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00 Hz 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鲫幼鱼音响驯化的研究

关 键 词 :鲫 ;音 响 驯化 ;聚 集率 ;聚集时 间
中 囤 分 类 号 :¥7 . 934
文 献 标 识 码 :A
结 台 投 饵 用声 音 驯 化 诱 集 鱼 类 的 实 验 研 究 ,国 外 学 者 做 的 较 多 ,国 内 尚 未 见 到 有 关
13 . 实 验 方法
实 验 分 为 两 个 项 目,音 响 驯 化 时 间 参
照 本 同 智 晴 的 方 法进 行 。 ( ) 测定 鱼 群 对 声 音 的 反 应 1 ( 集率 , 聚 即 标 志 框 内 鱼 的 尾 数 与 总 尾 数 的 百 分 比 ) 。 每 次 驯 化 放 声 10S 5 ,放 声 3 后 投 饵 。 OS () 测 定 鱼 群 对 放 声 音 的 聚集 时 问。 2 该 项 目驯 化 放 声 时 间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第 一 国 1 实验 装 置 图 Fg1 P o ga ho pr na eup e t i、 ht rp f x ei t im ns o e me l q
摘 要 :结 台 投 饵 用 声 音 驯 化 鲫 ( 圳 i “
r 。 L枷 es i u)幼 鱼 ,结 果 表 明 鲫 幼 鱼 对
4 0Hz 弦 渡 连 续 音 反 应 敏 感 。音 响 驯 化 5d后 ,鱼 群 在 放 声 的 同 时 迅 速 游 向 声 源 .在 声 0 正 源 区 密 集 井 做 回 旋 状 游 动 ; 鱼 群 在 3 —6 6 0s时 间 内 聚 集 率 达 9 % 以 上 , 这 表 明 投 饵 前 声 0
维普资讯
第 1 7卷 第 J靳
2002 年 3月
大
黑鲷幼鱼音响驯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水产养殖学黑鲷幼鱼音响驯化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驯化是指把一个物种移植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的环境,物种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形态结构、生理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过程。
史为良在水产动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技术一文中对水产动物驯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音响驯化技术是水产动物驯化技术的一种,它是利用鱼类的生物学特征,结合投饵用音响驯化鱼类,控制它们的行为,使分散的个体鱼诱集成群,进行摄食,进而控制鱼类行为、提高饵料利用率,达到节约饵料和易于捕捞的目的。
音响驯化诱集鱼类实验的相关研究,日本学者做的较多,多数是真鲷、牙鲆等经济鱼类。
在日本的很多沿海内湾水域,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已经研究开发并得以实用,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日本学者佐藤靖、花轮正一通过300Hz音响驯化诱导真雕进行海洋牧场试验的研究;日本学者能津纯治通过水产养殖实验调查报告研究揭示了通过300-400Hz正弦波音响驯化对鱼类摄食的改变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鱼类诱导的声音频率;日本学者本松敬一郎、平石德智、山本藤太郎等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黑鲷等非顾鳔鱼类最敏感的声音频率一般在100-500Hz,以300Hz的正弦波连续音为最佳;张国胜、田涛、许传才等进行通过音响驯化提高黑鲷对饵料的利用率的实验,得出黑鲷鱼在音响驯化的条件下,体重随着时间进行的增加曲线以及饵料利用率的变化曲线;姜昭阳、张国胜、梁振林等通过300Hz矩形波连续音对真雕音响驯化的实验研究真雕在音响驯化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梁君,王伟定,林桂装等在浙江舟山人工生境水域做了日本黄姑鱼和黑鲷的增殖放流效果实验并对实验进行评估;程明华,徐如彦等通过黑鲷音响驯化初步试验对黑鲷的音响驯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杨金龙,吴晓郁,石国锋等做了海洋牧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实验;张国胜,陈帅,许玉甫,刑彬彬,田涛等做了音响驯化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的实验。
真鲷苗种培育讲解

真鲷苗种培育1苗种培育设施:使用容积为25~100立方米的方形或圆形水泥池,池内设置上水、充气和加温管道、阀门,排水口位于水泥池的中央,通向池外排水沟。
培育池在使用之前,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消毒、日光曝晒。
(摘自张梅兰主编《海水鱼健康养殖新技术》288页)2苗种培育密度:布池,以布入初孵仔鱼为宜。
布池密度为1万~2万尾/立方米为基准布池。
3苗种培育水体条件:仔稚鱼培育期间,使用砂滤海水。
前期培育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消毒海水。
在培育期间,每日检测池内水质情况两次。
常规水质指标控制如下:水温18~20℃、盐度27~33,pH7.7~8.5、溶解氧4毫+-N)1.0毫克/升以下。
(摘自张梅兰主编《海水鱼健康克/升以上、总氨氮(NH4养殖新技术》288页)14苗种培育光照强度:遮光:在培育期间,在培育池上方设置可调式遮光幕,控制光照强度在2000勒克斯以内。
直射阳光对仔鱼的生长发育不利,光照过强会招致池壁藻类繁生,影响水质及操作;同时,光照过强会促使培育水中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增强,使溶解氧达到过饱和,从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因仔鱼趋光性较强,常聚集于光强的方向,形成密集群(patch)。
仔鱼在水表面集群是仔鱼活力强的指标之一,但集群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的溶解氧低下,饵料不足等,而导致鱼苗死亡的发生,因此光照不能过强。
(摘自张梅兰主编《海水鱼健康养殖新技术》288页)15苗种培育饵料系列;营养强化:真鲷仔稚鱼的饵料系列可简化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等)→鱼虾肉糜。
(一)轮虫仔鱼孵化后第三天开口时,开始投喂轮虫,按培育水体中3~5个/毫升投喂;当仔鱼全长达7~8毫米时,摄食量很大,培育池内饵料密度难以维持,可增加投喂次数,轮虫一直喂至仔鱼全长达12毫米左右为止。
(二)卤虫无节幼体当仔鱼全长达6.5毫米左右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每日投喂两次。
投喂量按培育水中0.5~1个/毫升投喂,以后随着鱼苗个体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投喂量。
利用500Hz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 下采 用 5 0H 方波连续音对体长范 围为 4 4~ . m 的南海 真鲷 ( hyohy a r 幼鱼 连 0 z . 66c C rs r m j ) p s o 续 进行 8d音响驯化研究 ,试验数据利用 O g i n软件 的 G us n 型分析 。结果显示 ,对照组试验鱼在水池 中随 ri aso 模 i 机 分布 ,试验组试验 鱼在 驯化第 1 天至第 8天 出现频 次最大 的区域分 别距离 水池 中心 点 154 m、9 . 1c 0 .0 c 3 5 m、
C iaS u hn e i ei e ac s t e C i s Aa e yo  ̄ e c ne un zo 130 hn ; hn o t C i SaFs rs s r I tu , hn e cdm F hu Si c ,G aghu5 0 0 ,C ia h a h eR e h n it e f e 2 oeeo Mai c ne S ag a ca nvrt, h n h i 0 3 6 C i ) .C lg l f r eSi , h n h i enU i sy S ag a 10 , hn n e c O ei 2 a
( .Si t cO s v ga dE pr etl ttno ot C i e i e e ucs n ni n et 1 c ni be i n xei na Sai S u hn SaFs r R s re a dE v om n, n f o r u ue ef rn m o f h a hy o r f A i l r; gct
8 .4c 80 m、8 .0c 3 4 m、7 .6a 18 m、8 .6c 30 m、8 .3c 和 9 . 5c 试 验 组 反 应 时 间从 第 5天起 缩 短 趋 势 已无 明 3 2 m 6 8 m。
云南省保山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考试(培优卷)完整试卷

云南省保山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考试(培优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玻璃缸中的浓糖水静置足够长时间后其浓度随深度变化。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左侧射入后光线发生弯曲,则顺着激光在糖水中的传播路径,激光的光速( )A.保持不变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第(2)题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内受到一个大小为4N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B.C.D.第(3)题“祝融号”火星车需要“休眠”以度过火星寒冷的冬季。
假设火星和地球的冬季是各自公转周期的四分之一,且火星的冬季时长约为地球的1.88倍。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关于火星、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B.火星公转的角速度比地球的大C.火星公转的半径比地球的小D.火星公转的加速度比地球的小第(4)题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时开始沿y轴振动,形成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处的质点位于波峰位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源起振时,向y轴负方向运动B.时,处的质点位于波谷C.时,处的质点开始沿y轴正方向运动D.若波源的振动频率增加,则波长也增加第(5)题现代养殖鱼塘上方都安装了十几套黑光诱捕灯,如图甲所示。
它通过利用发出的紫色光引诱害虫飞近高压电网来“击毙”害虫,然后直接进行喂鱼,提高了鱼肉质的质量。
如图乙所示为高压电网工作电路。
该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交流电压,匝数比为1:10时,高压电网的电压最大值既可击毙害虫,又不击穿空气而造成短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输出的交流电频率为500HzB.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C.该交流电每秒内电流方向改变50次D.副线圈输出的电压最大值为第(6)题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L的杆的两端,绕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幼鱼阶段电刺激对稀有鮈鲫性腺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幼鱼阶段电刺激对稀有鮈鲫性腺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陈冬明;刘小红;黄自豪;王志坚【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6(046)002【摘要】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A,持续电刺激5500 ms 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
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
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After the artificial control of waterborn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75v, 280mA, 5500ms) performed to one month old larvae, which made the fish to be shock or coma , and can be revived in a few minutes , we detected the later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Gobiocypris raru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fisherydepartment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electric fis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once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ree time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five times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gonadal develop -ment of larvae.The continu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d no effect on male fish , but restrained the growth and gonadal de -velopment of female.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once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ree time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five times performed to larvae had no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on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fish .The continu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d no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on of male fish , but caused female un-spawned or laying of unfertilizable white eggs . The spawning period of spawnable femalefish was equally prolonged to 4.5 days, and the egg amount was equally decreased to 36, and the fertilization rate was equally reduced by9.2%.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once and electrical stimula -tion of three time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five times to larvae , no effect was observed on the female ovary by histologi -cal method, while the continuous cycl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jured the large egg cells of female ovary .No effect of lar-val stimul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testis was observed .【总页数】9页(P20-28)【作者】陈冬明;刘小红;黄自豪;王志坚【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5【相关文献】1.饵料对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生长的影响及摄食优化策略研究 [J], 王绿平;赵华清;殷浩文2.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幼鱼性腺发育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J], 刘阿朋;查金苗;王子健;王卫民3.Cu2+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的影响 [J], 史晋绒;王永明4.稀有鮈鲫生命早期的己烯雌酚暴露对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J], 钟雪萍;徐盈;梁勇;廖涛;王剑伟5.电刺激对稀有鮈鲫繁殖的影响 [J], 陈冬明;刘小红;黄自豪;王志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鲷催乳素基因PRL1和PRL2在急性盐胁迫环境下的表达分析

黑鲷催乳素基因PRL1和PRL2在急性盐胁迫环境下的表达分析作者:林李泉韦信贤林国荣谭红连黄婷刘明珠杨艳童桂香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1年第12期摘要:【目的】明确催乳素基因(PRL1和PRL2)在黑鲷不同组织及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黑鲷养殖过程中最适盐度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RT-PCR扩增黑鲷PRL1和PRL2基因,以ExPASy、NetNGlyc及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RL1和PRL2基因在黑鲷不同组织及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情况。
【结果】黑鲷PRL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39 bp,共编码212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3.32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0;黑鲷PRL2基因ORF全长750 bp,共编码249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8.31 kD,pI为8.37。
黑鲷PRL1和PRL2蛋白均由1个为信号肽结构域和1个为Hormone 1结构域组成;黑鲷PRL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69.34%、无规则卷曲占30.66%,包含1个糖基化位点及37个磷酸化位点;黑鲷PRL2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67.07%、无规则卷曲占32.93%,包含1个糖基化位点及21个磷酸化位点。
黑鲷PRL1和PRL2基因在12个待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均以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在盐度5‰处理组中,黑鲷PRL1基因在胁迫4 h开始显著上调,黑鲷PRL2基因在胁迫8 h开始极显著上调(P<0.01),二者均在胁迫24 h时达峰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至胁迫72 h时其相对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盐度25‰和35‰处理组中,黑鲷PRL1和PRL2基因在胁迫72 h时其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低盐胁迫能促进黑鲷PRL1和PRL2基因的表达,高盐胁迫则抑制黑鲷PRL1和PRL2基因的表达,即黑鲷PRL1和PRL2基因在其适应淡水环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水声学试卷及答案

2002年《水声学》试卷1 开阔水域中扫雷舰拖拽-宽带噪声源、声源谱级160dB ,被扫音响水雷对200-300Hz 的噪声敏感,环境噪声谱级90dB ,接收机检测阈DT=10dB ,海水吸收系数α,求作用距离(给出表达式)。
(15分) 2 声呐A ,B 有相等的声源级,但声呐A 工作频率f A 高于声呐B 工作频率 f B ,问哪台声呐作用距离远,说明原因。
又,天气晴好,同一台声呐在早晨的作用距离远还是下午的作用距离远,为什么?(15分)3 声速分布如下左图,声源位于深度H 处,以H α出射的声线在深度上翻转,已知,求水平距离x 。
(21,z z 121,,,z a a c s 0,021><a a )(15分)z x z 2C4 画出表面波道声速分布,应用射线理论解说声波在表面波道中远距离传播的原因。
(15分)5 测量柱形目标的TS 值时,发现TS 值随测量距离而变,说明这种变化关系及其原因。
(15分)6 为什么说海洋体积混响源是海洋生物?海面混响和海底混响又是如何形成的?(15分)7 为什么说频率50-500Hz ,500-25000Hz 的环境噪声分别是航船噪声和风成噪声(海面波浪噪声)。
(10分)2002年《水声学》试题答案1.被动声呐方程SL-TL-(NL-DI)=DTSL=160+10lg(300-200)=180dB NL=90+10lg100=110 DI=0 DT=10 TL=SL-DT-(NL-DI)=60dB, 20lgR+αR=602 声呐B 工作距离远,因为它的工作频率较低,海水吸收小,所以作用距离较远。
早晨时声呐作用距离远,因为此时可能存在表面声道,而下午一般不会形成表面声道。
即使不出现表面声道时,早晨的负梯度也小于下午的负梯度,所以早晨的作用距离远于下午,这就是下午效应。
321x x x +=()H a C H C S 11)(+= ()()1111z a C z C s +=11111cos z a H a H ++=α HH a H z ααcos cos 122++= ()2211Htg z H x α−= ()2222H tg H z x α−= ()2212Htg z z x −=zz 2C4 下左图为表面声道中的声速分布,表面声道中,以小于临界角发出的声线在声道的某个深度上翻转向海面传播,遇海面又经海面反射向下传播,如是重复以上过程而得以远距离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1, 2 1 1 1 1 1 1 1
, TANG Zhenzhao , YU Jing , SHU Liming
( 1.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第 8 卷第 1 期 2012年2 月 doi: 10. 3969 / j. issn. 2095 - 0780. 2012. 01. 006
南 方 水 产 科 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Vol. 8, No. 1 Feb. , 2012
利用 500 Hz 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th th th
收 稿 日 期: 2011 -08-03; 修回日 期 : 2011-09 -19 资 助 项 目: 公 益 性 行 业( 农业 ) 科研专 项经 费项目 ( 201003068 ) 作 者 简 介: 袁 华 荣 ( 1987 - ) , 男 , 硕士 研究生 , 从 事渔业 资源 和海洋 牧场 研究。 E-mail: yuanvally@ 163. com 通 讯 作 者: 陈 丕 茂 , E-mail: cpmgd@ yahoo. com. cn
行音响驯化, 探讨 500 Hz 方 波 连续 音 对真 鲷 的驯 化效果, 以期为音响驯化技术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 应用提供参考。 1. 3 试验方法 暂养结束后分别将 100 尾真鲷幼鱼移入驯化池 和对照池, 适 应 48 h 后 开 始 试验。 试验 组 每 次放 声 120 s, 在放 声的 同时 投 喂饵 料。为了 避 免 鱼类 过量饱食 而降 低 驯化 效 果, 投 饵 量参 照 佐藤 靖
Abstract: Juvenile seabream ( Chrysophrys major) at body length of 4. 4 ~ 6 cm in South China Sea was acoustic tamed continuously 6. for 8 d by rectangular continuant at 500 Hz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Gaussion model ( Origin softwar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sh in the control distribute randomly. The distance of the trial groups is 105. 40 cm, 93. 51 cm, 88. 04 cm, 83. 40 cm, 71. 86 cm, 83. 06 cm, 83. 23 cm and 96. 85 cm away from tank′ center from 1 st to 8 th day, respectively. The s response time shortens gradually but not obviously from 5 th day a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from 2nd day. The aggregation time shortens gradually but not obviously from 4 day a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during the whole taming process. The residence time gradually increases but not obviously from 5 day and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aggregation rate reaches the maximum from 4 day an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us, rectangular continuant at 500 Hz has a distinct attractive effect on juvenile seabream and conditional reflex can be established after 5 d acoustic taming. Key words: rectangular continuant at 500 Hz; Chrysophrys major; juvenile; acoustic taming; attractive effect
[ 12 - 13]
。鱼 类中 只有 鲇形
目和鲤形目为骨鳔类。真鲷属于海水非骨鳔类, 敏 感声音范围为 200 ~ 600 Hz 听觉特性
[ 14 - 1 5] [ 12 ]
。水池平面示意图
, 选择 500 Hz 方波连续音 对真鲷进
Plan sketch of experimental tank
袁华荣 , 陈丕茂 , 贾晓平 , 周艳波 , 秦传新 , 冯 1 1 1 唐振朝 , 余 景 , 舒黎明
2.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 500 Hz 方波连续音对体长范围为 4. 4 ~ 6 cm 的南 海真鲷( Chrysophrys major) 幼鱼连 6. 续进行 8 d 音响驯化研究, 试验数据利用 Origin 软件的 Gaussion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对照组试验鱼在水池中随 机分布, 试验组试验鱼在驯化第 1 天至第 8 天出 现频次 最大的 区域分 别距离 水池中 心点 105. 40 cm、93. 51 cm、 88. 04 cm、83. 40 cm、71. 86 cm、83. 06 cm、83. 23 cm 和 96. 85 cm。试验组反应时间从第 5 天起缩短趋势已无明 显变化, 一直处于最短状态, 驯化第 2 天开始 低于对 照组; 聚集 时间第 4 天起 缩短趋 势变化 不明显, 一 直处于 最短状态, 驯化全过程低于对照组; 停留时间第 5 天 起增加 趋势变 化不明 显, 均处于 最长时 间, 驯化全 过程高 于对照组; 聚集率在第 4 天起达到最佳, 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500 Hz 方波连续音对真 鲷幼鱼具有 良好的驯化效果, 并且在驯化 5 d 后即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关键词: 500 Hz 方波连续音; 真鲷; 幼鱼; 音响驯化; 诱集效果 中图分类号: S 953.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0780 - ( 2012) 01 - 0036 - 07
[ 10 - 11]
。 此 外,
美国、英国、挪威、丹麦及芬兰等国均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大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目前国内尤其是 南海区针对海洋牧场 品种 音响 驯 化技 术研 究较 少, 海洋牧场品种驯化技术不能满足海洋牧场发展的需 要。 鱼类的听觉特性因鱼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 般骨鳔类听觉最敏感, 可听声音频率为 16 ~ 000 13 Hz; 非骨鳔类 次 之, 可 听 声 音 频 率 为 100 ~1 500 Hz; 无鳔类听觉 能力 较 差
All Rights Reserved.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第1期
袁华荣等: 利用 500 Hz 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37
真鲷( Chrysophrys major) 是 中 国近 海 重 要 经济 鱼类, 具有较高的营养与经 济价值。20 世纪 80 年 代广东沿海就开展了真鲷的增殖放流试验, 近年来 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真鲷活动成为近海恢复渔业资 源、提高渔业经 济 产 值 的 重 要手 段 之 一, 2010 年 广东沿海增殖 放 流平 均 全 长 3. 5 cm 的 真 鲷 210 × 10 尾。 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是根据增殖生产对 象的听觉特性, 在放流前采用放声结合投饵的方式 使之建立 条件 反 射, 以 达 到 放 流 后 有 效控 制 其 行 为、提高回捕效率并进行牧场化管理的目的。对牧 化品种进行放流前的人工音响驯化, 是实现海洋牧 场增殖生产对象人工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世纪海洋研究的重要内容 究热点
[ 6 - 7] [ 4 - 5] [ 1 - 3] 4
的真鲷进行音响驯化试验。 1. 2 试验装置 室内试验 池 为 5. 0 m × 0 m × 5 m 的 水 泥 4. 1. 池, 为了便于观察水池中的试验鱼, 将池底与池壁 用无毒的黄色水槽漆涂成黄色。在池底以水下扬声 器为中心分别标出直径为 1 m、2 m、3 m 和 4 m 的 圆圈以便观察和 统计真 鲷幼 鱼的位 置分 布数 据( 图 1) 。试验池上方 按 育 苗 时 光照 条 件 用 日 光 灯 和 管 型卤钨灯照明, 水面平 均光照 约为 78. 52 lx。水下 扬声器放置在 水池 底部 中心, 扬声 器 喇叭 口向 上, 底垫厚度约为 7 cm 的方 形泡 沫块 以降 低 发声 时扬 声器引起水池壁震动的干扰。在水池正上方安装摄 像装置记录鱼类的行为。为了降低人影等外界因素 对试验效果的 影响, 在水 池四 周用 黑 色布 帘隔 住, 并通过内径 为 3. 5 cm、 长 3. 5 m 的 硬 质 塑 料管 远 距离投饵, 投饵点设定在扬声器中心上方, 管口没 入水面少许。信号发生器和功放放置在布帘外。 试验 用 的 仪 器 主 要 包 括 LC5201B5 网 络 摄 像 机, ImagineWorldClient 实时监控系统, STX S50 水 下扬声 器, DG1022 音 频 信 号 发 生 器, TA-8060 功 放, YSI556 型 便 携 多 参 数 水 质 检 测 仪, ZDS-10W 水下照度计, ACQ-007 充气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