里急后重。

(3)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为血水样便。

腹泻的量、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便血量也反映病变的轻重。

(4)肠外表现:部分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关节炎等。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快,血浆蛋白低,α和γ球蛋白可增高。

(2)大便检查黏液脓血便,有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复培养阴性。

(3)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颗粒状。

有散在的糜烂、溃疡,覆有黏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可见直肠溃疡、假息肉及黏膜桥形成。

(4)黏膜活检:呈炎症反应,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性等。

(5)X线检查:钡剂灌肠示肠袋分布失去正常的规律性与对称性,或变浅甚至完全消失,成为边缘平滑的管状肠腔。

黏膜皱襞紊乱,可完全消失、变平。

肠管边缘模糊,出现纤细或粗大的锯齿状边缘。

有假息肉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影。

3.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假性息肉、癌变及结肠狭窄、肠梗阻、肛门脓肿及瘘管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或严重者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热量的食物。

对重症伴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1)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及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要注意大剂量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结肠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常见的结肠疾病包括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

影像学诊断在结肠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征。

1. 结肠炎的影像学诊断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常见的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影像学诊断主要通过胃肠道钡剂造影、结肠镜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 胃肠道钡剂造影是一种常用的结肠炎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饮服含有钡剂的溶液,结合X线摄影来观察结肠的形态和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是结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和狭窄等变化。

克罗恩病则表现为结肠长段性的炎症和溃疡,可伴有狭窄、结肠壁增厚等。

- 结肠镜是一种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将柔软光纤镜头插入直肠,可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细微变化,如溃疡、充血、出血等。

结肠镜还可以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肠镜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技术。

对于结肠炎的诊断,CT可以显示结肠壁增厚、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等病变。

此外,CT还可以评估结肠周围的结构是否受累,如腹腔、盆腔的炎症和脓肿等。

2. 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诊断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结肠的内腔。

结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

影像学诊断包括结肠镜和CT。

- 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内的息肉病变。

腺瘤性息肉常呈圆形或息肉状隆起,黏膜表面光滑。

非腺瘤性息肉则常呈斑点状或小叶状的凸起,黏膜表面不规则。

- CT也可以用于结肠息肉的诊断。

影像上息肉呈圆形或隆起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对于大肠息肉,CT可以评估其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累及情况。

3. 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结肠癌是指结肠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结肠镜、超声检查和CT。

内科主治医师-306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炎症性肠病二

内科主治医师-306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炎症性肠病二

内科主治医师-306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炎症性肠病二[单选题]1男性,28岁,黏液脓血便2年,伴里急后重感,查体:一般状态佳,左下腹轻度压痛左下腹轻度压痛(江南博哥)进一步做最合适的检查是A.血沉B.血清α2球蛋白测定C.粪便检查D.结肠镜检查E.腹腔镜检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疼痛怀疑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直肠逆行向近端扩展;使用结肠镜可以直观观察结肠的变化,同时可以取活检,继而确诊。

故正确答案选D[单选题]3.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规律是A.腹痛-便意-便后缓解B.腹痛-进餐-缓解C.腹痛-便意-便后加剧D.腹痛多遍及全腹E.腹痛-活动-缓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所以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而不是遍及全腹的腹痛,有明显的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而腹痛,进食-缓解见于溃疡病;腹痛-便意-便后加剧的规律很少见,不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单选题]4.重型溃疡性结肠炎首选的药物是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水杨酸柳氮磺胺毗咤C.免疫抑制剂D.乳酸杆菌制剂E.抗生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度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度患者及急性暴发型患者。

故本题选A。

[单选题]5.克罗恩(CrOhn)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腹腔内脓肿B.吸收不良综合征C.肠梗阻D.大量便血E.发生癌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克罗恩病(克隆病)的并发症中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

[单选题]6.女,33岁,反复腹泻1年,间有脓血便,粪培养阴性,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腹部CTB.腹部平片C.钢剂灌肠造影D.结肠镜检查E.X线胃肠钢餐检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题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可能性大。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体会

Abs r c : n or e t d s u s t a t I d r O i c s X— a ag r y di notc va ue f c ou c on ts. n t s ap X— ay m a f s a i s 7 i l or uler s ol ii I hi p er r nie t ton of 2
CHEN ix a g,S J— in HA if n Ru—a g
( a jn opi l N ni g H s t a l tr r to 2 TCM n se nM e iie ne g ain o’ a d l tr d cn ,N a jn Me ni g,. a g u 2 0 1 ,Ch n ] n s 1 0 4 i痛 及 里 急 后 重 。 可 出 现 发 热 、 血 、 瘦 常 也 贫 消
等 全 身 症 状 。病 程 多 较 长 , 达 1 可 0a以 上 , 特 征 为 发 作 期 与 其 缓 解 期 交 替 出 现 。南 京 市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消 化 科 近 年 结 肠 X 线 检 查 阳性 病 例 中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有 7 2例 , 均 被 临 床 证 实 。 且 其 中男性 3 4例 , 龄 2 ~ 8 年 O 2岁 ; 性 3 女 8例 , 龄 2 ~ 8 年 2 9岁 , 男 女 比例 约 为 1: . , 致 相 当 。但 在 3 4 0岁 年 龄 段 溃 疡 性 1 1大 0 4 结 肠 炎 的 阳性 病 例 较 多 , 有 4 共 2例 , 5 . 。 占 83
缘 毛 糙 或 高 低 不 平 , 现 深 浅 不 一 小 圆 形 充 盈 缺 损 , 壁 的 出 的 肠
定 共 同表 现 , 时不 易 区分 , 结 合 病 史 、 验 和其 他 临 床 检 有 应 化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简介【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

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

病理漫长, 常重复发作。

本病见于任何, 但20-30岁最多见。

编辑本段病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

虽有多种学说, 但当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

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 病毒的原因也不象, 因为疾病不会传染, 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

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 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为3.8/10万, 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 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

另外, 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它报道为1.3。

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

再者,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进。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再者, 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

另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

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 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

事实上, 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 IgA运输正常, 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

因此, 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 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 肠道菌群失调后, 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 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血常规、便常规、血沉、滑液细菌培养、钡餐、CT检查、MRI、结肠镜检1.血常规及血沉贫血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在病情活动期,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2.大便常规粪便中有血、脓和黏液。

大便培养和孵化,无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血吸虫卵和毛蚴等特异性结肠炎的病原体。

3.生化学检查由于第Ⅷ因子活性增加,加速了凝血活酶的生成,可致高凝血状态,血小板数可明显升高。

严重者血清白蛋白降低,a1和a2球蛋白明显升高。

在缓解期,a2球蛋白增加,常为病情复发的信号。

本病发作时如γ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

严重病人可有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低血钾症。

4.免疫学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

但当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风湿病相重叠时,类风湿因子、LE细胞、抗核抗体或其他自身抗体均可为阳性。

IgG可正常,也可降低;IgA可升高,也可降低。

约半数病人E-玫瑰花结形成数降低,PHA试验降低,HLA-B27为阳性。

5.小儿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常规和培养以及完整的血常规。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时,可出现血沉增快、白细胞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明显增高、γ-球蛋白下降、免疫球蛋白IgE减少、T细胞及T细胞亚群数目下降,提示患儿病变部位有免疫复合物存在。

急性期反应物(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类黏蛋白水平)在克罗恩病患儿中90%升高,而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对少见。

在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期,可见到多形核粒细胞在炎症的肠段区域有积聚现象。

6.X线检查钡剂灌肠可见受累段结肠袋变浅、消失,边缘光滑或毛糙不齐。

多数浅小溃疡可使肠边缘显示有很多细毛刺状突出。

较大的溃疡可使结肠边缘出现一连串大小相仿、形似揿扣底的溃疡小龛,但较少见。

多见黏膜排列紊乱,粗细不一或模糊不清。

亦可出现较深的溃疡,这种溃疡周围有一小圈透亮的黏膜水肿,中央有细点状钡剂存留,为溃疡所在的小龛。

双重对比显示溃疡更为清楚,多数细小溃疡可使结肠边缘失去正常的光滑细线状态,而显得粗糙不平,如同一层细皱纹纸,细小突出的部位即为龛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5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资料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进行诊断。

结果对50例患者溃疡性结肠炎都做出了正确诊断。

结论掌握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大大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x线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病因尚不明的慢性炎症。

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大多数在22岁-45岁之间,男性和女性均无明显差异。

病变多发生在结肠下段,也有累及整个结肠的。

其病情顽固,病程一般较长,经常反复发作。

下面将我们近年来临床结合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

发病年龄均在22岁-60岁之间。

其中:22岁的有2例、25岁的有4例、29岁的有5例、31岁的有8例、35岁的有3例、38岁的有5例、42岁的有5例、45岁的有3例,49岁的有4例、50岁的有3例、55岁的有3例、58岁的有3例、60岁的有2例。

1.2临床表现本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是腹泻,症状表现轻的,每天都要便4-5次;症状表现较重的,每天要便10次以上。

而且便稀、便急。

有时便中有脓血和粘液。

经常
慢性腹痛、身体消瘦无力。

病情顽固、病程较长。

本组50例患者中,患结肠炎3年的有18例、5年左右的有21例、10年左右的有11例。

1.3检查方法采用500毫安x线电视透视机,进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

1.4x线检查表现本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肠道有功能性改变,可见病变肠段痉挛收缩,肠腔向心性狭窄,有的结肠袋变浅,有的消失,钡剂通过病变肠管时速度加快,排空也随时加快。

这些变化多发生于左侧结肠及其远端部位,有的也发生于全部结肠。

有时还可见到病变局限于某一段肠管或分段性改变。

此期肠粘膜皱襞粗细不一,排列紊乱不齐,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肠管中的钡剂也有排出缓慢的时机,肠壁运动功能减慢,肠管病变区可见有小的溃疡形成。

在充盈象上可见肠管轮廓、边缘呈锯齿或巨刺样突出。

在钡剂排除后粘膜象上可见肠管内有多个小斑点状钡剂停留,小斑点均为小溃疡影存在。

在气钡双重造影时,可见结肠边缘毛糙不平。

同时还可见肠管边缘高低不平,出现深浅不等的小圆形充盈缺损,显示粘膜皱襞粗乱,肠管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颗粒样小充盈缺损。

病情较重者可见其肠壁广泛纤维化,肠腔狭窄、肠管变短,正常结肠袋消失、肠管变硬直,肠管的舒张度和收缩度均不佳,韧性减少。

1.5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病理变化是结肠粘膜的广泛性充血,继而粘膜水肿、肥厚、脆性增高,轻微触擦即可
引起出血。

此后,粘膜下发生多数个小的脓肿,小脓肿破裂后即形成无数的出血性溃疡。

溃疡先沿结肠的纵轴发展,相继融合形成广泛而不规则的大片溃疡。

较严重者仅见散在的粘膜或几乎没有完整的肠粘膜。

溃疡一般较浅小,可以愈合。

少数严重病变,溃疡深入可穿破肠壁,形成瘘管或脓肿。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残留的未被破坏的粘膜修复旺盛,大量增生,从而形成大量炎性息肉。

病变后期,由于肠管的修复又可产生纤维组织增生及疤痕收缩,使肠管变窄、缩短、肠壁变硬。

按照发病部位及分布情况,溃疡性结肠炎可分为三个病理类型:①远端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发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并可向上侵犯降结肠,以致整个结肠。

②节段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自结肠的某一段开始,而直肠乙状结肠早期并不受累,到晚期才蔓延全结肠。

③溃疡性回肠、结肠炎,病变较广泛,结肠和回肠末端同时受累。

2讨论
2.1目前患结肠炎的患者较多,然而在检查诊断时,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分清结肠炎是细菌性的、过敏性的、还是溃疡性的,不要混为一团,要为临床及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2.2检查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时,我们医生必须耐心、慎重、精心观察、认真进行诊断。

2.3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x线钡餐造影是比较理想、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2.4临床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好、诊断率
高。

经济、方便,患者都能接受。

2.5溃疡性结肠炎病情顽固、反复发作,患者非常痛苦,我们一定要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痊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