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机械自然观

合集下载

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特点、及其对近代自然观的影响和局限性
班级:
姓名:
目录第一章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第二章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
第三章机械论自然观的对近代自然观的影响
第四章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第一章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1.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近代科学与艺术革命,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光明发达的典范。

他们试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14世纪,随着工厂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逐渐形成。

生产中出现的机械化运动的特点,己经不仅在于一般的在生产中较广泛的实用的简陋的机械,例如在那时的纺织,冶金等生产部门中,已先后的使用漂洗,织布,纺纱和鼓风,矿石粉碎等工具实现了机械化,由于较广泛的使用了机械,因而在动力能源方面,已相当广泛的采用了水利和风力来代替人力来驱动机器。

正是这种在中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以“机械化”为特征的技术积累与增长,一方面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成了近代科学中机械论自然观兴起的最深厚的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在翻译和注解了大量古希腊文献之后,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古代文献的学习,自由的探讨精神促使学者们跳出思想的局限,挑战传统,求新求变。

在这种翻天覆地的思想变革的影响下,欧洲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们挣脱了神创论的禁锢,认识到自然界不是由神的意识主导的,而是按照其自有的规律。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

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一种与希腊‎有机论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正像希腊自‎然观借助“生命机体”的隐喻,新的自然观‎也建立于一‎个奇特的隐‎喻——“机器”的隐喻之上‎:自然界是一‎架机器,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转的‎机器。

和希腊自然‎观一样,在这个隐喻‎中,自然界的秩‎序、规律、目的也被认‎为是源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

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

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一、牛顿力学的‎巨大辐射效‎应笛卡尔构筑‎了十七世纪‎科学的概念‎框架,但他把自然‎看作是一架‎受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的观点,还只是一种‎幻想,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其梦幻成真‎。

由此近代机‎械自然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套世‎界统一性理‎论,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 近代前期科学发展与机械自然观

第二章 近代前期科学发展与机械自然观

21
§2.4 对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总体评价 和哲学概括
Hale Waihona Puke 整个科学总体上是关于存在的科学


主要的成就是力学:机械论自然观
主要的方法是分析方法:还原主义与形 而上学思维方式
22
1、机械自然观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主要是力学得到充分 发展,力学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用力学 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机械自然观 《动物是机器》(笛卡尔);《人是机 器》(拉美特利);《社会静力学》 (斯宾塞)。
13
哲学被写在宇宙这部 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 大书上,我们只有学会并 熟悉它的书写语言和符号 以后,才能读懂这本书。 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字母是三角形、圆以及其 它几何图形,没有这些, 人类连一个字也读不懂。 ——伽利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14
15

25
2、方法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培根(F.Bacon,1561-1624年)与归纳法:

科学方法论著作《新工具》; 归纳方法论:正确进行科学研究是从命题金字 塔的底部一步一步上升到顶部,即以自然为对 象,以感官知觉为起点,让心灵顺着一条全然 循序递进的阶梯向前推进,归纳而逐步上升到 公理。培根的方法主要强调归纳的一面。

意义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发现了运行速度不 均匀的特性。 行星运动的椭园轨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
17

牛顿的综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光学》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 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 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 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 次大综合。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

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

§2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2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第三章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机 械自然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变革的时代 思想解放与观念变革 近代早期科学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变革的时代
一、远洋探险与地理大发现 二、中国三大发明的传入和推广应用
三、阿拉伯科学技术的传入
一、远洋探险与地理大发现
到了公元 15 世纪,欧洲的商业活动勃然兴盛,
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逐步萌芽发展,改变了人
们的社会关系。在1600年以后的欧洲各地,如 意大利以及在法国和德国,大城市中的工匠和 手艺人的社会地位陡增,并且他们认为,自己 同地主及其所属的律师和牧师彼此平等。学者 与工匠之间的隔离渐渐地就消除了。
向工匠学习,与工匠结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提倡科学实验。罗吉尔强调,实验的本领胜过 一切思辨的知识和方法,“不依靠实验就不能 更深入地认识任何东西。”实验方法成为科学 中最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力学是运用实验方法 而获得发展的第一个受惠者;实验研究方法的 兴起,对于力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起了最关键 的作用。

之后,法国加尔文( 1509-1564) 又发展了新 教, 更强调人的使命,提倡拥护私有财产,认为 发财致富是光荣的事情。
三、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结合与 实验哲学的兴起
在பைடு நூலகம்希腊社会中,学者或自然哲学家们位居社
会的上层,他们是奴隶主或自由民,是一批有 闭阶级。他们关心的是普遍原理,探究世界之 本源,从事“高尚的学问”,而不关心“硬事 实”,不去从事“下贱的”实践活动。
如果哪位学者企图把他的哲学用到技术问题上,
或者用实验来检验他的理论,那就会受到社会 的白眼或谴责。因为要把普遍原理应用于技术 或用实验来检验普遍原理,都必须有体力劳动, 而体力劳动在古希腊人看来只宜于由奴隶来干。

2讲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讲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近代自然科学最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 创立经典力学体系(1687)。 • 开普勒:“宇宙的立法者” • 伽利略: 地上的力学 •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力学的地位
牛顿对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进行了总结,也 开创了18世纪物理学革命,牛顿体系的创立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力 学对于后来相继发展起来的各门自然科学来 说起到了模板的作用,影响至今。
二、 近代科学革命
1、天文学革命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发表。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地球在运动
吹响了科学背叛并反抗神学的号角。
2、生理学革命
• 维萨留斯 «人体构造»(1543年)的发表, 为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 哈维根据分析和实验解剖得出血液循环理论。 在生理学领域对宗教信条提出了怀疑.
(一)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 (1564--1642)
1、落体实验(有人认为此前斯台文做过此 类实验)
2、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规律、惯性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相对性原理、望远镜、理想实验)
(二)近代科学——实验科学 “实验是科学之母”
科学实验来自于观察而高于观察。
1、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科学方法包 括两部分,一是要坚决扫除偏见,去研究 自然界;二是采用实验归纳法,在获得知 识的方法上,主要靠观察和实验,在整理 经验材料,发展知识的方法上,主要靠归 纳。
2、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强调演绎法和 数学法。认为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要 靠理性寻找第一原因和真正原理,并由此 演绎出人所能知的一切事物的理由。
六、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自然辩证法:第3章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3章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伽利略和地上力学的诞生
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自制望远镜(1609年) 为纪念他首先用望远镜 观察星空这一壮举,2009年 为国际天文年。 发现木星的4颗卫星 发现太阳黑子 定出太阳自转周期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
木星卫星
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
勇敢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划分为“天然运 动”和“被迫运动”,而是抓住了运动基本特征 量——速度和加速度,把运动分为“匀速”和 “变速”。 用思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 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布鲁诺:坚持真理的烈士
• 《论原因、本原与 太一》、《论无限 的宇宙和多世界》 • 宇宙无限的思想, 太阳系之外还有无 限多个世界,太阳 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没有中心
开普勒:天上的立法者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 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我之所以 能比别人看得远 些,是因为我站在 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认为我不过是像一 个在海边玩耍的孩童,不时为找到比常见的更光滑 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而展现在我面前的 是全然未被发现的浩瀚的真理海洋
近代化学的前驱:炼金术

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 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 变为黄金,制造万灵 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
牛顿的经典力学
主要成就 (1)光学:太阳光的光谱、反射式望远镜 (2)数学: 微积分 (3)物理: 万有引力 力学三大定律 (4)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我把这部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 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 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 近代初期机械的自然观(二)(50)

自然辩证法 近代初期机械的自然观(二)(50)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把力学确立为完整、严密、系统的科学。 • 确定了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基本概念,以 及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这些概念构成 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提出了运动三定律,从 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构成了力学宏伟 大厦的基础。 • 以万有引力论证了彗星沿抛物线轨道运动,说 明了地球上的潮汐是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的结 果等。 • 此力学体系是近代天文学和力学发展的基础, 是机械、建筑等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机 械唯物论自然观统治自然科学的基础。
(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 哈维(1578-1657),英国生理学 家。16岁因学习成绩优异,免费 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医学。 • 1597年留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 24岁回国,先为一名开业医生, 后来先后成为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和查理一世的御医,与查理一世关 系很好。 • 哈维的解剖实验得到了国王的支持, 并向他提供了方便条件。
牛顿所著的《原理》的第一页
英国著名诗人蒲柏赞美牛顿的诗歌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 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一切便灿烂光明。
日心说的意义
• 它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 教条,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 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 它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把人类从以自我 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爱因斯坦评价哥白尼
爱因斯坦评价说:“他对于西方摆脱教权统 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做的贡献几乎比 谁都要大……哥白尼的这个伟大的成就,不仅铺 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也帮助人们在 宇宙观上引起了决定性的变革。一旦认识到地球 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较小的行星之一,以人 类为中心的妄想也就站不住脚了”。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 版,第60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