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五

实验(五):熟悉IP协议实验说明:6个人一组参考内容: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实验三网际协议IP实验报告:给出拓扑图(表明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给出各个练习网卡捕获的数据(需要说明是哪一个练习)练习一: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只包括IP报文中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4. 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5.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报文数据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的字段有:“生存时间”和“首部校验和”。
其截图如下:主机B的截图中,本机连接2对应的是路由,其IP地址为172.16.0.1,“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为128,“首部校验和”字段的值为0D78,而主机E中,“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为127,“首部校验和”字段的值为0E7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内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2017-2018(1)计算机网络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计算机学院2017年6月前言一、上机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主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ISO/OSI 模型、TCP/IP模型、局域网标准及主流局域网技术,IP网络技术等。
由于这门课程相对抽象且内容复杂,是较难学的一门课程。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相关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网络实践训练,能有效地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二、实验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 4 个实验。
学生可以在课内上机或宿舍电脑上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实验内容,理解所学的知识。
指导书中的4 个实验如下:1.网络线缆制作2.对等网组建3.路由器基本配置4.www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三、实验任务与时间安排《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课内安排的实验外,鼓励同学在课外使用相关技术进行练习。
课内上机实验时间为8学时,与教学内容同时进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有如下要求:1、本课程主要是为辅助课堂讲授而设。
课堂讲授时,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性质、任务、要求、进度、实验考核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按照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实验前详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实验后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严禁迟到、早退。
3、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采用硬件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拆除线路。
目录实验一网络线缆制作 (1)实验二对等网组建 (3)实验三路由器基本配置 (10)实验四WWW和FTP服务器的安装和设置 (8)实验1:双绞线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练应用网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的网络间通信一、实验目的1.了解路由协议工作机制。
2.掌握常用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1.配置LAN端口。
2.配置WAN端口。
3.完成RIP协议的配置。
4.完成IGRP协议的配置。
5.完成OSPF协议的配置。
三、实验环境及工具安装Boson NetSim的PC至少一台。
四、实验记录实验任务一:LAN端口的配置LAN端口是路由器与局域网的连接点,每个LAN端口与一个子网相连,配置LAN端口就是将LAN端口子网地址范围内的一个IP地址分配给LAN端口。
目前路由器上常用的LAN端口多为以太网端口,即Ethernet口,在路由器中常被简写为e,e0即表示Ethernet0,即第0号以太网端口。
LAN端口的配置步骤如下:1.启动Boson NetSim从Windows系统中选择“开始”→“程序”→Boson Software→Boson NetSim命令,运行Boson NetSim。
2.查看网络拓扑结构图单击Boson NetSim主界面工具栏中的NetMap按钮,调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双击图中的网络设备图标即可显示该设备型号及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连接。
右击网络设备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Configure命令进入该网络设备的配置状态。
3.进入特权模式右击路由器Router4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Configure命令,进入Router4的配置状态。
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enable,系统提示符改为Router#,表示进入特权模式。
4.进入配置模式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系统提示符显示Router(config)#,表示进入配置模式。
5.配置以太网端口在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e0”,按Enter键,提示符变为Router(config-if)#,进入e0端口配置。
6.在Router(config-if)#下输入“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其格式为:ip address <IP地址><子网掩码>,所设IP地址应该为该端口所连接子网IP地址范围中的一个,子网掩码也应与该子网中其他计算机相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_实验报告_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网络中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和原则;2.了解网络互联时根据设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连接线路;3.在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4.理解路由表的变化及含意。
二、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 2000/2003 Server/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2.每台PC具有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三、实验要求1.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以下拓扑结构图。
2.使用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以下拓扑结构图。
3.规划一个网络。
1)组建一个至少包含3个路由器的简单网络。
2)给该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端口规划并配置IP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协议,保证全网络的互通。
4)在各个主机上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是否互通。
四、实验过程1.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如图所示:运行结果:如图所示:运行结果:如图所示:配置参数:运行结果: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配置简单网络的组建和IP的配置原则以及每个网络器件的连线类型。
交换机连接的主机属于同一个网络,因此配置IP地址时必须使用同一个网络号。
路由器则与交换机不同,连接的主机属于不同的网络,配置IP地址时必须使用不同的网络号,两个相连路由器的端口网络号须保持一致,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网络。
常用的连线有直连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直连双绞线用于连接不同接口类型的设备,如主机和交换机、交换机和路由器相连,交叉双绞线用于连接不同接口类型的设备,如交换机和交换机、主机和主机、主机和路由器。
路由器之间互联需要用串口线(serial DCT 或serial DTE)。
在网路的组建和配置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的操作和耐心的IP配置,特别对路由器的配置。
当网络不同时要首先检查路由器的配置是否正确。
主机的默认网关应是离其最近的路由器的IP地址。
六、思考题1.主机的网关配置,IP地址与哪个路由器相关,配置网关的作用是什么?答:IP地址与其内网的路由器相关,配置网关的作用是实现不同网络的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所有程序”->“附件”-> “命令提示符”;或者:“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本机的ip 为192.168.2.21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本机物理地址00-E0-4C-54-84-BD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4
(2)执行“ping ”,是否可以获取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可以 202.196.16.2
(3)执行“ping ”和“ping ”,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平均时延 2ms
平均时延 119ms
(4)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t.hk一次性发送10个报文请求。
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5)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t.hk发送报文请求的长度分别为500B 和2000B。
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4. 参照附件三:理解ARP协议,练习并熟悉“arp”命令中各命令属性,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截屏记录下面的过程:
(1)使用“arp -a”查看本机ARP选路表中的内容;
(2)使用“arp -d”删除ARP选路表的内容;
在ARP选路表中);
(4)然后再执行“arp -a”;由此体会主机间通过通信生成和更新ARP选路表的过程。
五、实验总结:
(列出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在实验室中,ping 的好几个上述地址都是请求超时,后来在寝室能实现,觉得机房的是网络故障,应该等到网速比较快的时候在执行此操作就可以了按照缺省设置,总结是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
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