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D-SCDMA关键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3.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和技术介绍.1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2 TD-SCDMA系统概述.2.1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概括地讲,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有:1. 工作频率: 2010~2025MHz2. 载波带宽: 1.6MHz3. 占用带宽: 5MHz (容纳三个载波,即1.6MHz×3)4. 每载波码片速率: 1.28Mcps5. 扩频方式: DS , SF=1/2/4/8/166. 调制方式: QPSK7. 帧结构:超帧720ms, 无线帧10ms8. 子帧: 5ms9. 时隙数: 710. 支持的业务种类:* 高质量的话音通信* 电路交换数据 (与当前GSM网络9.6Kbps兼容)* 分组交换数据(9.6~384Kbps,以后达到2Mbps)* 多媒体业务* 短消息11. 每载波支持对称业务容量:每时隙话音信道数:16 (8Kbps话音,双向信道,同时工作;也可以用两个信道支持13Kbps话音)每载波话音信道数:16×3=48 (对称业务)频谱利用率: 25Erl./MHz12. 每载波支持非对称业务容量:每时隙总传输速率:281.6Kbps (数据业务)每载波总传输速率:1.971Mbps频谱利用率: 1.232Mbps/MHz13. 基站覆盖范围:在人口密集市区: 3~5Km (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条件决定)在城市郊区;适当调整时隙结构可达到10~20Km (与FDD制式相同)14. 通信终端移动速度: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经过仿真,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50km/h。

15.具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 支持与GSM/MAP、CDMA/IS-41核心网的连接* 支持与GSM系统间的切换及漫游* 具有与WCDMA(FDD 或TDD)相同的高层信令及网络结构* 支持核心网向全IP方向发展3.2.2 TD-SCDMA主要技术特点及优势根据ITM-2000的技术规范,为满足ITU规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我们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许多国际上最新的先进技术,达到最大的系统容量、最高的频谱利用率、最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以适应以后发展的非对称数据业务、宽带多媒体和话音业务的需要。

TD-SCDMA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TD-SCDMA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TD-SCDMA基本原理
TD-SCDMA物理层结构
下行导频时隙DwPTS

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 该时隙由96 Chips组成: 32用于保护;64用于导频序列;时长75us 32个不同的SYNC-DL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 为全向或扇区传输,不进行波束赋形。
TD-SCDMA基本原理
TD-SCDMA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基础
扩频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在发信机部分如何产生宽带的扩频 信号,在收信机部分如何解调扩频信号。根据通信系统产生扩 频信号的方式,可以分为: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 跳频扩频系统 跳时扩频系统 线性脉冲调频系统 混合扩展频谱系统。 由于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是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因此 下面仅对该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TD-SCDMA发展概述
TD-SCDMA频谱划分
目录
TD-SCDMA发展概述 TD-SCDMA基本原理 TD-SCDMA关键技术
TD-SCDMA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基础
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围绕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有效性是指通信系统传输信息 效率的高低,即怎样也最合理和最经济的方法传输最大数量得 信息。可靠性是指通信系统可靠的传输信息,即收到的信息最 大限度地与发出的信息相符合。有效性是用传输速率来衡量的, 可靠性是用信息传输的差错率来描述的,因此传输信息的可靠 性是决定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扩 频通信是指将传输信息信号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扩展 后成为宽频带信号,然后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用相 应的技术和手段将其扩展的频谱压缩,恢复为原来待传输信息 信号的带宽,从而达到传输信息目的的通信系统。 。

TD-SCDMA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TD-SCDMA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15
CDMA扩频通信
多址技术:区分不同用户
频分多址
时分多址
16
码分多址
CDMA扩频通信
系统结构

信源

编码
信道 编码
数字 调制
扩频
加扰
脉冲 成型 滤波
D/A 转换
Bit 比特
Symbol 符号
Chip 码片

信源
宿
解码
信道 解码
数字 解调
解扩
解扰
噪声
空中信道
脉冲 成型 滤波
A/D 转换
17
CDMA扩频通信
TD-SCDMA系统中的资源单元
一个信道就是载频/时隙/扩频码的组合,也叫一个资源单位(Resource Unit) 。 一个16位扩频码划分的信道是最基本的资源单位,即BRU。 下行信道固定SF = 1,16;上行依据业务不同,SF可取1,2,4,8,16
基本资源单元 BRU=RUSF16
37
RU速率计算
如果扩频因子为SF=16,采用QPSK调制方式,则每码道承载的毛
速率(即BRU毛速率)为17.6kbit/s。计算公式如下:
38
附-数字调制
QPSK数字调制就是把2个连续的二进制比特映射成一个复数值的数 据符号,映射关系见下图:
39
不同RU速率
考虑到实际中存在冗余,BRU纯速率=17.6/2=8.8kbit/s
TD-SCDMA关键技术
12
TD-SCDMA关键指标
TD-SCDMA与其他两个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13
TD-SCDMA关键指标
业务容量指标对比
WCDMA (10M频带)
5MHz 上行 5MHz下行

中国移动TD-SCDMA介绍

中国移动TD-SCDMA介绍

可视电话(new)
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集图像、话音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可以实现人们面对面的实时沟通,即通话双方在通话过程中 能够互相看到对方场景,近年来已在远程会议、远程教学、 远程医疗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客户可以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可视电话。 当网络不能支持或通话对方手机不能支持时,通话可自动回 落为普通语音通话。 面向客户: 此业务向所有中国移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 商用客户开放。
TD-SCDMA全球网络建设:
TD-SCDMA的实际网络速度可达384Kbps。全球已 建成207个HSDPA网络、51个HSUPA网络,其中 135个HSDPA网络支持3.6Mbit/s的传输速率,55个 HSDPA网络支持7.2Mbit/s的传输速率,而国内的 TD-HSDPA网络支持下行上网速度可达3.6Mbit/s (实际速度也可达1~3Mbit/s),上行速度也可达 384kbit/s,可与有线宽带相媲美。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表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HSUPA: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 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
数据上网(new)
TD-SCDMA数据上网是面向商务人士与集团客户推 出的基于笔记本电脑或PDA终端通过GPRS无线接 入互联网/企业网,获取信息、娱乐或移动办公业务 的业务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D-SCDMA数据上网突破了移动终端 接入Internet必须依赖网线或电话线的束缚,您可随 时随地将您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方式接入Internet, 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提供解决方案。
TD-SCDMA技术
TD-SCDMA是集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 频分多址(FDMA)等技术优势于一体,采用智能天线、联合 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 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具有系统容 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移动通信技术。 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与 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并称为3G时代主流 的移动通信标准。

TD-SCDMA的几项关键技术简介

TD-SCDMA的几项关键技术简介

TD-SCDMA的几项关键技术简介摘要:2009年1月,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3G技术正式开始商用。

拥有国内移动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获得了TD-SCDMA牌照。

TD-SCDMA是中国百年电信发展史上第一个自主的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三个主流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几项关键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3G;TD-SCDMA;关键技术TD-SCDMA是一种集多种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1关键技术一:时分双工(TDD)越来越多的非对称包交换和互联网业务的典型特点是上下行链路负载业务量的不对称性,根据TDD发送和接受在同一频带(不成对)的不同时隙内进行的特点,在上下行链路间的时隙分配方式上设置一个灵活的转换点实现切换,即在周期性重复的时间帧里传输TDMA突发脉冲的过程中,通过周期性转换传输方向,在同一载波上交替进行上下链路传输的调整,自行解决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及其他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需求问题。

并且该方式无需提供成对频段,可以降低用户检测器的复杂度;对称电波的传播特性还便于利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达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2关键技术二:CDMA的同步CDMA的同步是通过对系统帧结构的设计和一个开环/闭环的同步控制机制,使移动台动态调整发往基站的发射时间,使上行链路各终端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这样可使采用正交扩频码的各码道在解扩时完全正交,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多址干扰,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还可以简化硬件,降低成本。

移动台从基站接收到的DwPTS中获得基站要求的UpPTS的到达时刻,再利用开环控制的方法,根据移动台所接收到的DwPTS的信号强度来估计与基站的距离,获得估计的信号发射提前量。

同时,基站获得UpPTS中确定其到达时刻和所要求同步的时刻之差,接收到的功率电平和所需电平之差,以及此信号的达到方向,并将此同步和功率控制信号在下一个下行帧的FACH中传送到移动台(闭环控制)。

TD-SCDMA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_20080728

TD-SCDMA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_20080728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动态信道分配
WCDMA中没有TD中的多种多址方式,而且其扩频增益比较大,不需 要DCA来提高链路质量。
9 难以定量分析 DCA 对覆盖与容量的影响 9 难以定量分析 DCA 对覆盖与容量的影响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29
接力切换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30
动态信道分配与接力切换对覆盖与容量的影响
资源规划-时隙配置
▪ 异载波配置
– 从载波分离的角度可以使用3:3或者2:4的时隙配比 – 限于设备能力,所有载频需采用相同的时隙配置
▪ 典型不共载波配置方式
C1 TS0(D) BCH FACH PCH PICH FPACH C2 TS0(D) 特殊时隙 特殊时隙 TS1(U) HS-SICH (3*1BRU) 伴随DPCH TS2(U) DPCH TS3(D) HS-DSCH TS4(D) HS-DSCH TS5(D) HS-DSCH TS6(D) HS-SCCH (3*2BRU) 伴随DPCH
* 目前,厂商仅实现了2010~ 2025MHz频段设备,共9个频点。目 前仅T3G有计划开发1880~1920MHz 频段终端芯片(2008年) * 2300~2400MHz频段被军队导航、 雷达等宽频带设备占用;1880~ 1920MHz中1900~1915被PHS占用。 * 终端邻区异频检测能力
N频点优点
¾ 多载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¾ 公共控制信道可使用较高功率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35
TD-SCDMA系统间的干扰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36
UP-shifting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37
UP-shifting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
38
TD-SCDMA关键技术小结

TD—SCDMA关键技术与主要射频指标

TD—SCDMA关键技术与主要射频指标
分 (D A) 、时 分 (DMA) 、码 分 ( MA)和 FM T CD
在T D 式下 ,可 以方便地实现上/ D模 下行链路 间 的灵活切换。这一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在上/ 下行链
空分 (DMA)四种 多址 接入 技术 的优势 ,全面满足 路 间的 时隙分配 可 以被一 个灵活 的转换 点改 变 .以 S IU T 提出的I -2 0 要求 与WC MA、c ma0 0 MT 0 0 D d 2 0 并 满足不 同的业 务要求。T — CD 技术 ,通过灵活 D S MA 称为主流的3 技术标 准。 G T - C MA的关键技术 .如时分双 工 (D D SD T D)、 地改 变上/ 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可 以实现 3 时代的对称 G 和非对称业务 。合适 的T —S DMA时域操作模式可 D C
智能天线 ( SA)、联 合 检 测 ( D) 、上 行 同 步 自行解 决所有 对称和 非对称业 务 以及 任何 混合业务 J
下行链路 资源分配问题。每个子帧有两个上下 ( SC)换 的上/ (H B O),可使系统容量、性能有很大提 升。此外 , 行转换点S ,第一个 转换 点固定在D T 结束处 , P WP s
户业务 .T -S D D C MA采用T D D 方式 .可 以通过 调整 稳定能力 .有时也用频率稳定性 (rqec s bly F uny t it ) e a i 业务切 换点来 进一步提 高容量 .对 无线电频率 利用 表 示 。 较 为 灵活 .使 其 无 线 电频 率 利 用率 得 到 进一 步 提 升。

() 2 最大 输 出功率 ( X mUm U P Ma i O t Ut
定 义 :在指 定参 考条 件下 .在 天线接 口处 一个
TD—S CDMA的 无线 电 频 率利 用 率 高 .可 较 p we , o r Pma x)

TD-SCDMA关键技术

TD-SCDMA关键技术

第四章TD-SCDMA 关键技术4.1TD-SCDMA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4)4.2联合检测 (5)4.2.1CDMA系统中的干扰 (5)4.2.2联合检测的定义 (6)4.2.3联合检测的基本原理 (7)4.2.4系统实现中用到的联合检测 (8)4.2.5联合检测的优点及发展 (10)4.3智能天线技术 (11)4.3.1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 (11)4.3.2智能天线的优点 (12)4.3.3智能天线的技术与实现 (14)4.3.3.1 智能天线系统的组成 (14)4.3.3.2 智能天线系统的技术实现 (17)4.4上行同步 (31)4.4.1上行同步概述 (32)4.4.2上行同步建立 (33)4.4.3上行同步保持 (34)4.5接力切换 (35)4.5.1切换的基本概念 (35)4.5.2TD-SCDMA系统中的切换 (37)4.6软件无线电 (53)4.7功率控制 (53)4.7.1功率控制的目的 (53)4.7.2功率控制类型 (55)4.7.3内环功率控制的实现 (57)4.8动态信道分配 (58)4.8.1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58)4.8.2动态信道分配 (61)4.9本章练习 (62)本章目标:1. 至少说出TD-SCDMA 的三个关键技术2. 至少说出智能天线的三个特点3. 说出接力切换的与软切换和硬切换有何不同4.1 TD-SCDMA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用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关键技术:1:时分双工方式(TDD)2: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3: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4:上行同步(Uplink Synchronous)5: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6:软件无线电(Soft Radio )7: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8: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图 4.1TD-SCDMA系统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对于时分双工方式,我们已经在物理层原理一章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本章中就不做叙述了,下面我们从联合检测开始,给大家介绍其他几种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使用智能天线:
能量分布于整个小区内
状态的移动终端
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个
所有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均相
互干扰,此干扰是CDMA容 量限制的主要原因
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
Talk 干扰
自适应阵列基站
Talk 普通基站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基本原理

智能天线是一个天线阵列:它由

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小巧
的基站,降低成本
U 上行
U D 下行 未使用
目录
TDD技术 同步技术(比 较重要) 智能天线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接力切换技术 功率控制
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

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必考)
基站间的同步(Synchronization of Node Bs) 基站与移动台间上行同步(Uplink Synchroniz技术分类
技术实现简单导致信 噪比恶化,系统性能 和容量不理想
充分利用MAI,一步 之内将所有用户的信 号都分离开来的一种 信号分离技术
单用户检测 抗干扰技术 多用户检测 干扰抵消
充分利用MAI中的先验 信息而将所有用户信号 的分离看作一个统一的 过程的信号分离方法 基本思想是判决反馈,它首先 从总的接收信号中判决出其中 部分的数据,根据数据和用户 扩频码重构出数据对应的信号, 再从总接收信号中减去重构信 号,如此循环迭代
n:噪声 e:接收到的数据序列
A是系统矩阵,由扩频码c和信道脉冲响应h决定 扩频码c已知
信道脉冲响应h利用突发结构中的训练序列
midamble求解出:emid = Gh + nmid
其中:G由Midamble码构造的矩阵; emid 接收机接收到总信号中的Midamble部分
Data
Midamble
智能天线技术
下行链路处理

首先对用户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然
后根据用户分配的码信息和小区信息进行扩频加扰,
形成用户的发送码片信息。

然后根据上行链路中确定的用户DOA,选择下行波束 赋行的权值,对用户进行下行波束赋行,以便形成用 户的发射波束,达到空分的目的,并最终生成用户待 发送的各个天线上的基带信号。
TD-SCDMA关键技术
中兴通讯学院 TD&W&PCS无线团队
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将会:
了解TD-SCDMA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掌握各种关键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了解各种关键技术对规划组网的影响
目录
TDD技术 同步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接力切换技术 功率控制
TDD技术
TDD技术

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 无需具 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
时分双工 (T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节约频率资 源)

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臵
时隙,优化频谱效率
DUDDDDDD 频分双工 (F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 D DDDDDD

上行和下行使用同个载频,故 无线传播是对称的,有利于智 能天线技术的实现
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基站间同步

TD-SCDMA系统的TDD模式要求基 站之间必须同步
同步目的:避免相邻基站的收发时
BS2
隙交叉,减小干扰
基站间同步: 系统内各基站的运行采
用相同的帧同步定时
同步精度要求:几微秒 同步方法: GPS 网络主从同步 空中主从同步
BS0
BS1
G
BS0 BS1 BS2
各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UE上行同步过程
手机发射信号
: :
信道估计 h2 : : 信道估计 hN
天线 Ka
: :
...
同步算法和同步 命令生产
发同步调整 命令SS
目录
TDD技术 同步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接力切换技术 功率控制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的作用

使用智能天线:
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

非线性联合检测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块均衡法(MMSE-BDFE) 迫零判决反馈块均衡法(ZF-BDFE) 根据目前的情况,在TD-SCDMA系统中,采用了线性算法的
一种,即迫零线性块均衡( ZF-BLE)法。
联合检测技术
TD-SCDMA系统适合采用联合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在TD-SCDMA系统实现的优势
b
(k) . . .
n e
d (1) ^
滤 波 器
d (k)
c (k)
. . .
h( k )
b (K)
. . .
. . . (k) d
^
. . .
d(K)
d (K) ^
c (K)
h( K )
e1 = c1* (h1c1*d1+h2c2*d2 +h3c3*d3 +n) e2 = c2* (h1c1*d1+h2c2*d2 +h3c3*d3 +n) =>
多个天线单元组成,不同天线单
元对信号施以不同的权值,然后 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原理: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
信机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 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产生强方
向性的辐射方向图。
空分多址大大 增加系统容量
智能天线技术
上行DOA估计
上行DOA估计 d:平行上行信号路程差;
L:天线阵元间的距离;
测量
天线 1
信 道 估 计
联 合 检 测
信 道 解 码
天线 Ka
DOA估计
下行波束赋 形权值产生
天线 1
用户1数据产生
天线 Ka
用户K数据产生
联合检测技术

对基带信号进行D/A转换和上变频操作,最终由天线单
元发送出去。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的实现

上行方向,目的是将8路信号变成一路信号,一个用
户对于八根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相位不同,即不同的
相位角。将接收到的信号正弦波相位依次前移,通过 提供自适应权值进行同向合并。数字信号处理器是用 于信道估计,给自适应算法提供依据。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实现示意图
智能天线系统主要包含如下部分:(填空) •智能天线阵列(圆阵,线阵)、 •多RF通道收发信机子系统(每根天线对应一个RF通道)、 •基带智能天线算法(基带实现,各用户单独赋形)。
智能天线技术
上行链路处理

各个天线的射频(RF)单元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及A/D转
换,形成接收到的天线阵列基带信号。
Data
GP
Data
Midamble
Data
GP
emid=Gh+nmid
联合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原理---算法

线性联合检测算法
解相关匹配滤波器法(DFM)
迫零线性块均衡法(ZF-BLE):已实现 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块均衡法(MMSE-BLE):已实现 多小区联合检测: 消除邻小区强干扰
θ:来波信号方位角; cos θ =d/L
θ = arccos(d/L)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实现

上行波束赋形:借助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在入射角度
上的差异(DOA估计),选择恰当的合并权值(赋形
权值计算),形成正确的天线接收模式,即将主瓣对 准有用信号,低增益旁瓣对准干扰信号。

下行波束赋形:在TDD方式工用的系统中,由于其上 下行电波传播条件相同,则可以直接将此上行波束赋 形用于下行波束赋形,形成正确的天线发射模式,即 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低增益旁瓣对准干扰信号。
每时隙内码道数量少 计算量小
基站扰码短
AIR
上行同步
联合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对TD-SCDMA系统性能改进
能量

提高系统容量 增大覆盖范围 减小呼吸效应(使用了系 統聯合檢測和智能天線)
频率
能量
MAI
检测到信号


缓解功率控制精度需求
削弱远近效应
允许的信号波动
Frequency
联合检测技术
智能天线+联合检测
用户K 发射信号
天线 1
DAC/RF
w( K ,1)
...
w(1, Ka )
: :
天线 Ka
DAC/RF
...
w( K , Ka )
阵元失效补偿:阵元失效时的
应对措施
增强性赋形方案:增强多径时
加权向量计算
的赋形性能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性能分析

阵元个数会影响对干扰的抑制能力,影响容量和覆盖 8阵元阵列比单天线性能有9dB的增益
在以后的4个子帧内,基站用FPACH里的
随机接入SYNC1 ss
一个单一子帧消息向UE发射调整信息

同步的保持:
在每一上行帧检测Midamble,估计UE的
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偏移
立即在下一个可用的下行帧发射SS和
UE的上行突发
TPC命令进行闭环控制
同步技术
上行同步实现
TPC symbols 1 st part of TFCI code word 2nd part of TFCI SS symbols code word Data symbols Midamble Data symbols G P Data symbols Midambl e 3 rd part of TFCI code word SS symbo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