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共59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共59张

我儿时的乐园
乐景
乐闻
乐事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情神美 趣秘女 。色蛇
彩故 ,事 丰增 富添 了了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 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 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 的热爱,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 点。
阅读第九段,思考下列问题: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 “我”是怎么想的?
2、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 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渴求知识、活泼好动、快乐
在三味书屋里,“我”带着好奇心问老师“怪哉”的问题, 课堂上,认真对课、读书,课下在后花园里玩耍,课上描绣 像等等都表现了这两个词语。
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 蚁;写了被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 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写了趁老师读书入 迷,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等。其中传递的是成年人 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三 味 书 屋 的 环 境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 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研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问题
1、文中的先生有那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觉得 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表面严厉实则和蔼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书 (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屋 (21~结束):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 画儿。
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 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乐园”之“乐”表现在 哪些方面?
不矛盾,准确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依恋深情,“隔了七 八年”对百草园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然而追忆童 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7张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7张PPT)

读出雪地捕鸟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中阶挑战,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长妈妈讲鬼故事
• 长妈妈: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 “我”: • 长妈妈: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
出…… • “我”:啊!(惊讶失声,一把抱住长妈妈) • 长妈妈: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 “我”:后来呢?(小声地,松一口气) • 长妈妈: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
被它治死了。 • “我”:再后来呢?(天真地,执拗地) • 长妈妈:睡觉!(严肃地)
童年纵情百草园 甜蜜里有遗憾 越遗憾越留念
作业
阅读《朝花夕拾》 背诵第二自然段
9.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导入
1.检查课文第2段的背诵。
2.补写“从百草园之
屋之

到三味书
活动1:有感情地朗读第9段,分享朗读感受。
学生先默读文段,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也可以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听读后分 享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情感。
(1——8)
有趣的动植物 美女蛇的故事 好玩的雪地描写
空间顺序
(9)
(10——24)
承上启下 书屋陈设和先生询问“怪哉” 师生读书 园内偷玩 课堂游戏、画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得精彩的标志是读得精彩
• 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 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 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 • 读出……
低阶挑战,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完美版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完美版ppt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对照


课文讲解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确凿只是一些野草”这是承认的看法,加上“似乎”表达的是“我”这个儿童的看法,是对成人看法的一种否定。它与其后的“但”字相呼应。
课文讲解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课文讲解
你怎么看待作者上课画画、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等情节的?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课文讲解
百草园
空间顺序
(1-8)
(10-24)
(9)
枯燥无味的书塾
三味书屋
自由快乐的乐园
对比
巩固复习
三味书屋
环境:
人物:
生活:
主题:
窄小、单调、沉闷
老先生,古板冷漠迂腐
枯燥乏味
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百草园
对比
景物优美、环境开阔、生活有趣
闺土父亲,长妈妈慈爱、亲切、耐心
景物优美、故事神奇、捕鸟有趣
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
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闰土父亲有什么特点?
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课文讲解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乐园
读书、习字、对课 学习之乐 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书园之乐
师生读书、做戏、画画 课堂之乐
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从这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 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 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问题探究
• 1.你觉得寿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 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作者对三味
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 4.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 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 菜花是__春__末____的,蝉鸣在___盛__夏___,蟋蟀到 __秋_天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 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本段层次井然。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 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的顺序。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 挤,总还是有的 。
视觉
形状 光滑、高大、肥胖…… 视觉、触觉
声音
长吟、弹琴……
听觉
味道
又酸又甜
味觉
本段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 俱全,且春、夏、秋景皆备。
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 蜂的“黄”是写_颜_色__,“肥胖”“高大”“臃 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形_状_,这两者 都从_视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是从__听__觉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 __味__觉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5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5张PPT)

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
少有人来。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 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地点变换)为顺序记叙的,在内容就可分为两大部分。
回事?”
但课文写此情节用意在于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6)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鉴赏——
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地点变换)为顺序记叙的,在内容就可分为两大部分。
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通过对比,表达思想感情。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第二段、第七段)
深入探讨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
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
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 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 表示不满。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 ,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 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 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A.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 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 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 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答: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 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 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齐读第10自然段,说一说:
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一、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 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 在三味书屋也不乏乐趣。对草木 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 追求……
二、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 后面的问题。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 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 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 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
④他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 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比较开明,心地善良。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 “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 留恋。 二层(2段):“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描写 了百草园的美丽和有趣的景物)。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 以及“我”由此引发联想(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 地上捕鸟时的乐趣(雪地捕鸟)。
整体感知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 容可分哪两部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培养文学兴趣
在百草园中,鲁迅开始对文学产 生浓厚兴趣,阅读了许多古典文 学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 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的介绍
02
三味书屋的历史和特点
三味书屋是绍兴当地的一所私 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它以传统的儒家教育为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问。
三味书屋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充满了书香气息,是当地的 文化地标之一。
在新的环境中,鲁迅结识了一些 新的朋友和同学,扩大了自己的 社交圈子。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 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 文学、书法等。
转变对鲁迅的影响和启示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逐渐培养了 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 值观产生质疑。
人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和阅读,鲁迅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为 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中的学习氛围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严谨而浓厚,学生们在老师 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经典文献和儒家思想。
课堂上,学生们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保持安静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味书屋对鲁迅的影响
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重要阶段,他在这里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打下 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对鲁迅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激发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为他日后的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到三味书
03
屋的转变
转变的原因和过程
家庭变故
01
鲁迅的家庭经历了一些变故,导致他需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29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29张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 鲁迅为之添写《小引》和《后记》,更名《朝 花夕拾》,后在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集 中散文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 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 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
这个故事
,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
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
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
。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
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
于。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 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1.“百草园”部分描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

三个方面: ➢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草 ➢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园 ➢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个把景物描写连缀起来的句式有什么作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 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1.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书屋内的陈设——第10段 对先生的印象——第11段 询问怪哉虫——第12-16段 后园拾趣——第17-20段 师生读书——第21-23段 做戏、画画——第24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在三味书屋的三个故事 :
鲁迅制作了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 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 读书时,读一遍书,思考一个问题。同学
们很赞赏,纷纷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
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 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
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
先生 是一位极 方正、质 朴、博学 的人。
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 起来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 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但在封建社会里, 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 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
深入探讨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 的态度?
(1-8)
(9)
(10-24)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内容:枯燥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小 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 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 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 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 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 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 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 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 人才。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 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 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 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 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 应予否定。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 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 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 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 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 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 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 生。
三味书屋的 生活枯燥无味吗? 有哪些趣事呢?
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 、 折腊梅花 3 、寻蝉蜕
4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 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 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 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 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 感兴趣。
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
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 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 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
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三 味 书 屋 环 境
段落:第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17段的描写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 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 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 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 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