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第一章《循环结构》精编版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一章1.11.1.3第二课时循环结构

[读教材·填要点] 循环过程和循环结
循环 如果一个计算过程,要重复若一干系次列,的每计次算重步复骤的 过程 计算步骤,则这种算法过程称完为全循相环同过程.
循环 循环结构是指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一条或多条
结构 指令的控制结构.
重复执行
[小问题·大思维] 条件分支结构与循环结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条件分支结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决定不同的流向,循 环结构是根据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循环 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 循环,这就需要条件分支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一定 包含条件分支结构.
[通一类]
3.(2011·北京高考)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
框图,若输入A的值为2,则输出的P
值为( )
A.2
B.3
C.4D.5
解析:第一次运行,P=2,S=32,第二次运行,P=3,
S=32+13=161;第三次运行,P=4,S=161+14>161+16=2,
此时结束循环,故输出的 P 值为 4. 答案:C
[研一题]
[例1] 设计程序框图,计算1×2×3×4×…×n的值. [自主解答] 第一步,设mul=1,i=2. 第二步,如果i≤n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mul,结 束算法. 第三步,mul=mul×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程序框图为图1.
此题的程序框图称为当型循环,我们也可以用直到型来 表示,框图为图2.
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法二:算法为:S1 令n=0,S=0. S2 若S≤20000成立,则执行S3,S4; 否则,输出n,结束算法. S3 n=n+1. S4 S=S+n,返回S2.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1.1.3.2《循环结构》ppt同步课件

4.已知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结果是 ()
A.3
B.4
C.5
D.6
解析 第一次循环:c=3,a=2,b=3; 第二次循环:c=5,a=3,b=5. 即循环终止的条件是b≥5,故输出c的值为5.
答案 C
重点突破
1.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及它们各自作用 (1)循环变量:应明确其初始值、步长和终值. (2)循环体:也称循环表达式,它是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 分. (3)循环的终止条件:程序框图用一个判断框来表示,用它 来判断是否执行循环体.
变式训练 4 如图所示是求满足 12+32+52+…+n2<10000 的最大整数的程序框图,A 处应为________.
解析 假设 n0 是满足 12+33+52+…+n02<10000 的最大整 数,此时判断框 S<10000 仍满足,要继续“是”分支,即此时 n=n0+2,再循环回去不满足 S<10000,要通过“否”分支输出 n0=n-2.
答案 D
例3 设计算法求1×2×3×4×…×2010×2011×2014, 并画出程序框图.
剖析 确定计数变量、累计变量和循环体后利用循环结构 画出框图.
解析 算法如下: S1 设M的值为1;
S2 设i的值为2; S3 如果i≤2014,则执行S4,否则执行S6; S4 设计M乘i并将结果赋给M; S5 计算i加1并将结果赋给i,返回执行S3; S6 输出M的值并结束算法. 程序框图如图:
规律技巧 用循环结构来描述算法,一般来说需要确定三 件事:
1确定循环变量及其初始值; 2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 3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变式训练3 画出计算1+2+3+…+100的值的一个程序 框图.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1.1 1.1.2 第三课时 循环结构

第三课时 循环结构(1)常见的循环结构有几类?分别是什么?(2)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能否相互转化?[新知初探]1.循环结构的概念及相关内容(1)循环结构: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结构. (2)循环体:反复执行的步骤. [点睛](1)循环结构中必须包含条件结构,以保证在适当时候终止循环. (2)循环结构内不存在无终止的循环,即死循环. 2.循环结构的分类及特征 名称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结构特征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条件,若条件不满足,则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先判断条件,若条件满足,则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点睛] 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类型 特征 何时终止循环 循环体执行次数 联系 直到型 先执行,后判断 条件满足时 至少执行一次 可以相互转化,条件互补当型 先判断,后执行条件不满足时可能一次也不执行[小试身手]预习课本P12~19,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输出S的值为()A.11B.12C.13 D.15解析:选B由框图知S=3+4+5=12.第1题图第2题图2.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A.110 B.118C.127 D.132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a的值依次为1,3,7,15,31,63,127,因为127>100,所以输出a=127.3.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s=1×5×4=20.答案:204.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为56,则判断框①中应填入的是________.解析:由框图知,56=11×2+12×3+13×4+…+1n (n +1)=1-1n +1,∴n =5,运行5次.∴判断框中应为“i ≤5?”. 答案:5含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设计[典例] 设计一个计算1×3×5×…×99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 [解] 算法如下: 第一步,令i =1,S =1. 第二步,S =S ×i . 第三步,i =i +2.第四步,判断i >99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S ;否则执行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利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三个确定”(1)确定循环变量及初始值,弄清循环变量表示的意义、取值范围及变化规律. (2)确定循环体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循环结构.(3)确定循环结构的终止条件,弄清不等号的方向及是否含有等号. [活学活用]如图是求的值的程序框图,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为________.解析:i =1时,得到A =12+12,共需加5次, 故i ≤5. 答案:5利用循环结构求满足条件的最值问题[典例] 设计一个程序框图,求满足1+2+3+…+n >2 016的最小正整数n . [解]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求满足条件的最值问题的实质及注意事项(1)实质: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对所有满足条件的变量逐一测试,直到产生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值时结束循环.(2)注意事项:①要明确数字的结构特征,决定循环的终止条件与数的结构特征的关系及循环次数. ②要注意要统计的数出现的次数与循环次数的区别.③要特别注意判断框中循环变量的取值限止,是“>”“<”还是“≥”“≤”,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活学活用]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输出的i 是满足1×3×5×7×…×n >50 000的最小正整数n . 答案:求满足1×3×5×7×…×n >50 000的最小正整数n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典例] (1)某城市缺水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制定节水管理办法,对全市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其中4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分别为1,1.5,1.5,2,则输出的结果s 为________.(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一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40 000台?画出解决此问题的程序框图.[解析] (1)第一步,s 1=s 1+x 1=0+1=1,s =1,i =2; 第二步,s 1=s 1+x 2=1+1.5=2.5,s =2.52,i =3;第三步,s 1=s 1+x 3=2.5+1.5=4,s =43,i =4;第四步,s1=s1+x4=4+2=6,s=14×6=32,i=5,不满足i≤4,输出s=32.答案:3 2(2)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利用循环结构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活学活用]某篮球队6名主力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个数如表所示:如图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的程序框图,则图中判断框中应填________,输出的S=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该程序框图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故图中判断框应填i≤6?,输出的S=a1+a2+…+a6.答案:6a1+a2+…+a6[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下列框图是循环结构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C由循环结构的特点知③④是循环结构,其中①是顺序结构,②是条件结构.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每一个算法都离不开顺序结构B.循环结构是在一些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故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C.循环结构中不一定包含条件结构D.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使之更加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解析:选C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b的值为16,则图中判断框内①处应填()A.3 B.4C.5 D.12解析:选A按照程序框图依次执行:初始a=1,b=1;第一次循环后,b=21=2,a =1+1=2;第二次循环后,b=22=4,a=2+1=3;第三次循环后,b=24=16,a=3+1=4,而此时应输出b的值,故判断框中的条件应为“a≤3?”.4.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解析:该程序框图的执行过程是:x=3,y=1,x=3≤6成立,y=1×3=3,x=3+1=4;x=4≤6成立,y=3×4=12,x=4+1=5;x =5≤6成立,y =12×5=60, x =5+1=6;x =6≤6成立,y =60×6=360,x =6+1=7; x =7≤6不成立, 输出y =360. 答案:360[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全国卷Ⅰ)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0.01,则输出的n =( )A .5B .6C .7D .8解析:选C 运行第一次:S =1-12=12=0.5,m =0.25,n =1,S >0.01;运行第二次:S =0.5-0.25=0.25,m =0.125,n =2,S >0.01; 运行第三次:S =0.25-0.125=0.125,m =0.062 5,n =3,S >0.01; 运行第四次:S =0.125-0.062 5=0.062 5,m =0.031 25,n =4,S >0.01; 运行第五次:S =0.031 25,m =0.015 625,n =5,S >0.01; 运行第六次:S =0.015 625,m =0.007 812 5,n =6,S >0.01; 运行第七次:S =0.007 812 5,m =0.003 906 25,n =7,S <0.01. 输出n =7.故选C.2.(湖南高考)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n =3,则输出的S =( )A.67B.37C.89D.49解析:选B 第一次循环:S =11×3,i =2;第二次循环:S =11×3+13×5,i =3; 第三次循环:S =11×3+13×5+15×7,i =4, 满足循环条件,结束循环. 故输出S =11×3+13×5+15×7=121-13+13-15+15-17=37.3.如图是一算法的程序框图,若此程序运行结果为S =720,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入关于k 的判断条件是( )A .k ≥6?B .k ≥7?C .k ≥8?D .k ≥9?解析:选C S =10×9×8,10≥8,9≥8,8≥8,判断条件为“是”时进入循环体,7≥8判断条件为“否”时跳出循环,输出S ,故选C.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3B .-6C .10D .-15解析:选C 第一次循环:i =1,S =-1,i =2;第二次循环:S =-1+4=3,i =3;第三次循环:S =3-9=-6,i =4;第四次循环:S =-6+16=10,i =5;第五次循环条件不成立,输出S =10.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i 的值为2,则输入x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12x -1>3,12⎝⎛⎭⎫12x -1-2≤3.解得⎩⎪⎨⎪⎧x >8,x ≤22,即8<x ≤22,故x 的最大值为22.答案:226.(山东高考)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的值为1,则输出的y 的值是________.解析:当x =1时,1<2,则x =1+1=2;当x =2时,不满足x <2,则y =3×22+1=13.答案:137.如图所示,执行程序框图,输出结果是________.解析:第一次循环:s =12,n =4; 第二次循环:s =12+14=34,n =6; 第三次循环:s =34+16=1112,n =8<8不成立,退出循环,输出结果为1112. 答案:11128.画出计算1+12+13+…+110的值的程序框图. 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9.以下是某次考试中某班15名同学的数学成绩:72,91,58,63,84,88,90,55,61,73,64,77,82,94,60,画出求80分以上的同学的平均分的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高中数学必修三北师大版 循环结构 课件(共21张 )

类型三 利用循环结构解决筛选问题 【例 3】 给出以下 10 个数:5,9,80,43,95,73,28,17,60,36,要求把 大于 40 的数找出来并输出,试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框图. 思维启迪:可以考虑从第 1 个数开始与 40 比较大小,共需比较 10 次,可以设计一个计数变量来控制比较的次数.利用循环结构来设 计算法.
解析:算法如下: (1)S=0; (2)i=0; (3)S=S+2i; (4)i=i+1; (5)如果 i 不大于 49,返回重新执行(3)、(4), 否则执行(6); (6)输出 S 的值. 算法框图如图:
点评 1.本题中由于加数众多,不宜采用逐一相加的思路,进行 这种运算都是通过循环结构实现的,方法是引进两个变量 i 和 S.其中 i 一般称为计数变量,用来计算和控制运算次数,S 称为累积变量,它 表示所求得的和或积,它是不断地将前一个结果与新数相加或相乘得 到的.这两个变量的表示形式一般为 i=i+m(m 为每次增加的数值)和 S=S+A(A 为所加的数)或 S=S*A(A 为所乘的数).2.如果算法问题中 涉及到的运算进行了多次重复,且参与运算的数前后有规律可循,就 可以引入变量以参与循环结构.3.在不同的循环结构中,应注意判断 条件的差别及计数变量和累加(乘)变量的初值与运算框先后关系的对 应性.
变式训练 1
设计求 1×2×3×4×…×2 012 的算法.
解析:算法如下: 1.设 m 的值为 1; 2.设 i 的值为 2; 3.如果 i≤2 012,则执行第四步,否则转去执行第六步; 4.计算 m 乘 i 并将结果赋给 m; 5.计算 i 加 1 并将结果赋给 i,转去执行第三步; 6.输出 m 的值并结束算法.
解析:
点评 1.这类比较特殊的数要注意找规律,本题的规律是对 2 开 方,然后乘 2 再开方重复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2.设计的关键是循 环体的设置及循环的终止条件.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3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程序与程序框图的对译
根据以下给出的程序,画出其相应的程序框图,并指明 该算法的功能.
n=1; S=1; while S<5000
S=S*n; n=n+1; end n=n-1; print(%io(2),n);
循环语句的概念及一般格式 (1)循环语句用来实现算法中的__循__环__结__构__. (2)循环语句主要有两种类型:__f_o_r_循__环___和__w_h_i_le__循__环__.
(3)for 循环的一般格式为
for 循环变量=初值:步长:终值 循环体;
end
(4)while 循环的一般格式为
解: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1.循环语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for 语句与 while 语句,for 语句主要适用于预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而循环次数不确定 时,则要用 while 循环语句. 2.理解 for 循环的关键是理解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语句中第三 步“s=s+i”,这个执行过程实际上是每次循环赋给 s 的值都 比上一步增加一个“步长”,如此循环直至结束.而 while 循 环则是每次执行循环体之前,都要判断表达式是否为真,这样 重复执行,直至表达式为假时跳过循环体部分而结束循环.
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课件新人教B版必初步
1.了解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 2.理解循环 语句的概念及作用. 3.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及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用 while 语句编写程序的一般过程 (1)对变量进行初始赋值; (2)确定执行循环体的条件; (3)确定循环体; (4)输出结果.
高中数学必修三北师大版 循环结构 课件(52张)

终止条件,一定含有选择结构,因此该说法是正确的 .
(4)按照算法的性质可知算法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所以循环 结构不能无限的进行,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1)× (2)√ (3)√ (4)×
主题一
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 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
2.3 循环结构
1.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框图的功能.
2.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 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1.循环结构的定义
相同操作 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反复执行_________
2 2x 1 1 > 115 2x 1 115
,解得28<x≤57.
(2)28<x≤57
【规律总结】循环结构框图功能的判断方法
应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两个变量(计数变量和累
加(乘)变量)的初始值,以及计数变量到底是什么?增加的值是 多少? 还要注意判断框内计数变量的限制,是“>”还是“<”; 是“≥”还是“≤”,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1.根据图A所示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箭头③指向①时,输出sum=__________;箭头③指向
②时输出sum=_____________.
(2)箭头③指向②时,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利用循环结构解决累加累乘问题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一章1.21.2.3循环语句

[通一类]
2.写出求满足1+2+3+…+n>2011的最小自然数n的
程序.
解:程序为:
S=0; n=1; While S<=2011; S=S+n; n=n+1; end n=n-1; print(%io(2),n)
[研一题] [例3] 写出求12-22+32-42+…+992-1002的值的程
名称 格式
for循环 for循环变量=:初值 :步长 终值
循环体
end
while循环
while 表达式 循环体 end
名称
for循环
while循环
适合
循环次数
用于预先知道的情形
条件
用于预先不知道次循数环的情 形
作用 用来控制有规律的或重者复在运程算序中需要对某些语句进行 重复的执行
[小问题·大思维] 1.在“for语句”中,步长代表什么?它可以为零吗?
S=0 i=1 while i<=100 S=S+i i=i+1 end M=-S print(%io(2),M)
[悟一法] (1)for语句和while语句的区别可总结为:for语句“先执行,后 判断”,while语句“先判断,后执行”. (2)理解for循环的关系是理解计算机如何执行循环体,例如“S =S+1”这个执行过程实际上是每次循环直至结束.而while 循环则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之前,都要判断表达式是否为 真.这样重复执行,一直到表达式为假时,就跳过循环体部 分,结束循环. (3)在Scilab界面内可直接输入程序,for(while)循环语句可以 写在同一行,但在循环条件后面要用“,”号分开,也可以分 行写,但要记住加end.
序.
[自主解答] 法一:程序如下:
M=0; N=0; for i=1:2:99 M=M+i^2; end for i=2:2:100 N=N-i^2; end S=M+N; print%io2,S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while循环课件

S S i2
while i 100 S S i2;
i i 1;
i i 1
end
S
输出 S
结束
while循环语句 While 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While 表达式 循环体
End
这是一种“当型”循环结构。
While 条件表达式 循环体
End
说明: ①当程序执行时,遇到while语句,先对表达式 所描述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while 和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判断上述条件,再次执行 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执行,直到某一次不符合条件 为止,这时不再执行循环体,将跳到end语句后,执行 end后面的语句;
1 6
,
第到一a3次 6循1a环2 ,得一到共a2 循6 环1a1 了,4第次二。次循环得
用for语句书写程序:用while语句书写程序:
x=1/6; for i=1:1:4
x=1/(6+x); end Print(%io(2),x)
x=1/6; i=1; while i<=4
x=1/(6+x); i=i+1; end Print(%io(2),x)
②“while循环语句”是在未知循环次数的条件下 进行的循环,也可以在循环次数已知的循环中使用。
例1. 求平方值小于1000的最大整数。
解答:Scilab的格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 j=1; --> while j*j<1000, j=j+1; end
--> j=j-1;
--> j j= 31.
在输入完程序的第二行后,击Enter键, 再在提示符下输入j,击Enter键后,输出 最大的j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第一章《循环结构》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第一章《循环结构》教学设
计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数学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1.1.3节《循环结构》.要点:课题、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图、课件说明、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创新点、结束语、课件略图、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算法初步是新课程标准新加的一部分知识,学生对此感觉新鲜,积极性高,但是对教师而言,需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加以诠释,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和两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之后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初步的接触了算法思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几种逻辑结构的理解和程序框图掌握加深算法的几种形式的认识.
前面学习的顺序结构和条件分支结构相对循环结构较为简单,循环结构中的变量思想,尤其是S=S+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对此不好理解,对此,我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好的体现.同时因为牵扯到循环思想,程序框图比较复杂,学生在掌握循环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何时退出循环的理解上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些也需要在课堂中加以讲解,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和两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之后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对后面学习几种算法语言做好铺垫.
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主要内容,体会变量思想在循环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框图形式展现出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知识的理解.重点掌握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和循环条件的确定,以及两种结构的异同,提高用算法语言解决学习过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能运用
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
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
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结构的工作原理,理解变量思想,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中变量思想,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处理办法: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可以很好的展示难点的解决过程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核裂变过程(提出问题)
概念探究——温故知新(用前面的知识试图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概念引入(探究变量思想)
——实际演练(根据变量思想初步画出框图,领会各个要素)
概念形成——总结各个要素,提出两种框图结构
概念深化——流程(通过完善所画框图,深入的体会)
——探究(研究两种结构的不同)
——循环(研究演示循环结构的工作流程)
引例解决——解决引例中的问题
典例分析——通过例题对循环结构更深入得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整节课的重难点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
课件说明:使用的创作工具是ppt和flash,能够在任何一款windows系统下运行.ppt课件容易编辑,使用人数众多,易于广大教师修改;flash互动性和动画效果比较强,使所学知识便于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解决难点和重点方面有一定的成效,学生对于循环结构的框图画法和各个概念的理解、应用方面有收获.在师生互动方面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课件中的演示自主领会学习各个要点,由教师作出指导和完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高,提高了协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足方面是在设置例题方面,可以加上一部分概念理解的选择题和例题的变形形式,这个工作可以放在下一节课专门练习,更好的巩固循环结构的知识.
创新点:课件中动画的辅助教学,可以使师生互动和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教学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的教学设计如上,如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学者指导指正,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