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校徽校标
七校联合办学

没有人的学校再美还不如个花园,没有景的学校人再多也就是个工厂,没有交流的学校再怎样不错也只能流于自我陶醉。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我眼中,江城七校魅眼三只,一只在风物,一只在人物,一只在学子相互交往中体现的大学人格与大学精神。
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大学,可后来觉得抱怨没有必要也不是件有益的事。能上国外的,或是京城沪上的名校当然更好,但若是考分不济或是实力不行来武汉这地方也不见得错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可能是因为与它长期相处产生了感情,但事实上相对与那些你未接触的,它未必优秀到足以让你喜欢。不过,这一假设不考虑也罢,因为谁也无法避免,我们既是自己学校的观察者又是其参与者。况且,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熏陶是不分学校的,校园文化本身的很多要素也不是那个学校专有的。正如我们可以铭记哈佛的“与真理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还可以内化为我们的做学问的原则。武汉七校,各有各的校训,各有各的校徽,校史,所处位置不同,建筑风貌也不同,但所有这些也都有共同点,比如校训所倡导的精神,对每一个学子都是有激励作用的。
2008-5-4 23:55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3楼
大学的魅丽之眼,在校训与校园精神中常有集中显露。七校中,校训最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他们的确有一种精神叫“勤耕力读”。而校园精神方面,在南望山脚下的中国地质大学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忠实实践者。这些精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其它五校也有自己的精神特色,但如果要用话语来形容我所认为的七校的精神气质,我想这很难,因为精神要体现出来不说也可以感受到,要是没有发现说出来也很难领会。
大学有了山有了水,按理说应当是很美丽的,可也未必,若山不绿,水不清,或是山不亲民,水不亲校,那也就只能望着山水兴叹罢了。每次进出大学后,总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即使是所说的七校也有很多病垢。不说历史,也不说教学科研实力,就是所能感受到的氛围与所能看到的风物也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地方。当然,人们都喜欢那些不辱文明的东西,我所欣赏的也常是那些闪耀着魅力的人物或风物。七校的魅眼,也常常就存在于此。
江西理工大学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22
VI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江西理工大学校徽江西理工大学校名。
12个知名logo诠释

12个知名logo诠释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华诞:1.徽标以60为设计主体,有机融入桃李、雏凤、彩带、校徽等形象,整体和谐自然;2.徽标整体形如桃李,寓意着我校成立六十周年以来栉风沐雨培育了一代代优秀学生,桃李满天下,校友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徽标中的数字“6”宛如一只展翅高飞的火凤,诠释了我校多年来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卓越精神;而数字“0”犹如一只慈祥厚爱的母凤,在回首深情凝望自己的孩子,正如我校对毕业学子寄予的浓浓关怀和深切情意!4.徽标笔触用彩带的形式来表现,凸显了校庆的欢乐,象征着吉祥与喜庆,整体色彩搭配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易识别。
二、伊利:三个月牙形:新LOGO由三道“月牙形”环绕而成:两条深浅不同的绿色代表着深远辽阔的草原;蓝色代表着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寓意健康与活力;白色代表着营养丰富的牛奶,红色的“伊利品牌”成长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绿地中。
两个汉字:“伊”在古代汉语中是“她”的意思,现在也是“你我她”的意思,“伊”利,就是利“伊”。
“伊利,大家得利”。
以人为本,是伊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个圆圈:整个LOGO以圆形为轮廓,表达了一种中国式的和谐与平衡。
灵动的圆形设计,既代表着伊利所倡导的生生不息的“绿色产业链”,又象征着伊利将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圈”。
整体而言,新LOGO既有对草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也有着与时俱进的开拓与创新。
对原标识(LOGO)的传承形状的传承:新LOGO由三道独特的月牙形环绕而成,传承了原LOGO的月牙形。
颜色的传承:新LOGO保持了原LOGO的“蓝、绿、白、红”的基本色。
寓意的传承:基本保留了“伊利”两个字的字体和寓意,“伊”利,就是利“伊”。
“伊利,大家得利”。
对原LOGO的增加蓝色月牙形中的阳光:与原LOGO相比,在蓝天和草原的元素之外,新LOGO增加了阳光的元素。
蓝色的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代表着健康与活力。
这些好看的大学校徽,每一个都想拿来当头像

这些好看的大学校徽,每一个都想拿来当头像作者:顾栀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1年第04期大学校徽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勋章,也是一所大学的代表性标志,其承载着厚重的校园精神文化底蕴,小小的图标里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缩影。
因为校徽承担着这种重要的任务,所以很多大学都会从构造、形態、寓意、美感上费尽心思地提高它的辨识度,提炼它的精神价值。
同时,校徽作为大学的“外貌担当”,常常被高考考生们设为自己的头像、壁纸、背景图,也被考生们视为是考上梦想大学的“精神御守”。
那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颜值与内涵俱佳的校徽吧!西藏地区一直以来民族传统色彩浓厚,西藏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
在校徽的设计上,西藏大学充分结合西藏地区长久以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校徽的色彩上选用黄色和蓝色进行搭配,在符合当地的文化色彩的同时,还展现了学校所在地的神秘与传奇的风格特色。
西藏大学校徽的外形采用标准的圆环形,寓意是学校希望学子们功德圆满、学业有成。
校徽的中心圆中的字体采用篆体,同时融入藏文字写法的特点构成“藏大”二字。
校徽的最外围的环形内文字采用的是“藏大”的藏文写法,表达西藏大学的国家级重点优势学科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藏大”二字视觉上展现沉稳、大气的特点,表达学校的师生都具有能吃苦、奉献、忍耐、团结的精神,同时呼应西藏大学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改革创新的办学宗旨。
东南大学的校徽可以说是众多高校校徽中的“优等生”,也许是整体设计契合年轻人的审美观感。
东南大学是一所“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于1902年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创办。
东南大学的校徽在1997年由东南大学艺术系的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
校徽的颜色选用了中国传统色——黄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表示学校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学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今仍风华正茂。
除了选用明亮的颜色,校徽的主体图案是东南大学里的大礼堂。
校徽整体造型选用同心圆与倒三角,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内部的倒三角的下面一角是冲破了内圆的,这体现东南大学“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的教育理念。
重庆理工大学校徽及其说明

校徽
校徽说明
1、徽标在原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尊重了校徽图形的历史延续性;
2、整个图案由字母“CQUT”巧妙组成(见图示),代表重庆理工大学;
3、图案似变形的跑道,三条跑道喻为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图案象征重庆理工大学及成千上万青年学子一往无前,奔向灿烂前程;
4、徽标图案像一只展翅翱翔、奋勇腾飞的大鹏搏击长空,展示了学校“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
5、徽标中“重庆理工大学”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题;
6、徽标中“1940”表示学校建校于1940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
7、主色为蓝色,象征海阔天空任我跃。
武汉大学简介

•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 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 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 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 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 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 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 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学校园占 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 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 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 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 单位 ”。
武汉大学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拓新
•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 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 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 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 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 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 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武汉大学

校名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 顺序是从 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 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 甚是巧妙。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 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 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 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 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 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 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 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 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湖北。
去大学看类上 属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 Mill.) 落叶乔木(少数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主要产 于北温带的中国华南、长江流域、华北、东北 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全世界共有50多个野生樱花基本种,中国 占38个之多,其次为日本、朝鲜、缅甸、不丹、 锡金等(仅产几种),但樱花栽培盛于日本是 无疑的。我国是樱花主要原产地之一,早在秦 汉时期,樱花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朝时 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
Wuhan University
校徽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 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 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 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 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 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 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知名大学校徽赏析

部分著名大学校徽赏析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
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
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南京大学校徽由艺术系教授陈之佛设计,时间应该是在193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编号:0000 75
VI设计
武昌理工学院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武昌理工学院校徽
武昌理工学院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