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及设计 第3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课程代码:R0902635 学时数:56 学分数:3.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执笔者:编写日期:审核人:一、课程简介《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培养软件系统建模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模块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等专业能力。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oftware system modeling analysis,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oftware module design,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etc.二、课程目标课程达成度评价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三、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共56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课内实验16学时。
教学内容由如下章节组成:第1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CM1) 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采用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3 系统规划

3) 调查态度
调查对象主要是各种性格的各类人员,必须善于做好人的工作。在调查 过程中应该虚心、耐心、热心、细心,才能取得理想的调查效果。
3.1.2 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
用户提出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之后,必须对用户的要求以及当前
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用户的开发要求是否具有可行性。初步调查 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市场竞争与消费形态的变化正在改变每个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过去关键成功因素也许是:保持成本优势、保证质量稳定、注重引
进国外技术、侧重销售管理、注重售后服务保证客户满意度;
新的关键成功因素则是:真正做到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的整 体市场战略,密切注意分销渠道的演变、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现有网
络的效率、提供多元化服务;保持和发展成本优势。考虑消费者的
×Î ½ ¶ 6 É ì ³ Ê
×Î ½ ¶
诺兰模型对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意义
1. 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 规律,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可以 跳跃的。 2.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 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 单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 指导MIS的建设。
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而是一种思考的工具,
是一个过程,即为了取得未来的成就现在该做什
么。
正确理解“战略规划”的含义(3)
3、风险 规划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明确所要承担的 风险,明确战略规划的代价与投资。其结果是 提高对风险的承担能力。
第一节 系统的初步调查
系统调查的原则 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
3.1.1 系统调查原则
增加收入 减低成本 降低风险
客户满意 市场份额 客户保持 新客户获得 顾客获利能力 服务质量 人均销售 人均利润
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第3章信息系统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第3章信息系统系统规划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关键支撑。
而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系统规划这一重要的前期工作。
信息系统系统规划就像是为一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决定了信息系统的方向、规模和功能,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信息系统系统规划的定义与目标信息系统系统规划是指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的、长远的谋划和安排。
其主要目标包括:1、明确信息系统的战略方向: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支持组织的长期发展。
2、满足业务需求: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流程和业务决策。
3、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降低风险:避免因规划不当导致的项目延误、成本超支和系统无法满足需求等风险。
信息系统系统规划的重要性1、适应变化的业务环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业务的不断发展,组织的业务需求和流程也在不断变化。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规划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响应业务的变化。
2、避免资源浪费如果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可能会导致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复投资、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提高系统的集成性系统规划有助于确保各个信息系统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提高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效率。
信息系统系统规划的步骤1、环境分析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行业趋势、竞争对手、组织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现有信息系统的状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2、确定目标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明确信息系统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3、制定策略根据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例如,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开发方法、项目管理模式等。
4、规划系统架构设计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方面。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答案

5)对简单开式网络、变电所较多的开式网络和环形网络潮流计算的内容及步骤是什么?
6)变压器在额定状况下,其功率损耗的简单表达式是什么?
7)求环形网络中功率分布的力矩法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力矩法求出的功率分布是否考虑了 网络中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17)220kV单回架空线路,长度为200kM,导线型号为LGJ-300,导线计算外径为24.2mm三相导线几何平均距离为7.5m。已知电力线路始端输入功率为120+j50MVA始端电压为240kV,求末端电压、功率,并作出电压向量图。
18)110kV单回架空线路,长度为80kM,导线型号为LGJ-95,导线计算外径为13.7mm三 相导线几何平均距离为5m已知电力线路末端负荷为15+j10MVA始端电压为116kV,求 末端电压和始端功率。
3
16)始端电压为:U1=114.92 kV,$=3.5°
始端功率为:S1=31.7689+j7.9884 MVA
电压相量图如图3-5所示。
17)末端电压为:U2=209.715 kV,3=9.93°
始端功率为:S1=113.1793+j50.3043 MVA
电压相量图如图3-6所示。
18)末端电压为:U2=109.611 kV,3=1.28°始端功率为:S1=15.6599+j9.5734 MVA
19)始端电压为:U1=199.46 kV,3=0.41°
20)高压侧实际电压为:U1=109.69 kV
中压侧实际电压为:U1=37.648 kV
Zu =10+j17.3,Zl2=20+j34.6,Z3=25+j43.3,Zl4=10+j17.3;各点的运算负荷分别为:
电力系统分析第03章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 U&p
*
Ip
= Up Ip∠(ϕu
−ϕi )
= Up Ip∠ϕ
=
Sp (cosϕ
+
j sin ϕ )
=
Pp
+
jQp
S%p为复功率,U&p = Up∠ϕu为电压相量,I&p = Ip∠ϕi为电流相量,
*
ϕ = ϕu −ϕi为功率因数角, I = I∠ − ϕi ,为电流相量的共轭值,
Sp、Pp、Qp分别为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¾ 电压损耗: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数值差,常以线路额定电压百分数表示
电压损耗(%)= U1−U 2 ×100% UN
¾ 电压偏移:线路始端或末端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差
始端电压偏移(%)= U1 −U N ×100% UN
末端电压偏移(%)= U2 −U N ×100% UN
¾ 电压调整:线路末端空载与负载时电压的数值差
较短线路两端电压相角差一般都不大,可略去δU , 则:
U1
=
U2
+
P2
R + Q2 U2
X
4
始端电压做参考,用始端的功率求末端电压
若以U&1为参考相量,即U&1 = U1∠0°可求出末端的电压U&2
⋅
U2
= U1 − I&( R + jX ) = U1 −
P1
− jQ1 U1
( R + jX ) = U1 − ΔU ′ − jδU ′
上即可计算线损率或网损率。设线路始端输入的年电能 为W1,线路末端输出的年电能为W2,线路上的年电能损 耗仍为△Wz,则线损率或网损率为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章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采购申请单
P1
处理订 单
D1 采购订单
P4 汇总统计结果
汇总统
经理
计
供应商
财务部门
P2
收货管 理
采购退货单 采购退货单
P3
申请收 付款
D1 采购订单
供应商
采 购 退 货 单
送货单
P2.1 检验商品
不合格商品信息
合格商品信息
P2.2
编制采购 退货单
P2.3
编制采购入库 申请单
库存部门
采购入库申请单
D4 采购入库申请单
数据存储的地方 避免处理与处理之间的直接联系,以保持数据处理的独立性 就整个数据流程图而言,数据存储有输入有输出
编号一般用D+数字,如D1
编 号
文件名称
确定关联图 关联图——非常概括地反映出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逻辑功能、外部实体、输入和输出数据流。内容应尽可能
少,使人立即知道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 自顶而下,逐层分解,直至所有单元成为基本处理单元 分解自然,保持功能的一致性 上层分解的快些,下层分解的慢些 在不影响以理解性时,层数尽可能少
以采购部的数据流图
采购部
库存信息 库存与需求查询
用户需求
缺货明细
制定购货计划
订货计划表
采购部
采购收货单
发货
供货商
验货
不合格货单
合格货单
仓库
验货
流水库存账 目
采购部
库存信息 库存与需求查询
用户需求
缺货明细
制定购货计划
订货计划表
采购部
采购收货单
发货
供货商
验货
不合格货单
合格货单
仓库
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3章

战略提出阶段 战略形成阶段 战略实施 战略评估
13
3.3.2 电子商务战略规划的方法
1. 分析企业所在的 行业和竞争力 2. 分析确定企业如 何开展电子商务 3. 分析确定企业电 子商务的目标
14
3.3.2 电子商务战略规划的方法 1. 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和竞争力
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 给定未来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设计支持 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组成, 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 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 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 益。
4
3.1.3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特点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强调地是从战略 层次、或者决策层次作出的 明确地给出系统未来的目标与定位, 也就是说需要指明配合企业电子商务 的实施,目标系统要“做什么” 的实施,目标系统要“做什么”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依据企业实施电 子商务的目标来完成,服从于企业电 子商务的整体据 技术依据
(4) 商务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可以动态分布 的,应用系统与物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紧密的耦 合关系 (5) 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软件、支持应用软 件的平台是在满足工业标准(如TCP/IP、 件的平台是在满足工业标准(如TCP/IP、 HTML、XML、J2EE、CORBA)要求的 HTML、XML、J2EE、CORBA)要求的 (6) 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网络是通过标准协议 向上提供服务的 (7) 系统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运行的
9
3.2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内容
结论 :
(1)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过程是一个集企业商务模式 变革和系统开发于一体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 企业商务模式转变是不可分割的。 (2)如果从BRP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 )如果从BRP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 规划,那么这种规划首先应当是对企业商务运作的合 理性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从电子商务 的本质出发重新考察企业的商务活动,将电子商务系 统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倍增器,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企 业与客户形成一个新的、互动的整体,以求得企业的 生产及管理效率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二三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B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2、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C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时最久的阶段是( D )。
A、系统设计B、系统分析C、系统实施D、系统的运行和维护5、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C )。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6、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运用方面的可行性探讨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7、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
A、系统开发周期长B、缺乏标准、规范C、用户参和程度低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8、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自顶向下原则B、自底向上原则C、分步实施原则D、重点突破原则9、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需参和的原则是用户必需参和( A )。
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B、系统分析工作C、系统设计工作D、系统实施工作10、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 C )。
A、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B、系统开发时间短C、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快速响应D、适合大型困难系统11、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
A、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试验模型B、某一主要部分的具体设计方案(物理模型)C、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D、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12、主要管理人员应参和( D )。
A、系统规划B、系统设计C、系统分析D、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13、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
3.1 3.2 3.3 3.4
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建设环境复杂、用户需 求多样、建设内容复杂、技术手段复杂、所需资源密 集这几方面。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4
3.1 3.2 3.3 3.4
2、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需要掌握不同知识层次的工作人 员,也需要不同层次的业务人员来配合。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0
3.1 3.2 3.3 3.4
JSP方法是以数据结构为驱动的,适合于小规模的项 目。 当输入数据结构与输出数据结构无对应关系时,难于 应用该方法。 基于JSP方法的局限性,又发展了JSD(Jackson System Development)方法,它是JSP方法的扩充。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7
3.1 3.2 3.3 3.4
2、Jackson方法 Jackson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详细设计方法, 也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详细设计方法。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8
3.1 3.2 3.3 3.4
Jackson方法把问题分解为可由三种基本结构形式表 示的各部分层次结构。 这三种基本结构形式就是顺序、选择和重复。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8
软件系统各阶段对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图3—1给出了 各类人员参与情况的示意图。
图3-1各阶段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情况
3.2 系统开发方法
3.1 3.2 3.3 3.4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开发软件项目的总体过程思路。 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使用早已定义好的技术集及符 号表示习惯组织软件生产过程的方法。 软件开发的目标是在规定的投资时间内,开发出符 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 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有成功的开发方法。
第3章 系统建设
本章内容 : 3.1 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3.1.1 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3.1.2 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3.2 系统开发方法 3.2.1 结构化方法 3.2.2 Jackson方法 3.2.3 维也纳开发方法 3.2.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3.3 软件开发工具 3.3.1 Visual C++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5
3.1 3.2 3.3 3.4
CASE技术是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方法的结合。 它跨越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着眼于软件分析和 设计以及实现和维护的自动化,在软件生存周期的两 端解决了生产率问题。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9
3.3 软件开发工具
3.1 3.2 3.3 3.4
一般把软件工具称为支持软件人员开发和维护软件活 动而使用的软件。 例如,项目估算工具、需求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 码工具、测试工具和维护工具等。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0
3.1 3.2 3.3 3.4
工具箱 一般情况下一种工具支持一种开发活动,开发过程中 的活动较多,故用的软件工具也多。将各种工具简单 组合起来就构成工具包,人们将这种软件工具包形象 地称为工具箱。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1
3.1 3.2 3.3 3.4
工具箱的特点是工具界面不统一,工具内部无联系, 工具切换由人操作。 缺陷:对大型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支持能力是有限 的,由于这些工具之间相互隔离、独立存在,无法支 持一个统一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7
3.1 3.2 3.3 3.4
③程序员负责用系统规定的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应 用系统的详细设计。 ④软件系统运行管理还需要相应运行人员监视系统运 行,及时调整各种参数,优化系统品质,做好病毒 防治,保证安全运行。 参与项目开发的人员一般分为4类:用户、开发人员、 项目管理者和高级管理者。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0
3.1 3.2 3.3 3.4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Structure Method)是最早的、最传 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 设计构成,也称Yourdon方法。 它适用于一般数据处理系统,是一种较流行的软件开 发方法。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1
3.1 3.2 3.3 3.4
结构化方法总的指导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它的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与抽象。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2
3.1 3.2 3.3 3.4
结构化方法中的一些定义: 所谓结构化分析,就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 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流图来建立系统 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
⑴ 业务人员的构成 业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软件系统的最终用 户,而另一方面又是软件系统的开发人员。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5
3.1 3.2 3.3 3.4
在总体设计阶段,需要在用户最高领导的倡导、支持 和强有力的组织下才能进行。需求分析时,系统规划 员的理想人选应是既有丰富的本企业的业务知识和管 理经验,又是软件系统方面行家里手。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2
3.1 3.2 3.3 3.4
JSD方法的缺陷: JSD方法对客观世界及其同软件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完 整,所确立的软件系统实现结构过于复杂,软件结构 说明的描述采用第三代语言,不利于软件开发者对系 统的理解以及开发者之间的通信交流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
3.3.2 Visual Basic 3.3.3 Delphi 3.3.4 PowerBulider 3.3.4.1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erver 3.3.4.2 PowerJ 3.3.4.3 全新的开发和提交 3.3.4.4 全新的数据库连接 3.4 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3.4.1 诺兰模型 3.4.2 西诺特模型 3.4.3 米切模型
23
3.1 3.2 3.3 3.4
3、维也纳开发方法 产生原因:1969年IBM公司维也纳实验室的研究小组 为开发PL/1语言时,小组成员当时遇到如何对大型高 级语言尽快用形式化说明来开发编译系统,使语法、 语义的定义更严密、更系统化的问题。从软件系统最 高一级抽象到最终目标代码生成,每一步都给出形式 化说明的问题。最初提出了维也纳开发方法(Vienna Development Methad,VDM)。
所谓结构化程序设计,就是根据结构程序设计原理, 将每个模块的功能用相应的标准控制结构表示出来, 从而实现详细设计。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பைடு நூலகம்院
15
3.1 3.2 3.3 3.4
结构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适用范围: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但是 它不适应于规模大以及特别复杂的项目 优点:该方法简单实用,应用较广,相应的支持工 具较多,技术成熟。 缺点:该方法难以解决软件重用问题,难以适应需 求变化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维护问题。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1
3.1 3.2 3.3 3.4
JSD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方法。 该方法首先建立现实世界的模型,再确定系统的功能 需求,对需求的描述特别强调了操作之间的时序性, 它以事件作为驱动,是一种基于进程的开发方法,应 用于时序特点较强的系统,包括数据处理系统和一些 实时控制系统。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3
3.1 3.2 3.3 3.4
所谓结构化设计,就是根据模块独立性准则、软件 结构准则,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体系结构,用 软件结构图来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实现系统的概 要设计。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4
3.1 3.2 3.3 3.4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
3.1 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3.1 3.2 3.3 3.4
1、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系统建设的道路坎坷,许多已经建立的系统所带来的 效益,远远不及预先的承诺与期望。 系统建设中耗资巨额、效益难望,或半途而废、或使 建设单位背上沉重包袱等情况,时有发生。
2019/1/23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4
3.1 3.2 3.3 3.4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工具的共同点是让软件开发人员以对话的方式建立各 种软件系统,因此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可以 将其定义为软件开发的自动化,简称为CAS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6
3.1 3.2 3.3 3.4
软件系统项目规模和复杂度参照式 不复杂/小规模:系统项目规模/复杂度<8人/月。 中等复杂/规模:8人/月<系统项目规模/复杂度 <3人/年。 特别复杂/大规模:3人/年<系统项目规模/复杂度。
2019/1/23
2019/1/2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9
3.1 3.2 3.3 3.4
Jackson方法发展的两个阶段: 阶段一:20世纪70年代Jackson方法的核心是面 向数据结构的设计,以数据驱动为特征,形成了最 初的JSP(Jackson Structure Programming) 方法。 阶段二: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Jackson方法已 经演变到基于进程模型的事件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