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考试材料
环境监测考试

化学需氧量1. 某分析人员量取浓度为0.250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00ml,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时,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10.08ml,该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 mol/L. 答案:0.02482. 氯离子含量大于 mg/L的废水即为高氯废水。
答案:10003. 用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则在酸化前应先加入4%溶液将其分解。
若水样中不存在亚硝酸盐,则可不加该试剂。
答案:叠氮化钠4.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HJ/T132-2003)中的K值表示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的样品氧量与法测定的样品氧量的值。
答案:重铬酸盐比5.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过程中,加入0.05mol/L高锰酸钾溶液10.00ml并摇匀后,将碘量瓶立即放入水沸水溶中加热 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沸水溶液面要反应溶液的液面。
答案:60 高于6.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水样须在性介质中,加热回流 h。
答案:强酸 27.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多而干扰测定时,可加入去除。
答案:硫酸汞8. 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在消解体系中加入的助催化剂是与。
答案:硫酸铝钾钼酸铵9. 用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加热消解结束,取出加热管。
后,再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同时做实验。
答案:冷却空白10. 欲保存用于测定COD的水样,须加入,使PH 。
答案:硫酸 <211 .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高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时,若出现沉淀,说明使用的浓度不够,应适当提高其使用浓度。
答案:掩蔽剂二、判断题1. 1%淀粉溶液可按如下步骤配制,称取.1.0g可溶性淀粉后,用刚煮沸的水冲稀至100ml。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先将1.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用刚煮沸的水冲稀至100ml。
环境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1套

《环境监测》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得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3.细菌总数:: 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4.指示生物5.噪声;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当水深__5-10m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处,河床上1m处;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_;7.将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A、CODB、挥发酚C、六价铬D、pH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A、工厂总排污口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A、20Hz<f<20000HzB、f<200Hz 或f>20000HzC、f<200Hz 或f>2000HzD、20Hz<f<2000Hz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A、了解气象因素B、换算标况体积C、判断污染水平D、以上都对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a容器。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试题库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试题库环境监测中,对水样进行采集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水样B. 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采集C. 将水样暴露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再采集D. 无需注意采集容器的清洁度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A. 声级计B. 分光光度计C. 颗粒物采样器D. 气体检测仪环境监测站对某区域进行噪声监测,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高?A. 监测点选择在安静的公园内B. 监测点附近有施工活动C. 监测时间在深夜进行D. 监测仪器校准准确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A. 定期校准监测仪器B.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 随意更改监测方法以提高效率D. 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准确反映土壤污染状况?A. 只在土壤表层采样B. 根据土壤类型和污染历史选择采样点C. 忽略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D. 采样后不进行样品处理直接分析环境监测中,对于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A.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B. 忽略异常数据,只分析正常范围内的数据C. 对监测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D. 根据监测数据编写监测报告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A. 水样的采集时间B. 水样的保存温度C. 监测仪器的精度D. 以上都是环境监测站对某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监测,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低?A. 监测点选择在工厂排放口的正上方B. 监测时间在工厂生产高峰期进行C. 监测仪器未能准确校准D. 监测点受到周围树木的遮挡。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定条件下,氧化1L⽔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剂,⽤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溶液由蓝绿⾊变为红棕⾊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作空⽩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扰可加⼊适量硫酸汞络合。
(⼆)⾼锰酸盐指数(I Mn)CODMn以⾼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
其中碱性⾼锰酸钾法⽤于测定氯离⼦浓度较⾼的⽔样,酸性⾼锰酸钾法适⽤于氯离⼦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样。
(三)⽣化需氧量(BOD)⽣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物在分解⽔中有机物的⽣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物的作⽤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10d以后才显著进⾏,⼀般⽔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2.意义:⽐BOD、COD更能直接表⽰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来评价⽔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测定⽅法:燃烧氧化-⾮⾊散红外吸收法(五)挥发酚(1)定义:沸点在230 ℃以下,能随着⽔蒸⽓蒸出的酚类为挥发酚。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排放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用于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是:A. pH值B. 溶解氧C. 化学需氧量(COD)D. 总磷和总氮4. 土壤污染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5. 噪声监测中,分贝(dB)是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以下哪个分贝值代表的声音最弱?A. 20 dBB. 40 dBC. 60 dBD. 80 dB6.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指标是指:A. 微生物数量B. 植物种类多样性C. 动物种群数量D. 所有以上选项7.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B.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 土壤微生物分析D. 土壤气相色谱分析8. 大气中PM2.5是指:A.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B. 直径小于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C. 直径小于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D.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有机颗粒物9. 水质监测中,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A. 酸碱滴定法B. 比色法C. 电导法D. 电位滴定法10. 在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参数常用于评价土壤的酸碱度?A. 土壤有机质含量B. 土壤pH值C. 土壤湿度D. 土壤温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2.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在水质监测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常用化学指标。
4. 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当环境污染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值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A.加强执法力度B.实施源头治理C.提高环境质量标准D.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答案:B2. 下列属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是:A. 氨氮B. 二氧化硫C. 重金属含量D. 土壤pH值答案:B3. 下面哪个因素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A. 大气降水B. 河流自净能力C. 农田施肥D. 水体流动速度答案:C4. 根据《环境保护法》,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是:A. 建设项目的设计、选址、施工和运营等环节B. 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C. 建设项目的选址D. 将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已建项目答案:D5. 环境质量的指标除了空气、水和土壤质量外,还包括:A. 声环境质量B. 视环境质量C. 地球磁场质量D. 风环境质量答案:A二、填空题1. 土壤中的大气物质交换主要通过 ________ 过程进行。
答案:扩散2. 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于 ________ 污染和 ________ 污染。
答案:点源,非点源3.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形式为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固体颗粒,气态物质4. 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________ 评价和 ________ 评价两个层面。
答案:预测性,评价性5. 根据《环境保护法》, ________ 有权拒绝涉及环境保护的运输活动。
答案:公众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各种因子、污染物和其它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提供环境质量的实时数据,帮助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环境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预警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早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最后,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答案:对2.地方可以制定环境方法标准。
答案:错3.地方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错4.国家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对5.国家可以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对6.地方可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对7.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错8.地方可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9.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错10.废水中COD值通常高于BOD值。
答案:对11.对于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真色和表色相近。
答案:错12.水质监测时,统一分析方法比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更加成熟准确。
答案:错13.消减断面通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km以上的河段上。
答案:错14.共沉淀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
15.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体酸度时不受水样有色、浑浊的限制。
答案:对S、HS-和S2-,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16.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物和有机硫化物。
答案:对17.COD是一个能反映废水中可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的指标。
答案:错/COD>0.3,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18.一般认为,BOD5答案:对19.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的方法,称为网格布点法。
答案:对20.地方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21.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行的环境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的范畴。
答案:错22.地方标准中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答案:对23.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监测的对象相同。
答案:错24.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km-10km处。
答案:错25.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答案:错26.膜电极法可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温度B. pH值C. 溶解氧D. 化学需氧量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些?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C. 城市垃圾堆放D. 以上都是5. 噪声监测的单位通常是:A. 分贝(dB)B. 米(M)C. 克(G)D. 秒(S)二、填空题1.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定性、定量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 大气污染物按照存在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___态污染物。
3. 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COD)是指_____________所需的氧的质量,它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5. 噪声监测时,为了减少风的影响,应将噪声监测仪器放置在离地面_____________米的高度。
三、判断题1. 环境监测只针对污染物质的监测,不包括对环境背景值的监测。
(对/错)2. 大气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对/错)3. 水质监测的生物指标主要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对/错)4.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错)5. 噪声污染只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不会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阐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描述水质监测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1 基本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中心事物以外的所有外界的总和就叫做环境.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类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散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环境中累积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危害的现象.环境容量:在不对人,动物和植物产生危害的情况下,环境中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高数量.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1.2 环境监测的发展一、环境监测发展阶段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自动监测阶段★二、什么是环境监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监视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和它发展趋势的全过程。
是在一段时间内,间断地或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浓度,跟踪其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简单地说,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检测过程.1.3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三、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一、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2) 追踪寻找污染源;(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制订法规标准等服务。
二、环境监测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1.4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2、环境监测的原则(1)应选择最为迫切解决的污染源作为监测对象(2)坚持优先监测的原则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可生物积累、属三致物质、以及检测方法成熟3、环境监测的方法要求(1)准确可靠(2)灵敏度高(3)选择性好(4)方法标准化4、环境监测技术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1.5环境标准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即环境保护标准,指依据环境法制定的污染因子限量阈值或有关环保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既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也是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具体体现。
环境标准的目的:保护人类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
其对象包括环境的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和环保行业规范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保护的手段,环保的目标。
2.判断环境质量优劣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
3.环境执法的依据4.环境管理的尺度。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保政策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制订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基础。
)污染物控制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四、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1、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标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分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易蓄积、危害大、难降解—不管行业、受纳水体的功能,一律在车间排放口或车间处理设施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一类污染物—在单位排污口取样.第二章2.1 水污染概述二、水质污染类型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物型污染三、水体自净和水体环境容量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
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物量。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一)水质监测的对象环境水体监测(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污染源监测(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其他废水)(二)水质监测的目的1、地表(下)水——经常性监测2、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3、事故监测——应急监测4、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5、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三、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选择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2、方法成熟、准确;3、操作简单,易于普及;4、抗干扰能力好。
(二)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试用方法。
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原子吸收法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四、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的内容:(1)明确监测目的;(2)确定监测项目(3)规定采样地点、方法、时间和频次,并具体责任到人;(4)确定采样设备、交通工具及运行路线;(5)对监测结果尽可能提出定量要求一、地表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基础资料收集(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一)基础资料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监测断面的设置(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b.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c.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d.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e.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f.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2)河流监测断面的种类a 背景断面: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而设置。
b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c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d 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
(3)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一般只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三种断面。
对照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
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削减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4)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a.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b.以各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c.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洄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2、采样点位的确定(1)垂线的设置(2)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1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三次。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二、工业废水监测方案的制定1.调查研究查清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的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排污取向和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是否排入江河湖海,流经区域是否有渗坑等2、采样点的布设⑴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布采样点监测一类污染物⑵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采样点监测二类污染物,⑶在废水处理设施的入水口、出水口布点,了解排水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3、采样时间和频率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随工厂生产情况常发生变化,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企业自控监测:一般每个生产周期不少于3次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排污企业:每年不少于2-4次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一.水样的类型1.瞬时水样:从某一时间和地点随机采集的水样。
2.混合水样(时间混和样) :同一采样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样。
3.综合水样(空间混和样):不同采样点同一时间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样。
.二、水样的采集(一)地表水样的采集1、采样前的准备①选择盛水容器和采样器②选择交通工具2、采样方法①船只采样适用于一般河流和水库的采样②桥梁采样适合于频繁采样,并能在横向和纵向准确控制采样点位置。
③涉水采样较浅的小河和靠近岸边浅的采样点可涉水采样④索道采样在地形复杂、险要,地处偏僻处的小河流,可架索道采样。
3、采样器①水桶适于采集表层水。
②单层采水瓶最常用的采样器。
③急流采样器适用于水流湍急的采样点处的采样。
④双层溶解气体采样瓶(二)废水样品的采集1、采样方法自动采样采用自动采样器或连续自动定时采样器采集。
(三)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三、水样的运输与保存(一) 水样的运输(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
(二)水样的保存1、水样保存的基本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2)减缓化和物的水解和氧化还原作用.(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损失.2.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⑷过滤或离心以除去悬浮物2.4 水样的予处理予处理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予处理的方法: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一、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其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水样消解的方式:湿法(酸式消解法,碱式消解法),干法(干灰化法)二、富集与分离富集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中,从而提高其浓度至其测定下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