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清朝的皇家藏书与文物珍品

清朝的皇家藏书与文物珍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皇家收藏的藏书与文物珍品也因其丰富和珍贵而闻名于世。
这些藏书与文物不仅是清朝皇帝个人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一、皇家藏书的背景与重要性清朝皇帝作为文化的代表和推动者,对于藏书的搜集与珍爱具有极高的重视。
清代宫廷图书馆被称为“文渊阁”,藏书数量巨大且精选。
文渊阁收藏了海内外各类图书、典籍,包括历史、文学、经济、科学、地理、艺术等方面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的知识。
这些皇家藏书难以估量的珍贵书籍和文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
清代皇家藏书的保存和传承,不仅对于悬念书法与绘画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还对学问交流和知识积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皇家文物珍品的瑰宝除了丰富的图书馆藏书,清朝的皇家还拥有大量的文物珍品。
这些文物系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宫廷陈设、宗教器物和历代文明文化的精华于一体。
清代官窑瓷器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清朝历尽历代曲折,继承了唐代以至宋、明的陶瓷技术,尤其是继承了元代北方吉州(今江西景德镇)和后期南方南京、徐州、山西大同各个窑场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制造了诸多七宝瓷器。
从康熙、雍正到乾隆,窑场大量制造了各种具有藏书、风景、诗文、花卉、山水画与人物画等题材的各式珍贵瓷器,品种丰富,造型新颖。
另外,清朝官方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皇室收藏了许多科学器械,例如历代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所制作的各类仪表、测量器具、光学仪器等。
清代还有重要的科技创造,如著名的欧拉定理,清朝皇室对这些科学成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力求办好科学教育。
三、皇家藏书与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清代皇家收藏的图书馆藏书量巨大,管理难度也相当之高。
为了维护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宝藏,清朝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皇家图书馆实行严格的秩序、保养和修缮,确保各类图书、册数清晰可读。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摘要: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在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藏书在收藏与借阅管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对保存中国丰富的图书典籍,繁荣中国古代的文化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清朝;书院图书馆;藏书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在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保存中国丰富的图书典籍,繁荣中国古代的文化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清朝的书院图书馆藏书规模与管理模式都走到了最为成熟的时期,本文就清朝书院图书馆藏书的概况、特点及其管理做一简要的分析与归纳整理。
一、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清朝前期的书院由于受到清政府的压制与打击,一度几近荒废,但是康熙朝之后,由于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统治政权相对稳定,统治阶级需求一个完整的培养官吏的教育制度,所以又开始提倡鼓励书院的发展,书院的图书馆由此也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清朝的书院经费由政府拨款,书院的山长由各省督抚学臣聘请,书院的学生则由各省的道员与布政司会同考核招收。
清朝书院主要有三项职能:讲学、供祀与收藏文化典籍。
当时,几乎一般书院都有藏书,专设有图书馆,广储经史群籍。
例如,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在嘉庆末年藏书达10045卷,虽然在咸丰年间被兵火焚毁,但到同治年间藏书又达到14130卷。
而当时的正谊书院的图书馆藏书则多达6万余卷。
由此可见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分布很广,遍及十九个省市。
甚至许多边远地区也设立有书院及其图书馆。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来源也很广泛,包括御赐、捐献、自购、抄写、刊印等等。
尤其书院自行刊印的经籍,精刻精校,成为中国刻本书的精品。
关于御赐之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清朝政府主动赐书供给书院。
例如康熙二十五年朝廷颁赐《御纂日讲解义》以及经史诸书给白鹿、岳麓两所书院。
二是在建立或重修书院之时,山长向当朝皇帝或当地政府主动要求赐书。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清朝书院图书馆是清朝时期为了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而设立的图书馆,它承载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书籍,对于了解清朝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分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以期更好地理解清朝时期的知识传播和教育。
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官僚子弟和贵族子弟设立的私立书院图书馆,另一种是为一般学生和乡绅子弟设立的公立书院图书馆。
私立书院图书馆一般规模较大,藏书丰富,收录了大量的典籍和文献,如《四库全书》、《古文观止》等。
而公立书院图书馆规模较小,但也有一定的藏书量,供学生们借阅学习使用。
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以经史子集为主要收藏内容,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重要的经典、史书和儒家典籍。
这些书籍既有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孟子》,又有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还有诗词文集如《全唐诗》、《全宋词》等。
除了中文典籍外,书院图书馆还收藏了一些外文文献,如《葡萄牙航海史》、《英国文学史》等。
清朝的书院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它们不仅注重收藏典籍,还重视书院图书馆的管理和使用。
书院图书馆一般由专门的馆长和管理员管理,他们负责图书的归纳整理、书目编纂和借阅管理。
书院图书馆还设有阅览室、借书处等场所,方便学生们借阅书籍进行学习。
在清朝时期,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代表着当时的文化水平和知识传承。
这些典籍和文献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才能和修养。
这些藏书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在清朝时期,书院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学术思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术观念的更新,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清朝中后期兴起的理学、经学等新学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使其更加系统和全面。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状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清朝书院图书馆是清朝时期重要的文化机构,其藏书丰富多样,涵盖了当时的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该图书馆的藏书概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析:
1. 藏书数量: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数量非常庞大,据历史记载,该图书馆的藏书
数量可以达到数万册甚至数十万册。
这些藏书包括当时最新的学术著作、经典文学作品、
历史典籍、地理志书等,涵盖了当时的各个知识领域。
2. 藏书种类: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儒家经典、佛教经典、
道家经典,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翻译著作等。
该图书馆还收集了许多地方志书、家谱、文集、诗集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地方历史、人物事迹具有重要的价
值。
3. 藏书内容:清朝书院图书馆收藏的书籍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传统学科的著作,还包括了大量的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农学、工艺等领域的
书籍。
这些书籍不仅反映了清朝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风貌,还为现代学者研究清朝时期
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资料。
4. 藏书特色: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这些藏书中
既有传统的中国经典典籍,也包括了一些外来文化的著作,如对西方科学、哲学、宗教等
方面的翻译书籍。
由于清朝时期地域广阔,所以该图书馆的藏书中还可以看到各地区的地
方志书、民间文学、宗教典籍等,这些书籍反映了清朝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和学术成就。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1. 引言1.1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重要性清朝书院图书馆在清朝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清朝知识传承和文化繁荣的载体,清朝书院图书馆承载着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是清朝学子学习知识、传承经典的重要场所。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清朝提供了学习读书的地方,更为清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书院图书馆所收藏的珍贵文献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为清朝学者探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清朝书院图书馆也是清朝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代表,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为清朝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传承古籍文化、促进学术研究的功能上,更在于其对清朝文化发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1.2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建立背景清朝书院图书馆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士人文化和科举制度。
在清朝时期,书院是培养士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心。
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书院图书馆成为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清朝时期,书院图书馆的建立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学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图书馆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清朝时期的士人文化非常重视文化传统和经典著作的传承,因此书院图书馆也被用来保存和传承经典著作;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也起到了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作用,为清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来源1. 收购购买: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会通过购买书籍来丰富藏书,这些购买的书籍包括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等各种类别的书籍。
有些书院图书馆会委托专人到京城购买书籍,有些则通过书商购买,还有一些则直接委托当地居民或学生代为购买。
2. 文献捐赠:清朝时期,很多有识之士会将自己收藏的书籍捐赠给书院图书馆,以期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这些捐赠的书籍包括各种珍稀文献、手抄本、善本等,丰富了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内容。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清朝书院图书馆是清朝时期设立的一种专门用于收藏、保管和展览书籍的机构。
它不仅具有收藏图书的功能,还具有培养学生的教育功能。
在清朝时期,书院图书馆是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中,不仅有各种学术经典和重要著作,还有各种手抄本和珍稀文献,它们的收藏量和质量都很高,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学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是清朝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学术的宝贵信息,对于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学术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书院图书馆一般由书院的学者和官员共同管理,它们在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能够大规模地收购和收藏各种重要的书籍和文献。
在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中,既有来自于国内各地的书籍,也有来自于外国的书籍,这为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视野。
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以儒家经典和经史子集为主,其中包括了《四书五经》、《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的版本和注释,以及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医药、农艺等各种学科的著作。
书院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国外书籍,如《圣经》、《伊斯兰教经典》、《佛经》等,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也开拓了学者们的视野和思维。
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以手抄本和木刻本为主,其中不乏珍稀文献和稀见版本,这些手抄本和木刻本的质量和保存状态都非常好,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学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书院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国外的珍稀文献和古籍,如《古希腊文献》、《罗马法典》、《印度梵文经典》等,这些书籍对于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有着重要的补充和丰富作用。
在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中,不仅有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料和文物,如古代的碑刻、绘画、工艺品等,它们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惊人,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中,不仅有大量的古代书籍和文献,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料和文物,如古代的碑刻、绘画、工艺品等,它们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惊人,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清朝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也是负责培养学生和保存文献的地方。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是书院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进行简析。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儒家经典、史学典籍、诗词歌赋、哲学著作、艺术文献以及地方志等各个领域的书籍。
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其中既有正式的版本,也有注释和解释的版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清朝书院图书馆还收藏了一些当时独有的文献,例如一些当时流传的私家笔记、家谱文献等,这些文献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较为庞大,一般来说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其中的数量和种类都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收藏的书籍较多,种类也较为齐全,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书院,收藏的书籍可能超过千种,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
而规模较小的书院则可能只有几百种书籍。
不过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数量都比较可观,而且质量也比较高。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收集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书院自行收集的书籍,这些书籍一般都是捐赠而来。
另一种是由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捐赠的书籍。
这些书籍有的是由当时的官员、学者捐赠的,有的是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弘扬文化而捐赠的。
还有一些书籍是由书院自己购买的,这些书籍大多数是一些新近出版的重要文献。
通过这样的渠道,清朝书院图书馆得以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源。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的各个学科和领域。
儒家经典是书院图书馆的主要收藏内容之一,这些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著作,对于传承儒家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院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史学典籍,包括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这些史书对于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政治有着很大的帮助。
简述明清两代著名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书籍收藏和保护的黄金时期,也是藏书楼建设和藏书活动兴盛的时期。
在此期间,不仅大量的古籍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还有很多著名的藏书楼建立或者得到了重视,对我国古代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明清两代著名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做一简要的介绍。
1. 故宫藏书楼明清两代的故宫是我国皇帝的住所和政治中心,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藏书楼。
故宫的藏书楼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永乐年间,当时朱棣皇帝为了彰显皇家威严,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宏伟的皇宫,其中就包括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藏书楼。
而在明代的成化年间,明成祖朱棣更是斥巨资在故宫建立了文渊阁,这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藏书楼之一。
据传文渊阁所藏图书达50余万卷,藏书之丰富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使文渊阁成为了当时东方最大的藏书楼之一,也使明代的故宫成为了我国古代藏书楼中的一颗明珠。
2. 天启寺藏书楼明代的天启寺藏书楼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之一。
位于北京的天启寺最早建于元代,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经洞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将朱棣(即永乐皇帝)启建的永乐大殿赐给天启寺为大雄宝殿。
永乐朝代是我国古代书籍收藏的黄金时期,朱元璋皇帝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书籍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天启寺,藏书楼也被视为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3. 明清史料编纂出版明清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藏书活动就是明代和清代政府对大量的古籍进行编纂和出版。
根据《明史》和《清史》,明代和清代政府先后进行了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纂工作,史料的编纂出版也是我国古代藏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对我国古代书籍传承和保护的一大贡献。
4. 明清两代文化保护政策明清两代政府本身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明代,朱元璋规定社会各界向中央所进贡的货帛,其中大半要用于购书。
而在明清两代,皇帝们也非常重视文化,多次下诏严禁焚毁古籍,嘉许藏书行为,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两代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非常丰富多彩,无论是故宫、天启寺还是史料的编纂出版,都对我国古代书籍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作者:王诗然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3期
摘要: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在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藏书在收藏与借阅管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对保存中国丰富的图书典籍,繁荣中国古代的文化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清朝;书院图书馆;藏书
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在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保存中国丰富的图书典籍,繁荣中国古代的文化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清朝的书院图书馆藏书规模与管理模式都走到了最为成熟的时期,本文就清朝书院图书馆藏书的概况、特点及其管理做一简要的分析与归纳整理。
一、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概况
清朝前期的书院由于受到清政府的压制与打击,一度几近荒废,但是康熙朝之后,由于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统治政权相对稳定,统治阶级需求一个完整的培养官吏的教育制度,所以又开始提倡鼓励书院的发展,书院的图书馆由此也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清朝的书院经费由政府拨款,书院的山长由各省督抚学臣聘请,书院的学生则由各省的道员与布政司会同考核招收。
清朝书院主要有三项职能:讲学、供祀与收藏文化典籍。
当时,几乎一般书院都有藏书,专设有图书馆,广储经史群籍。
例如,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在嘉庆末年藏书达10045卷,虽然在咸丰年间被兵火焚毁,但到同治年间藏书又达到14130卷。
而当时的正谊书院的图书馆藏书则多达6万余卷。
由此可见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分布很广,遍及十九个省市。
甚至许多边远地区也设立有书院及其图书馆。
清朝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来源也很广泛,包括御赐、捐献、自购、抄写、刊印等等。
尤其书院自行刊印的经籍,精刻精校,成为中国刻本书的精品。
关于御赐之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清朝政府主动赐书供给书院。
例如康熙二十五年朝廷颁赐《御纂日讲解义》以及经史诸书给白鹿、岳麓两所书院。
二是在建立或重修书院之时,山长向当朝皇帝或当地政府主动要求赐书。
例如,巡抚丁思孔修葺岳麓书院之时,向康熙皇帝伏恳过御书匾额,皇帝同时颁赐有《御纂日讲解义》诸书。
三是用公银为书院购书,这是清朝特有的御赐形式。
例如,乾隆元年朝廷下令,各督抚于省会书院,应将《十三经》《二十一史》诸书动用公银购买颁发,令士子熟习讲贯。
社会各阶层人士捐献书则成为清书院图书馆藏书的主要来源。
例如乾隆十九年钟峨建立
永清书院,捐田六百石,书籍千卷。
但是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仅靠御赐与捐赠局限性很大,所以清朝时期的书院自购图书比以往朝代更频繁。
例如,岳麓书院在咸丰与同治两朝期间,先后四次共购1370本图书。
当然书院的图书馆自己也刊印书籍,版本学中其中就包括有书院本。
清朝书院图书馆刊印经籍风气很盛,许多书院或由著名学者亲自主持刊刻,或于书院中设书局专门刊印书籍,规模较大,成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出版印刷机构。
二、清朝书院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清朝书院的图书馆对于藏书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形成自己独有的馆藏体系,对后世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当时书院图书馆的藏书主要供院内修业的学生使用,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书院的图书馆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藏书管理制度。
首先,书院图书馆从购书内容上注意藏书的价值,有选择有重点地搜集图书,并规定哪些书易先购,哪些书可后补,哪些书可不购。
另外书院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注意购书的地方性,各地方政府所办的书院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地方志。
其次,清朝书院的图书馆对自有的藏书进行细致的分编与准确的登录,合理地划分与排列藏书。
书院的图书馆在收集到图书后,随到随登录,详细注明书的来源,官则注明某省大宪颁发,或某省某官捐献,绅则注明某地某甫先生捐送图书的日期、卷册数。
书目积成卷册之后,即随时刊布。
清朝书院图书馆一般采用经、史、子、集的分,并且编有自己的藏书目录。
当时书院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对图书著录项目较全,例如岳麓书院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会著录书名、著作者、卷数、册数、函数、捐献人姓名,还会注明藏书的缺失情况。
再次,书院图书馆的规定的借阅制度严格。
书院图书馆的藏书的用途主要是供给书院内修学业的学生使用。
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在规定借阅方式上,一般都设有阅书簿,阅览藏书的学生需要在簿阅书簿上注明某月某日取某书几卷几册,以便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稽查。
学生还书时,需再次于阅书簿上注明日期。
一般情况每位学生只许借一种藏书,至迟十日交还,以方便藏书流通。
借阅过程很细致,学生借书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先将书页当面数清,如有脱页,在书头上盖戳记,学生还书之时,如发现有残缺或墨污,勒令限期补齐或赔偿,对妄加圈点批评者,当面斥责,且取消借阅资格。
在借阅内容上则是视书的具体情,有些书可借,有些书可阅,有些书属秘藏,不外借。
最后,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藏书保管制度较为完备。
书院图书馆对馆内的藏书采取了一系列的保管方法: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职责严明。
书院图书馆一般设有一名监院,相当于现今的图书馆馆长,总管藏书事务,每年都要抽查藏书,检查藏书的损坏情况,以便及时补购;年终会将阅书簿上交书院山长过目,以便院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设有一名司书吏,专管借阅活动,随时抽查书的完好程度,假如发现有损坏藏书数等书,及时呈明监院处理;司书吏也会严防阅览人员进入书库,以防出现丢书事故。
还设有一名司间吏专管书院图书馆的钥匙,无事不得擅离,有事需秉明找人代替。
另外,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对学生所归还回来的藏书检查非常细致严格;对已经损坏的藏书进行及时的补修与整理;每月要对藏书开橱晾风一到二次,每年的六、七月份要搬到室外晒书一次,起杀菌除虫之效,然后将藏书再次清查入藏。
清朝时期的书院图书馆的藏书是中国古代图书馆藏书的一大组成部分,在藏书历史上起到了它特定的作用,为较好地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诗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