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岑参的读音
关于岑参的唐代诗人介绍

关于岑参的唐代诗人介绍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突出的边塞三诗是岑参的“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送封大夫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河岳英灵集》载杜甫说:“岑参兄弟诗皆奇”;殷燔说:“岑参语及体峻,意亦造奇。
”(一)生平最能典型地体现盛唐气象的边塞诗人应属岑参(公元715—769年)。
这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伟大歌手,著名的边塞诗人,祖籍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成长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市)。
为唐相岑文本之曾孙,名将岑长倩之侄。
父早亡,好读书,自幼兼资文武,常来往于京洛间。
天宝三(744)年三十岁始应举中进士,而所授不过右内府兵曹参军。
后弃笔从戎,先后两次赴安西、北庭。
天宝八(749)年第一次入幕于高仙芝麾下任掌书记,二年后返长安。
怛逻斯战后的天宝十三(754)年,又入幕封常清麾下,甚有所知。
曾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摄监察御史;后又抉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常往来于庭州、轮台、西州之间。
后为嘉州刺史,56岁时卒于成都任上。
(二)诗作岑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
”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与吐鲁番有关的诗作就不下14首;有《岑嘉州诗集》问世,今存诗408首。
岑参诗风以雄奇著称,即于雄浑之中透露着一种奇韵。
边疆的大好山川,奇丽风光,尽收诗卷3。
1.首吟火焰山诗人第一次见到火焰山时,随吟之句足感诧异,他对火焰山情有独钟地写到: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火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熟知造化功。
2.再赞火焰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诗人岑参简介

诗人岑参简介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对于岑参,你知道多少关于这位诗人的信息呢?他的诗词有哪些特色?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岑参(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岑参的生平简介

岑参的生平简介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那么,对于作者岑参,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生平简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岑参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岑参(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诗人岑参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岑参是哪个朝代的中国古代涌现出了大量杰出诗人墨客,不仅有李白、杜甫、苏轼等,还有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那你知道岑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吗,生平又有哪些经历?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人岑参是哪个朝代的岑参(cénshēn)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边塞诗人代表。
岑参原籍南阳(今在河南新野)。
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出身于官僚之家,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官至宰相。
其父亲也两次担任州刺史。
但是由于父亲早亡,家道渐渐衰落。
岑参幼年孤贫,岑参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博览群书。
九岁就能赋文写诗。
岑参二十岁的时候,前往长安(今在陕西西安),献书求仕途未果,又奔走于京洛之间。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岑参考取进士,官拜内率府兵曹参军。
其及第前夕曾写下《感阳赋》,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天宝八年,满怀报国之志前往塞外开拓前程,然而并没有得意。
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前往塞外,报国之情更加浓烈,其边塞作品大多在此期间完成。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经杜甫等人推荐,岑参官拜右补阙。
后被贬虢州长史。
后来曾经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被人称作“岑嘉州”。
罢官后,写下《招北客文》自悼。
想返回故里,但是由于蜀中战乱,最终也没有返回到他的家乡,客死于成都。
岑参的作品及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恢宏,想象及其丰富,雄奇瑰丽,奔放热情,满怀报国之情。
他的作品领域很广,涉及山水,行旅,边塞,赠答等各个方面。
岑参尤其擅长边塞诗,七言歌行。
现存今岑参作品约403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
高适岑参有什么关系岑参(约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南阳人,是岑文本的重孙。
其父亲是岑植,岑植很早便去世了,岑参幼年孤苦,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便考取进士。
现存作品约403首,还有两篇墓铭。
是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和同时期的高适并称为“高岑”。
高适约生于公元704年,字达夫、仲武,汉族人。
岑参是哪个朝代诗人

岑参是哪个朝代诗人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创作了70多首边塞诗,是盛唐诗人中写边塞诗最多者,也是成就最突出者。
那么,岑参是哪个朝代诗人?岑参(cénshēn)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边塞诗人代表。
岑参原籍南阳(今在河南新野)。
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出身于官僚之家,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官至宰相。
其父亲也两次担任州刺史。
但是由于父亲早亡,家道渐渐衰落。
岑参幼年孤贫,岑参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博览群书。
九岁就能赋文写诗。
岑参岑参二十岁的时候,前往长安(今在陕西西安),献书求仕途未果,又奔走于京洛之间。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岑参考取进士,官拜内率府兵曹参军。
其及第前夕曾写下《感阳赋》,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天宝八年,满怀报国之志前往塞外开拓前程,然而并没有得意。
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前往塞外,报国之情更加浓烈,其边塞作品大多在此期间完成。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经杜甫等人推荐,岑参官拜右补阙。
后被贬虢州长史。
后来曾经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被人称作“岑嘉州”。
罢官后,写下《招北客文》自悼。
想返回故里,但是由于蜀中战乱,最终也没有返回到他的家乡,客死于成都。
岑参的作品及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恢宏,想象及其丰富,雄奇瑰丽,奔放热情,满怀报国之情。
他的作品领域很广,涉及山水,行旅,边塞,赠答等各个方面。
岑参尤其擅长边塞诗,七言歌行。
现存今岑参作品约403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
岑参的逢入京使讲了什么岑参《逢入京使》的全文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诗什么意思呢,岑参想表达些什么情绪呢?逢入京使边塞的天空广阔高远,天地苍茫,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信马由缰来消磨孤寂的夜晚时光。
目光不自觉被夜空中的朗月吸引过去,让岑参不由想起自己已经离开家很久了。
天高地远,了无音信,很是想念自己的亲人。
诗人岑参的读音

诗人岑参的读音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是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
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共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
可是对于如何读他的名字,我们存在着一些疑问。
诗人岑参的读音岑参拼音cén cān注音ㄘㄣˊ ㄘㄢ词语解释岑参cén cān(约715-770)唐代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天宝年间进士。
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
后入朝任右补阙。
官至嘉州刺史。
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
有《岑嘉州诗集》。
生平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
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客死成都舍。
岑参是哪个朝代诗人

岑参创作了70多首边塞诗,是盛人中写边塞诗最多者,也是成就最突出者。
那么,岑参是哪个朝代诗人?
岑参(cénshēn)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边塞诗人代表。
岑参原籍南阳(今在河南
新野)。
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出身于官僚之家,其曾
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官至宰相。
其父亲也两次担任州刺史。
但是由于父亲早亡,家道渐渐衰落。
岑参幼年孤贫,岑参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博览群书。
九岁就能赋文写诗。
岑参
岑参二十岁的时候,前往长安(今在陕西西安),献书求仕途未果,又奔走于京洛之间。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岑参考取进士,官拜内率府兵曹参军。
其及第前夕曾写下《感阳赋》,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岑参的读音是什么

岑参的读音是什么
岑参的读音:[cén shēn]
岑cén,声母c,韵母en,声调二声。
参shēn,声母sh,韵母en,声调一声。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汉字笔画: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大历元年(766年)二月,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遂入其幕府。
初夏,岑参自梁州(今陕西汉中市)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市)与杜鸿渐会合,于四月到达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六月入剑门关,七月抵达成都。
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归》(《招北客文》)等。
次年(768年)七月,岑参因被罢官而自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东归,到达戎州(今四川宜宾市)时受亡命之徒所阻而无法继续沿着水路东归,滞留沪口,后自陆路北归成都。
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岑参的读音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共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
可是对于如何读他的名字,我们存在着一些疑问。
诗人岑参的读音
岑参
拼音cén cān
注音ㄘㄣˊ ㄘㄢ
解释
岑参cén cān
(约715-770)唐代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天宝年间进士。
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
后入朝任右补阙。
官至嘉州刺史。
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
有《岑嘉州诗集》。
生平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
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客死成都舍。
享年56岁。
生涯
岑参早期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
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爱国诗人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
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