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失策之处
浅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内容摘要]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我们在废弃王熙风坏习惯坏作风的同时,我们应该将王熙风是非分明,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的精神搬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社会管理阶层,让她们学着做一做女强人,给社会一个公道。
王熙凤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贾政之妻王氏的亲侄女、荣府贾琏之妻,贾琏乃贾赦之子、贾政之侄。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王熙风的判词预示着她命运的双重性:“女强人”和“薄命女”。
她凭着自己万人不及的聪敏和鬼一样的精灵,以其特有的个人魅力,在贾府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拥有实权,尽展其才能,是封建时代的“女强人”。
更重要的是她在是与非面前,晋魏分明,你我他各司其职,不得迷迷糊糊,如同粉丝下到米汤里纠缠不清。
她实行有功者奖,有损者罚的民用政策,不管事高贤还是卑贱。
[关键词]《红楼梦》王熙凤形象《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描写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映现了当时不同层面的人物生活际遇,王熙凤是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
她不仅是封建大家庭里的统治英雄,也是薄命司中的女辣子,从《红楼梦》第一回之首的“作者自云”考证,曹雪芹创作这部文学世著的目的之一在于“使巾帼英雄昭传,使多情善感的女子引以为戒”。
巨著着重塑造了金陵十二钗。
在十二钗当中用其他十一钗来映衬王熙凤的形象。
她既是封建社会女流之辈的统治者,又是离情而注重事业的要强女子。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现在由于关系网的影响,以至于是与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关系网如同无形的导体连结了是与非,是的整个社会无法运转,使得生命力微呼喘息。
如此而已,我想将王熙凤搬上祭坛,秉上香烛,唱上一首祭歌。
呜呼,“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王熙风的判词预示着她命运的双重性:“女强人”和“薄命女”。
它使得我们看到,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封建社会强权政治下的执行者。
概括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情节

概括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情节王熙凤这个角色,真的是《红楼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可不光是个美人,还是个能耐十足的女强人,协理宁国府的事儿,她可是做得有声有色,名声在外。
咱们先来聊聊她的背景,王熙凤是王家的女儿,个性张扬、聪明伶俐,简直就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
她嫁给了贾琏,成了贾家的媳妇,可没想到,这一嫁,她就成了宁国府的掌门人之一,真是“一嫁成名”,不得不说,运气和实力都是她的朋友。
先说说她管理宁国府的手腕,王熙凤绝对不是个只会说风凉话的角色。
她一来,整个府里的大小事务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俨然一个女皇。
她善于用人,挑选那些有能耐的丫鬟,像她的心腹秋桐,简直是她的左膀右臂,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王熙凤处理事情的风格也是极其干练,几乎没有拖泥带水的样子,她就像那冰雪聪明的总经理,事务一到她手上,立马变得井井有条。
可有时候,她那种强势的管理方式,也难免惹来一些闲言碎语,府里的人对她心存敬畏又不免有些畏惧。
再说她的手段,王熙凤可不是好惹的,惹急了她,可真是“天翻地覆”。
她有时候手段狠辣,面对那些不听话的丫鬟,王熙凤直接一顿训斥,简直是“劈头盖脸”!有个丫鬟惹了她,她可不会像温婉的女子那样讲情面,反而是一通骂,给你个“见血封喉”。
不过,有时候她又会用一些小伎俩,像是故意安排一些小事让别人去做,她就坐在那儿乐呵呵地看着,简直像个看戏的观众。
而且,王熙凤的嘴巴可不是白吃的,语言犀利,像刀子一样,常常能把别人怼得哑口无言。
每次她发话,大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她一番话戳到痛处。
就拿她跟宝玉的互动来说,宝玉虽然是贾家的宝贝,但在王熙凤面前,真的就是个“小弟弟”。
她总能用几句风趣幽默的话,让宝玉哭笑不得,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她和宝玉之间的斗智斗勇,时不时让人捧腹大笑,真是个有趣的组合。
当然,王熙凤的生活中也不是只有“权谋”,她对家人的关心那也是无微不至。
特别是她对贾琏的支持和帮助,绝对是“背后推手”的角色。
每当贾琏遇到麻烦,王熙凤总是挺身而出,帮他打理那些繁琐的事务,生怕他累着。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里面描述的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但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雪芹笔下的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
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
她虽然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但她并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除了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也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
它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本论文主要探讨王熙凤这个人物。
王熙凤浑名凤辣子,金陵人氏,人称凤姐。
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可谓才貌双全,是脂粉队里的枭雄。
它无论在书里或者书外都是受到议论或评论最多的一个。
在书里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小厮兴儿,对她都有评语。
贾母说“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
那兴儿关于凤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一大段评论可以代表贾府里那些下人们的一种民意。
像同辈的纨、尤氏等,对她都有很多评语,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凤姐的一大特征。
除了说出口的,还有一些在心里头对凤姐的评议。
如黛玉刚进贾府,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那活跃出众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都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
这个出场的写作工力并不弱于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
当时林黛玉心里就想:“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然没有说出口,但也是一种评论,这些不论是说出来的,还是没说出来的,都说明凤姐在《红楼梦》里是受到议论、评论最多的。
在以往的评论中,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论》中有句名言:“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红楼梦》中王熙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红楼梦》中王熙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王熙凤是维持会会长还是掘墓人我们先来看看王熙凤的“管理权威”的属性。
应该说,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最出色地表现了她的管理才能。
首先,王熙凤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
她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列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猛药。
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
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
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
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根据这一思路,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监管。
这一措施收到了效果,宁国府的面貌立刻改变了。
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
然而,同样是这个王熙凤,在给贾母理丧时却出乎意料地陷入“权威性不足”的泥潭困境。
她既调不动人,也调不动钱,只得哀求众人:“大娘婶子们可怜我吧!我上头挨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
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尽管如此,仍然玩不转,被气得“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鲜红的血来,身子站不住,就栽倒在地”。
为什么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而给贾母理丧时却权威不足、指挥失灵呢?这是因为,王熙凤的权威主要依靠贾母和娘家做靠山。
一旦靠山倒了,王熙凤的权威便马上土崩瓦解。
其次,王熙凤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盘剥众人,在贾府上下积怨极深,毫无人缘。
对于这一点,她本人也意识到了:“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
也该抽回退步,回头看看。
”显而易见,王熙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威,有的仅仅是一时的权势而已;靠山一倒,便寸步难行,一败涂地,任凭她再有管理才能也无力回天。
还应该指出的是,正是王熙凤的这种贪婪和疯狂才给贾府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红楼梦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读后感

红楼梦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读后感《红楼梦》中,王熙凤作为一个女性,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勇气,成功地管理了宁国府的家务事。
她有着非常高的智商和谋略,使得宁国府的日子变得更加安逸和富裕。
然而,王熙凤并非没有缺点。
她的傲慢和自大使得她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令人不太喜欢她。
尤其是她和贾宝玉之间的冲突,更是在小说中成为一大亮点。
尽管她不完美,但王熙凤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
在宁国府这个男性占主导的世界里,她以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协助贾母管理家族事务,为家族的繁荣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红楼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王熙凤的形象,让我明白了做一个优秀的女性,并不需要弱化自己的性别属性,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非常鲜明和有趣的人物形象,她在小说中的表现既是崇高的,也有缺陷。
她在宁国府的协理经历,告诉我们要珍爱女性的力量,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对家庭、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熙凤治理宁国府方法

王熙凤治理宁国府方法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在宁国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担任了府中的掌管之职。
她治理宁国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严格管理府内事务
王熙凤认为管理府内事务必须严格,否则府中的秩序就会混乱,许多问题也会出现。
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每日例行召开府中重要人物会议,统一部署府内事务;制定了详细的职责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规定府内的作息时间和工作规范,确保府内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在她的治理下,府内的秩序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二、强化府内纪律
王熙凤认为纪律是管理府内事务的重要保障,因此她在府内强化了纪律的执行。
她要求府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府规,不能违反规定,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同时她也要求府内的人员必须尊重上级权威,不能擅自行事。
在她的治理下,府内的纪律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三、注重人才选拔
王熙凤认为府内的人才选拔非常重要,只有选对人才,才能够使府内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因此她在选拔人才时,注重人才的能力和品德,只有符合要求的人才才会被选拔。
她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使得府内的人才队伍能够不断壮大。
总之,王熙凤治理宁国府的方法是很有建设性的,她通过严格管理府内事务、强化府内纪律和注重人才选拔等措施,使府内的秩序得
到了很好的维护,府内的工作也能够有序开展。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事件概述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事件概述宁国府事件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涉及到宁国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内部的利益冲突。
王熙凤的聪明能干和机智与之密不可分,她在事件中的表现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整个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宁国府主人贾政的宠爱孙子贾宝玉。
贾宝玉被视为宁国府的继承人,因此宁国府的家族成员们都希望能与他拉关系,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王熙凤作为协理,自然也对这件事非常关注。
然而,宁国府内部的权力斗争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了家族内部的利益划分和争夺。
与此同时,贾政的妃子王夫人作为宁国府的家主,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对宁国府的管理和家族成员的利益分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王熙凤作为协理,自然也成为了众人攻击的目标。
她聪明能干,头脑灵活,对宁国府的家族谋划和权力斗争有着深刻的认识。
她也很清楚自己在宁国府的地位和势力,因此对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也极为重视。
在宁国府事件中,王熙凤的表现可谓是机智和果决。
她通过各种手段,试图维护自己在宁国府的地位和势力,同时也力图争取更多的利益。
她与王夫人的权力斗争,与贾政的权威制衡,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勾心斗角,展现了其聪明和才智。
然而,宁国府事件也揭露了王熙凤的一些不足之处。
她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身的保护,使得她在处理问题时常常显得冷酷和无情。
她对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也常常处理不当,导致了宁国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熙凤这个角色在《红楼梦》中的形象是非常丰满和立体的。
她的聪明才智和机智,与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身的保护,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
在宁国府事件中,她表现出的果断和勇敢,和对权力的欲望和对自身的保护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说,王熙凤在宁国府事件中的表现是非常精彩和卓越的。
她的聪明和机智,以及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身的保护,使得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的形象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
《红楼梦》赏析王熙凤以严字立威协理宁国府

《红楼梦》赏析王熙凤以严字立威协理宁国府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
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在秦可卿去世时协理宁国府,除了有贾珍做后盾之外,王熙凤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协理宁国府呢?在我看来,她靠的是“严”字。
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之初就定下了制度,并且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这个制度。
如果说,一个制度能够顺利得到执行的确是一件好事,一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违反制度的情况,对于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来说就是一个难题。
在协理宁国府期间,王熙凤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原著中叙述:凤姐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
即命传到。
那人已张惶愧惧。
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
”那人道:“小的天天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
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登时放下脸来,喝令:“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
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
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
”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彼时宁国荣国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
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不在话下。
在这次处罚过程中,王熙凤在公平的前提下,以严厉的方式执行了管理制度,有惩罚,有措施,以理服人,从而对制度的执行者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也树立了制度的权威,保证了协理宁国府任务的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失策之处作者:刘琼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8期
内容摘要:“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红楼梦》中刻画王熙凤形象最精彩的情节片段,世人多只从中看到王熙凤泼辣果敢的管理才干,却忽略了王熙凤强势管理背后的种种失策。
关键词: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失策
宁国府里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突然暴亡,而贾珍的夫人尤氏有病在身,丧务无人掌管,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成为宁国府代理总经理。
《红楼梦》文字上高度称赞王熙凤高超的管理才干,读者大多认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最能体现王熙凤的聪明能干,称赞王熙凤深谙管理之道,把乱成一锅粥的宁国府整治得井井有条。
韩红杰《从协理宁国府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一文中评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集中地表现了她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使宁府由乱而治,王熙凤不愧是一个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如的脂粉堆里的英雄”〔1〕但细细一盘点,不难发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有诸多失策之处。
1.恃强逞能,名不正,言不顺
办事首先得讲究名正言顺,什么身份干什么事,当合乎礼数。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贾珍为何要请王熙凤来宁府料理丧事呢?为何贾珍的夫人尤氏偏偏这时“犯了胃疼旧疾”呢?这里面就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贾珍与儿媳妇秦可卿私通的丑事尤氏多少有所耳闻,尤氏不敢讲此家丑闹得沸沸扬扬,但尤氏内心很痛苦,只得托病不在众人面前露面。
而贾珍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也很暧昧,加之王熙凤自视自己才能出众,正好借此显示自己的管理才干。
《红楼梦》第13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 ,巴不得遇见这事。
今见贾珍如此一来,她心中早已欢喜。
”
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助贾珍办理贾珍儿媳秦可卿的丧事,是否名正言顺呢?从血缘亲疏来讲,虽然贾珍与王熙凤同是贾家的族人,但已是隔了四代的远房亲戚。
为儿媳办丧事,毕竟是家务,王熙凤去插手别人家的家务,很不得体。
秦可卿去世后,贾母劝宝玉不要前去,说:“才咽气的人,哪里不干净”〔3〕。
王熙凤经常出入宁国府,与贾珍、贾蓉、秦可卿走动极近,沆瀣一气,不可能完全不知贾珍的丑事。
贾珍是个喜欢沾染年轻漂亮能干媳妇和年轻姑娘的主儿,贾珍与儿媳秦可卿乱伦偷情,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书中虽没有正面写这段情节,但通过秦可卿的两个侍女,在秦可卿死后蹊跷的举动:瑞珠撞柱而亡,宝珠自愿终生为秦可卿守灵,以及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可以看出。
贾珍在料理秦可卿的丧事过程中,处处失礼,秦可卿死后,贾珍竟然热泪滚滚地说:“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过去了,可见这长房灭绝无人了。
”有人问他丧事如何料理,他把手一拍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秦可卿年纪轻轻,辈分
仅是孙少奶奶,可是丧事在贾府空前绝后。
所用的棺木,竟是薛蟠赠送的某老亲王坏事未用的樯木棺材。
《红楼梦》第13回写当贾珍到王夫人跟前请求王熙凤出山时,贾氏宗族的女人们见了贾珍都赶快躲起来,除邢、王夫人之外,其他女人“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
脂评云:“素日行止可知”,说明贾珍名声一向不好,贾氏宗族的女人不敢见他,“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一个极小细节,立即显出王熙凤与贾珍不同凡响的关系。
贾珍欣赏王熙凤,信任王熙凤,把象征宁府的钱权的对牌交给王熙凤,一任王熙凤处置,“妹妹爱怎样就怎样”,王熙凤后面在宁府的恣意行事做派也是恃宠而骄的体现。
贾珍失礼在前,王熙凤还抢着帮贾珍料理丧事,说明王熙凤同样失礼。
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过程中,来客款待张罗都是王熙凤一人周全承担。
众人都不及凤姐,完全是大家族大当家的大派头。
文中越是这样写,越是突显了王熙凤为人失礼。
同是代理家政,王熙凤与薛宝钗相比,薛宝钗显得更加稳重成熟。
《红楼梦》第56回,凤姐生病了,不能理事,王夫人选李纨、探春、薛宝钗代理家政。
薛宝钗的就职演说首先强调了自己是受王夫人委托而行理政之事,名正言顺,宝钗笑道:“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
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
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
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
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
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这番话讲得合情合理,有情有义,让众婆子们明白薛宝钗得王夫人信任,才出头露面出来管事的。
2.大破大立,唯我独尊,出尽风头,必将使宁府上下嫉恨
王熙凤走马上任之前,自己就归纳出宁国府存在五大顽疾:“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责,临期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全然否定了宁府以尤夫人为首的主仆上上下下平日里的工作。
为日后王熙凤与尤夫人矛盾的升级恶化埋下了伏笔。
凤姐上任发表就职演说,根本不把尤夫人放在眼里,一概否定尤夫人从前所立的规矩。
“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
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
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王熙凤不像是代理宁国府,倒像是宁国府的一等一的女主人。
在制订制度,分配任务,甚至在处理人的时候,从没有见过王熙凤与荣宁二府的主人们来斟酌商量的,“不与众妯娌合群”,独断专行,还自鸣得意,自视才能高过众人,尤其是高过尤氏。
对比薛宝钗代理家政时,薛宝钗与李纨、探春时时商议,虽然薛宝钗治家的见识超过探春与李纨,但薛宝钗不把自己凌驾在众人之上,薛宝钗只是说笑着批评探春诸项改革措施有点“利欲熏心”,应以孔孟的“仁政治家”。
宝钗以柔性管理,和平中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得人心。
3.靠打压斗狠,逞一时之威风
一个下人迟到了,凤姐当下将这人打了20板子,还扣了她一个月的银米。
凤姐还撂下狠话:“明日再有迟到的打40大板,后日再有迟到的打60大板。
”这一打,固然是打出了凤姐的权威,使得宁府很快就变得秩序井然。
凤姐初来乍到,未先施恩惠于众人,就先动了刑罚,表面上凤姐似乎八面威风,好不得意,实际上在宁府为自己树立了“恶人”的形象,众人们只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凤姐仗着贾珍的宠信,其实,宁府众人们对王熙凤并不真正心服口服。
再看宝钗代理家政过程中,宝钗先让承包者与未承保者都“利益均沾”,给众婆子们施了“小惠”之后,再又当众警诫大家不准“酒醉赌博生出事来”,这样,她该管的管到了,其结果使得众人都心悦诚服,欢喜不已,众人工作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这次代理家政最成功、最得人心的的赢家当属宝钗。
到后面第65回兴儿评说王熙凤,“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
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
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
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讨好儿。
估着有好事,她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儿。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说明王熙凤在贾府失德,已全然失去民心。
王熙凤平日里心狠手辣,对丫鬟下人们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把别人的性命当儿戏,设计将贾瑞置于死地,逼死鲍二媳妇,折磨死尤二姐及其肚里的孩子,贪权敛财,害死张家公子和金家小姐,为了掩盖自己唆使张华告状的勾当,她竟逼旺儿追杀张华。
王熙凤做尽了恶事,最后必然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可悲下场。
参考文献
〔1〕韩红杰.从协理宁国府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9
〔3〕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9
(作者介绍:刘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