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7课时练习二
第二单元第7课时十几减5432练习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7课时《十几减5432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一、教材简析:由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学生对十几减几的方法已经掌握了,但是还不够熟练,学生对十几减几的口算也不能快速的口算出来,本节课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对十几减几进行计算和口算。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2、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多种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快速的口算出十几减几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五、教学方法:练习式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十几减几)2.用两组题目复习计算方法12-8=和15-7= 13-6=和11-7=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重点复习“想加法,做减法”和“破十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练习作铺垫。
)(二)基本练习:1、看图列式:2、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完成第18页第2题)3、读题说得数,18页5题。
要求学生读题目后能口算很快说出得数。
4、小动物喜欢吃什么?用线连一连。
用卡片来表示各种物品以及算式,学生扮演小动物来找食物。
15-7 13-9 13-4 14-8 17-8 11-7(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和找朋友,连线等方式进行十几减几的基础练习,使学生对计算更熟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拓展延伸1、完成课本19页第8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做这种类型题目的方法。
然后让同桌相互先说出得数再写出算式。
并观察算式及得数,找出规律。
2、19页第7题。
4+8+6= 11-3-3= 15-7+6= 8+7-9= 19-5-8= 12-4+5= 17-2+4=此题是加减口算混合的试题,练习时,选取个别题目让学生来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课堂作业设计第7课时 练习课

第7课时练习课
一、填一填。
1. 63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 3005里面有()个千和()个一。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第五位是()位。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4.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二、读出下面各数。
4632 8096 6003
读作: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5400 2030 1231
读作: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五十七千四百三十九八千一百零二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六千五百五千六百零二一千八百一十二
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四、有一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是13,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
数的2倍,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1。
中考数学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复习 第二章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7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及及应用练

江苏省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部分考点研究复习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及及应用练习(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部分考点研究复习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及及应用练习(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部分考点研究复习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及及应用练习(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建议答题时间:60分钟)基础过关1。
(2016厦门)方程x2-2x=0的根是()A.x1=x2=0 B。
x1=x2=2C. x1=0,x2=2 D. x1=0,x2=-22。
(2016昆明)一元二次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无实数根D. 无法确定3。
(2016新疆)一元二次方程x2-6x-5=0配方后可变形为()A。
(x-3)2=14 B.(x-3)2=4C. (x+3)2=14D. (x+3)2=44。
(2016潍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r(2)x+sinα=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锐角α等于()A.15°B.30°C。
45°D。
60°5。
(2016绵阳)若关于x的方程x2-2x+c=0有一根为-1,则方程的另一根为()A。
-1 B。
-3C.1D。
36. (2016烟台)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x错误!-x1+x2的值为( )A。
第7课 猴王出世(习题)-【上好课】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五班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时练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瞑.目(míng) 猕.猿(ní) 石窍.(qiào)B.镌.刻(juàn) 遂.心(suì) 抓耳挠.腮(náo)C.裂开..(bèng) 楷.书(kǎi) 獐.鹿(zhāng)D.顽皮(lüè) 芝.兰(zhī) 拖男挈.女(qiè)二、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不拜我为王(为什么)B.一朝..天气酷热(有一回)C.遂.有灵通之意(于是)D.拖男挈.女(带领)三、回顾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 将“石猴称王”的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下列句子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 )(2)石猴是由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来的。
( )(3)“一个个序齿排班”中“序齿”的意思是牙齿的多少。
( )(4)孙悟空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中的人物形象。
( )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收到心仪高校的录用通知书后,他喜不自胜....。
B.连续几天的长途跋涉,队员们早已力倦神疲....。
C.这个公园里的假山,雕琢精致,造型独特,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五、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内育仙胞,一日裂开,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比方)B.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动,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朝游峰洞之中。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第6~12题。
¤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法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2.口算。
9÷3= 8÷4= 12÷3= 12÷4= 12÷6= 16÷4=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4÷6= 30÷5= 18÷3= 10÷5= 6÷6= 20÷4=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6题。
比一比,看谁得的玩具多?2.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8题。
背一背所学的乘法口诀。
想:哪几句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9题。
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
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口诀求商,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
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5.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0题。
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做帮助小动物看谁先到家的游戏。
6.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1题。
学生把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画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7.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练习题附答案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qí qǐ)哀悼(dào diào)渲染(xuān xuàn)话匣子(jiáxiá)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诚()()不在乎()()昏迷()()倾听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不正确的打“×”。
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2、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四、下面句子中哪几句的引号作用是相同的?都表示什么意思?①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②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
③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④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
⑤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
⑥他们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表示意思。
五、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牧师的、法官的、老师的,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1.选择词语填在文中。
A.威严 B.教诲 C.训斥 D.惩罚2.引用书中原句概括这段话意思。
3.“他们”是指。
4. 从这段话中看出他们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A.做海盗B.自由自在、无忧无虑C.做让人景仰的英雄5.用上加点的词,仿照文中句式写话。
答案:一、qídào xuàn xiá二、心意满神智侧耳三、1、√ 2、√ 3、×4、×5、√四、①②③④⑤否定五、1、C B A D2、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3、汤姆、乔奇和哈克4、B。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复习并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口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来对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5、4、3、2进行巩固加强。
二、练习讲授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张算式卡片,同时又给出5把分别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将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去,看谁又快又准。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呢?请学生自己给它找个家。
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练习四的第2、3题。
第2、3题除练习减法口算外,还隐含熟悉算式和渗透函数思想的作用。
第2题可以先在图的旁边口算出得数,再写出算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看得数的变化规律,帮助记得数。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请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2.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18页练习四的第5题。
本题是要求比较高的口算混合练习题。
要求学生计算时要细心准确,实际也有适当熟练的要求。
四、课堂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提问:大家知道怎么算减法了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练习课13-8=5 13-5=8因为:8+5=13 因为:10-5=5所以:13-8=5 所以:3+5=82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掌握了之前学习的十几减9、8、7、6的内容,学生再学习十几减5、4、3、2时较为轻松,大部分学生都已能自己迁移知识解决新知。
二年级第7课有趣的发现练习题精选

二年级第7课有趣的发现练习
题精选
一、请将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
趣著考察因淹而
二、看拼音,写词语.
tè bié bǐ jiào rónɡ yì yuán lái
shēnɡ cún yán jiū zhú jiàn fāxiàn
三、比一比,再组词.
现()较()鸟()容()观()效()岛()究()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著名的()有趣的()重要的()
认真地()慢慢地()仔细地()
五、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
1、我()屋角有个马蜂窝.
2、爱迪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了电灯.
观察观看
1、老师组织我们去()《雷锋的故事》这部电影.
2、达尔文经过反复(),终于找到了答案.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达尔文捉来昆虫,反复观察,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那些翅膀的昆虫,,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因为能顶住,也.可怜的是那些翅膀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便逐渐消失
了.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_句话.
2、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把表示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