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刹马镇》――尿失禁的艺术(决战刹马镇影评)_0讲解
《决战刹马镇》,笑看土坡岭谁是主谁是猪(决战刹马镇影评)

《决战刹马镇》,笑看土坡岭谁是主谁是猪(决战刹马镇影评) 乍一看片头飞霎时给了一种预料下文是土匪帮子拼杀之剧情,撒那间对刹马镇杀死了自己的一份兴趣。
倍感失落却不想葬送了一直以来的那一份期待,还是兴趣与失望交融的接着看下去了,看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按耐不住心里的兴奋,连连嬉皮笑脸的大赞角儿演的甚好,同时也为片头之初那份失落感到羞愧。
影片《决战刹马镇》说回来还真是一部土匪刨土匪窝的戏。
只不过延伸到了土匪后人与土匪斗智斗勇。
整部片看下来,故事疏通流畅,毫不拖泥带水的抓住一处闪光点不放,主要还是影片亮点诸多。
之前的《人在囧途》就看到了国产喜剧片的起色,这回的《决战刹马镇》直接给了国产喜剧片一个大台阶,影片如实的告诫的众多双眼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片,想想,炮灰级喜剧片《越光宝盒》是连上这般的台阶都不够格的,当然,这什么什么越什么什么盒的都算不上喜剧片,这种片只独钟的嗅到了浅浅的口袋里那一张张票子的气味。
像《决战刹马镇》这种国产喜剧片有效充分的灌溉了电影艺术色彩,这是影片亮点之一所在。
影片故事艺术手笔甚是传神,这完全是看完影片之后感而发之,通片毫无严肃感凸起,一路喜感贯穿,影片故事主线路不凸不凹,即便剧情想要转折之前就早已设有剧情做好铺垫引出转折点。
坐落在大漠般的黄土岭里的刹马镇搞旅游业加上镇上的旅游布景就看得出电影本身的这种艺术手笔虽说有点平滑,却完全成功的制作出喜剧片该有的剧情,看过甚为惊喜。
再者,剧本的眼不见经传直接给影片保底,在这般毫无脱轨的剧本基础上,影片要想成功,要做好的就是影片其他技术把握好,不可否认,同似曾相识的黄土坡上的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故事虚构的同时不时的平添几分现实感,黄土岭,黄土屋以及土坡上的老百姓总给人一种真实感,一种亲切感。
想想喜感源自故事的同时还要看人物的演绎如何。
不想出于浮夸自我的喜欢和厌恶而特立独行的夸夸其谈某某演的出神入化,某某演的一塌糊涂。
个人双眼看来,影片《决战刹马镇》里演员的表现从电影本身角度看得到认可是最低保障,尤其几位主角儿的演绎甚是精彩。
《决战刹马镇》:伪山寨,真本土(决战刹马镇影评)

《决战刹马镇》:伪山寨,真本土(决战刹马镇影评)最初看到《决战刹马镇》的剧照,孙红雷宽檐帽、长把枪、高头大马、潮人围脖,像是西部牛仔和加勒比海盗的混搭中国版,便预感到这会是一部很“飞”的电影。
通片看下来:《刹马镇》“飞”则“飞”矣,却没有忘记脚下坚实的土地。
影片伊始,狂沙弥漫的荒野、挺枪立马的悍匪、俯拾即是的类型符号,致人以强烈的西部片期待。
可这只是虚晃一枪,短暂的引子过去,影片立时转入当代中国某电视鉴宝的栏目现场,小眼睛村官孙红雷憨态可掬地在镜头前推销着他赖以为荣的家乡刹马镇,从西部传奇到乡土现实的急速转换,使影片的异样气质陡然而生。
银幕上的村官千千万,这个村官不一般!借用主旋律电影屡见不鲜的叙述套路,《刹马镇》讲述了一个村官为给百姓谋福利,深挖乡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招商引资、克服困难,最终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样一个故事,似乎与我们通常想见的商业“类型”所差十万八千里。
然而,一旦指明乡土资源是当年土匪藏下的宝,招商引资引来国际大盗,乡土与类型瞬间对上了眼,火花四射。
在那个建好了山寨“迪士尼”,旋转木马、土造摩天轮和情境秀一应俱全的西部村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猫鼠大战精彩上演。
除去西部片的外在包装,《刹马镇》嫁接了小人物的成功梦与某些“笨贼一箩筐”的叙事机巧。
我至今仍无法用言语形容《刹马镇》令人捧腹的喜剧特色是什么,那是一种不同于冯小刚的京腔雅痞范儿、有别于周星驰的港式无厘头、混合了方言喜感和肢体追逐,并借助叙事动力持续推进的杂糅形态,产生了一种荒诞而真实、复古而时尚、聪明而不矫情、笨拙却有灵光的独特气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接地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倾向于将“类型片”视之为一种技术活儿,有着元素的拆解,便有着佐料的勾兑,于是习以为常地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之内,设计种种肩负着类型功能的人物,填塞进浮皮潦草的桥段,无意中往往忽视掉商业电影赖以根本的要素——与老百姓的情感关联。
出色的商业片不仅要至于满足感观,更要诉诸心灵,这便是为什么很多观众在看《疯狂的赛车》的时候,一方面为其错综的多线叙事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却觉得与《石头》相比隐隐少了些情感上的熨帖。
被蹩脚方言搅了的一锅粥(决战刹马镇影评)

被蹩脚方言搅了的一锅粥(决战刹马镇影评)从来没写过影评,因为实在非专业,不想随大流装13.只是,看了那么多喜剧,能让我整个幽默感还行笑点也不低的人哈哈大笑的,不多。
可是看评价却不太好。
我就当为之平反吧。
我喜欢方言电影,尤其北方语系的。
四川,陕北,东北,这次是河北。
河北话听得不少,所以这次尤其煎熬。
当然,主要是两位男女主。
每次他们一开口,我不是想纠正,就是想捂脸,太尴尬了!其他的人,我觉得还成吧,就算有偏差,非本地人听,还是挺够味儿的。
够味儿就会让电影很生活,台词也比较能发挥效果。
另外提出李立群大哥,或者大叔,其实他好好说话我们就能体会到他不是大陆人了,我还以为他装什么地方的人,到头来还是个台湾人的身份,我倒塌。
那个口音真是让人浑身打了结似的。
如果正常说他的台湾国语,又能将那老奸巨猾多表现几分。
好多人的评论都提到林志玲,好的,坏的,都有。
要说花瓶这次真的不是花瓶,不好看,演的也不错。
就是这个河北话……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突然想起《鬼子来了》,觉得一定程度上《决》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
不过,前者的演员在处理方言上就好上很多很多。
真是很多。
如果后者也能如此,不知效果要强多少倍。
说实话,孙红雷和林志玲真的没有为这部电影增色多少。
只能说这二人成功地成为了电影的卖点,变相成了骂点。
可以肯定的事,孙红雷的确是实力派,而林志玲也的确让人看到了她的努力。
黄海涛不错。
不错就是不错。
没话讲。
不管是毛总,还是余味,都不错。
最后我要大大赞扬的就是电影里的小人物。
虽然小人物不一定真的是小人物的群众演员,但至少我不认识。
笑点基本都在他们。
那种穷乡僻壤的村民的淳朴和愚昧,在看似嘈杂和所谓“瞎闹腾”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疯狂的石头》一样,靠小人物支撑的电影总是深得我心,让我开怀。
不过貌似《决》没能像《疯》一样捧出个黄渤,小人物就埋没在灰黑的妆容里了。
可惜。
看了片名,以为是革命历史题材(决战刹马镇影评)

看了片名,以为是革命历史题材(决战刹马镇影评)
去之前有人告诉我:决战刹马镇= 疯狂的石头+ 鬼子来了看完之后,被朋友告知:决战刹马镇= 刺陵+ 三枪拍案惊奇反正我总结出来了,就是:阴差阳错、荒诞、小人物、土、大漠和搞笑中国观众是习惯了大片的,所谓大片——一线明星要三个,还要大投资和大场面。
从这个角度上说,《刹马镇》不是大片。
刨去两位主演的酬劳,电影的投资应该是非常之低的。
一个小成本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
其实我看了片名,一直以为是革命历史题材。
看了海报,我一直以为此林志玲不是彼林志玲。
等电影开始,我才知道两点我都错了。
对于林志玲的表演,是有突破的,她前几部电影未摆脱花瓶人物。
这次起码有了自己的性格。
而片中的反面人物都是亮点,则是另一个亮点——李立群、黄海波,非常到位!没有《疯狂的石头》的对于编剧手法的”卖弄“,《刹马镇》的故事还是挺不错的,矛盾集中,同时在讲故事的同时也把每个人物都搞的很有生气。
《决战刹马镇》越颠覆,越出彩(决战刹马镇影评)

《决战刹马镇》越颠覆,越出彩(决战刹马镇影评)《决战刹马镇》越颠覆,越出彩美的极致是什么,不是更美、比较美或者是最美,而是丑,所以大导演在电影中经常用到的手法就是让美女扮丑,例如赵薇之《少林足球》、张柏芝之《求爱上上签》、蔡卓妍之《情癫大圣》、李嘉欣之《猪扒大联盟》,而让台湾名模、号称男人心中女神的林志玲去扮演一个形象邋遢、还动不动暴粗口的村妇,从这一噱头上看,《决战刹马镇》可是来头不小。
从角色表现上看,《决战刹马镇》是林志玲的继《赤壁》和《刺陵》后的第三部电影,也确实有突破。
就她个人来说,让这么一个大美女扮丑也是需要勇气的。
即使用保定方言读出来的台词还是有些生硬,但还是不影响影片的整体质量,再配合上孙红雷的出色表演,足以让观众大饱眼福。
同是盗宝题材的片子,《决战刹马镇》比《刺陵》的口碑那就高出很多了,我们可以接受电影角色颠覆性演出,即使很滑稽、很荒诞、很无厘头,但还是足以让观众轻松一笑,而《刺陵》中周杰伦和林志玲却是十足的本色演出,周董一味的耍帅、摆酷,而林志玲则是飘逸、显美,如果没有足够出彩的故事剧情,这些本色因素反而让电影相对少了些艺术卖点。
于是同样是五六千万的票房,《决战刹马镇》的电影口碑比起《刺陵》则要高出很多,再者《决战刹马镇》还是导演李蔚然的处女作,相比台湾大导演朱延平,可称得上是后生可畏了。
从剧情上看《决战刹马镇》讲诉一个执意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村干部带领广大村民和李立群、黄海波率领的国际盗宝、诈骗集团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这种情节类似于去年曾志伟参演的《七小罗汉》非常相似,我们不能说谁抄袭谁,只能说是二者各有侧重点,《七小罗汉》主打起个小和尚的童真而引起的幽默故事,而更像一部儿童片,而《决战刹马镇》则主要强调西北农村的纯朴、风趣而引发一些列搞笑故事。
影片更用这种乡村农民纯朴气质与黄海波、李立群所代表的城市大盗来做城乡对话、形象对比,在突出二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的同时,也滑稽的勾勒出一些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桥段。
错乱喜剧出彩,尽显癫狂本色(决战刹马镇影评)

错乱喜剧出彩,尽显癫狂本色(决战刹马镇影评)关于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肯定会有一大批学院派嗤之以鼻,也可能会有某些知名学者来讨论片中的几处或者几百处不合理性。
但是作为一部娱乐电影,《决战刹马镇》在一种近乎超现实和多方位完全错乱的基调中,由广告界精英李蔚然伙同几大明星和一群奇形怪状之人,将这个疯狂的喜剧演绎的淋漓尽致,不愧是近几年间华语喜剧电影中较为出色的一部。
山寨错乱想必看到电影的名字以及预告片的朋友们,肯定会将此片与国内时下盛行的“山寨”喜剧划等号。
在山寨文化盛行的当日,国内一批山寨喜剧的出现,其中不乏质量低下者,令不少观众看到“山寨”二字便望而却步。
其实“山寨”这个词语基本上被解释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放在电影里又多了一层“恶搞”的含义。
包括《熊猫大侠》、《隋朝来客》,甚至前些日子众星云集的《越光宝盒》都是山寨文化的产物。
反观这部《决战刹马镇》,一个偏远小镇中“朴实”的村民与外来“彪悍”的盗墓者之间的令人捧腹的故事其实并不算新鲜,但在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夸张的人物塑造之下,电影显得一点也不落伍,完全没有以往国产山寨电影的那种“拿来主义”与恶搞之风。
电影故事情节简单,但并非简单的插科打诨。
荒诞不经和怪行喜剧的样式直接造就了这部电影夸张的风格,使之区别于那些山寨残次品。
不过电影确实发生在一个真正的山寨里,说《决战刹马镇》是一部山寨电影,这个“山寨”二字估计要加双引号了。
风格错乱导演李蔚然作为惟一一位荣获广告界最高荣誉“one show”的中国人,其在广告界的地位名声在外。
可拍广告与拍电影就相当于一位能征惯战的勇士与统领三军的主帅之间的区别,后者对一部电影的大局的驾驭能力是正是前者欠缺的。
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李蔚然的大银幕处女作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深的印象,不仅是作为广告导演那种与生俱来的很自发的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思想,更多的还是那种怪诞的夸张风格。
近些日子关于中国西部的电影有几部蠢蠢欲动,包括《刺陵》,未上映的《西风烈》和死不见尸的《无人区》,这些电影似乎都在打造着一种关于中国西部风格的新类型片。
《决战刹马镇》:国产喜剧的另类嬉闹(决战刹马镇影评)

《决战刹马镇》:国产喜剧的另类嬉闹(决战刹马镇影评) 近年来,由于《疯狂的石头》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国内的新晋导演们纷纷将触角伸向喜剧片范畴,以小搏大的案例屡见不鲜。
于是,今年又迎来一部看似山寨到底的土制喜剧——《决战刹马镇》。
如果单单从影片的片名及宣传来看,无非就是如同《熊猫大侠》、《越光宝盒》等片般山寨经典,大兴模仿之风,不过细究影片的实质,却发现导演李蔚然实则另辟蹊径,与近期的《人在囧途》类似,打造出了别样的娱乐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影片的故事发生地被设定在国内银幕上较为鲜见的西部,加上全片被那些不洋不土的另类风格所充斥,以及导演将一个极其简单的寻宝故事讲述得热闹非凡,并且演绎得极尽癫狂过火,都使之整体算得上是近年来国产喜剧片的一个异类。
面对这样一部影片,你根本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
《决战刹马镇》虽然也算半个山寨文化的产物,但全片却在山寨文化的基础上,催生出了许多出其不意的惊喜与新意,可谓焕发出国产喜剧的生机,都是不容忽视的亮点。
首先,影片在“笑果”的营造上,虽然大多数笑料都似曾相识,但是在随意错乱且不按常理出牌的编排与拼贴下,营造出了极强的娱乐性。
不过,全片的笑料几乎都游离于剧情之外,大部分时间显得极尽夸张和突如其来,密集得时常令人不知所措和无暇思索。
而外来者与村民的交锋甚至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这也为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例如在土得掉渣的乡音中突然使用那些不合时宜的英文对白,便令人捧腹不已。
而这一切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迎合当下观众需求。
虽然略显刻意却又无比亲切,使得整部电影的笑料还算合格。
虽然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寻宝和夺宝的故事,原以为会有《夺宝奇兵》的影子,但实际效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不仅没有半分“琼斯”之风,反而通篇尽显儿戏,将西部片、喜剧片、夺宝片、农村片等各种元素进行肆意混搭,并且将人物的呆和傻进行到底,营造出反智的效果,但孙红雷饰演的村长有时却仿似福尔摩斯“附身”,与骗子反派大玩智商游戏,颇具精神错乱之感。
强烈建议你一定看完电影再来看影评(决战刹马镇影评)

强烈建议你一定看完电影再来看影评(决战刹马镇影评)在北京大雨滂沱的一个傍晚,为了躲雨去看了“决战刹马镇”,原本一点期望都没报,因为知道是国产,因为貌似在豆瓣里瞄过一眼评分很低,浏览了海报也算知道谁演的。
序幕那些个灰暗闪躲的字让我更是不爽,谁知,在猛搓爆米花的闲暇,竟然渐渐进入了剧情,哈哈哈哈哈,我,哈哈哈哈哈,接下来是无数次的笑,不只是我自己,周围的人都在开心的笑,而且剧情也不想三枪或者囧途那样易猜,笑到最后,酣畅淋漓了,结束了,出门,大雨还在下,地上很深的积水,我却心情大好,嗯嗯,值我的电影票钱。
这就是我对我喜欢的电影的最直接的评价了。
回家,来豆瓣看评论,一身冷汗。
我发现,能不看豆瓣影评、不被剧透、不抱有色眼镜、不装文艺腔的来欣赏这个电影,简直是我的一大幸事,要不然绝对不会这么开心。
我肯定会被豆瓣绑架,你想啊,被一群貌似很专业的人骂你笑点低心里总会膈应吧?带着这部电影肯定不好看的念头开始看电影,身不由己就会去挑刺儿找毛病吧?只要你找,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挑得出毛病,怎么会完美?老话不是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么!作为常给电影贡献票房的超级业余影迷,这是罗嗦了两句低分差评对我个人的影响。
同样,我也会被那些高分好评所绑架(是我心甘情愿的被绑架哈),无论如何都要去跟风看看。
比如阿凡达,比如驯龙高手,均是去了不同的IMAX3D影厅欣赏的,当然,在那之前,我已经几乎看遍所有豆瓣的评论,关注很久了。
看完,无一例外都有些失落,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那么好看麽!当然,还是很好看的,只是我自己无形中把期望值放得太高,而且是很虚无飘渺的,看完电影,落地了,自然有一丝遗憾在里面。
既然这样了?那为啥还屁颠屁颠总来豆瓣逛呢?其实大部分影迷的感受还是差不离的,经典的永远经典,即使被骂了也挡不住它的经典。
国产的某些片子浮躁是真浮躁,连下载到电脑上的欲望都没有。
但是,这不能一说起来就把国产电影一巴掌全拍死。
反正我是埋怨归埋怨,还是常常去给国产电影捧场,首映当天就去看的也不在少数,钱钱还是被人家赚了不是?扯别的扯多了,这是潜水几年第一次来瞎扯篇影评,有人看没人看随便吧,我自个先一吐为快乐呵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战刹马镇》——尿失禁的艺术(决战刹马镇影评)
最近看得文艺片太多了,所以找出些旧片子缓解下情绪,我翻来覆去用来解闷的片子只有一种形式——喜剧,我把它按顺序串起来,按着这个顺序看,然后等一轮过后,先看的片子就又可以接着下一轮了,我在看完《功夫》后,马上想看的片子有两部,一个是《黄金大劫案》,另一部是《决战刹马镇》,《黄金大劫案》中的音乐,角色,那条干净的街,那个钢铁玫瑰等等都在《功夫》中有迹可寻,《决战刹马镇》中露屁股沟的农民,飙英文的李立群等等都与《功夫》有染,甚至刹马镇就是活脱脱的那个猪笼城寨。
我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说明周星驰在导演们中的地位,而喜剧在我们心中又应该有什么地位。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在时光和豆瓣的评分分别为:7.8,8.1和7.5,7.5的高分,而《决战刹马镇》只有6.4和6.0分,我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很多对此片不满意的人,大多数是因为他们试图去从一个屁中提取水分未果才转而去骂这个屁很臭。
也许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让我举本电影中的一幕:这群国际大盗装成阔商,唐村长拿出他们村的话剧表演“绿林好汉胡栓子”以讨好他们,看台上的这些“阔商”一副摸不着头脑不可思议的表情,毛总说:请问,这演的是什么。
喜欢的人看到这一幕会笑得打颤,不喜欢的人总会像毛总一样向喜剧片这样发问。
虽然有《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珠玉在前,但其实《决战刹马镇》比它做得要好,《疯狂的石头》这是技术形式化的东西,它的寿命其实是比较短暂的,这种类型多了,观众自然会审美疲劳,时间证明太多的跟风已经让疯狂系列成为恶俗的代名词。
而《决战刹马镇》是个能够稳定存在的喜剧,它里面的喜剧元素我们都见过,只是导演很成功的让笑料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个事物走到尽头无非两种结果,原地踏步则能苟活,或者向前走一步到毁灭,港产喜剧现在就处在停滞苟活状态,在我们把它推下去之前,如果我们的内地导演能够完成港式喜剧尤其是无厘头喜剧的嫁接手术,让港产喜剧尤其是周星驰的喜剧本土化,对我们这些影迷来说,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决战刹马镇》有这个势头,《黄金大劫案》也有。
本片的人物时不时就处于癫狂状态,这就是无厘头人物的状态,而人物的状态还得有个表现的舞台,导演把他们放在一个脱离现实的舞台,让这种癫狂更荒诞,荒诞变得合理了,因为这个舞台本就不是现实。
他借用了农民的身份,让这些喜剧成分以一种能让人信服的姿态开枝散叶,并没有刻意堆砌,生硬造作。
一些人说导演丑化农民,像周星驰一样“糟蹋”女主角是种恶趣味,那你肯定没见过这样真实存在的农民,在一个村子里讨人喜欢的那些人通常都有自己的“歪词”和荤段子,他们也爱抖机灵耍小聪明,有时目光短浅,贪小便宜自私见风使舵等等很常见,所以这样的喜剧其实一点也不脱离现实,也没有恶意丑化现实,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样做了又怎么了,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切巴切巴剁了能咋地?还不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得了面瘫症的人多笑笑。
每个出场的人都有效果,表面上憨厚老实傻了吧唧的唐村长眼睛一挤左一句“你它娘的腿”右一句“你它娘的腿”就把事给办妥了,孙红雷俯拾皆是浑身的戏啊,演得实在可爱。
众所周知的花瓶、模特林志玲,导演竟让她出演与她气质反差极大的村姑、悍妇,我不知道是导演对自己有信心还是林志玲零片酬加盟,我在第一遍看时竟然差点没认出来是她,可见她在本片中有一流的颠覆演出。
黄海波饰演的毛总是一个毛手毛脚,自作聪明,吃力不讨好,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角色,很讨喜,而他又对这种角色把握的非常到位,比如被李立群打了一巴掌之后那个错愕吃惊又闪烁着泪花的神态,绝了。
李立群扮演的角色是滑稽搞笑的对立面,他一直是板着面孔形成的喜剧效果,就像士兵取笑秀才做的诗一样,最后逼得一身文儒的秀才没有办法了,开始爆粗口:我去你妈的呀。
而本片的所有喜感皆来自于表面凶狠心思缜密的国际大盗在看似憨厚愚笨的农民面前屡败屡战的狼狈样这个基础,就像《疯狂的石头》中那个看起来特别专业却总是斗不过那三个山寨二愣子土贼的“我顶你个肺啊”一样。
喜剧是有底线的,而且它比商业片与艺术片之间的界限更难把握,因为它的叙述逻辑是非常规态的,就像它的语言和事件只有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才能自足成立一样。
所以很多喜剧片滑向恶搞的深渊,它们不知道收敛,也不懂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以为把红内裤穿在外面就是
超人了。
周星驰4年时间弄一部《功夫》是因为他上了年纪了吗?是因为这东西难搞,尤其当他发现很难再超越的时候便开始转型,一直转型,否则就是个死。
喜剧片跟每个人的缘分不同,所以也没个准,老舍将幽默的人分为三种:不懂幽默;痛恨幽默;懂幽默,但觉得有些幽默过火以至于讨厌,说过火,容或有之;说讨厌,则太苛刻了一点。
我就见过第三种人,不止一个同学对我说他并不太喜欢《疯狂的石头》,说那种刻意的造笑有些讨厌,而他们平时又是些还算幽默的人。
前两种人我把他们统统归为“痛恨幽默”的人,因为这四个词本身就很幽默。
喜剧在评论界并没有很高的名分,他们的理由是没有多少营养价值,有些甚至认为它低贱的像个屁一样可恶。
他们是不懂幽默的人,也许也是痛恨幽默的人。
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喜剧则是最亲民的电影类型。
电影是需要包装的,好莱坞的电影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有个华丽的包装:成熟完美的技术。
比如最近看了新蜘蛛侠三部曲的第一部《超凡蜘蛛侠》,我擦你个七舅老爷,有恃无恐的冷饭热炒,而很多人愿意买单,因为它有着华丽的包装:3D。
事实是很多中国导演宁愿用大把的金钱去包装(如古装大制作)忽悠观众然后在唾沫星子中无耻的圈钱,也不愿放下尊严去拍这种“俗物”,其实它的性价比更高。
所以宁浩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导演,管虎也是非常有这种潜力的导演,无论是《斗牛》,还是《杀生》都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艺术片,他的纯商业喜剧片《虎烈拉》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相信会有很大的惊喜。
在《少林足球》的金像奖颁奖礼上,香港的一位官员在给周星驰的颁奖词中说:我很高兴颁这个奖给你,因为你令很多香港人在不开心的时候都可以笑。
我想这就是对喜剧电影的一个最中肯的评价。
如果一部片子把你笑到尿崩,你是不会因此得前列腺的,相反如果你得了前列腺,它准能让你尿路畅通,比前列康还管用。
喜剧就像这个比喻一样低俗,甚至下流。
但是:——这种东西的艺术成分很高啦——有多高?——三、四楼那么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