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学诊疗常规
骨质疏松学诊疗常规

骨质疏松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程度的客观的量化指标。
1.脆性骨折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合并症。
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诊断标准(基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临床应用的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pDXA)、以及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
其中DXA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密度通常用T-Score ( 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表1. T值诊断标准【入院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VAS评分>4分,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等活动受限等不适。
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此外胸、腰椎骨折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
3.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2023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一、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医学界联合专家团队最新发布了2023版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旨在规范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概述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影响女性和老年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诊断到治疗,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
三、诊断指南1. 临床症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短、腰背疼痛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可采用DXA技术进行骨密度检测。
3. 临床辅助检查:通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辅助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症。
四、治疗指南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日间充足的日光照射、适量的运动等,以提高骨密度。
2. 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及雌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减缓骨质流失。
3. 骨折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易于发生骨折,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摔倒风险、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五、预防指南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预防尤为重要。
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搭配和适度运动,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力地推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全面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1. 引言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减少和骨骼结构的破坏。
它会导致骨骼脆弱和易骨折的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常规。
2.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骨密度测定:通过DXA等方法测定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少、背部弯曲等问题。
- 家族史和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骨质疏松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 骨质疏松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 营养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质的建立和维持。
- 运动疗法: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化骨骼结构。
- 手术干预:在严重骨质疏松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4.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 饮食指导: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 疼痛管理:对于骨折或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 预防跌倒: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安全,减少跌倒的风险。
-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骨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5. 结论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营养调整、运动疗法和手术干预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护理常规的执行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对骨质疏松的诊疗及护理有所帮助。
以上为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的文档内容。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PART 05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更 新与展望
国际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更新情况
2017年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发布了最新版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该指 南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
诊断标准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PART 02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 健康。
控制危险因素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其他药物
如锶盐、维生素K等,可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 的疼痛等症状。
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可增加骨密度, 提高骨骼力量和平衡能力 。
物理疗法
如超声波、电刺激等,可 促进骨形成和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
针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 折或脊柱压缩性骨折,进 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 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与护理
2023-2026
ONE
KEEP VIEW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11
CATALOGUE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YYXH/T50-135—2008》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
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
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1.2.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1.3.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二证候诊断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气滞血瘀证:骨节痛苦悲伤,痛有定处,把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性健壮证:腰背酸痛,肢体疲倦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哈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夫君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肾精缺乏证:患部辛酸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夫君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辩证挑选汤药或中成药1、阳虚湿阻证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方药:肾着汤加减干姜6甘草6茯苓12牛膝15苍术12仙灵脾15加减偏寒加附子6,偏湿加薏米12,防己9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9克,日2次2、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9羌活12香附9川芎15桃仁9没药9牛膝12地龙6甘草6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3、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壮骨人参10茯苓15白术10山药12陈皮10薏苡仁10莲子8砂仁3桔梗6甘草8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20山药15山茱萸12枸杞子12牛膝15茯苓12鹿角胶12(烊化龟甲胶12(烊化菟丝子12中成药:⑴知柏地黄丸⑵健步丸⑶虎潜丸5、肾阳虚衰证治法:补肾健阳,强身健骨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附子9(先煎肉桂6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2杜仲12菟丝子12鹿角胶12补骨脂20中成药:金贵肾气丸6、肾精不足证治法:滋肾填精,养髓壮骨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粉3熟地黄15杜仲12天冬12龟甲9黄柏9炙牛膝6中成药:健肾壮腰丸6、气血两虚治法:气血双补,养髓壮骨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9白术12茯苓12川芎15当归15白芍15熟地黄15炙甘草6中成药:十全大补丸3、别的治法:1、灸法取穴: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大杼、命门、神阙、中脘、XXX痛地方属经头绪穴。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37
骨质疏松的治疗
促
进
骨 形
PTH 治疗骨质疏松
成
药
物 -
•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危险
•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
PTH
38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Vitamin D 和椎体骨折
他
药
Favors Vitamin D Favors Placebo
物
-
活
性
维
生
RR with 95% CI
40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他
药
物
-
– 对BMD有益
活 性
– 活性维生素D降低跌倒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危险
维 生
– 应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素
D
41
其它治疗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疗效观察
• 脆性骨折 • BMD:每年测定一次 • 骨转换指标:主要指标如骨钙素、CTX、NTX
0 Placebo
(n=544)
14
rhPTH 20 (n=541)
14
rhPTH 40 (n=552)
No. of women who had > 1 non-vertebral fragility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01 May 10;344(19):1434-41.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
骨量下降30%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才 早能期显诊现断,意对义 不大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诊断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流 程
骨质疏松骨折 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引起骨质密度减少和骨组织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脆弱和骨折易发性增加有关。
下面是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了解病人的个人史、家族史、药物史、饮食史等情况,特别是病人是否曾有骨折史。
2.体格检查:检查病人的身高、体重、骨骼压痛等情况。
3.骨密度检查:可以采取量子束、超声波、骨密度仪等方式测定骨密度,危险分级评估。
4.影像学检查:X线、磁共振等能够检测骨折或病变。
5.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骨代谢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
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骨质疏松或骨折,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2)康复训练: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1)骨折复位:对于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手术进行复位。
(2)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主要是将金属板、钢钉等置入骨内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
(3)关节置换: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可采取关节置换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三、预防1.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蔬菜等。
2.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3.避免抽烟和饮酒:长期抽烟和饮酒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加重,增加骨折风险。
4.药物预防:中度和高度危险的患者可采取药物预防,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诊疗流程

骨质疏松症诊疗流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骼组织的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导致骨骼易碎。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1. 首次就诊和病史采集当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和诊断非常重要。
2. 临床表现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身高、体重、骨骼状况、体力活动水平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有骨折史,特别是髋关节、腕部和脊椎的骨折。
3.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测量、脊柱曲度评估、骨骼触诊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这有助于发现骨骼畸形、骨痛、骨折和神经系统异常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体征和症状。
4. 实验室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骨代谢标志物和尿钙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骨代谢状态和排除其他可能的骨质疾病。
5.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和骨超声。
DXA是一种无创、低剂量的检测方法,可以测量骨密度并评估骨折风险。
6. 骨折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FRAX(骨折风险评分)和T 分数。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7.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包括减少骨折风险、预防骨质疏松症进展和缓解症状。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补充钙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等。
8.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降钙素类似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和缓解症状。
9. 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程度的客观的量化指标。
1.脆性骨折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合并症。
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诊断标准(基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临床应用的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pDXA)、以及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
其中DXA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密度通常用T-Score ( 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表1. T值诊断标准【入院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VAS评分>4分,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等活动受限等不适。
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此外胸、腰椎骨折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
3.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挠、尺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入院检查】1.基本检查项目对已诊断和临床怀疑骨质疏松的患者至少应做以下几项基本检查:(1)骨骼X线片:关注骨骼任何影像学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蛋自电泳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值在正常范围,当有骨折时血碱性磷酸酶值水平有轻度升高。
如以上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至相关专科做进一步鉴别诊断。
(3)如合并有骨折者,建议做相关检查如:CT或MR2.酌情检查项目为进一步鉴别诊断的需要,可酌情选择性地进行以下检查,如:血沉、性腺激素、250HD,D、甲状旁腺激素、尿钙和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血尿轻链、肿瘤标1-25(OH)2志物、甚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检查。
3.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转换生化指标物主要分为2类,即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表2)。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P)推荐1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肤(S-CTX)是敏感性相对较好的二个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表2.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种类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空腹2h的尿钙/肌酐比值骨钙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I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尿吡啶啉(Pyr)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尿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交联C-末端(U-CTX)尿I型胶原交联N-末端(U-NTX)4、骨密度检查:是骨质疏松症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每年至少1次检测。
【入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较完整的内容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及康复治疗。
(一)基础措施“基础”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但“基础”并不是“全部”和“唯一”。
基础措施应贯穿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全过程。
适用范围包括:一是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二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期间内容包括:1.调整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自质的均衡膳食。
(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
(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钙是构成骨骼的基本要素,充足的钙摄入是保证骨健康的基本需要。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人推荐量800 mg元素钙。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常用药物有钙尔奇D(600mg*60医保乙类)、凯思立(500mg*20医保乙类)、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5*10ml医保甲类)、牡蛎碳酸钙(25mg*100医保乙类)(2)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ug/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 IU ( 10-20 ug ) /d。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 IU ,还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此外,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常用药物有: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维丁胶性钙1ml:0.5mg*10自费)(二)药物干预适应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2. 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T值≤-1. 0)并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3)无骨密度测定条件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也需考虑药物治疗:一是已发生过脆性骨折二是OSTA筛查为“高风险”(详细见附件1)三是FRAX⑨工具(详细见附件2):计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暂借用国外的治疗阈值,目前还没有中国人的治疗阈值)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多种,其主要作用机制一也有所不同。
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一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
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应当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
现对国内已被SFDA批准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规范应用做如下阐述(按药物名称英文字母顺序排列):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 ):(1)阿仑膦酸钠:常用药物有福善美(70mg*1医保乙类)、天可(70mg*1医保乙类)(2)利塞膦酸钠:常用药物有利塞膦酸片(5mg*12医保乙类)(3)唑来膦酸注射液:常用药物有密固达(5mg:100ml医保乙类)2.降钙素类(Calcitonin )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2种: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
(1)鲑鱼降钙素:分为鼻喷剂和注射剂两种。
常用药物有:密钙息(50iu*5医保乙类)、邦瑞得(50iu*1ml医保乙类)(2)鳗鱼降钙素:常用药物有依降钙素(推荐应用)3.雌激素类(Estrogen)包括激素疗法(HT ),包括雌激素补充疗法(ET)和雌、孕激素补充疗法(EPT)实施激素治疗要进行利与弊的全面评估,治疗前必须评估患者是否有明确的治疗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特别是子宫和乳腺的检查。
建议激素补充治疗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保证利>弊的基础)(2)绝经早期开始用(< 60岁),收益更大风险更小(3)应用最低有效剂量(4)治疗方案个体化(5)局部问题局部治疗(6)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7)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常用药物有:替勃龙(2.5mg*7医保乙类)、克龄蒙片(1mg*21医保乙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是当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药物: 小剂量rhPTH (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复泰奥注射液(20μg:80μl,2.4ml/支,推荐一线用药)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SERMs )SERMs在骨骼上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的活性,抑制骨吸收。
常用药物有:雷洛昔芬(60mg*7医保乙类)6.锶盐锶的化学结构与钙和镁相似,在正常人体软组织、血液、骨骼和牙齿中存在少量的锶。
常用药物有雷奈酸锶(2g/日,推荐应用)7.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以及1 a羟化酶缺乏的患者。
(1)、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常用药物有罗盖全(0.25μg*10医保乙类)、盖三淳(0.25μg*10医保乙类)等。
(2)、1-α-羟基维生素D3(α-骨化醇):阿法迪三(0.25ug*20医保乙类)8.维生素K2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显示维生素K2可以促进骨形成,并有一定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固力康软胶囊(15mg*30推荐应用)9.植物雌激索尚无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目前的植物雌激素制剂对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等有明确疗效。
10.中药国内已有数种经SFDA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
多数有缓解症状、减轻骨痛的疗效。
中药关于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大型临床研究尚缺乏,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
常用药物有:仙灵骨葆胶囊(500mg*50医保甲类)、强骨胶囊(0.25g*12医保乙类)、金天格胶囊(0.4g*24医保乙类)、骨松宝颗粒(0.5g*24医保乙类)(三)外科治疗骨质疏松合并有骨折者请参照骨折的外科处理原则进行。
(四)、康复治疗针对骨质疏松症制定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已被大力推广。
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预防脆性骨折: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
康复治疗建议:1.运动原则个体原则:由于个体的生理状态和运动机能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评定原则:每个体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进行生理状态包括营养、脏器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实际生活能力评定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
环境评定包括居住环境、居住区的地理状况等。
产生骨效应的原则: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积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抗阻运动具有部位的特异性,即承受应力的骨骼局部骨量增加。
2.运动方式负重运动,抗阻运动。
例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运动,蹬踏运动等。
3.运动频率和强度目前针对于骨质疏松的运动频率和强度还未达成共识,众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建议高强度低重复的运动可以提高效应骨的骨量建议:负重运动每周4 -5次,抗阻运动每周2 -3次。
常用仪器:JUVENT 1000 动力振动治疗平台(推荐应用)磁疗(脉冲电磁场刺激疗法)【出院标准】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1.疼痛VAS评分≤3分2.各类骨折按常规处理完毕;3.脊柱变形所引起的症状缓解【出院带药】根据病情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