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3

缪贤()遗赵王书()可予不()列观()
甚倨()睨柱()广成传()衣褐()
缪公()汤镬()渑池()盆缻( )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装订线
左右皆靡()不怿()避匿()虽驽()
肉袒()刎颈()
三、把握文章结构
1、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③列传——给名人作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④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⑤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不分版本廉颇蔺相如列传章节与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安排课时1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和任务1、把分散的文言根底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重点难点建议1、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稳固。
2、默写要常抓不懈。
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过程个性备课栏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
〔10分钟〕《劝学》一二节易错句子和第三节的背诵和默写。
二、组合快练讲评。
〔20分钟〕三、系统梳理课内文言根底知识。
〔15分钟〕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3〕召有司案图〔同“按〞,观察〕〔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
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2〕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3〕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开展进步〕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5〕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卑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3、找出以下格局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⑩赵王鼓瑟〔鼓:弹奏〕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当〕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g.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4、一词多义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②秦贪,负其强〔依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幸: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那么幸得脱矣〔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始皇帝幸梁山宫〔皇帝驾临某地〕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野有麦场〔《狼》〕〔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只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顾此失彼〔注意〕见:事不目见耳闻( 看见)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谡大笑曰:“汝真女子见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了解他们的品质和贡献。
(3)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学习廉颇和蔺相如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及其品质。
2. 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文中体现出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廉颇和蔺相如形象的分析。
3. 文中道德观念的现代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词汇讲解: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5.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重要句子。
3.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把握两人的性格特点。
2.分析文本中的对比手法,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文本所传达的忠诚、宽容、勇敢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2.分析两人性格特点。
3.感悟文本所传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对比手法。
2.如何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著名人物,你们对他们有什么了解?二、文本解读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第二课时一、分析廉颇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廉颇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廉颇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二、分析蔺相如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蔺相如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蔺相如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课时一、对比分析1.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之处。
3.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作用。
第四课时一、感悟品质1.请同学们谈谈从廉颇、蔺相如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3.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五课时一、课堂小结二、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或蔺相如的读后感。
2.搜集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六课时一、课堂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故事。
二、故事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搜集到的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故事感悟的作文。
2.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延伸1.请同学们关注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2.深入研究廉颇、蔺相如的事迹,探讨他们的品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故事情节,领会其中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提炼历史智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廉颇和蔺相如?二、课文分析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
2.分析廉颇、蔺相如如何化解矛盾,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处理方式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的短文。
2.深入思考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和化解方式,你们有什么收获?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觉得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3.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领悟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1.2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地位。
2. 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廉颇的勇敢、忠诚、正直,蔺相如的智谋、宽容、爱国。
3. 讲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语言风格。
4. 讨论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分析。
2. 文章的基本结构及语言风格。
3. 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对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人物形象、作品结构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
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地位。
2. 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廉颇的勇敢、忠诚、正直,蔺相如的智谋、宽容、爱国。
3. 讲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语言风格。
4. 讨论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3. 文章结构讲解:15分钟4. 作品内涵讨论:20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3. 思考作品中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并与同学交流。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第一,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点。
2.分析文本中的成语典故,领悟其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理解。
2.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分析。
3.成语典故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人物性格分析的深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廉颇、蔺相如这两位历史人物大家熟悉吗?他们分别有哪些特点?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字词句意。
2.标出不会的字词,查找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a.廉颇、蔺相如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b.你认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哪个故事最具有启示意义?为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典故吗?二、成语典故解析1.讲解成语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请同学们用成语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三、课堂讨论a.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成语典故对你有何启示?b.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成语典故来提高自己的品质?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成语典故。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哪个故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二、故事解析1.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内涵。
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哪个故事最具有教育意义?为什么?b.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是如何处理的?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习目标和任务
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20分钟)
(3)召有司案图(同“按”,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
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2)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3)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5)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
3、找出下列格局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4、一词多义
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依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幸: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侥幸)
始皇帝幸梁山宫(皇帝驾临某地)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
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野有麦场(《狼》)(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只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顾此失彼(注意)
见:事不目见耳闻( 看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见也。
”(见识)
徒见欺(被)
君既若见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凭
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把)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拿,用)
请以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把,来)5、指出下列各句属于哪种文言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我为赵将
6)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7)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10)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1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1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1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14)、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15)、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16)、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17)、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18)、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19):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0):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21):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22):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23):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6.从课文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渑池之会(渑池之功)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指责。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解析:选B。
顾:只是,不过。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
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
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解析:选B。
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所以B项分析正确。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
(2)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