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3.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 (共26张PPT)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忠于革命)
小组学习:被捕时(8-17自然段) 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描写敌人语 言、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 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动作的 句子。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这一部 分,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被捕时
敌人的表现是怎样的?
面对敌人作者的表现是怎样的? 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对比
写作方法突破 对比衬托
面对敌人,“我” 的恐惧与父亲
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敌人------虚张声势、来势汹汹、粗暴专横与 父亲不慌不忙、态度严峻对比,反 衬了父亲面对敌人时的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的精神。
被捕时---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坚贞不屈)
被审时(18-29自然段)
认真读一读“法庭上”的部分, 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写出你的感 受。
李大钊被捕以后
他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
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插 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然剥去 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 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 机密。
是什么力量让他 做到如此沉着呢?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心。
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 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
里还没回来。
被捕前
母亲和父亲的朋友是怎样做的? 李大钊又是如何回答的?
被捕前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请你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被审时---安定从容、视死如归(充满信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美课件(共99张PPT)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 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 一下头。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 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 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 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 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层次梳理
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法庭上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主题概括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 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险恶、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___心虚、残暴 与父亲的 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 的 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 无比沉痛 ,展现了革命先烈 的 忠于革命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敬仰与怀念 。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 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 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说一说: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被捕前的父亲
对工作高度负责 对革命高度忠诚
被捕时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 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 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 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 前的回忆》等。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 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 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 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 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层次梳理
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法庭上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主题概括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 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险恶、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___心虚、残暴 与父亲的 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 的 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 无比沉痛 ,展现了革命先烈 的 忠于革命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敬仰与怀念 。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 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 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说一说: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被捕前的父亲
对工作高度负责 对革命高度忠诚
被捕时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 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 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 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 前的回忆》等。
《十六年前的回忆》精美PPT(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组
深深的怀念
9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忆录)第一人称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这首诗歌颂的是谁 呢?)
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
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最早 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1927年4月 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 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 已经十六年了。
默读课文的2-32自然段,并思 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 情?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概括地说 一说。
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时 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间 序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18~29自然段: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 顺 见面的情景。
状元成才路
(30-32):李大钊同志被害,全家人无比悲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时 间 序
被捕前
18~29自然段: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 顺 见面的情景。
被捕时
法庭上
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痛。
2019/3/14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文章写的是谁的回忆? 回忆的又是谁?
李星华 李大钊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时间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其他部分是按_______
状元成才路
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 被捕前 、_________ 被捕时 、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PPT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读完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
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
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我会读
埋头
轻易
fěi
匪徒
zhì
幼稚 含糊
pì
尖锐 僻静
tíng
法庭 执行
bì
避免
mó
魔鬼
zàn
暂时
jùn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父 亲的哪几件事?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两个自然 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1
首尾呼应
32
33
想一想: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有 什么好处?
(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并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 (2)在内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显得更加突出。 (3)在情感表达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说 明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中,永远也不会 忘记。
险处变不惊
合作探究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 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提示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 体会人物品质。 2.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3 4 5
对比
6
被捕前
语言描写
为了保 护女儿
党的机密文件
前后呼应
对比
7
无私无畏的 革命精神
语言描写
8
9
动作 10 描写 11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完美版)

感恩过去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在过去的十六年里,我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需要感恩这些人的帮助 和支持,让感恩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拥抱未来
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我们需要拥抱未来,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需要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加自信等。
04
CATALOGUE
十六年后的变化与成长
自己的变化与成长
身体变化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
发生变化。
心理成长
02
随着经历的增多,心理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
入。
技能提升
03
通过学习和实践,技能和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和生活。
家人和朋友的变化与成长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的调整和改革 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发
展产生影响。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 个人的职业发展、收入 水平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变化可能对 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
等方面产生影响。
05
CATALOGUE
回忆中的感悟与启示
珍惜当下,感恩过去珍惜眼前来自光回顾过去的经历,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梦想与追求
那时的我们有着自己的梦 想和追求,对生活充满热 情和动力。
经历与成长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自己, 我们会发现自己在经历中 不断成长和变化。
十六年前的家人和朋友
亲情的牵挂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家人, 我们会想起家人的温暖和 牵挂,以及与家人的相处 时光。
友情的陪伴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朋友, 我们会想起与朋友一起度 过的快乐时光,以及朋友 之间的友谊和陪伴。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在过去的十六年里,我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需要感恩这些人的帮助 和支持,让感恩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拥抱未来
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我们需要拥抱未来,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需要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加自信等。
04
CATALOGUE
十六年后的变化与成长
自己的变化与成长
身体变化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
发生变化。
心理成长
02
随着经历的增多,心理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
入。
技能提升
03
通过学习和实践,技能和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和生活。
家人和朋友的变化与成长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的调整和改革 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发
展产生影响。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 个人的职业发展、收入 水平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变化可能对 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
等方面产生影响。
05
CATALOGUE
回忆中的感悟与启示
珍惜当下,感恩过去珍惜眼前来自光回顾过去的经历,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梦想与追求
那时的我们有着自己的梦 想和追求,对生活充满热 情和动力。
经历与成长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自己, 我们会发现自己在经历中 不断成长和变化。
十六年前的家人和朋友
亲情的牵挂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家人, 我们会想起家人的温暖和 牵挂,以及与家人的相处 时光。
友情的陪伴
回忆起十六年前的朋友, 我们会想起与朋友一起度 过的快乐时光,以及朋友 之间的友谊和陪伴。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优秀课件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 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 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 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 交流。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 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粗暴 便衣 魔鬼 包围 肥胖 苦刑 自杀 严峻 态度 残暴 匪徒 拘留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昏倒 过度
___h_ú___ 糊涂
糊
___h_ù___ 糊弄
他一时糊(hú)涂,被骗子糊(hù)弄了。
冲 _c_h__ō_n_g_ 怒气冲冲
_c_h__ò_n_g_ 冲着
他怒气冲(chōng)冲地跑回来,冲(chòng )着同学发了火。
答案参见“课文解读”的第5题。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 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开头写了“ 1927 年 4 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 人的悲痛心情,并写到要牢记父亲的被难日,“ 4月28日”,与 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 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 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阀(√fá fā) •
避暑(√bì pì)
•
魔鬼(m√ó mò)
•
苦刑(xìng x√íng) •
执行(√zhí zh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PPT课件

拓展发散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一
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从北京朝阳门驶出 一辆旧式带篷骡车,在通往天津的土路上卷起 了一路行尘。车上有两位乘客,坐在车篷里的 一位,40岁左右模样,看上去像是个掌柜;另 一位,年龄看上去要小一些,像是一个年前随 掌柜外出收账的账房先生。
此时,正值生意人在年底往各地收账之际。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 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 手枪,就向外走。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在敌人到来之前早已做
好准备,从容不迫。
爱护亲人
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
板书设计
十 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六 年
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
忠于革命
前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视死如归
的 回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坚贞不屈
忆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
课文主题
本文的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 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 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 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 切的怀念。
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工作状态——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 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 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对工作认真负责
了解父亲对家人的态度—— 对子女慈祥和蔼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课件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信心, 喊声、哭声而悲伤。他要用安定沉着来安
01 当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 噩耗后悲痛万 分,母亲 说:“记住,昨天是你爹 被害的日子。”用一个成 语形容全家人的悲痛。
02 悲痛欲绝
体会写法:
最后三个自然段与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
03
苦刑 残暴 匪徒 严峻
04
拘留 恐怖 军阀
05
舅姥爷 乱蓬 蓬 窝窝头
解词
01
被难:牺牲生命,也就是被害。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 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严峻:严厉、严肃。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 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 子。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 来。被捕前后的回忆,展 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 父亲的敬仰与怀念。
十六年前的回 忆
被害后:全家 沉痛
01
02
05
03
04
法庭上:安定、 沉着
被捕前:烧文 件和书籍
被捕时:处变不 惊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思考:
1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 下来,读一读:说说你 体会到了什么?
2
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 句子。
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 回来得很晚。每天
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 文件。我蹲在旁边,看
局势紧张,李大钊坚持进 行
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 出去了。有时候他留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 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 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用过重刑。 “平静”说明李大钊坚强。 “慈祥”说明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小标 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烧文件,出事了 • 4月6日的早晨 ——被捕了 •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被提审 • 28日黄昏 ——出拘留所 •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知道父亲被害
绞(绞痛)
饺(饺子)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邓小平题写碑文
朗读思考: •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 的词句。 • 1927年4月28日 •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 4月6日的早晨 •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 28日黄昏 •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 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 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 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总结
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前 后 照 应
被捕前 被捕 被审 忠于革命事业
记住4月28日被害
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 你会说什么?
• 先烈李大钊同志,面 对您的遗像,我想 说:……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 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 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我看到了他 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 表情非常安定,非常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 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子 中体会到了什么。 •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每夜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我蹲在旁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 和感受也深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组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词语
军阀 僻静 恐怖 绞刑
宪兵 肥胖 苦刑
舅老爷 娱乐场 押下去
组词
阀(军阀 ) 伐(伐木 ) 娱(娱乐 ) 误(误会 ) 僻( 偏僻) 避( 回避) 怖(恐怖) 布(布置)
宪(宪法 )
先(先进 )
胖( 肥胖)
伴( 伴随)
刑( 苦刑)
型( 典型)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首 后尾 照照 应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