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分类、分级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七)水景旅游资源评价 1. 水景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1)水面 (2)水色 (3)水声 (4)水影 (5)水态 (6)水味 (7)水质 (8)透明度
2. 湖库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海拔高度 (2)旷度(开阔度) (3)深度 (4)分布密度 (5)湖泊与周围山石配合的和谐度 (6)湖库特产的知名度 (7)湖水的透明度
3. 瀑布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落差
瀑布景观“三部曲” (1)造瀑层
(2)宽度
(3)流量
(2)瀑下深潭
(3)潭前峡谷
(4)形状
(5)声音
(6)周围景色
4. 海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气象——水温(一年中可下水的时间)
(2)海滩——长度、潮线以上宽度、坡度、沙粒 (3)海象——波浪、流速、透明度、有害生物 (4)海滩后腹地——坡度、绿化率、面积
自然旅游资源
求知休闲健身类 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乐康体设施等
人文旅游资源
节会庆典、民间工艺、习俗、服饰等 古都名城、特色乡景、大型工程等 文学、曲艺、书法碑楹、宗教文化等 佳肴、特产、著名铺店等
(二)按风景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最高层次 高级层次 中级层次 基本层次 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 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 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 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
5. 季节性
6. 不可移动性
7. 可持续性
8. 不可再生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景观属性分类
大 类 基本类型
地质地貌类 水域风光类 气象气候类 生物景观类 古迹和建筑类 民俗风情类 城乡风貌类 文化艺术类 饮食购物
种 类
山岳、洞穴、海岸、特异地貌等 海、江、河、湖、瀑、泉等 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 动、植物景观 古建筑、陵墓、遗址、石窟、园林等
1997版旅游资源分类分级体系表

b 1.04皇室、官署建筑群景型
Bb1.04皇室/官署建筑群
b 1.05宗教/礼制建筑群景型
Bb1.05宗教建筑群
Cb1.05小型宗教建筑群
b 1.06古典园林景型
Bb1.06古典园林
b 1.07帝陵与普通陵墓景观
Bb1.07帝陵与名人陵墓
Cb1.07独墓
b 1.08石窟及摩崖石刻景型
a 3.04冰雪景型
Ba3.04冰雪景观段
a 3.05因雾由景型
Ca3.05雾景、雾凇
a 3.06气候景型
Aa3.06舒适气候景域
a 3.07原始植物群落景型
Aa3.07原始植物生态特种旅游景域
Ba3.07原始植物群落
a 3.08风景林景型
Aa3.08大型国家森林公园
Ba3.08风景林
Ca3.08古树名木
a 1.13岛屿景型
Aa1.13大型岛屿旅游区
Ba1.13小型岛屿
a 1.14洞穴景型
Aa1.14大型喀斯特溶洞
Ba1.14洞穴
a 1.15探险、徒步旅游地景型
Aa1.15探险特种旅游区
Ca1.15独立探险吸引物
a 1.16自然灾变遗迹景型
Ba1.16自然灾变遗迹
a 2水文景观景类
a 2.01海面景型
Bb1.08石窟寺/大片摩崖石刻
Cb1.08独立石刻
b 1.09古代水利交通工程景观
Bb1.09古代水利交通工程
b 1.10传统聚落/田园景型
Ab1.10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
Bb1.10传统民居群/街道/田园
b 1.11历史纪念地景型
Bb1.11历史/名人纪念地
Cb1.11独立纪念物
3.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1.评价因子的选择与确定
1)区位
到主要中心城市(广州)的时间距离为标准。
2)可达性 交通条件、交通工具和到客源地转运条件。
3)容量规模 以用地面积和可游时间衡量景区发展潜力和效益
区
55
上下九步 10 9 3 14 20 12 4 4 4 4 2. 2. 89 3 一
行街
55
荔湾湖公 10 10 3 9 10 9 4 5 4 4 2. 2. 73 4 二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
(1)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个标准: ①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②古(有悠久的历史) ③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 ④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 ⑤奇(有新奇感) ⑥用(有实际开发价值)
(2)在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采用七个项目: ①季节性 ②污染状况 ③联系性 ④可进入性 ⑤基础结构 ⑥社会经济环境 ⑦旅游市场
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和行为规律是旅游地综 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旅游地综合性评价模型:
n
E=∑QiPi
i=1
E:旅游地综合性评价结果值;
Qi: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Pi: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
n:评价因子的数目。
实践证明,只要取得评价因子权 重值和评价值的方法适当,这一方法 评价的结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1)客源基础 以现已达到的游客量为标准。
12)综合效益 以现已达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标准。
分档 因子(权重) 可达性(1)
容量规模 (0.5) 综合美感度 1.5 独特性(2)
3.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三 三 六 评 价 法
三大价值 三大效益 六大条件
第三节
第四章
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
历 史 文 化 价 值 艺 术 欣 赏 价 值 科 学 研 究 价 值
第三节
第四章
三三六评价法
经济效益
三 大 效 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第三节
第四章
三三六评价法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六 大 条 件
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
容量条件
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第三节
第四章
指数评价法
第一步 调查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 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调查内容要求有准确 的统计定量资料 第二步 调查分析旅游要求,内容包括:游客 量,旅游者人口构成,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 向,需求结构,需求的规律性 第三步 总评价的拟定,即在前两步的基础上, 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 见下页 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
第四章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一般体验性评价
定性评价方法
美感质量评价
三三六评价法
定量评价方法
六字七标准 八六五评价法
第四章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专家学派
美 感 质 量 评 价
定 性 评 价 方 法
心理物理学派 认知学派或心理学派 经验学派或现象学派
第四章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定 性 评 价 方 法
客源市场条件
开发投资条件 施工难易条件
六字七标准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
(1)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个标准: ①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②古(有悠久的历史) ③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 ④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 ⑤奇(有新奇感) ⑥用(有实际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打印2

三级
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44分以下
四级
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资源敏感度分级
赋值
说明
很敏感资源
A
及其脆弱,一定范围内的接近即可导致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不能恢复;非物质文化认可低,难以保持、传承和发扬。
较敏感资源
(2)环境质量
(3)设施状况
(4)监护管理
①种类值②结构值③功能值
①要素值②等级值③灾变率
①水电能源②工程管网③环保设施
①监测机能②法规配套③机构设置
3、利用条件
5
(1)交通通讯
(2)食宿接待
(3)客源市场
(4)运营管理
①便捷性②可靠性③效能
①能力②标准③规模
①分布②结构③消费
①职能体系②经济结构③居民社会
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
综合评价层
赋值
项目评价层
权重
因子评价层
权重
1、景源价值
70~80
(1)欣赏价值
(2)科学价值
(3)历史价值
(4)保健价值
(5)游憩价值
①景感度②奇特度③完整度
①科技值②科普值③科教值
①年代值②知名度③人文值
①生理值②心理值③应用值
①功利性②舒适度③承受力
2、环境水平
20~10
(1)生态特征
B
贴近或极小程度的利用即可导致该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难以恢复;非物质文化认可较低,保持、传承和发扬较困难,若不采取措施可能消亡。
轻微敏感资源
C
一定程度的利用即可导致该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可以恢复;非物质文化得到一定的认可,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得到保持传承和发扬。
风景资源评价

三、风景资源评价(一)评价原则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等。
(二)风景资源分类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第57页)。
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第58-59页)。
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
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第64-66页)。
3个层次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1)天景: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地景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3)水景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4)生景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5)园景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第四章旅游资源分解

(2)水文景观 海面景型、非峡谷风景河流景型、湖泊/水库景型、河口潮汐景型、瀑布景型、泉井景型、现代冰川景型 (3)气候生物 天文/气象景观景型、日照景型、空气景型、冰雪景型、雾/雾凇景型、气候景型、原始植物群落景型、风景林景型、风景草原/草甸景型、观赏花草景型、野生动物栖息地景型、游憩性渔猎地景型、构景地表土壤景型 (4)其他 上述未包括的自然景观景型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长江三峡
(2)水体类 湖泊風光、瀑布風光、名泉风光、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冰川風景、浪潮景观、游览海域。
九寨沟
九寨沟
(3)生物类 森林风光、草原风光、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群落、特殊物候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居地、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
如果寒冷季节长,则作为滑雪运动的评价高;如果是温暖的季节长,则作为疗养的评价高
联系:指与附近各种旅游资源之间、与一些出名的事物或出名的人物的联系
1)旅游者对各种旅游活动的总体需求情况; 2)旅游者来源及数量。
(二)国家旅游局2001年新拟的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的分类系统 1、自然景系 (1)地文景观 地质现象景型、景观山岳、探险山地景型、火山景型、丹霞景型、地表岩溶景型、峡谷景型、土林/沙林景型、黃土景型、雅丹景型、沙地景型、海岸景型、岛屿景型、洞穴景型、探险/徒步旅游地景型、自然灾变遗迹景型
数量
密度
布局
1
2
3
数量:旅游区内可供观赏的景观的数量多少 密度:景观资源的集中度(单位面积内的景观数量) 布局:景观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3、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经济容量
承载力(旅游饱和度)
环境容量
社会地域 容量
容人量:单位面积能容纳游人的数量
旅游资源分类、分级

评价体系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彫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打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噬游期或使用范用席纟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项评价因子。
I、计分方法人基本分值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拓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刼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右分、"珍稀或奇特程度怡分、"规模、丰度与几率W分、•'完整性分。
-资源影响力"为汚分:"知名度和影响力分、"适游期或使用范用%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彳档。
资源要素价值g歼)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 全部或苴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刃一落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握一6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常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t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9分)同时或K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劳一妙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 — 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
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1、计分方法
1、基本分值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15-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
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
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
4-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
2-1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5-4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1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3
2、计分与等级划分
计分: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