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共营养师(二级)考试辅导: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

合集下载

2013年公共营养师考试(二级):食品添加剂定义

2013年公共营养师考试(二级):食品添加剂定义

⽆忧考营养师考试频道为⼤家整理的备考资料,供⼤家学习参考。

⾷品添加剂是指⽤于改善⾷品品质、延长⾷品保存期、便于⾷品加⼯和增加⾷品营养成分的⼀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品添加剂是为改善⾷品⾊、⾹、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艺的需要⽽加⼊⾷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标准定义⾷品添加剂漫画世界各国对⾷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组织(WHO)联合⾷品法规委员会对⾷品添加剂定义为:⾷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般以少量添加于⾷品,以改善⾷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营养物质。

按照这⼀定义,以增强⾷品营养成分为⽬的的⾷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品卫⽣法》第43条和《⾷品添加剂卫⽣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品营养强化剂卫⽣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品添加剂和⾷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品品质和⾊、⾹、味以及为防腐和加⼯⼯艺的需要⽽加⼊⾷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加⼊⾷品中的天然或者⼈⼯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品添加剂。

在⾷品加⼯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还有可能应⽤某些辅助物质。

这些物质本⾝与⾷品⽆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脱⽪、提取溶剂和发酵⽤营养剂等,它们⼀般应在⾷品成品中除去⽽不应成为最终⾷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

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品加⼯助剂。

百科知识:正确防范⾷品添加剂的危害⼀、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的习惯。

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品。

⼆、选择加⼯度低的⾷品。

买⾷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度低的⾷品。

加⼯度越⾼,添加剂也就越多。

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也就越深。

三、“知道”了以后再吃。

希望⼤家在知道了⾷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四、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品加⼯业者在暗中活动。

五、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为什么这种明太鱼⼦的颜⾊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品的时候,真相⾃然⽽然就会出现。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在加工过程中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各种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应当明确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酶制剂等多个类别。

对于每一类食品添加剂,都应当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应当明确其使用的限量标准。

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应当受到严格的控制,以免超标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在婴幼儿食品中的使用是被严格限制的,因为婴幼儿对食品添加剂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过量使用可能会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其残留量的检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可能会残留在食品中,因此需要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

残留量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影响,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残留量的检测也显得至关重要。

最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其能否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食品添加剂才能够被允许在食品中使用。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使用的限量标准、残留量的检测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才能够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制定和执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考点复习: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考点复习: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考点复习: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考点复习: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导语: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

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吃着精美点心、快餐盒饭、香喷喷的热狗时,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表,你就会发现每种食品中都有添加剂成分。

据了解,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

食用色素--胭脂红水溶性合成色素,鲜艳的黄光红色,单色品种。

可安全地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饲料、烟草、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的着色。

分子式:C20H11N2O10S3Na3 化学名称:1-(4-磺酸-1-萘偶氮)-2-羟基-6,8-萘二磺酸三钠盐转化脂肪转化脂肪主要见于面包店松饼、爽脆的'饼干、微波炉爆米花和快餐店的油炸薯条等食品中。

据最新研究显示,转化脂肪对心脏的危害是饱和脂肪的两倍,估计每年能引起3万至10万人因心脏病提前死亡。

据悉,从2006年开始,转化脂肪将被要求在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列出。

精制谷物制品如果你选择精制谷物制品如白面包、白米饭或白面食而放弃全谷物的话,患心脏病的危险可增加30%以上。

称是“由小麦粉或全谷物制造”或白面包上撒一些燕麦片或涂些褐色糖浆等食品与原有的精制谷制一样,有增加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脏病发作、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腹部肥胖的危险。

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2013

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2013
1.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标准名称
备注
GB 1987-2007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GB 2023-2003 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 乳酸 乳酸 GB 15358-2008 食品添加 3.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剂 dl-酒石酸 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4.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剂 L(+)-酒石酸 号 GB 13737-2008 食品添加 5.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剂 L-苹果酸 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6.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剂 DL-苹果酸 号 7.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 GB 1903-2008 食品添加剂 酸) 冰乙酸(冰醋酸) 8.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低压羰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 卫生部公告 2011 年第 19 基化法) 羰基化法) 号指定标准 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9.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 剂碳酸钾 号 GB 14889-1994 食品添加 10.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剂 柠檬酸钾 GB 6782-2009 食品添加剂 11.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 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12.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剂富马酸 号 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13.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钾 剂 磷酸三钾 号 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 14.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 (倍半碳酸钠) 号 酸钠) GB 1897-2008 食品添加剂 15.食品添加剂 盐酸 盐酸 GB 5175-2008 食品添加剂 16.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17.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碳酸钠 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18.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剂 氢氧化钙 号 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19.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钾 剂 氢氧化钾 号 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 卫生部公告 2010 年第 19 20.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剂 碳酸氢钾 号

公共营养师三级辅导:食品添加剂的小知识

公共营养师三级辅导:食品添加剂的小知识

; 根据1962年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制造、加工、调整、处理、包装、运输、保管中,为达到技术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作为辅助成份可直接或间接成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响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营养为目的的物质。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为了确保将食品添加剂正确的使用到食品中,一般来说,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

2. 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3. 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4. 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5. 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参杂、掺假、伪造为目的。

6. 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7.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

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

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

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保鲜期所使用的一类物质。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其潜在安全风险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

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是对添加剂进行科学评价和监测的基准,它们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包括添加剂的毒理学、致癌性、过量摄入是否会导致中毒等等。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和实施。

首先,针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毒理学实验,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等,以确定其安全使用剂量范围。

毒理学实验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结果。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还会考虑到添加剂是否可能具有致癌活性。

对于可能致癌的物质,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估,比如体内安全摄入水平、人群的暴露程度等等。

只有满足这些指标,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还会考虑到添加剂过量摄入是否会导致中毒。

对于一些添加剂,如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等,过量摄入可能引发急性中毒。

因此,在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时,我们需要将毒性指标与食品中实际含量结合进行评估。

除了上述考虑因素外,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年龄群体的差异、长期暴露的潜在风险等等。

通过综合评估,确立添加剂的使用剂量范围和限值,以保证其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

总结来说,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评估和标准制定,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我国相关机构在制定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标准时,坚持科学、严谨和公正的原则,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人体健康的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质和保鲜等特性,经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标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了哪些食品可以使用哪些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的限量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国家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质量指标包括了食品添加剂的纯度、杂质限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质量指标的严格控制,可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另外,国家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和包装进行了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应当清晰明了,包括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识别和使用。

同时,包装应当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食品添加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或者变质。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和卫生条件进行了规定。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符合相关的生产工艺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生产场所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条件,保证食品添加剂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才能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重视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共同为食品安全做出努力。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检验流程及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检验流程及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检验流程及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颜色、味道、营养等方面进行添加的物质。

为了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性检验,并制定限量标准。

下面将介绍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检验流程及限量标准。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性质检验:对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包括溶解性、稳定性、PH值等。

2. 毒理学检验:通过动物实验,检测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等。

3. 安全性评价:基于实际使用情况,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制定限量标准。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是指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的最大容许量。

限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经过科学计算和权威机构审查确定的。

限量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最大容许量:即食品中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或以百万分之一(ppm)表示。

2. ADI值: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是指人体每天可接受的食品添加剂摄入量,通常以毫克/千克体重(mg/kg bw)表示。

ADI值是根据毒理学检验结果,通过无害效果的最大摄入量计算得出的。

3. MRL值:MRL(Maximum Residue Level)是指农药或兽药在食品中的残留最大容许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表示。

MRL值是基于农药残留监测和毒理学评价制定的。

最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检验流程如下所示:1. 确定食品添加剂种类和用途,包括功能类(如增稠剂、抗氧化剂)、保鲜类(如防腐剂)、色素类、香味类等。

2.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性质检验,包括溶解性、稳定性、PH值等。

3. 进行动物实验,测试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等。

4. 综合考虑性质检验和毒理学检验的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限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

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2)4-己基间苯二酚(3)硫磺(4)硫酸铝钾(5)硫酸铝铵(6)赤藓红(7)赤藓红铝色锭(8)新红(9)新红铝色锭(10)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加氨生产) (12)硫酸钠(钾) (13)亚硝酸钠(钾) (14)司盘80 (15)司盘40 (16)司盘20 (17)吐温80 (18)吐温20 (19)吐温40 (20)过氧化苯甲酰(2)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 (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尔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