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音乐1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苗族的音乐风格,感受《苗岭的早晨》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歌词及旋律。

2. 苗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

2. 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音准、节奏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乐器(如吉他、电子琴等)。

3. 合唱用具(如乐谱、耳机等)。

4. 苗族文化相关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如旋律、节奏等。

二、新歌教学:1. 教师讲解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

3. 分组练习,加强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伴奏练习歌曲,教师及时指导。

2. 针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四、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拓展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苗族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学习。

2.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3. 组织苗族音乐实践活动,如苗族歌曲演唱比赛、苗族舞蹈表演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下周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苗岭的早晨》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苗岭的早晨》,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

3. 苗族音乐文化介绍:教师讲解苗族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苗族风格作品《竹林曲》(女高音与钢琴)的文本分析

苗族风格作品《竹林曲》(女高音与钢琴)的文本分析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是对传统声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民歌的文脉延续。

在声乐作品创作方面,可以说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

综合创作手法、音乐风格以及审美取向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运用改编或者创编的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时代化包装”,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有的民歌标题,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丁善德改编)、云南民歌《麻梨结果一片红》(鞠秀芳改编)等;二是充分运用富于地域风格音乐元素创作的新民歌作品,如湖南民歌风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王凯传作词、王酩作曲)、山东民歌风的《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张太旗作词、王佑贵作曲)等;三是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且没有确定地域风格特点的原创性、时代性作品,如《说句心里话》(士心作词、石顺义作曲)、《人间第一情》(易茗作词、刘青作曲)等。

以上这三类作品可以说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的风格与风貌。

本文所研究的作品《竹林曲》是一首具有浓郁苗族风格特色的原创女高音与钢琴作品,此曲既有传统民歌中注重线条旋律的特色,同时又体现出钢琴伴奏在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上的塑造作用,兼具了艺术歌曲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此曲的文本分析,全面地概括此曲的风格特点,以期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摘 要〕《竹林曲》是一首具有浓郁苗族风格特色的女高音与钢琴作品,本文以此曲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歌词、音乐、钢琴伴奏三个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

从歌词的特征看,体现在通俗化的语言风格、形象性的修辞手法、辙韵化的节奏律动、浪漫性的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在音乐方面,主要从结构、音阶、旋法、速度与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此曲在音乐上充分体现出了对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是民族风格表现的重要因素。

在钢琴伴奏方面,认为此曲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特征,即多元化织体的运用、功能性和声的进行、加入色彩音的和弦、连音型的推动效果。

〔关键词〕苗族风格;《竹林曲》;女高音与钢琴;文本分析苗族风格作品《竹林曲》(女高音与钢琴)的文本分析文 / 林鸿鹭音乐世界|YINYUESHIJIE一、《竹林曲》的创作背景(一)创作者简介《竹林曲》的词作者是当代著名词作家卢云生。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其富有特色的音乐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

苗族民歌是苗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反映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近年来,随着钢琴这种西方乐器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苗族民歌被改编成钢琴曲目,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就是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

这个专辑中收录了22首经典的苗族民歌,每一首曲目都经过精心编曲,保留了原曲的特色和韵味,同时又融入了钢琴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通过这些钢琴曲目,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苗族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这22首曲目各有特色,其中有些歌曲富有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节奏,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比如《苗家的歌声》和《梦中的红花》,这些曲目通常被用来庆祝节日或家庭聚会。

还有一些曲目则更加深情款款,如《世界上最美的词汇》和《回忆花开花落的季节》,让人们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生活、爱情和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也让人们通过钢琴这种西方乐器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苗族的音乐文化。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听到苗族音乐的美妙,让苗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第二篇示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常丰富。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经常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

近年来,一些音乐人将苗族民歌进行现代音乐处理,创作出了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钢琴小曲。

《苗族民歌钢琴小曲22首》便是这样一部将苗族传统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作品。

这部作品由多位音乐人共同创作,每首曲子都以苗族民歌的旋律和情感为基础,加入了钢琴演奏技巧和现代音乐元素,充分展示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第一首曲子名为《苗乡之晨》,曲调优美动人,仿佛让人置身于苗乡的清晨之中。

旋律流畅,情感绵绵,引人入胜。

第二首曲子名为《苗乡之夜》,曲调略显忧郁,似乎勾起了苗族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

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

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苗族传统音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民族音乐之一。

它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区的感受和表达,代表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是一场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展示了苗族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

本文将介绍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的特点、乐器和表演形式。

一、特点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强调鼓乐和舞蹈。

苗族人民认为鼓乐是连接天地和人类的桥梁,能够祈求好运和团结人心。

在音乐演奏会中,鼓乐声震天地,激发人们的热情,使整个演出气氛热烈而热烈。

此外,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还注重声音和乐器的多样性。

苗族人民擅长使用多种乐器,如芦笙、马头琴、唢呐、勺子等。

每个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为音乐演奏会增添了色彩和层次感。

二、乐器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的乐器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芦笙。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它由笙管和芦管组成,音色悠扬、动听。

芦笙在音乐演奏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常常与其他乐器和声音相结合,奏出美妙的旋律。

另外,马头琴也是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中常见的乐器之一。

它是苗族人民手工制作的弓弦乐器,从外形上看像马头,因而得名。

马头琴的音色独特、悠扬动人,能够表达深情和民族情感。

除了芦笙和马头琴,唢呐和勺子也是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中常见的乐器。

唢呐是一种双簧管乐器,发音婉转悠扬;勺子则是用来敲击和打击的打击乐器,能够增加音乐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三、表演形式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采用多种表演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合唱和舞蹈。

合唱是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的一大亮点。

苗族人民喜欢通过合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合唱歌曲通常旋律婉转动听、歌词富有情感。

合唱团成员齐声歌唱,激情四溢,让观众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舞蹈也是苗族传统音乐演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舞蹈来表达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世界的感悟。

苗族舞蹈动作优美、富有力量感,能够展示出苗族人民的勇敢和自豪。

舞蹈常常与音乐紧密结合,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一、内蒙古蒙古族歌曲: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蒙古族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歌曲: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器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三、西藏歌曲: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

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

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

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

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传统音乐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就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演奏形式以及其对苗族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特点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苗族传统音乐以自然景观、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其音乐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谣、舞曲、器乐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苗族传统音乐的旋律优美且多变。

它常常采用多声部的编曲方式,音色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苗族的嗓音独特,清澈高亢,富有激情,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乐器苗族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以木鼓、芦笙、葫芦丝和苗族筝等乐器最为著名。

木鼓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它是由一块大木头制成,中间凹陷,边缘打上细条。

演奏者用手敲击木鼓的边缘,发出浑厚悦耳的声音,常常用于伴奏歌唱和舞蹈表演。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形状如笛子,但比笛子长,共有13个音孔。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葫芦丝是苗族的特色乐器之一,外形如葫芦,由葫芦和竹管组成。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指法的操作,可以演奏出悠扬婉转的音乐,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苗族筝是一种古老的苗族乐器,形状与古筝相似,但音域更广。

演奏者通过弹拨琴弦,发出悠扬动听的音响,常用于伴奏歌唱和器乐演奏。

三、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独奏、合奏和歌舞表演。

独奏是一位演奏者用乐器单独演奏的形式,可以展示乐器的特色和演奏者的技巧。

独奏常常以器乐演奏为主,如苗族的筝独奏,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形式常常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合奏是多位演奏者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形式,常常需要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协调。

合奏常常以乐队形式呈现,如苗族的乐队通常包括木鼓、芦笙、葫芦丝等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和声和节奏感,演奏出富有层次感的音乐。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

谢谢!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

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

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

苗族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芦笙、芦笛和竹笛等器乐为主,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布依族音乐则以独特的竹笛、芦笙和口弦等乐器为主,节奏欢快、歌词含义深刻。

侗族音乐则以清脆悠扬的侗族竹筒琴和侗族竹笙为主,讴歌大自然和劳动生活。

瑶族音乐多以瑶族竹笙和瑶族唢呐为主要表现形式,节奏独特、韵味深厚。

壮族音乐则以壮族双声部民歌和牛角琴为主,以壮族歌谣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其传承与发展也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着历史遗产的也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多样性、传承、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概述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融合了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贵州民族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调子和动感的节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布依族音乐则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节奏感。

侗族音乐注重情感表达,瑶族音乐则以其神秘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备受瞩目。

壮族音乐则是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贵州文化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贵州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贵州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神,是贵州文化传统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贵州民族文化,促进贵州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苗族音乐文化苗族民歌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部少数民族音乐
——苗族音乐
主讲:麻晔斐
主讲:麻晔斐
苗 族 音 乐 苗族 ,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
: 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 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
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
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 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音乐分类:
苗族音乐共分为4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器乐。
1、民歌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
马郎歌)、理俗歌、祭祀歌、儿歌等歌声。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 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又有柔 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歌、情歌、 嘎百福歌等。
祭祀歌
在苗族的各种祭祀仪典活动中,祭祀歌 多位礼师(巫师)与头人领唱, 群众合唱。其声腔特点、演唱形式与祭 祀的内容和规模的大小有直接 联系。
苗族祭祀歌分为三种: 1、应用于盛大祭祖活动的“鼓社歌”, 并与铜鼓舞、木鼓舞及芦笙舞同 时进行,规模庞大。 2、祭祀新去世老人的仪式歌。在杀牛、 杀猪和献牲的仪式中,祭师 (巫师)演唱与芦笙演奏交替进行。这 种祭祀歌有双声部尾腔应和。 3、巫师祭神除病免灾的仪式歌,是一人 独唱的朗诵调。其歌词内容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有些却也有史料价 值。
3、口弦:有单 簧与双簧两种。
4、打击乐器: 铜鼓、木鼓、 皮鼓、青铜 低音大筛锣、 大锣、 马锣、包包 锣、大镲、 小镲等。
5、此外,在 苗族地区还 有牛角号、 竹膜笛、唢 呐、二胡、 四 胡等,这些 乐器大致与 汉族乐器相 似。
音 乐 特 点
苗族音乐的3种声部织体即单声音乐、和声音乐与 复调音乐,它的弦法在多数地区常见,其旋律始终在 一个五度或八度以内作三和弦分解式的运动,偶尔在 一些旋律支干音上由二度倚音作装饰,这样便形成跳 进较多的风格特点。
风 俗歌
分节日风俗歌曲与生活风俗歌曲两种。赛歌和器 乐演奏是苗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黔东南清 水江一带流行的“龙船节歌”围绕龙船节的起源和 意义进行歌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裁形式。
其词体是5字2句为以段,曲式是呼应式上下句结 构,上句带有特殊的衬腔向高音跳进,下句落入低 声区,引出群声齐唱,带有一个呐喊性的音节作为 收束,情绪红火炽烈。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流 行伴嫁歌、出嫁歌和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基 本相同。
每于劳作间歇,常由2人放声高歌,女用真声、男用假声演 唱。在黔东南还分男声飞歌和女声飞歌两种。
飞歌的题材较为广泛,有生产劳动歌、季节时令歌、迎送 客人歌和情歌等。
游 方 歌
苗族青年男女以唱歌的方式来公开交 往,选择对象。这种活动在黔东南及黔南 一带称“游方”,所唱的歌曲称游方歌。
在云南及黔西北称“月亮歌”、“阿 方”;湘西吉首、凤凰一带称野外情歌; 湘西南称情歌;广西大苗山和贵州从江一 带则叫“坐妹”或“坐姑娘”等。
确定情侣歌
情歌唱到这里,姑娘的心意已定。 姑娘的容貌和善良早已目睹 像仙女下凡一样美丽 有缘相识把话留 尔后再到姑娘的故乡拜访
游方歌的曲调婉 转细腻,其音乐风格 与本地区的飞歌有密 切联系。在多数地区 男女都用假声的轻声 唱法,在音量、语调、 以及情感上发生的细 微变化,从而引起音 律的浮动以及细致的 壮实、滑音和起腔、 收腔时吐出深沉的气 息等等,形成了游方 歌的风格特征。
哭 嫁 歌
陪嫁劝哭:
“妹呀!妹呀!/古来乾坤地与天,男婚女嫁是当然。 /今日有幸鸳鸯配,喜泪迎来心里甜。”“妹呀!妹 呀!/嫁郎要嫁有情哥,不怕家贫房屋破。/只要夫 妻恩爱深,缺少吃穿也快活。”
骂媒婆:
碗豆开花荚对荚\背时媒人该刀杀 \ 枫木叶子三只角\背时媒人是妖婆 \ 茄树结茄成紫色\背时媒人死断绝 \ 对门坡上种豆子\ 背时媒人滚坎死 \ 对门坡上栽炕葱\ 媒人死了变蜈蚣 \对门坡上栽黄瓜\媒人死了变蛤蟆 \对门坡上撤把灰\媒人死了变乌龟
酒 流传到各地的酒歌分两种:一种是用于礼 俗的敬酒歌、祝酒歌,在云南及黔西北一
歌 带有敬饭歌与敬菜歌,演唱时带有舞蹈动 作; 另一种是在节日酒会中,老人演唱酒歌叙 事摆古,对青年进行传统教育和传授知识。 这两种酒歌都是对唱形式,分男声对唱、 女声对唱和男女声对唱3种。
叙事酒歌——歌词少则数十句,多则唱个 通宵,都是分节歌的曲式。叙事酒歌因其 传唱内容的广泛,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种类。 如“古歌”,它的题材包括天地形成与万 物生长、神话故事、历史性传说和迁徙历 史等; “苦歌”,包括倾诉阶级压迫与封建婚姻 之苦; “反歌”,主要传唱苗族人民反抗反动统 治起来斗争的史话和英雄事迹。
“芦笙排舞”——由各式 型号的芦笙4、5支组成芦 笙队,以最大的一支带头, 边吹边舞,始终保持一字 队形姑娘们围着芦笙队旋 转起舞。
“芦笙队舞”——由数十 支各式型号的芦笙组成, 大芦笙居中,其余成圆圈, 先由小芦笙领奏序曲,然 后由芦笙队齐奏。
“踩芦笙”——芦笙 队不参加舞蹈,只在 一旁伴奏, 一群姑娘排列成单行, 踏着节拍循圆形线条 舞 蹈。
苗族情歌见面礼歌
我在美好的时光里寻觅, 寻觅初次相会的姑娘 记得相识在河边的树荫下, 只想多看姑娘几眼。 只恨相识晚相知, 就像油和盐不能缺少。
在美好的时光里相遇, 萍水相逢的一次偶然 就像猴子看见仙人果, 清纯得而不敢吃 依依难舍的惜别, 若我不懂得珍惜实在可惜
游 方 歌
再次见面相思歌
请问姑娘哪里的路好走, 往那里去找一门亲 为什么一次偶然的相逢你在我梦中萦绕? 怕一次离别再难与姑娘相遇 今生今世我们有缘相识, 盼望今生能与你相爱一场 愿意到你家乡陪伴在你身旁 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愿
2、花鼓舞盛行 于东部方言区的 湘西和贵州松桃 等地区,如凤凰、 松桃的花鼓舞, 古丈的团圆鼓舞、 调年鼓舞和筒子 鼓舞,松桃、 花垣一带的单人 鼓舞、双人鼓舞 和猴儿鼓舞等。
器 乐 苗族的民间乐器有:
1、竹管乐器:短横笛、 莽笛(低音笛)与塞栓 直箫和姊妹箫等4种。
2、簧哨乐器:芦笙、簧哨直箫、排箫、低音莽筒等数种。
“斗鸡”——是广泛 流行的芦笙双人舞, 舞曲活泼、 急骤、流畅。演奏姿 势与舞蹈密切结合。
鼓 苗族鼓舞 分两种:
舞 1、铜鼓舞 与木鼓舞。 分男舞、女 舞和男女混 合舞3种形 式。多系 4拍组合。 黔东南流行 的一种铜鼓 舞叫“嘎咚 咚”,是3 拍子,其节 拍是次强、 强、强的序 列,很有特 色。
哭 嫁 歌
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流行伴嫁歌、出嫁歌和 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基本相同。
《开声哭妈》词: 我的妈吔 我的父母吔 豌豆开花绿茵茵 我娘开声我开声 我娘开声回报我 你女(儿)开声不忍心 一颗星星缩下山 哪个不晓娘心不宽 一颗星星缩下土 哪个不晓娘辛苦 老人后头锦鸡平 哪个锦鸡离得山 哪个依女(儿)离得娘 当门有个放鱼塘 放鱼塘里有缘恩 不是今年半年春 早晨多打二碗米 把你的女(儿)带出礼 黑来多挑二起油 把你依女(儿)带出头
另外,苗族音乐十分讲究旋律的核心音调,各地 区的民歌或是乐器,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音调变化发展 而成的,都具有各方言土语区音乐风格的特点。
风 俗歌
分节日风俗歌曲与生活风俗歌曲两种。赛歌和器 乐演奏是苗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黔东南清 水江一带流行的“龙船节歌”围绕龙船节的起源和 意义进行歌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裁形式。
其词体是5字2句为以段,曲式是呼应式上下句结 构,上句带有特殊的衬腔向高音跳进,下句落入低 声区,引出群声齐唱,带有一个呐喊性的音节作为 收束,情绪红火炽烈。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流 行伴嫁歌、出嫁歌和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基 本相同。
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
飞 歌
飞歌,指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 伟,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苗歌,又称之为吼歌、喊歌、 山歌,是青年男女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 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在迎送客人和宴酣时,有时也用 飞歌。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乐曲终止音低。多数 为独唱和二人合唱,少数为对唱。其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 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 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用附 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儿 歌 在湘西流行的《捉蜻
蜓》、广西融水一带流行 的《讨肉歌》与赖粑歌、 广西大苗山区流行的《放 鸭歌》与《跳水歌》等儿 歌,无固定的歌词,多系 即兴编唱。节奏活泼、乐 汇单纯、乐句短小、曲式 结构带方整性的居多。
舞 蹈 音 乐
苗族舞蹈有芦笙Biblioteka 和鼓舞两种,这两种都具有祭 祀性质。
1、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舞形式, 舞蹈者也是芦笙的演奏者,自吹自舞。各地流 行的芦笙舞曲都有各自独立的主题内容与地方 风格,曲牌相当丰富,常有以数十首乐曲联接 成套的芦笙曲。



《情妹卡撒》
情妹站在天边像竹笋美丽, 亭亭玉立似竹排一样整齐。 谦虚讨歌故意把红线拦, 只怕阿哥的词薄唱不出。
游 方 歌
游方所唱的歌曲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内容。 如第一次见面唱见面歌,双方唱自谦的内容; 再次见面时唱相思歌开头。第三次见面以后才 通过对歌探询对方的婚姻状况。
随着双方感情的增进和遇到各种挫折,唱 出许多歌,如相恋歌、婚誓歌、断心歌、逃婚 歌、断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诅咒歌等。
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流行伴嫁歌、出嫁歌和 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基本相同。
哭 嫁 歌
哭爹娘:“爹呀!妈呀! /娘把女儿当朵花,一尺五寸抚养大。 /花了钱来费了心,女儿岂忍离娘家。” “爹呀!妈呀! /抬头望见满天星,低头想起父母恩。 /为儿花了多少钱,为儿操了几多心。”
哭哥嫂姐妹:“哥呀!嫂呀!/我的哥呀我的嫂, 哥嫂对我千般好。/今日为妹离别去,哥嫂恩情 报不了。”“哥呀!嫂呀!/我的哥呀我的嫂, 你把为妹当珍宝。/小时背来又是抱,今日离别 泪滔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