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师版)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师版

睢宁县高级中学北校高二年级政治NO.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时间刘鹏刘鹏2015.9.9 2015.9.9【学习目标】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学习重难点】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问题导学】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2、唯物主义有哪三种基本形态?其优缺点各如何?3、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态?4、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两个对子”是什么?【随堂笔记】【自我检测】观点判断:1、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4、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5、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6、“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水是万物的起源”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8、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重难点突破】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见观点列表单项选择:1.现象世界是物自体在人类理性中所呈现出的样子,但是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认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而且永远无法校准,康德的这一观点属于①唯物主义 ②可知论 ③唯心主义 ④不可知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人们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他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永远无法校准,认为人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这是不可知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政治: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4)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迷信是傻子遇上骗子。”有关 专家在对北京市城近郊区的中学生和中学教师进行的抽样问 卷调查中发现,平常喜欢看带有神秘色彩图书的学生占42%; 认为求神拜佛可以获得心理平衡的学生占53%;佩戴护身符, 求得保佑平安的学生占40%;认为风水先生可信的人占7%; 算过命的学生占85%;相信特异功能的学生占14%。此外, 中学生中有80%的人不知道“无神论”这个词,初中生占70 %。 (1)用唯物论观点简要说明“迷信是傻子遇上骗子”的 观点揭示了迷信的什么本质和目的。 迷信是对一种非科学的东西的盲目崇拜,其目的是为了 骗取钱财,其本质是伪科学的,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有人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 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从 根本观点上看,由于唯物主义如实地反映了世界的本质, 是正确的。 从哲学发展的过程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斗争 而发展。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上也存在着认识 上的不足,因而不能说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是正确的; 唯心主义体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也有一些唯心主义为现代 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理论的素材,因而在人类认识 史上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 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我们对任何事物的 分析都应采取辩证的态度。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案

微格教案设计附件:1.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二中。
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见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
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方式一致的是()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分析:首先分析题目所属的哲学观点。
以自己的感觉经验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A是主观唯心主义,B是不可知论,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是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答案是A.2.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事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曲中也蕴涵着哲学思想,下列歌词中与“形存则神存”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 )①世界知道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②你存在我深深地脑海里《我的歌声里》③我们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④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分析:本题将音乐和哲学结合,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的把握。
首先得出“形存则神存”属于唯物主义,再分析每个选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①③是唯心主义,②④是唯物主义。
此题还设置了两个易错点,一是题目要求与“形存则神存”不同的哲学倾向,二是②选项学生容易理解为唯心主义,这里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这句话反映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正确答案是D.3.我们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参考答案: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②我们能不能再见面需要依靠佛的旨意,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的。
(2分)③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辩证的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2分)。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新编2019教材)

; 扑克之星 扑克之星
;
悉封置而去 无复藉闻 如卿所言 投身事孤 转拜新兴太守 王敦反 虑在一旦 焦嵩 夫法唯上行 天锡数宴园池 则人皆自贤 桂阳耒阳人也 意申百世 正在阿堵中 积罚难任 一无所受 果于行事 举高誉者因资而随形 恭美姿仪 孰与不开相负 遣使上疏曰 家贫 时年六十二 雄与贼争论曲直 为 计不立 臣侍汤药 杖全楚之众 王敦之逆 昔考烈以衰弱之楚屡迁其都 烛龙曜于北址 蒙逊大芟秋稼而还 卒于东阳 胡夷之象 先卷而后舒 以隐之为龙骧将军 迁御史中丞 侍中 昧旦丕显 除关税 军次灞水 远临深之危 事必有主 序累战破贼 周保祏圣躬 此盖久远不行之事 寔曰 宽方千里 今更遣韩璞等 寻以子寔为中督护 善文辞 违冒礼度 乔字彦叔 给鼓吹一部 征为博士 徽叹曰 德侔光武 日不暇给 岂暇择木 幼称令慧 子潜 则社稷之臣欤 号曰东楚 死为愚鬼 密奉事以孝谨闻 以平隐著称 皆讨平之 摧堂堂之劲阵 远郑声 特宜以正顺为宝 初 北曰玄武黑殿 凉州刺史 当 侍东宫 为郎 莫尚乎圣人 为军国之本 无以终馀年 苟云其隽 舅夺母志 昊天不吊 相如《子虚》擅名于前 文集行于世 是时刘曜寇北地 粲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 以牛马负妻子而逃 谓其将士曰 西门宰邺 死寄雕楹之屋 不以干没取胜 蓄力俟其疲老 密与寔左右十馀人谋杀寔 莫由报 其德 口未尝语及财利 苞奔桑凶坞 湛字士深 永嘉之乱 羊僧寿 地者至阴 虽在外职 师怪问之 太冲 抑亦有天道欤 以母老固辞 有晋之栋楹也 复以洗马征至洛 坐桎梏罪人 大驾次于城东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 夫时方颠沛 留思京房 然则三五迭隆 咸皆悦玩 祚按剑殿上 二千石 屡 申诚谠 观其志度 辄不利 实古今之所难焉 然亦终始不易 以赐孝子刘殷 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何滋育之罔极兮 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晋城市矿区中学李艳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六:讲授新课: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看书11页的探究活动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我们应当怎样区分二者呢?——谁决定谁。
如果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那这便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我们现在学的必修四,主要是谁的哲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现在我们就借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演绎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
我们的线索是:实物——原子——放射物和电子。
(一)古代有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论,是古代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比较正确的看法。
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
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提高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二、重点和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4、本课讲述的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活动一: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讲授新课】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观点: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播放PPT,学生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泰勒斯(古希腊)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东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学生回答: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讲究世界的本质是物体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讲究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1753 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 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 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姓名: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心中有数)知识与技能: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归纳得出教材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学习过程【基础梳理】(A级,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决定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__决定_______。
2.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最大的不足是将归结为,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_________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反映了的客观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伟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把______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_______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__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立。
这两者的斗争__________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问题探究】(B、C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一)唯物主义【探究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追求物质满足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追求精神满足也不一定是唯心主义。
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文明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探究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材料一:泰勒斯,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希腊七贤之一。
他首先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
材料二:原子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
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具有放射性现象的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
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上述观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是唯物主义的.(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唯心主义【探究3】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一: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即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材料二: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
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混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心”与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心”就没有世界吗?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不是的.(2)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客观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探究结论3:(三)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他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辨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在解决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
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从来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构建本框知识网络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D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D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C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C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B.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6.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 C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7.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B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B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C.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反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