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基础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疾病预防B. 整体护理C. 个体化治疗D. 药物疗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A. 食疗B. 药疗C. 心理护理D. 手术治疗答案:D3.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那么“肝开窍于”哪个部位?A. 眼B. 耳C. 鼻D. 舌答案:A4. 在中医护理中,下列哪种情况最适合采用温补法?A. 阴虚火旺B. 阳虚内寒C. 湿热内蕴D. 气血两虚答案:B5.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中医常用的急救穴位?A. 人中B. 合谷C. 百会D. 足三里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护理计划。

(对)2. 所有中医护理方法都应由专业医师操作,患者自己不能进行。

(错)3. 中医护理学认为情志内伤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4. 中医护理中的“饮食有节”是指饮食应该清淡,少食多餐。

(对)5. 中医护理学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

(对)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中的“四气五味”理论。

答案:中医护理中的“四气五味”理论是指药物或食物的性质和味道。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不同性质和味道的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适宜的药物或食物。

2. 何谓“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答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护理中,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5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经常感到疲劳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体质类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血两虚的体质。

护理措施包括:-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等。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主观填空题论述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悬钟穴的位置是()A. 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前缘B. 外踝尖直上2寸,腓骨前缘C. 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后缘D. 外踝尖直上2寸,腓骨后缘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2.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根据()A. 阴阳、五行、脏腑B. 阴阳、手足、脏腑C. 五行、手足、脏腑D. 手足、五行、阴阳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3.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区别是约()A. 心悸B. 胸闷C. 畏寒肢冷D. 气短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4. 人体四肢肌肉营养的来源,与以下哪项关系最为密切()A. 肝的藏血功能B. 心的主血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肾的纳气功能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5. 下列药宜凉服的是()A. 补益药B. 解表药C. 凉血止血药D. 活血化瘀药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6.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属()A. 阴虚B. 阳虚C. 血虚D. 阳气暴脱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7. 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的是()A. 辛味食物B. 甘味食物C. 酸味食物D. 苦味食物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8.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 肝肺B. 肺肾C. 肝胆D. 脾胃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9. 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理论体系的是()A. 《伤寒杂病论》B. 《神农本草经》C. 《黄帝内经》D. 《备急千金要方》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0. “热者寒之”适用于()A. 实热证B. 实寒证C. 真寒假热证D. 真热假寒证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1. 具有清热、泄火、燥湿作用的是()A. 辛味食物B. 甘味食物C. 酸味食物D. 苦味食物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12. 胸部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A. 耳甲腔B. 耳垂C. 耳甲艇D. 三角窝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3. 患者见高热烦躁,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红绛,脉弦数。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更新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更新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单选题1.“热者寒之”适用于(分值:1分)A.实热证B.实寒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2.肝,在五行属于(分值:1分)A.木B.火C.土D.金3.出现动则气喘等症,多因(分值:1分)A.肺气虚弱B.肾不纳气C.水气凌心D.肝火犯肺4.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分值:1分)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5.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是(分值:1分)A.手足末端B.胸部C.腹部D.头面部6.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的穴是(分值:1分)A.太白B.太冲C.大敦D.隐白7.咳血首选下列何穴(分值:1分)A.尺泽B.列缺C.鱼际D.孔最8.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A.善行而数变B.耗气伤津C.易袭阳位D.为百病之长9.下列哪项是寒邪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A.所致病证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B.常常可见下部的症状C.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D.容易阻遏气机,使气的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10.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A.易生风动血B.阳邪C.性炎热D.性升散11.下列哪项不是内伤病因(分值:1分)A.七情B.饮食C.劳逸D.痰浊12.属神气不足的是哪项(分值:1分)A.面色无华B.两目晦暗C.形体赢瘦D.精神不振13.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分值:1分)A.自汗B.盗汗C.大汗D.战汗14.甘味药不具有的作用是(分值:1分)A.中毒解救B.正气虚弱C.久泻滑肠D.调和药性15.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分值:1分)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16.患者男,50岁,现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

此患属(分值:1分)A.阴虚B.阳虚C.气虚D.血虚17.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为(分值:1分)A.小便是否清长B.有无少气懒言C.有无神疲乏力D.寒象是否明显18.对于神昏抽搐者的护理,错误的是(分值:1分)A.去除义齿、发卡等物B.保持呼吸道通畅C.注意保暖D.用力按压抽搐肢体19.一般不宜留针的是(分值:1分)A.痉挛性疾病B.小儿患者C.顽固性疾病D.疼痛性疾病20.须慎用灸法的是(分值:1分)A.寒湿中阻B.阳虚暴脱C.阴虚发热D.瘀血阻滞填空题2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和()。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主观填空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 痉挛性疾病B. 小儿患者C. 顽固性疾病D. 疼痛性疾病-----------------选择:D2. '甘味药不具有的作用是A. 中毒解救B. 正气虚弱C. 久泻滑肠D. 调和药性-----------------选择:C3.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的穴是A. 太白B. 太冲C. 大敦D. 隐白-----------------选择:C4. '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 易生风动血B. 阳邪C. 性炎热D. 性升散-----------------选择:A5. '下列哪项不是内伤病因A. 七情B. 饮食C. 劳逸D. 痰浊-----------------选择:D6. '下列哪项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 所致病证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B. 常常可见下部的症状C. 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D. 容易阻遏气机,使气的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选择:C7. '对于神昏抽搐者的护理,错误的是A. 去除义齿、发卡等物B. 保持呼吸道通畅C. 注意保暖D. 用力按压抽搐肢体-----------------选择:D8. '肝,在五行属于A. 木B. 火C. 土D. 金-----------------选择:A9. '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选择:D10.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选择:A11. '属神气不足的是哪项A. 面色无华B. 两目晦暗C. 形体赢瘦D. 精神不振-----------------选择:D12. '出现动则气喘等症,多因A. 肺气虚弱B. 肾不纳气C. 水气凌心D. 肝火犯肺-----------------选择:B13. '“热者寒之”适用于A. 实热证B. 实寒证C. 真寒假热证D. 真热假寒证-----------------选择:A14. '患者男,50岁,现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

中国医大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卷

中国医大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卷

中国医大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卷一、单选题(共19 道试题,共19 分。

)V 1. 金元四大家中,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刘完素C. 朱震亨D. 张从正2.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热证的临床表现##A. 面色苍白B. 口渴欲饮C. 痰涕黄稠D. 发热喜凉3. 人体四肢肌肉营养的来源,与以下哪项关系最为密切##A. 肝的藏血功能B. 心的主血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肾的纳气功能4. 位于颅底外缘,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穴位是##A. 天柱B. 风府C. 风池D. 翳风5. 应用补泻手法时,泻法多用于##A. 体质差B. 体质强C. 亚健康D. 健康6.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A. 天宗B. 肺俞C. 风门D. 厥阴俞7. 肝经循行经过的是##A. 足大趾内侧B. 目系C. 气街D. 脾8. 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A. 自汗B. 盗汗C. 大汗D. 战汗9. 位于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的腧穴是##A. 大陵B. 神门C. 太渊D. 通里10. 关元穴属何脏腑之募穴##A. 心包B. 小肠C. 三焦11.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变化属于##A. 药味的增减B. 药量的加减C. 剂型的更换D. 药味、药量均变化12. 被称为“太仓”的脏器是指##A. 脾B. 胃C. 小肠D. 大肠13. 寸口诊法中,右关候##A. 肝B. 心C. 脾D. 肺14. 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正确的是##A. 手太阴脾经B. 足太阴肾经C. 足厥阴肝经D. 手少阴心包经15. 下列灸法中,具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的是##A. 隔附子饼灸B. 隔盐灸C. 隔姜灸D. 隔蒜灸16. 根据体质的不同,来确定治疗、护理的原则的是##A. 因时制宜B. 因地制宜C. 因人制宜D. 因病制宜17.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 性趋下B. 易伤阳气C. 性凝滞D. 阴邪18.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A. 咸味B. 辛味C. 苦味D. 涩味19. 虚实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A. 病位的深浅B. 邪正的盛衰C. 疾病的类别D. 疾病的性质二、多选题(共21 道试题,共21 分。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答案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A.士B.府C.史D.徒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A.《皇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A.《皇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4.创造“五禽戏”的医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葛洪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是()A.《肘后备急方》B.《刘涓子鬼遗方》C.《千金方》D.《外台秘要》6.关于古代医家说法错误的是()A.“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孙思邈。

B.扁鹊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C.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巨著,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传染病的论述。

D.李杲的《脾胃论》,提出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

7.《瘟病条辨》的作者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陈耕道8.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A.1979年B.1984年C.1993年D.1995年9.首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护士职业考试是在()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10.“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出自()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养生延命录》D.《饮膳正要》1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过喜”会出现()A.气上B.气缓C.气消D.气乱12.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葛洪13.阐述病源学的专著是()A.《皇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14.《皇帝内经》成书于()A.夏至春秋时期B.战国至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五代时期15.《诸病源候论》成书于()A.夏至春秋时期B.战国至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五代时期16.关于《脾胃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当保持清静,精神愉快B.宜常服淡渗利尿之方药C.不宜吃酸、咸、苦、辛等食物 D.切忌大喜大悲等情志剧烈变化17.《瘟疫论》的作者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陈耕道18.《温热论》的作者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陈耕道19.吴尚先于1870年刊行的外治法专书是()A.《外科精义》B.《外科正宗》C.《理瀹骈文》D.《医药卫生录》20.国务院批准卫生部颁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是在()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二、多项选择题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说法正确的有()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思则气结2.“五禽戏”所模仿的五种动物是()A.虎B.鹿C.猴D.猿E.鸟3.出自宋金元时期的著作有()A.《太平圣惠方》B.《睥胃论》C.《饮膳正要》D.《瘟疫论》E.《温热论》4.钱襄著有我国最早的中医护理专著《侍疾要语》,其被收入()A.《外科正宗》B.《证治准绳》C.《养生三要》D.《棣香斋丛书》E.《娄东杂著木集》三、简答题1.简述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大2015年7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答案

中医大2015年7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答案

中医大2015年7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答案单选题1.哪项不是寒凉药所具有的作用()(分值:1分)A.清热B.泻火C.助阳D.凉血2.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变化属于()(分值:1分)A.药味的增减B.药量的加减C.剂型的更换D.药味、药量均变化3.肝开窍于()(分值:1分)A.目B.耳C.舌D.爪4.鹿角胶的煎药方法是()(分值:1分)A.先煎B.后下C.溶化D.冲服5.劳力过度最容易损伤人体的()(分值:1分)A.气B.血C.精D.津液6.肝,在五行属于()(分值:1分)A.木B.火C.土D.金7.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是()(分值:1分)A.散剂B.汤剂C.丸剂D.膏8.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分值:1分)A.辛、甘、温B.咸、苦、寒C.甘、辛、凉D.辛、苦、热9.下列各项,属于阴的是()(分值:1分)A.静止的B.明亮的C.温热的D.上升的.10.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活动后加重,面色白,或有自汗,舌淡嫩,脉虚等。

此证属()(分值:1分)A.心阴虚B.心阳虚C.心气虚D.心阳暴脱11.下列哪项病邪只能作为外感病因()(分值:1分)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12.中脘穴位于()(分值:1分)A.脐中直上1寸B.脐中直上2寸C.脐中直上3寸D.脐中直上4寸13.奇恒之腑不包括以下哪项()(分值:1分)A.筋B.女子胞C.髓D.胆1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热证的临床表现()(分值:1分)A.面色苍白B.口渴欲饮C.痰涕黄稠D.发热喜凉15.下列哪项不是热邪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A.阳邪B.性炎上C.易致肿疡D.性升散16.对于神昏抽搐者的护理,错误的是()(分值:1分)A.去除义齿、发卡等物B.保持呼吸道通畅C.注意保暖D.用力按压抽搐肢体17.下列哪项是湿邪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A.常可见口燥咽干,口渴喜饮,皮肤干涩,等症B.所致病证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C.侵袭人体,常可扰动心神,而致心烦不宁D.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18.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分值:1分)A.气B.血C.津D.液19.火罐疗法可用于()(分值:1分)A.风湿痹痛B.痉挛C.孕妇的腰骶部D.体表大动脉搏动处20.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为心阳暴脱证()(分值:1分)A.心悸怔忡B.胡言乱语C.头晕眼花D.冷汗肢厥填空题21.()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他首创的“猪胆汁导法”成为迄今最早的灌肠术。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下列关于寒证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病室向阳,温暖B、中药汤剂宜热服C、宜多食新鲜瓜果D、注意防寒保暖2.下列以活动标志取穴的是()A.太白B.下关C.印堂D.神庭3.基本行针手法有_____、_____。

4.呼吸补泻的泻法是()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B、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C、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D、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5.名词解释:祛邪6.血液生成与哪个脏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D.肾7.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为“_____”。

8.下列哪项不属于气机升降失常()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脱9.五行中火的特性是能源()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10.治疗中风脱证宜用()A、隔蒜灸B、隔附子饼灸C、隔姜灸D、隔盐灸11.举例说明腧穴的治疗作用。

(每个作用举一个例子)12.胃经的络穴是(),脾经的输穴是()。

13.小肠有哪些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4.特殊的煎法包括哪几方面?15.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痉挛性疾病B、小儿患者C、顽固性疾病D、疼痛性疾病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被称为“太仓”的脏器是指()A、脾B、胃C、小肠D、大肠2.内脏下垂主要是因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3.影响疠气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和()。

4.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根据()A.阴阳、五行、脏腑B.阴阳、手足、脏腑C.五行、手足、脏腑D.手足、五行、阴阳5.成人手法的基本要求是()A、轻快柔和、平稳着实B、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血运深透C、持久、有力、平稳、深透D、柔和、平稳、不浮不滞6.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来确定治疗、护理的原则的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病制宜7.迎随补泻的补法是进针时针尖随着_____顺经刺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标准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标准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标准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标准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标准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标准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标准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标准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标准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标准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标准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标准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A. 性趋下
B. 易伤阳气
C. 性凝滞
D. 阴邪
标准答案:A
14. 《难经》中有七冲门的说法,其中会厌被称为()
A. 飞门
B. 吸门
C. 户门
D. 贲门
标准答案:B
15. 毫针的规格是指()
A. 针身与针柄的粗细和长短
B. 针身的粗细和长短
C. 全针的粗细和长短
D. 针柄的粗细和长短
标准答案:B
16. 下列哪项是暑邪的致病特点()
A. 常可见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
B. 常可见口燥咽干,口渴喜饮,皮肤干涩,等症
C. 常可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证
D. 常兼见有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症状。

标准答案:D
17. 宜用提捏进针法进针的腧穴是
A. 印堂
B. 耳门
C. 中脘
D. 内庭
标准答案:A
18. 奇恒之腑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筋
B. 女子胞
C. 髓
D. 胆
标准答案:A
19. 下列药宜凉服的是()
A. 补益药
B. 解表药
C. 凉血止血药
D. 活血化瘀药
标准答案:C
20. 呼吸补泻的补法是()
A. 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 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D.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标准答案:D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六淫
答: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 四气
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3. 虚证
答: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4. 七情
答: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映。

5. 腧穴
答: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三、主观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相互转化性
无限可分性
2. 实热证的护治原则是,虚热证的护治原则是。

清热泻火
清热养阴
3. 药熨疗法的给药途径独特,是借助和的双重作用起到治疗效果的。

物理
药理
4. 用来辨别病位深浅的一对纲领是和。

表证
里证
5. 风性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和的特性。

病变游移
行无定处
6. 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等几个方面。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7.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及、三焦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膀胱
8. 正治与正护法,主要内容有、、、等。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奥鹏作业论文杨老师QQ 1750081846
四、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 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合感应、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指导养生防病、指导疾病的治疗、归纳药物的性能。

2. 心与脾在生理上存在着什么关系?“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症候?
答: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密切关系。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

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逸出于脉外。

在病理上,如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导致血液妄行,均可引起血虚而心无所主。

以上种种,皆可形成以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的“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心脾两虚”会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夢黄,或皮下出血,妇人月经量多色淡,或崩漏或经少、经闭,吾淡,脉细弱。

3.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答: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情志活动的异常,既然能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对已患的疾病就必然有所影响,或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4. 何谓晕针?试述其现象、处理及预防。

答:(1)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
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3)预防:初次接受针治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

标准选取舒适的体位ie,尽量采用卧位。

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针刺。

5. 小肠有哪些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主受盛化物:受盛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化物是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精微由此而升,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

(2)主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的同时,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