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里的悲喜细节_名人故事
名利场(1)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与现实意义一、人物形象:蓓基是英国作家萨克雷作品《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她自私自利,情趣低下;她趋炎附势,追慕虚荣,为追求自己的名利、钱财和权势而不择手段。
下面用文章中的文中几处典型场景来说明她的人物形象:1、爱慕虚华。
在蓓基离开平克顿学校并在其好友富家小姐艾米利亚家中时,十分羡慕其豪华的生活。
当艾米利亚的哥哥乔瑟夫给艾米利亚买了二件十分华丽的细羊毛披肩的时候,她就立马想勾搭上艾米利亚的哥哥乔瑟夫以此来进入上层社会,于是她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情节。
首先,她在艾米利亚面前说道“有个哥哥真好”以自己悲惨的身世来博取善良的艾米利亚的同情。
然后她试探地问艾米利亚“他很有钱吧?听说在印度做大事的人都是财主”、“你的嫂子大概很漂亮,为人一定很好,是不是?”来探知乔瑟夫是否结婚。
在得知乔瑟夫还未婚的时候,她又展开了自己的一系列行动,她首先在艾米利亚面前夸奖乔瑟夫长得漂亮,因为她知道艾米利亚会去告诉她的妈妈而她的妈妈又会告诉乔瑟夫,由此她便给乔瑟夫留下了一个十分好的印象。
同时她又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去勾引乔瑟夫,在吃饭的时候,她故意做出小鸟依人的姿态对乔瑟夫使眼色,同时她知道乔瑟夫使从印度来的,所以她故意在乔瑟夫面前表现出对印度其深的兴趣并说道“从印度来的东西都好”,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乔瑟夫很好自己很倾慕,真是一语双关。
同时为了能进入上层社会生活,她不仅要讨好乔瑟夫的父亲和母亲,就连他家里的仆人她都毕恭毕敬,当然这都是她有意地做出来的。
同时她用尽心思寻找和乔瑟夫单独相处的机会以暗送秋波。
由此可见,蓓基是一个富有心计的人,为了达到自己进入上层社会生活的目的,她不惜用尽自己的各种小聪明,不择手段地趋炎附势,四处逢迎,甚至是出卖自己的尊严。
2、心计极重。
当乔治为了自己的声誉破坏了蓓基和乔瑟夫的婚姻,当蓓基知道后她没有去报复去埋怨,而是一言不发地并且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乔治的礼物,之后到毕脱—克劳莱爵士府上当起了家庭教师,由此又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个进入高层社会生活的计划。
名利场故事梗概

名利场故事梗概在名利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人在名利场上奋斗拼搏,最终登上巅峰,成为风云人物;有的人则在名利场上跌宕起伏,经历挫折和失败,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名利场上的故事多姿多彩,让人唏嘘不已。
故事一,成功者的奋斗。
在名利场上,有一位叫做张华的年轻人,从小立志要在商界大展拳脚。
他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在一家知名企业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张华勤奋工作,不断学习进步,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成功地晋升为公司的高管。
他成为了名利场上的佼佼者,享受着名利带来的荣耀和尊重。
故事二,失败者的挫折。
与成功者相对应的是失败者的故事。
在名利场上,有一位叫做王明的年轻人,也怀揣着成为商界精英的梦想。
然而,他在名利场上屡屡碰壁,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
王明曾一度陷入迷茫和沮丧,但最终他明白了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他开始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故事三,名利场的勾心斗角。
在名利场上,除了奋斗和挫折,还有许多勾心斗角的故事。
有的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终却陷入了名利的漩涡,无法自拔;有的人则在名利场上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名利所动,最终成为了名利场上的风向标。
故事四,名利场的人情冷暖。
名利场上的人情冷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有的人在名利场上因为人脉广泛,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最终成功登上了巅峰;而有的人则因为人际关系复杂,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黯然离场。
故事五,名利场的反思与启示。
在名利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成功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在名利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失败者的故事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的全部,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勾心斗角的故事告诉我们,名利场上的成功并非唯一标准,正直和诚信同样重要;人情冷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

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作者:王光碧来源:《牡丹》2016年第15期《名利场》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由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也因此无论作品中的主人翁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时代的影响以及命运的捉弄。
利蓓加是《名利场》中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来自贫苦的底层社会,她的优点是聪明能干、果断有主见。
然而,她也有自己“见不得光”的一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看似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利蓓加身上汇聚。
也因此,利蓓加的人生注定不会平凡。
一、《名利场》的时代背景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资产阶级为稳固自身的地位,开始了疯狂的财富积累。
他们利用金钱、关系等跻身上流社会。
与此同时,原本的贵族依旧享受着奢华的生活。
但是,整个社会却因此陷入了疯狂的金钱、名利追逐漩涡,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因此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在资本主义社会格局中,先进的思想传入英国,女性的反抗精神开始觉醒,但男性依然是社会的主导者,女性是“男性附属”的格局仍未被打破,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或是生活,女性都极依赖男性。
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充分认识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名利场》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
利蓓加是《名利场》中一位极具特色的女性,她是底层社会中的一员,早年丧母,父亲穷困潦倒,很早也离开了人世。
利蓓加丧失了来自亲人的庇护,为了改变困窘的生活状态,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了生存,她以不择手段的做法铺平了自己实现目标的道路。
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才干引诱上流社会的贵族,并以此进入上流社会,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利用《名利场》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黑暗以及腐朽,借助利蓓加塑造了一个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不仅丰富了小说《名利场》的内涵,更对后世了解19世纪的英国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一)利蓓加的悲1.底层身份。
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

,
提 升 了 自 己 的 社会 地 位
、
。
并以 此 进 人上 作 家威 廉 梅 克
的道 路 也 因 此展 示 了 女 性特 有 的独 立 与 自主 当然 利 蓓 加 是一 个非 常特 殊 的 存在
比艾米 莉 亚 的 存在 更
萨 克 雷 利 用 《名 利 场 》 揭 露 了 英 国 资 本 主 义
黑 暗 以及 腐 朽
她 与男 权社 会抗 争 的 目标 是进 人上 流 吐会
的 困 顿 贫苦
。
摆 脱 曾经
世 纪 的英 国社 会产 生 了 非
她 努力 学 习 交往 技 巧
。
,
付 出 一切 努 力 不
常积 极 的影 响
断地 提 高 自身
她从 不 言弃
,
将 实现 目标 道路 匕遭 遇
的 一切 挫折 挑 战都 视 为是 激励 自 己 不断奋 进 的勇 气
,
,
或 者 更 准确 地 说
,
为 了生 存
,
她 以不 择 手 她 利 用 自己
·
她利 用 自 己 的 精 明 善 良获 得爱 情
,
干 练 挣脱 了社 会传 统 中女 性依 靠 她选 择 了一 条不 同寻 常
。
, ,
段 的 做 法 铺 平 了 自 己 实 现 目标 的 道 路
、
。
婚姻 的 规 律
才 干 引 诱 上 流 社 会 的 贵族
她来 自贫苦 的底 层 社会
。
她
她不 甘 于 过 潦倒 的 生活
因此
,
不愿 永 远 挣 扎于 底
。
果 断有 主 见
。
然而
,
她 也有 自 己
《名利场》读书体会名利背后的辛酸与挣扎

《名利场》读书体会名利背后的辛酸与挣扎《名利场》是英国 19 世纪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 19 世纪初期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名利追逐的群像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名利背后的辛酸与挣扎。
小说的女主人公之一蓓基·夏泼,是一个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女子。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择手段,试图在名利场中出人头地。
为了挤进上流社会,她不惜用尽各种手段,欺骗、奉承、勾引,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在她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是无尽的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她虽然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却失去了真正的爱情和友情,最终众叛亲离。
蓓基的命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名利的追求往往是一场虚幻的梦。
她以为通过攀附权贵、谋取财富就能获得幸福,但实际上,她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她的人生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赛跑,永远在追逐着更高的目标,却从未真正停下来享受过生活的美好。
另一位女主人公爱米丽亚则与蓓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米丽亚出身优越,性格温柔善良,但却过于单纯和软弱。
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全身心地爱着乔治·奥斯本,却在婚后遭遇了丈夫的背叛。
然而,即使经历了如此的痛苦,爱米丽亚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善良和纯真。
爱米丽亚的经历让我明白,在名利场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是多么的难得。
她虽然没有像蓓基那样在名利场上呼风唤雨,但她却拥有着真正的朋友和亲人,最终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比之下,蓓基虽然在表面上获得了成功,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也同样深陷在名利的漩涡中。
乔治·奥斯本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只看重家族的荣誉和财富,对待爱情也是朝三暮四。
而都宾先生则是一个忠诚、善良的人,他默默地爱着爱米丽亚,为她付出了一切。
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让我看到了在名利面前,人性的善恶美丑是如此的分明。
萨克雷通过《名利场》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名利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一旦陷入其中,就很难自拔。
萨克雷笔下的乱世红尘——《名利场》赏读

《名作欣赏》2019年第10期萨克雷笔下的乱世红尘——《名利场》赏读河北 曾昭华萨克雷终于在《名利场》大幕落之前给了读者些许抚慰:在风雨交加的海岸边,爱米丽娅在爱子乔杰的陪伴下,怀着忐忑、急切、焦躁与内疚的心情,等待着暗恋她十八载的都宾。
读者的心跟着萨克雷的笔迹揪心撕肺地与爱米丽娅的心率一起跳动。
突然在乔杰的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颠簸在风浪中的“黑点”。
靠近,放大,再靠近,再放大……当乔杰高呼“那是都宾!”读者与爱米丽娅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爱米丽娅的双腿软了,依傍在爱子身旁,笔者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威廉·萨克雷(1811年7月—1863年12月),这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在他的成名之作《名利场》中用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描绘出19世纪英国从贵族到平民金钱至上、追名逐利的社会现实。
情节曲折婉转,内容起伏跌宕,如同在空中美妙翻飞的五彩风筝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路。
萨克雷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审视目光使他洞察到19世纪的英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活落差及人与人之间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致使他对社会现实充满质疑和不满,从而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及对现实的厌恶与揭露付诸笔端。
《名利场》虽然人物众多,但脉络清晰;虽然故事独立,但结构紧凑。
作者娓娓动听地讲述,把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一萨克雷的个人生活经历坎坷而艰难:他的父亲曾在东印度公司任普通行政官员,他的幼年是在印度度过的。
他四岁时父亲去世,六岁回国读书。
青年时代的萨克雷虽然游走于上层社会——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之后又到德国留学,还曾在法国学习美术;但这些经历并没有使他有一个稳定的职业。
他的漂泊或许是性格使然,他曾致力于办杂志、当记者,其间穿插着写过几本书,但均没有被公众认可或熟知,直到《名利场》横空出世。
《名利场》的确不仅是萨克雷的成名之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品,自此以后他的写作天分被广大读者所认知。
1847年《名利场》曾在《笨拙》杂志连载,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
名利场故事梗概

名利场故事梗概
第一个故事梗概,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的。
他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
商人,为了名利不断努力奋斗。
在他的创业之路上,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地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了一个行业的领军者。
然而,随着名利的增加,他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最终,他在名利的诱惑下陷入了道德的沼泽,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个故事梗概,是关于一位年过半百的政治家的。
他经过多年的政治生涯,
终于成为了一个权势滔天的政治领袖。
在名利的诱惑下,他开始滥用职权,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心灵却越来越空虚。
最终,他在名利的迷途中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最终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第三个故事梗概,是关于一位年轻的艺术家的。
他天生对艺术有着无尽的热爱,为了在名利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他不断地努力创作,最终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然而,在名利的诱惑下,他开始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开始追求更多的名利,而不是艺术本身。
最终,他在名利的迷途中迷失了自己,最终沦为了一个名利场上的俗人。
这些故事梗概,或许只是名利场上众多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却能够让我
们深刻地思考名利对人的影响。
名利固然重要,但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初心和内心的纯净。
名利场上的故事,既是成功者的荣耀,也是失败者的沉沦,让我们在名利场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愿每一个在名利场上奋斗的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不被名利所迷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外国文学——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

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概述: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名利场》描写了 19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并塑造了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蓓基·夏泼。
蓓基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
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
几经坎坷,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
接下来,我结合蓓基的生活环境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具体分析一下蓓基这一人物。
一、因为卑微,所以勇往直前蓓基出身低微,母亲是歌女,父亲是嗜酒如命的潦倒画匠。
蓓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她自强自立甚至很小就能应付各类讨债者。
蓓基到平克顿女校半工半读,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光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就修完了当时被认为上流社会女必须掌握的一系列课程。
如此聪明过人的蓓基因为下层人们出身竟然没有得到平克顿女士的赏识和同学的尊敬。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蓓基深谙其中的道理。
所以她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上流社会享受荣华富贵,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
离开平克顿女校进入社会后,蓓基迫切地需要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未能如愿嫁给乔斯,蓓基还是一直未放弃她嫁个好丈夫的愿望。
因为这是她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
在克劳来爵士家当家庭女教师期间,蓓基的聪明乖巧俘获了极有可能继承富婆姑姑遗产的罗登·克劳莱的心,并秘密结婚。
但是罗登的继承权被剥夺,向往荣华富贵生活的蓓基还要继续前进,为自己的目标,她始终走在路上。
二、因为梦想,所以坚定不移蓓基无疑坚强理智成熟女性的典范,甚至兼有一种大智慧。
在战争来临,丈夫即将征战沙场时,已经怀孕的她含泪对丈夫说道:“去吧,我不会怪你的,国家需要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坚强无比的蓓基。
而艾米利亚却只会发疯般的在街上寻找自己的丈夫乔治,希望他能留下来,因为没有他她就没法活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利场里的悲喜细节
一次开车,误入一车队,被警察拦到一边。
那时我开一辆富康,警察认出了我,开口就一句:哟,怎么开的不是奔驰啊?然后和我聊了十多分钟,最后让我走时,不忘又追了我一句:下次别不开奔驰……
2003年回广播学院,母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庆,一进校门不久,便不断面对师弟师妹合影与签名的要求。
主持晚会时,我脱口而出: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
儿子上初中了,每当有人说起他爸爸时,他都含糊其辞,而当有人问他将来是否像父亲一样当个主持人时,他总是极其不屑地回答:拜托!我才不干那玩意儿呢!在他眼里,做一个动漫工作者才是正当职业。
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请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的答案总是不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我母亲,没她就没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没它我就认不了这么多字。
身在名利场,就要学会面对自己绝对陌生的“履历”。
比如在人家的笔下,我和我夫人的“媒人”是一个红薯,我的普通话多亏有她的督促才能练顺口等等,似乎我谈恋爱时,一直有记录者在场,居然还能复原我们的对话。
看到这些,我和夫人常常大笑:咱们的恋爱要是真像那样就好了!
一次做《艺术人生》,朱军问我:要干到什么时候?我答:一定要干到观众恋恋不舍,自己去意已决。
旁边的杨澜插话:千万别最后反过来,自己恋恋不舍,观众去意已决。
被别人要求合影,不好拒绝,但往往加上一句话:千万自己留着用。
这并不是废话,十多年里,时常有人拿着与我的合影,说我是他的弟子,是他的客户,是他的铁哥们儿,是他产品的使用者。
再次抱歉,应该大多数都是假的。
只是不知道,如果因此有人上当受骗,我是不是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