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
癫痫病的发作机制和抗癫痫药物介绍

癫痫病的发作机制和抗癫痫药物介绍一、癫痫病的发作机制在了解癫痫病的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癫痫是如何发作的。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其发作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类型和原因的癫痫。
1. 突触传导异常假说突触传导异常假说认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异常。
正常情况下,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进行信息传递。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突触可能受到损伤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异常放电活动,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2. 神经元过度兴奋假说神经元过度兴奋假说是指脑部神经元处于持续兴奋状态。
这可能由于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等原因引起,最终导致神经元群的过度兴奋,并发生癫痫发作。
3. 遗传因素不少研究表明癫痫存在遗传倾向。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患上癫痫的风险。
因此,在一些家族中,多个成员可能会受到遗传性癫痫的困扰。
4. 脑部损伤脑部损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癫痫发作诱因之一。
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可以导致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癫痫发作。
二、抗癫痫药物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癫痫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癫痫药物介绍:1. 苯巴比妥酸盐苯巴比妥酸盐是最早使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之一。
它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效应,抑制神经元放电活动。
然而,长期使用苯巴比妥酸盐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如嗜睡、行为改变等。
2. 氟马西尼氟马西尼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它通过增加GABA的生物利用度来发挥抑制作用,并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氟马西尼相对于苯巴比妥酸盐有更少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3.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钠通道阻滞剂,其主要通过抑制异常兴奋信号的传导来治疗癫痫。
这种药物能够减少神经元放电频率并使脑部电信号回归正常状态。
然而,卡马西平可能引起嗜睡、晕眩等不良反应。
PCDH19基因相关癫痫四例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PCDH19基因相关癫痫四例临床与遗传学分析冯 枚 陈 波… 杨 赛 陈 玫 廖红梅 杨理明【摘要】 目的 探讨PCDHl9基因突变阳性的癫痫患儿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特点。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癫痫发作具有热敏感性及从集性发作特点的女性癫痫患儿,收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 进行遗传病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
结果 4例患儿基因筛查结果均提示PCDH19基因突变阳性,均为1号外显子上的新发突变。
首次发作均为发热诱发,有热敏感和丛集性的特点,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发作时间较短,仅1例出现过癫痫持续状态,智力发育正常或轻中度落后,其中1例可疑孤独症样表现,1例有明显好动、躁动等行为异常。
结论 PCDHl9是继SCNlA 之后另一个热敏感相关性癫痫的重要致病基因,以新生突变为主,发作具有热敏感和丛集性的特点,且多数发作持续时间短,1min 以内,很少持续状态,常有智力发育落后,部分可有孤独症样或多动、躁动等精神行为异常表现。
早期基因检测对于明确病情、判断预后及遗传咨询均至关重要。
【关键词】 PCDH19基因;癫痫;Dravet 综合征;热敏感;从集性发作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19)10-0619-07Clinical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4 cases of PCDH19 gene related epilepsy Feng Mei, Chen Bo, Yang Sai, Chen Mei, Liao Hongmei, Yang Lim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Hunan Children ’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Yang Liming, Email:2816574381@【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enotype and phenotype of PCDH19 gene related epilepsy.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femal epilepsy manifested by fever- sensitivity and clusters, who were admitted seen at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Hunan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8,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Genomic DNA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Result PCDH19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both 4 patients. The four de novo mutations were alllocated in exon 1.Onset of seizures were triggered by fever. In all patients, seizures manifested fever-sensitive and in clusters.The types of seizures include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 (GTCS) focal seizure and partial secondary generalized seizure. Seizures are short and only one case has a history of status convulsion. 1 case showed suspicious autistic symptoms and 1 case showed obvious hyperactivity, restlessness and other abnormal behaviors. Conclusion PCDHl9 is another important gene of epilepsy manifested by fever- sensitivity, mutations mainly occurred de novo.PCDH19 gene related epilepsy are short without status convulsion. Some can show autistic symptoms and hyperactivity, restlessness and other abnormal behaviors. Early gene testings for suspected patients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the clinicians to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but also important for providing genetic counseling to the parents.【Keywords 】 Protocadherin 19 gene; Epilepsy; Dravet syndrome ;Heat sensitive ;Cluster seizure·论 著·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B2019015)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杨理明,Email :2816574381@钙黏蛋白编码基因19(protocadherin 19,PCDH19) 定位于Xq22.1 ,编码的PCDH19蛋白是原钙黏蛋白δ2亚家族一员[1],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是属于特殊的X连锁遗传方式,其表现为杂合突变女性发病而半合子男性不受累。
癫痫病患遗传到底是什么原因

癫痫病患遗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言癫痫病,又称羊角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癫痫发作。
癫痫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癫痫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癫痫病患遗传的具体原因。
遗传背景癫痫病遗传背景的研究已经存在多年,尽管如今对于癫痫病的遗传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之处,但是科学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信息。
单基因遗传性癫痫病部分癫痫病的病因较为明确,例如单基因遗传性癫痫病。
这类癫痫病是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癫痫病包括儿童肌阵挛性癫痫、脑性瘫痪性癫痫等。
这些突变位于癫痫病相关的基因中,使其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多基因遗传性癫痫病另外,还存在一些多基因遗传性癫痫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
多个基因同时或者相继发生扰动,导致癫痫病的发生。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突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在遗传性癫痫病中,突变可以出现在DNA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点突变),也可以是DNA片段的插入或删除(插入/缺失突变)。
此外,基因复制数变异、基因转座、基因重排等也可能导致癫痫病的发病。
遗传特征癫痫病的遗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遗传模式的不同,可以将癫痫病的遗传分为多基因遗传、单基因显性遗传、单基因隐性遗传等。
其中单基因显性遗传的癫痫病在家族中发病率较高,遗传风险也较大。
此外,癫痫病还存在着遗传性易感性。
即使没有明显的遗传突变,某些人可能由于基因的易感性而更容易患上癫痫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相同环境因素下却能避免患上癫痫病,而另一些人却易受影响。
遗传检测遗传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癫痫病遗传突变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DNA 的分析,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有与癫痫病相关的突变。
无创遗传检测近年来,无创遗传检测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癫痫病的遗传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无创遗传检测是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来进行的。
癫痫发病机制

A当前最流行的看法认为其发病体制是大脑神经元过分放电而惹起.最近几年来癫痫发病体制研究遇到宽泛重视,并获得必定进展.现综述以下.1 电解质与癫痫1.1 钙离子;实验研究发现癫病发生前或发生中细胞外离子浓度变化最显然的是钙离子降低.钾离子高升.学者们认为这类细胞外钙离子的减少是因为突出后钙离子被摄入,钙离子内流所致,所以钙离子内流在癫痫发生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1.2 钠离子:研究表示.伴热性惊厥的浑身性癫痫与电压依靠性钠通道基因 SCNIA和 SCNIB 的突变有关。
不论是钠通道活性增添仍是降低,均可导魏伴热性惊厥的浑身性瘴痛的发生。
1.3 氯离子:检查研究表示 CLcN2 基因的突变所惹起的氧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少儿失神癫痛、青少年失神癜瘸’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痈和觉悟期浑身强直阵挛发生性癫痫有关.2 神经递质与癫痫2.1 谷氩酸受体: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动物模型中使用谷氨酸能激动剂。
可惹起癫痫的发作.在癫痫病人皮质内,跟着搬痫活动的发生,有谷氨酸的显然增添。
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大类。
2.1.1 离子型谷氪酸受体 (iGluRs):iGluRs 主要包含 N 一甲基一 D 门冬氨酸 (NMDA)、n 一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 (AMPA)和海人酸 (KA)受体,此中 NMDA 受体可分为 7 种亚型 (NR],NR2A~D.NR3),近期研究发此刻电刺激和匹罗卡平致癫模型中,分别阻断 NR2A 和 NR2B亚单位均能显然减少癫痫连续状态惹起的神经元细胞死亡.2.1.2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s):当前 mGluRs 对癫瘸的作用和扩散有重要作用体制尚无定论。
2.2GABA受体:实验研究发现, GABA受体参加了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 GABA含鼍降低是神经细胞过分喜悦、引诱同步放电,致使癫痫发生的重要原由之一。
GABA 受体包含 GABAa、GABAb、 GABAc三型, GABAe受体与癫痫的关系当前还没有知.2.2.1GABAa 受体:多项研究均证明喜悦 GABAa 受体能克制癜痫发生,而克制 GABAa 受体则会引发癫痫。
癫痫的基因遗传学及其相关病因机制研究

癫痫的基因遗传学及其相关病因机制研究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约5000万人患有癫痫。
而癫痫病人每年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以上。
虽然癫痫疾病一直存在,但是人们对其了解的不够深入,医学界对其病因机制的探究尚不够完整,所以针对癫痫的治疗方法也不够精准。
随着基因学的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生与基因遗传有一定关联。
一、基因遗传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种类的癫痫中,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基因遗传变异均会导致癫痫的发生。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由于特殊的基因变异引起的基因序列改变,使得某个基因的产物发生了功能上的改变,甚至缺失。
这种基因变异是癫痫病因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Nike等人通过对癫痫家族成员的基因测序分析发现,SCN1A基因变异是导致以下癫痫的常见原因:儿童期大发作癫痫、少年期肌阵挛癫痫、婴儿间代癫痫、软皮皮质萎缩症伴发癫痫和婴儿志贺氏综合征等。
(二)基因缺失基因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缺失或缺乏,导致染色体上部分区域的基因密度发生改变。
这种基因异常和基因突变一样,都是导致癫痫的原因之一。
Recent研究表明,21号染色体的缺失与一些特殊类型的癫痫有关,包括早期婴儿间代癫痫、梅尔斯滕—魏斯综合征、Onat综合征等。
(三)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大小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也是导致癫痫疾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染色体异常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断裂。
以染色体重排为例,Kouzel主要研究儿童期特发性癫痫,发现染色体的非均衡重排是该类癫痫疾病的常见原因,且这种染色体重排与癫痫的发生率具有正相关性。
二、癫痫病因机制的探究虽然我们知道了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基因遗传变异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但是乍一看,癫痫的病因机制似乎十分复杂,它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如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网络等。
SZT2基因突变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3例报告

SZT2基因突变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3例报告李洁玲;曹洁【摘要】目的报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分析总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男2例,女1例,分别于4月龄、10月龄及18月龄时出现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高前额、睑裂下斜、眼睑下垂、弓形眉)、四肢肌张力低下、头围增大等,均有严重的癫痫性脑病表现,其中1例男性患儿(10月龄发病)因反复惊厥死亡.3例患儿基因检测结果均提示SZT2基因突变.结论对无明显诱因出现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4页(P288-291)【关键词】SZT2基因突变;难治性癫痫;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癫痫性脑病【作者】李洁玲;曹洁【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全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全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约20%~30%的患儿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差,反复癫痫发作,难以控制。
难治性癫痫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国内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频繁的癫痫发作至少每月4次以上,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至少观察2年仍不能控制发作,影响日常生活,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1]。
难治性癫痫的病因繁多,甚至部分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随着基因技术的日新月异,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与难治性癫痫有关。
本文主要讨论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例1,男,4月龄,因“4天内惊厥3次”入院。
原钙黏蛋白19基因突变致女性癫痫伴智力低下家系报道

2020年8月第27卷第16期原钙黏蛋白19基因突变致女性癫痫伴智力低下家系报道蒋丹艳 何 艳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EFM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癫痫综合征,由原钙黏蛋白19(PCDH19)基因突变所致,主要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发作具有热敏感性、丛集性等特点,部分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确诊的1个家系的EFMR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总结其特点,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为此类疾病的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1 临床资料例1 患儿女,4岁,汉族,因“确诊癫痫1年余,发热伴频繁抽搐1天”收住入院。
患儿9月龄起病,抽搐时主要表现为双眼向右侧斜视,头向右侧偏转,四肢开始强直,1分钟后出现节律性阵挛,伴意识丧失,口周发绀,发作过程持续3~5分钟,每次发作能自行缓解。
发作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发热易诱发抽搐发作。
辅助检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检查史:11月龄时发作间期各导联可见尖波、棘波、棘慢波发放,右侧著;24月龄时发作间期未见明显癫痫样放电。
血、尿代谢筛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糖、血电解质、血氨、血乳酸未见异常。
曾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癫痫控制不满意,仍有发作,但发作频率减缓,最长发作间期10个月。
患儿系孕2产2足月顺产,否认窒息史,出生体重3.7kg。
起病前发育同正常同龄儿,3月龄会抬头、会笑,6月龄会坐,9月龄会扶站。
发病后出现发育迟缓,16月龄会独走,现能跑,语言发育差,偶尔说单字。
例2 病例1的姐姐,8岁。
3岁时确诊癫痫,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强直,双眼右上方斜视,有意识,持续数秒钟至半分钟缓解。
无发热诱发,发作频率每月1~2次。
辅助检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检查史:3岁时发作间期各导联可见少量棘波、棘慢波发放,左侧著。
血、尿代谢筛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糖、血电解质、血氨、血乳酸未见异常。
予奥卡西平治疗,逐步加量至每次300mg,每日2次,癫痫发作控制可。
癫痫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等,意识不清
临床症状
01
突发性意识丧 失
02 肢体抽搐
03 口吐白沫
04 呼吸暂停
05 瞳孔放大
06 面色苍白
07 尿失禁
08
持续时间短,一 般不超过5分钟
09
发作后患者通常 感到疲劳和困倦
10
发作频率因人而 异,从每天多次 到数月一次不等
诊断方法
确
2
手术方法:切除 病灶,阻断癫痫
发作
3
手术风险:手术 风险较高,可能
造成神经损伤
4
术后护理:术后 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生活方式调整源自01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 避免过度劳 累
02
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避免刺激性 食物
03
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04
避免接触刺 激性环境, 如强光、噪 音等
预后因素
01
癫痫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预
后不同,如部分性癫痫预后较
好,全面性癫痫预后较差
02
发作频率:发作频率越高,
预后越差
03
治疗情况:及时、有效的治
疗可以改善预后
04
患者年龄:儿童癫痫预后较
05
合并症:合并其他疾病如脑
好,成人癫痫预后较差
部病变、代谢性疾病等,预
后较差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01 脑电图检查:通过脑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 癫痫发作时的脑电波变化,有助于诊断癫痫。
0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观察到 脑部结构异常,有助于诊断癫痫。
03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可 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癫痫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反复性的脑电异常放电活动。
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引起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进行解析,并探讨相关研究和治疗进展。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以是基因中的单个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也可以是整个基因缺失、扩增或移位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与癫痫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家系研究和连锁分析确定的单基因突变,如NaV1.1 (SCN1A),NaV1.2
(SCN2A)和GABRA1等;另一类是通过基因组广泛筛查研究发现的多基因突变,如GPC2、HS3ST5、RBFOX1等。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
性平衡或突触传递等功能,导致癫痫的发生。
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复杂多样。
首先,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
于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导致的。
例如,NaV1.1基因突变会导致钠通道功能异常,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这样一来,即使是正常的刺激,也会引发异常的神经冲动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另一方面,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于抑制性功能减弱导致的。
GABRA1基因突变会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使得抑制性
信号传导异常,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容易触发癫痫发作。
此外,一些突变基因还会影响突触传递、电导CNV)等参与癫痫发作的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剧了癫痫的发生。
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不仅与单一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多基因、环境和遗传背
景等因素相互作用。
例如,许多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类似的神经元兴奋性或抑制性异常,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因素(如感染、创伤等)触发下,才会发生癫痫发作。
此外,不同人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癫痫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癫痫的复杂性。
针对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首先,基因突
变的筛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对癫痫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明确突变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基因替代技术,可以纠正突变基因,修复神经元功能,从而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此外,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的深入研究也为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
提供了参考依据。
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可以发现新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从而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药物。
相比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这些新型药物可能更有效地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减少癫痫发作的发生。
此外,由于基因突变的影响较为复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可能比通用性药物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为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
总而言之,基因突变是引起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基因突变引起癫
痫发作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癫痫的发生过程,并为癫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因治疗的突破,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癫痫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加深我们对其的理解和应用。